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物理与化学学科综述
发展历史与现状
本学科主要依托材料科学与工程(浙江省重点建设专业,2006年开始招生)和材料化学(2009年开始招生)两个本科专业,是浙江省第五批重点学科,2005年获硕士授予权,2010年获一级学科硕士授予权,属学校按博士点建设学科,是以新材料的研发及检测技术为核心内容的特色学科。
通过五年重点学科的培育,在磁性材料、光电功能材料等研究方向的基础上,逐步培育出先进炭材料与表面物理化学两个特色研究方向。
①在磁性材料领域:研发的纳米双相复合稀土钕铁硼、高性能软磁铁氧体材料等技术处国际先进水平,实现经济效益10亿元以上,获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
②在光电功能材料及器件领域:研发的白光LED荧光粉及封装技术、光电陶瓷材料及器件、光电功能玻璃等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实现经济效益3亿元以上,获省科学技术二等奖2项。
③在先进炭材料领域:研究的金属富勒烯、碳纳米管、超级活性炭、自清洁竹炭等技术平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在J. Am. Chem. Soc.等杂志上发表多篇论文,产生了较好的国际影响。
④在表面物理化学领域:研究材料环保表面处理技术,与德国合作研发的铝合金航空件环保阳极氧化技术,实现经济效益1亿元以上,获省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
特色与优势
依托产学研平台,凝练特色研究方向,服务地方经济。
依托国家磁性材料及其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教育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浙江省磁性材料试验基地(重点实验室)、省磁/光电子材料研发及检测技术科技创新团重点科技创新团队和省高等学校新材料制备及测试创新团队的支持,注重服务于国家和浙江省的新兴战略性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围绕磁性材料、光电材料、炭材料等研究领域,打造了国内一流科技创新以及技术服务平台。
针对浙江省企业转型和升级的需求,研发了技术含量高和高附加值的新材料,产生了非常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已累计为企业实现产值超10亿元。
学科人员知识结构层次高,科研实力雄厚,建有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和省教育厅创新团队,有教授8人,副教授15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28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2人、省新世纪151人才第一层次和第二层次各3人,钱江学者特
聘教授1人,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人,已培养硕士研究生30余人。
近五年承担国基金、省部级重大重点等科研项目60余项,总经费达2500余万元,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0余项,授权13项,发表三大收录论文188篇,获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
学科建有8个中央及省财政厅专向实验室,实验室面积4000余平方米,设备总价值2000余万元。
发展前景与必要性
浙江省在磁性材料、光电材料、炭材料等新材料的在产量上占有明显优势,但产品以中低端为主,利润偏低,暴露出我省相关企业在核心技术的缺乏、创新能力不强、新产品开发力度不足等问题。
学科立足于浙江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着眼于以磁性材料、光电材料、炭材料为主的新材料产业的未来走向,服务于浙江省新材料企业。
学科形成一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研发队伍,攻克新材料研发与检测技术中的一些共性关键技术难题,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志性成果,开发出一批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的新材料,为我省相关企业提供技术与战略支持,对推动我省经济转型升级作出贡献。
思路与目标
学科将紧密结合浙江省特色优势产业,进一步凝练方向、提升优势并强化特色,打造一流科研平台,争创一流学术成果。
引进与培养并重,打造一流专业人才培养的科研团队。
加强成果转化,创造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争取培养国家人才1~2、省部级人才3~5名,争取达到国家级工程中心的研究水平和实力,获得省部级以上项目70项以上,到校经费超3000万元,高水平学术论文超10篇(IF>4),授权国家发明专利超30项,获省部级二等奖及以上达5项,为企业创产值超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