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
课前播放一段图说地理的视频,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地理的美。
感悟发现生活中地理的美。
创设情境,愉悦地进入课堂学习。
新课教学
由三月份播放的“最强大脑”节目引出本节内容,展示一组复杂的等高线地形图,展开地形图的研究。
展示地形图的判读专题复习的考纲要求。
展示专题知识导图,教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复习回忆。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拓宽视野,感受生活中的地理知识。
师生总结
通过列表格作比较和完成相关配套习题的形式,完成本课重点知识的识记。
板书设计
地图与等高线专题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讲述让我充分明白教师的职责主要不在于教,而在于引导学生学,不能满足于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会学,愿学。教师应努力使学生由对知识的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接受,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我爱学,我愿学使学生学会积极主动地学习。
大庆市拥军中学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结业学科复习研讨课
教 学 设 计
授课教师
李曼丽
学科
地理
授课班级
初二二班
课题
地图与等高线专题复习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谷、山脊、陡崖,能判读坡度的陡缓,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
2.在地形图上能识别出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五种基本地形类型。
由大脑解决复杂的问题,联想到怎样分析一组复杂的等高线地形图,脑力比拼。
明确考纲内容。
通过身边感兴趣的话题引入,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同时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面对困难要知难而进,努力解决,培养坚强的意志力。
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复习任务及所要达到的要求。
新课教学
师生共同交流等高线的绘制原理和等高线的特点:
①等值性,②等差性,③闭合性,④等高线的疏密
学生将知识导图分层次地记在纸上,每记一方面,就回忆相关知识点。
着重培养学生将知识系统化的能力。利用思维导图,给学生渗透一点记忆方法。
新课教学
师生共同探讨总结: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一、读数值——
1、山峰与盆地的判别
2、山峰的海拔高度估算
3、等高线上(或线间)两点的相对高度计算。
二、辨弯曲——
1、由等高线弯曲情况,学会区分山脊与山谷。
2、山谷常有河流发育。
三、看特殊——
1、关注等高线中特殊的地方,找出鞍部与陡崖。
2、陡崖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
总结五种基本地形部位的判读。
完成相关练习。
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完成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的相关知识总结。
完成相关练习,将教师重点强调的问题理解透彻。
学生对地形部位进行观察记忆。
等高线地形图的画法,方法并不麻烦,关键是绘图的步骤,思路要清晰,在绘图的基础上感悟地形的变化,学生就会真正理解等高线地形图了。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提高读图分析能力。
情感目标:重视地理学习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
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
教学难点
在地形图图上识别山体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形态。
教学模式
概括导入,确认目标→梳理知识,构建网络→典题引导,点拨深化→达标练习,提升能力→反思总结,布置作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