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肺癌胃癌中医典籍中无胃癌之病名,按临床表现分析,胃癌属于祖国医学“噎膈”、“反胃”、“胃反”、“翻胃”、“胃脘痛”、“积聚”等病证范畴。
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辨证施治:1.肝胃不和型:临床常见胃脘胀满,时时作痛,串及两胁,口苦心烦,嗳气陈腐,饮食少进即呕吐反胃,舌苔薄黄或薄白,脉弦细。
多因肝胃不和、胃气上逆所致。
治宜健脾理气、疏肝解郁。
药用柴胡10克,郁金10克,枳壳10克,旋覆花(包)10克,代赭石15克,半夏10克,杭白芍15克,甘草6克,焦三仙30克,玫瑰花10克,白屈菜10克。
水煎服,一日一剂,连服7天为一疗程。
2.脾胃虚寒型:临床常见胃脘胀痛,喜温喜按,或暮食朝吐、朝食暮吐,或食入经久仍复吐出,时呕清水,面色苍白无华,神疲肢凉,或便溏浮肿,舌质淡胖或有齿迹,苔白滑润,脉沉细缓或细濡。
多因脾胃虚寒、中焦不运所致。
药用人参10克,白术10克,云苓10克,半夏15克,良姜6克,荜拨10克,娑罗子10克,陈皮10克,甘草6克,黄芪30克,肉豆蔻6克。
水煎服,一日一剂,连服7天为一疗程。
3.瘀毒内阻型:临床常见胃脘刺痛,灼热灼痛,食后痛剧,口干思饮,脘胀拒按,心下痞块,或有呕血、便血,肌肤枯燥甲错,舌质紫暗或见瘀点,脉沉弦、细涩或弦数。
多因瘀毒内阻、血瘀胃热所致。
治宜解毒祛瘀、清热养阴。
药用生蒲黄10克,五灵脂10克,蛇蜕6克,血余炭3克,仙鹤草30克,蜂房12克,元胡10克,陈棕炭20克,玉竹15克,白屈菜20克,藕节20克。
水煎服,一日一剂,连服7天为一疗程。
4.气血双亏型:晚期胃癌可见重度贫血,面色苍白无华,面目虚肿,畏寒身冷,全身乏力,心悸气短,头晕目眩,虚烦不寐,自汗盗汗,纳少乏味,形体羸瘦,上腹包块明显,舌质淡胖,白苔,脉虚细无力或虚大。
多因气血双亏、脾肾不足所致。
治宜补气养血、健脾补肾。
药用黄芪30克,人参30克,党参30克,白术10克,云苓10克,黄精按中医辨证,乳腺增生病主要分为以下四型:1.肝邪气滞:此型临床较为多见,常见于青春期或病程较短者。
证见忧郁寡欢,心烦易躁,两侧乳房胀痛,可扪及胂块,其肿块常随情志波动而消长,每于经前乳头、乳房胀痛更甚,经后可有所缓解,兼有两胁胀闷,少气懒言,善叹息,暧气频作。
舌质淡,苔薄白,脉来弦细。
2.阴虚火旺:此型患者多表现为形体消瘦,乳房肿块多个,胀痛且伴烧灼感,同时可见头晕耳鸣,午后潮热,精神不振,虚烦不寐,激动易怒,口干或口苦,经期紊乱,小溲短少,大便干秘。
舌质红,苔少,脉象细数。
3.冲任不调:此型多见于绝经期妇女。
乳房胀痛或隐痛,乳房内结块大小及疼痛等症状常于经前明显加重,经后显著减轻。
常伴面色少华,腰酸膝软,精神疲惫,夜寐不酣,月经紊乱,量少色淡,甚或经闭。
舌淡苔白,脉象细弱。
4.痰瘀凝滞:病程较长,患者乳房结块经久难消,胀痛或刺痛,触之肿块质地较硬,活动度较差。
患者平时痰多,质粘稠,烦躁易怒,失眠多梦,情绪波动时症状加重,经行量少,色黯,兼有血块,经行腹痛。
舌质黯红或有瘀点,脉来细涩。
根据个体情况,辨证论治,乳腺增生的中医治疗效果还是非常不错的。
乳腺癌据中医辨证分型可分为4型,分别为肝郁气滞,肝郁脾虚,血热炽盛、火毒伤阴,正气不足型,治疗时可采取不同的方法,患者可在征询医生意见后选择使用。
1.辨证:肝郁气滞治法:疏肝理气,攻坚破瘀。
方名:调神攻坚汤。
组成:柴胡15克,黄芩15克,苏子30克,党参30克,夏枯草30克,王不留行90克,牡蛎30克,瓜蒌30克,石膏30克,陈皮30克,白芍30克,川椒5克,甘草6克,大枣10枚。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2.辨证:肝郁脾虚。
治法:舒肝解郁,清热散结。
方名:加味逍遥散。
组成:甘草3克,当归3克,白芍3克,白术3克,茯苓3克,柴胡3克,桂皮2.1克,山栀2.1克。
用法:上为粗末,水煎服。
3.辨证:血热炽盛,火毒伤阴。
治法:清热凉血,解毒泻火。
方名:紫根牡蛎汤。
组成:紫草根15克,牡蛎粉(包煎)15克,当归15克,赤芍9克,川芎6克,银花6克,升麻6克,黄芪6克,甘草3克,大黄适量(后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4.辨证:正气不足。
治法:补气养血,健脾疏肝,化瘀解毒。
方名:芪苡汤。
组成:黄芪60克,党参30克,郁金15克,当归15克,旱莲草30克,白术20克,白芍15克,重楼10克,丹参30克,薏苡仁10克,料姜石6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骨伤分三期治疗:初,中,末期。
1.初期(损伤后1-2周)(一)理血调血法:活血化瘀,调血止血。
适用于骨伤疾病早期而致的蓄血、淤血、出血等病症。
(1)攻下逐瘀法:筋骨损伤早期气滞血瘀证,胸腹胀满,大便不通,肢体瘀肿疼痛,胸肋腹伤的蓄瘀证。
代表方:桃核承气汤:桃仁,大黄,桂枝,甘草,芒硝。
须注意:年老体弱失血过多,妇女妊娠,产后及月经期间当禁用或慎用。
(2)行气活血法:损伤早期,伤后气滞血瘀肿痛或瘀血内停,但无严重实热闭结之症(即便秘),不必泻下者。
较常用。
代表方:桃红四物汤:桃仁,红花,熟地,当归,赤芍,川芎。
(二)调血止血法:适用于血溢于脉外的各种出血证。
对于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多有气血不足,术后两周予中药补益气血,方用当归补血汤:黄芪,当归。
(三)清热解毒法:适用于骨伤瘀血化热,创伤感染,骨与关节感染等病症。
代表方:五味消毒饮: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天葵子。
(四)开窍固脱法:抢救损伤昏厥两种急救的方法,损伤后神志不清、昏迷不醒。
开窍:安宫牛黄丸;固脱:独参汤:人参。
2.中期(损伤后3-6周)(一)调气和血法:适用于筋骨损伤中期,肿痛虽减轻,瘀肿未消尽,气血仍失调的病症。
功效:调和气血,祛瘀生新。
用药:炮甲,当归,续断,骨碎补,生地,牛膝,川芎,赤芍等。
(二)舒筋活络法:适用于损伤中期仍有瘀血凝滞,筋膜粘连,筋络发生挛缩,关节屈伸不利。
代表方药:羌活,防风,荆芥,独活,当归,续断,青皮,牛膝,五加皮,杜仲,红花,枳壳。
三.后期:补虚扶正法:适用于损伤后期,人体阴阳气血脏腑筋骨的虚弱。
功效:补益气血,补益肝肾。
代表方:十全大补汤:党参,白术,茯苓,当归,川芎,熟地,炙甘草,白芍,黄芪,肉桂。
阑尾炎(1)瘀滞证证候:转移性右下腹痛,呈持续性、进行性加剧,右下腹局限性压痛或拒按;伴恶心纳差,可有轻度发热;苔白腻,脉弦滑或弦紧。
治法:行气活血,通腑泄热。
代表方剂:大黄牡丹汤合红藤煎剂加减。
常用药物:大黄牡丹皮桃仁冬瓜仁芒硝红藤青皮枳实厚朴丹参赤芍(2)湿热证证候:腹痛加剧,右下腹或全腹压痛、反跳痛,腹皮挛急,右下腹可摸及包块;壮热,恶心纳差,便秘或腹泻;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
治法:通腑泄热,利湿解毒。
代表方剂:大黄牡丹汤合红藤煎剂加败酱草、白花蛇舌草、蒲公英。
常用药物:大黄牡丹皮桃仁冬瓜仁芒硝红藤败酱草白花蛇舌草蒲公英藿香佩兰薏苡仁黄连黄芩生石膏(3)热毒证证候:腹痛剧烈,全腹压痛、反跳痛,腹皮挛急;高热不退或恶寒发热,恶心纳差,便秘或腹泻;舌红绛,苔黄厚,脉洪数或细数。
治法:通腑排毒,养阴清热。
代表方剂:大黄牡丹汤合透脓散加减。
常用药物:大黄牡丹皮桃仁冬瓜仁芒硝红藤黄芪当归穿山甲皂角刺元胡广木香疝气1.补中益气理气止痛:方用补中益气汤:黄芪,升麻,党参,白术,炙甘草,当归,柴胡,黄芩,白芍,枳实,益智仁,金樱子,芡实。
---治疗小儿气虚型斜疝。
2.温中提升疏通气机:方药:沉香,乌药,小茴香,肉桂,吴茱萸,川楝子,荔枝核,升麻,橘核。
--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直疝。
3.行气通络利湿化痰:方药:青皮,枳壳,茯苓,泽泻,吴茱萸,川楝子,桂枝,荔枝核,白芥子。
--治疗小儿水疝。
软组织损伤分两型:气滞血瘀型:治以行气祛瘀,用活络丹(川乌,草乌,没药,乳香,胆星,地龙)加减;蕴热型:治以清热解毒,方用五味消毒饮(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子)。
淋巴瘤(1)寒瘀凝结型主证:颈项、耳下或腋下、鼠溪部多个肿核,不痛不痒,皮色如常,坚硬如石,不伴发热,形寒肢冷,面色少华,神疲乏力,倦怠自汗,舌淡苔薄,脉沉细弱。
治法,温化寒痰,补养气血。
方药:阳和汤(《外科全生集》)加减。
(2)气郁痰结型主证:颈项、耳下,或腋下鼠溪有多个肿核,不痛不痒,皮色不变,头晕耳鸣,心悸气短,四肢疲乏,口渴咽干,潮热盗汗,烦躁易怒,胸腹闷胀,或有胸胁疼痛,大便千结,小便短赤,舌红少苔,脉象弦数。
治法:理气解郁,疏肝散结。
方药:柴胡疏肝散(《景岳全书》)加减。
(3)阴虚痰瘀型主证:形体消瘦,烷腹胀痛,纳呆食少,口渴咽干,失眠多梦,潮热盗汗,恶核累累,激痕积聚,大便干结,舌红少苔,或有痰斑,脉象细数。
治法:补肾养肝,化痰桂疲。
方药:壮骨丸(《丹溪心法》)加减。
(4)阴阳俱虚型主证:形体消瘦,口渴咽干,潮热盗汗,大汗淋漓,畏寒肢冷,恶核累累,症瘕积聚,大便干结,舌淡苔白,脉象细弱。
治法:滋阴温阳,补益肝肾。
方药:肾气丸(《金匿要略》)加减。
食管癌食道癌病人手术、放化疗后,复发率很高,因其治疗后还需要一定的辅助治疗。
中医辨证施治可以预防食道癌复发。
下面是根据不同病人的情况给予的中医治疗方案。
◇梗噎型主证:症状单纯,轻度梗噎或吞咽不利。
X线检查多属早、中期髓质型、蕈伞型食管癌。
舌质黯青,苔黄白,脉弦细。
治法:抗癌散结,理气降逆,温阳扶正。
方药:食管癌主方选加:枳实、苏梗、枳壳、厚朴、佛手、木香、郁金、香附、旋覆花、代赭石等。
◇痰湿型主证:吞咽困难,痰涎壅盛,胸咽噎塞,膈肋胀满,浊气上逆,舌质黯青,舌体肥大,周有齿印,苔白厚腻多津,脉象滑细。
X线检查多为晚期髓质型、缩窄型食管癌。
治法:温阳益气,健脾祛湿,降逆化瘀。
方药:食管癌主方选加薏苡仁、山药、扁豆、白蔻仁、橘红、半夏、旋覆花、代赭石等。
◇气滞型主证:早期食管癌的表现,无明显吞咽困难,只为吞咽时感食管内挡噎、异物感或灼痛,胸郁闷不适及背部沉紧感,时隐时沉的吞咽不利感。
X 线检查主要为早期食管癌的病变。
舌质淡黯,舌苔薄白,脉弦细。
治法:疏肝理气,温阳益气,扶正抑瘤。
方药:食管癌主方合逍遥散加减。
即食管癌主方加柴胡、白术、白芍、当归、茯苓、陈皮、生姜、大枣。
◇血瘀型主证:症状除吞咽不利外,以胸痛为主,且痛有定外,或伴口臭等。
X 线检查多为中、晚期髓质型、溃疡型食管癌。
舌质紫黯,舌面有瘀点或瘀斑,舌下静脉怒张,舌苔黄腻,脉沉涩而紧。
治法:活血化瘀,温阳益气,通经止痛。
方药:食管癌主方结合活血化瘀法,即食管癌主方选加归尾、赤芍、刘寄奴、红花、急性子、乳香、没药、三七、威灵仙等。
若为溃疡型疼痛明显或呕血者,可加用腐植酸制剂口服或静脉注射;也可以用白及粉、三七粉、元胡粉、普鲁卡因加氢氧化铝凝胶混匀,使呈半糊状,头低位分次口服。
还可加云南白药、止血粉及其他止血、镇痛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