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四第一章三角函数1.1任意角与弧度制一、任意角和弧度制 1、角的概念的推广定义:一条射线OA 由原来的位置,绕着它的端点O 按一定的方向旋转到另一位置OB ,就形成了角α,记作:角α或α∠ 可以简记成α。
注意:(1)“旋转”形成角,突出“旋转”(2)“顶点”“始边”“终边”“始边”往往合于x 轴正半轴 (3)“正角”与“负角”——这是由旋转的方向所决定的。
2、角的分类: 由于用“旋转”定义角之后,角的范围大大地扩大了。
可以将角分为正角、零角和负角。
正角:按照逆时针方向转定的角。
零角:没有发生任何旋转的角。
负角:按照顺时针方向旋转的角。
3、“象限角”为了研究方便,我们往往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来讨论角,角的顶点合于坐标原点,角的始边合于x 轴的正半轴。
角的终边落在第几象限,我们就说这个角是第几象限的角角的终边落在坐标轴上,则此角不属于任何一个象限,称为轴线角。
4、常用的角的集合表示方法 <1>、终边相同的角:(1)终边相同的角都可以表示成一个0︒到360︒的角与)(Z k k ∈个周角的和。
(2)所有与α终边相同的角连同α在内可以构成一个集合{}Z k k S ∈⋅+==,360|οαββ即:任何一个与角α终边相同的角,都可以表示成角α与整数个周角的和 注意:1、Z ∈k2、α是任意角3、终边相同的角不一定相等,但相等的角的终边一定相同。
终边相同的角有无数个,它们相差360°的整数倍。
4、一般的,终边相同的角的表达形式不唯一。
<2>、终边在坐标轴上的点:终边在x 轴上的角的集合: {}Z k k ∈⨯=,180|οββ 终边在y 轴上的角的集合:{}Z k k ∈+⨯=,90180|οοββ 终边在坐标轴上的角的集合:{}Z k k ∈⨯=,90|οββ <3>、终边共线且反向的角:终边在y =x 轴上的角的集合:{}Z k k ∈+⨯=,45180|οοββ 终边在x y -=轴上的角的集合:{}Z k k ∈-⨯=,45180|οοββ <4>、终边互相对称的角:若角α与角β的终边关于x 轴对称,则角α与角β的关系:βα-=k ο360 若角α与角β的终边关于y 轴对称,则角α与角β的关系:βα-+=οο180360k 若角α与角β的终边在一条直线上,则角α与角β的关系:βα+=k ο180 角α与角β的终边互相垂直,则角α与角β的关系:οο90360±+=βαk 二、弧度与弧度制 <1>、弧度与弧度制:弧度制—另一种度量角的单位制, 它的单位是rad 读作弧度定义:长度等于 的弧所对的圆心角称为1弧度的角。
如图:∠AOB=1rad ,∠AOC=2rad , 周角=2πrad 注意:1、正角的弧度数是正数,负角的弧度数是负数,零角的弧度数是02、角α的弧度数的绝对值 rl=α(l 为弧长,r 为半径) or C 2rad1rad rl=2r oB3、用角度制和弧度制来度量零角,单位不同,但数量相同(都是0) 用角度制和弧度制来度量任一非零角,单位不同,量数也不同。
4、在同一个式子中角度、弧度不可以混用。
<2>、角度制与弧度制的换算弧度定义:对应弧长等于半径所对应的圆心角大小叫一弧度 角度与弧度的互换关系:∵ 360︒= rad 180︒= rad∴ 1︒=rad rad 01745.0180≈π'185730.571801οοο=≈⎪⎭⎫ ⎝⎛=πrad注意:正角的弧度数为正数,负角的弧度数为负数,零角的弧度数为零. 三、弧长公式和扇形面积公式r l α= ; 22121r lR S α==1.2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一、三角函数定义如图,设锐角α的顶点与原点O 重合,始边与x 轴的正半轴重合,那么它的终边在第一象限.在α的终边上任取一点),(b a P ,它与原点的距离2222(y x yx r r +=+=)。
(1)比值r y 叫做α的正弦,记作αsin ,即r y=αsin ; (2)比值r x 叫做α的余弦,记作αcos ,即rx=αcos ;(3)比值y 叫做α的正切,记作αtan ,即x y=αtan ;(4)比值y x 叫做α的余切,记作αcot ,即yx =αcot ; (5)比值x r 叫做α的正割,记作αsec ,即xr=αsec ;(6)比值y r 叫做α的余割,记作αcsc ,即yr =αcsc . 二、三角函数的定义域、值域①α的始边与x 轴的非负半轴重合,α的终边没有表明α一定是正角或负角,以及α的大小,只表明与α的终边相同的角所在的位置;②根据相似三角形的知识,对于确定的角α,六个比值不以点(,)P x y在α的终边上的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大小;③当()2k k Zπαπ=+∈时,α的终边在y轴上,终边上任意一点的横坐标x都等于0,所以tanyxα=与secrxα=无意义;同理,当()k k Zαπ=∈时,xcoyyα=与cscryα=无意义;④除以上两种情况外,对于确定的值α,比值yr、xr、yx、xy、rx、ry分别是一个确定的实数,所以正弦、余弦、正切、余切、正割、余割是以角为自变量,一比值为函数值的函数,以上六种函数统称为三角函数。
三角函数的定义域、值域三.三角函数的符号由三角函数的定义,以及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我们可以得知:①正弦值yr对于第一、二象限为正(0,0y r>>),对于第三、四象限为负(0,0y r<>);②余弦值xr对于第一、四象限为正(0,0x r>>),对于第二、三象限为负(0,0x r<>);③正切值yx对于第一、三象限为正(,x y同号),对于第二、四象限为负(,x y异号).说明:若终边落在轴线上,则可用定义求出三角函数值。
ααcscsin为正全正ααcottan为正ααseccos为正四、诱导公式1、由三角函数的定义,就可知道:终边相同的角三角函数值相同。
即有:sin(2)sinkαπα+=,cos(2)coskαπα+=,其中k Z∈.tan(2)tankαπα+=,这组公式的作用是可把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问题转化为0~2π间角的三角函数值问题.2、三角函数诱导公式(2kπα+)的本质是:奇变偶不变(对k而言,指k取奇数或偶数),符号看象限(看原函数,同时可把α看成是锐角).诱导公式的应用是求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其一般步骤:(1)负角变正角,再写成2kπ+α,02απ≤<;(2)转化为锐角三角函数五、三角函数线的定义:设任意角α的顶点在原点O,始边与x轴非负半轴重合,终边与单位圆相交与点P(,)x y,过P作x(1,0)Aα的终边或其反向延长线交与点T.正切、余切余弦、正割正弦、余割(Ⅱ)(Ⅰ)由四个图看出:当角α的终边不在坐标轴上时,有向线段,OM x MP y ==,于是有sin 1y y y MP r α====, cos 1x x x OM r α====, tan y MP AT AT x OM OA α====.我们就分别称有向线段,,MP OM AT 为正弦线、余弦线、正切线。
①三条有向线段的位置:正弦线为α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到x 轴的垂直线段;余弦线在x 轴上;正切线在过单位圆与x 轴正方向的交点的切线上,三条有向线段中两条在单位圆内,一条在单位圆外。
②三条有向线段的方向:正弦线由垂足指向α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余弦线由原点指向垂足;正切线由切点指向与α的终边的交点。
③三条有向线段的正负:三条有向线段凡与x 轴或y 轴同向的为正值,与x 轴或y 轴反向的为负值。
④三条有向线段的书写:有向线段的起点字母在前,终点字母在后面。
注:(1)三角函数线的特征是:正弦线MP “站在x 轴上(起点在x 轴上)”、余弦线OM “躺在x 轴上(起点是原点)”、正切线AT “站在点(1,0)A 处(起点是A )”.(2)三角函数线的重要应用是比较三角函数值的大小和解三角不等式。
六、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1)平方关系:222222sin cos 1,1tan sec ,1cot csc αααααα+=+=+= (2)倒数关系:sin αcsc α=1,cos αsec α=1,tan αcot α=1, (3)商数关系:sin cos tan ,cot cos sin αααααα==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的主要应用是,已知一个角的三角函数值,求此角的其它三角函数值。
在运用平方关系解题时,要根据已知角的范围和三角函数的取值,尽可能地压缩角的范围,以便进行定号;在具体求三角函数值时,一般不需用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而是先根据角的范围确定三角函数值的符号,再利用解直角三角形求出此三角函数值的绝对值。
1.3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知识点1:诱导公式(二)(2)结构特征:①函数名不变,符号看象限(把看作锐角时) ②把求(180°+α)的三角函数值转化为求α的三角函数值。
知识点2:诱导公式(三)结构特征:①函数名不变,符号看象限(把看作锐角) ②把求(-α)的三角函数值转化为求α的三角函数值 知识点3:诱导公式(四) Sin(π-α)=Sin α Cos(π-α)=-cos α Ten(π-α)=-tan α 知识点4:诱导公式(五) sin()cos ;cos()sin 22ππαααα-=-=知识点5:诱导公式(六)sin()cos ;cos()sin 22ππαααα+=+=1.4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一、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 (1)函数y=sinx 的图象第一步:在直角坐标系的x 轴上任取一点1O ,以1O 为圆心作单位圆,从这个圆与x 轴的交点A 起把圆分成n(这里n=12)等份.把x 轴上从0到2π这一段分成n(这里n=12)等份.(预备:取自变量x 值—弧度制下角与实数的对应). 第二步:在单位圆中画出对应于角6,0π,3π,2π,…,2π的正弦线正弦线(等价于“列表” ).把角x 的正弦线向右平行移动,使得正弦线的起点与x 轴上相应的点x 重合,则正弦线的终点就是正弦函数图象上的点(等价于“描点” ).第三步:连线.用光滑曲线把这些正弦线的终点连结起来,就得到正弦函数y=sinx ,x ∈[0,2π]的图象.根据终边相同的同名三角函数值相等,把上述图象沿着x 轴向右和向左连续地平行移动,每次移动的距离为2π,就得到y=sinx ,x ∈R 的图象.把角x ()x R ∈的正弦线平行移动,使得正弦线的起点与x 轴上相应的点x 重合,则正弦线的终点的轨迹就是正弦函数y=sinx 的图象.(2)余弦函数y=cosx 的图象用几何法作余弦函数的图象,可以用“反射法”将角x 的余弦线“竖立”[把坐标轴向下平移,过1O 作与x 轴的正半轴成4π角的直线,又过余弦线1O A 的终点A 作x 轴的垂线,它与前面所作的直线交于A ′,那么1O A 与AA ′长度相等且方向同时为正,我们就把余弦线1O A “竖立”起来成为AA ′,用同样的方法,将其它的余弦线也都“竖立”起来.再将它们平移,使起点与x 轴上相应的点x 重合,则终点就是余弦函数图象上的点.]也可以用“旋转法”把角 的余弦线“竖立”(把角x 的余弦线O 1M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2π到O 1M 1位置,则O 1M 1与O 1M 长度相等,方向相同.)根据诱导公式cos sin()2x x π=+,还可以把正弦函数x=sinx 的图象向左平移2π单位即得余弦函数y=cosx 的图象.(1) 正切函数y=tanx 的图像:二、五点法作图用五点法作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简图(描点法): 正弦函数y=sinx ,x ∈[0,2π]的图象中,五个关键点是:(0,0) (2π,1) (π,0) (23π,-1) (2π,0) 余弦函数y=cosx x ∈[0,2π]的五个点关键是(0,1) (2π,0) (π,-1) (23π,0) (2π,1)只要这五个点描出后,图象的形状就基本确定了.因此在精确度不太高时,常采用五点法作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简图,要求熟练掌握. 三、奇偶性请同学们观察正、余弦函数的图形,说出函数图象有怎样的对称性?其特点是什么? (1)余弦函数当自变量取一对相反数时,函数y 取同一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