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欧确立以来

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欧确立以来

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欧确立以来,已走过300 多年的发展历程,经过了若干历史发展阶段。

二战之后,20 世纪下半叶以来,资本主义社会通过改革与调适,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显现出了新的发展活力,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在现代的新发展和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马克思、列宁当年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固有矛盾和弊端的结论,关于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结论是过时了,还是仍然具有现实的指导价值?对资本主义命运的认识和对社会主义命运的认识,是直接相关的两个问题,或者说是“一体两面”的问题。

今天,迫切需要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给予冷静的、科学的分析与回答,引出符合社会生活实际的新结论、新认识。

一、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科学分析现代资本主义的新发展、新情况,仍然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唯物史观和理论经济学的基本方法论马克思主义下述三个重要的然而过去往往被人们忽视的科学理论和方法,值得重视、掌握和运用。

首先,是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和方法。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等著作中,提出了著名的世界历史理论,指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正是社会化大生产和世界市场,使历史演变为真正的世界历史。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和方法的要点是:从资本主义开始,经济生产呈现全球化态势和趋势,各民族在经济上处于全面的相互交往和相互依赖状态,观察社会的生产方式、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必须用世界眼光,以世界而不是以民族和国家为分析单元;全球化和真正的世界历史,其经济基础乃是社会化大生产(大工业)所造成的国际生产分工体系和近代商品经济扩张所形成的世界市场;世界市场加上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形成和加剧了国际范围内的两极分化,即发达的宗主国和贫穷的殖民地、附属国二者的分化,造成了国际范围内的“城市”和“乡村”的对立,世界范围内的生产力和交往方式的矛盾运动;因此,工人阶级是世界历史存在的阶级,共产主义革命是世界历史性的运动;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革命在世界范围内处于极其不平衡发展的状态。

用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和方法观察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应当关注国际分工体系和世界市场的发展对资本主义的影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地区同广大不发达国家和地区贫富两极分化状态,即世界范围内的“城乡差别”状态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以及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世界发展的巨大的不平衡性和对立、互补的关系。

其次,是马克思的社会改革开放的理论和方法。

马克思在关注社会革命问题的同时,重视以世界历史的眼光思考社会的改革和开放问题,提出了科学的社会改革开放观。

同样以《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共产党宣言》为基本标志,他提出了社会改革开放观的一系列重要见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也是在改革和开放中演进的历史;资本主义的出现,开创了社会改革开放的时代,资本主义以生产方式的不断革命化和社会结构频繁变革的特征而区别于以往的时代,国际分工、世界市场和经济生活全球化的开放状态取代了以往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保守的状态;工人阶级同样是改革开放的阶级,社会主义社会同样表现出改革和开放的重要性质和特征;决定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社会改革开放特征的物质因素,则是社会化大生产、商品市场经济及其所推动的占有方式的社会化趋势。

用这种社会改革开放的理论和方法观察资本主义特别是现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应当重视研究资产阶级在维护其阶级利益的前提下推进社会改革和扩大社会开放的理论观点、政策措施及其社会效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社会改革开放的一致性、差别性和互补性,在改革开放中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逐步取得相对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优势。

再次,是善于客观地应用辩证法,分析资本主义的社会矛盾。

认识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毫无疑问应当继续运用辩证法这一思想武器。

但正如列宁所说,对辩证法的运用,有两种不同的态度:一种是主观地运用辩证法,一种是客观地运用辩证法;前者是以理论、原则作为出发点,后者则是以社会生活的实际作为出发点。

我们应当旗帜鲜明地客观地运用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辩证法。

科学的理论、原则是研究实际生活和实践进程的指南,而不是研究的出发点。

研究社会生活,包括研究资本主义发展的历程和现状,坚持客观地运用辩证法的基本要求是:眼光向着社会生活的实际,把握时代脉搏的跳动,特别是社会生产方式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实际进程及其对社会经济、政治、精神生活的决定性影响;从对生产力和科技革命的分析入手,进而研究社会经济关系、经济结构的新变化,社会政治关系、政治结构的新变动;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特别是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以及社会矛盾体系运动的客观进程和现实状况,对资本主义社会矛盾演进的基本趋势作出预测。

二、从实际出发分析现代资本主义的新发展、新情况资本主义社会是不断发展和变革的社会,它已经历了漫长的演进过程,这个过程可以区分出若干不同的发展阶段:原始积累阶段的资本主义,或曰初始形态的资本主义;以自由竞争为主要特征的资本主义,或曰古典形态的资本主义;以垄断为主要特征的资本帝国主义,或曰近代形态的资本主义;二战以后,资本主义发展到现代形态,或曰现代资本帝国主义。

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重点是正确认识现代资本主义的新发展、新情况。

现代形态的资本主义,是相对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叶的近代形态的资本主义或曰传统形态的资本主义而言的。

资本主义从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变,一般认为是以“罗斯福新政”为起点,经过20世纪下半叶的调适和变革而逐步完成的。

相对于近代的传统形态的资本主义,现代资本主义的新情况、新特点,似乎可以概括为下述几个方面:第一,在占有关系方面,资本主义所有制结构的多样化,从传统形态的私有制向现代形态的私有制转变。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的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非社会化)之间的矛盾。

由于以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为主要标志的现代生产力的社会化性质的扩张,它同传统形态的私有制的矛盾更为突出和尖锐,迫使资产阶级对所有制结构进行改革,这就是股份制的普遍化,现代市场经济的股份公司的发展,“雇员持股计划”的推行,所有权和领导管理的进一步分离。

马克思当年在《资本论》中对股份公司的发展将推动“私人资本”向“社会资本”转变的预言,逐步变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

资本的社会化发展是有限度的,它没有改变资本家私有制的本质,但改变了私有制的实现形式,突破了传统的纯粹私人占有制的狭隘界限。

这是资产阶级对生产力社会化性质的某种承认和顺从,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生产的社会化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缓和了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矛盾,从而促进了生产力的新发展。

第二,在交换关系方面,市场经济的调节和运行体制的更新。

现代生产力的扩张,传统商品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国际化、金融化、信息化的商品经济)的转变,迫使资产阶级对传统的社会经济调节、运行体制进行检讨和变革,提出和逐步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否定了仅仅依靠市场力量和自由竞争调配资源的放任主义的模式。

现代市场经济的调节和运行,要求计划机制和市场机制结合并用。

资产阶级在一定程度上吸取了经济放任主义所助长的频繁严重的经济危机的教训,吸取了前苏联前期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经验,采取一系列新的措施,普遍强化了国家调节和干预经济生活的作用和功能,把市场自发调节和政府计划调节这两种手段和机制比较自觉地结合起来。

这在很大程度上相对缓和了资本主义的另一固有矛盾———单个企业生产的高度计划性和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矛盾,减轻了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破坏性后果,使世界资本主义获得了新的发展机会。

第三,在分配关系方面,西方资产阶级在从国内特别是海外获取的高额利润的基础上,拿出一部分用以调节国内分配,推行社会保障制度和社会福利制度。

如对大公司征收超额累进所得税,确定最低工资限额,实行低收入补贴,失业与残障者保险等等,以缩小财富分配的差距,保证贫困者生活水平的最低限度,安慰弱势群体,缓和资本和劳动的对立,维持社会稳定。

第四,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开放的过程中,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在科技、经济、军事、世界市场等方面的显著优势地位,创建、操纵、运用GATT、WTO、世界经济、IMF等国际经济组织,巩固、扩大北约等军事同盟组织,牢牢掌握着世界科技、资源、金融市场的控制权、主动权,获取为过去所不能比拟的高额利润,加剧着世界南北国家间的贫富两极分化。

在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之后,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进一步强化了世界范围内的“城市”(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和“乡村”(广大南方不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和两极分化,强化了国际上的经济不公正格局。

同近代传统的垄断资本主义相比,现代资本主义是名副其实的国际垄断资本主义。

现代资本主义的上述新变化、新特点,属于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结构的基本方面。

这些新变化、新特点是资本主义社会为缓和其日见尖锐的固有矛盾而不断自我调适的结果,是资产阶级为维护其经济利益而实行改革开放的结果。

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是频繁变革的和开放的生产方式和经济关系,资产阶级不得不顺应社会化生产和市场经济的这种特质和要求,通过经济的改革和开放来摆脱资本主义的困境,谋求社会经济的增长。

科技革命、现代生产力和现代市场经济推动着资产阶级的改革和开放,而这种改革和开放又在相当程度上推动了科技革命和市场经济,给资本主义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同时,还要看到,西方发达国家在科学技术、世界市场体系中一直具有原生的积累优势,这些国家巨大财富的积累是建立在对多数不发达国家的经济掠夺、国际剥削(军事、经济手段并用)的基础之上的。

社会主义阵营的崛起和原殖民地国家的独立运动,以及两次世界大战,曾经使这种原生的积累优势受到致命的威胁。

二战之后,一方面,西方国家的重大而有效的改革,给资本主义注入了新的活力;另一方面,前苏联、东欧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世界社会主义国家处在痛苦的改革转折时期,资本主义失去了重要的竞争对手。

这两大因素的交互作用,使得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原生的积累优势,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科技控制力、市场控制力、金融控制力、军事控制力,得以恢复和强化。

我们要用世界历史的理论和方法,全面分析现代资本主义的新发展及其内部外部的原因,注意克服静止僵化的观点和孤立片面的简单比较的研究方法。

三、现代资本主义通过自身调适和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获得了新的发展,而社会主义则处于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低潮。

这种情况,容易使人们在对资本主义本质的认识问题上,在对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必然性问题的认识上,产生迷茫、困惑和怀疑。

在正确认识现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新情况的基础上,需要辩证地、历史地看待世界资本主义的本质和命运。

首先,资本主义仍然具有自我调适、自我修复的能力,仍然是一个继续发展的全球体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