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危险驾驶入罪引发的思考

危险驾驶入罪引发的思考

危险驾驶入罪引发的思考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机动车辆越来越多。

正是由于车辆的激增,危险驾驶随之而来,而近几年此种现象更甚,成都12·14特大交通肇事案,南昌3·5重大交通事故,杭州5·7飙车案,李启铭醉驾肇事案,南京6·30特大醉驾肇事案,类似案例可谓是前赴后继。

民众对危险驾驶的容忍度已接近极限,对危险驾驶入刑的呼声越来越高。

鉴于此,2011年《刑法修正案(八)》将危险驾驶正式纳入刑法视野,此举引起了学界的广泛争论。

虽然《刑法修正案(八)》将危险驾驶入罪是出于保障民生的良好动机,但实际效果未必如此,笔者认为,通过提高行政执法的力度,完善现有的行政法律,在现行刑法的框架内进行合理解释,可以起到比入罪更好的预防、控制危险驾驶的效果。

关键词:危险驾驶行为;入罪;危险驾驶罪;执法abstract: along with the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motor vehicle more and more. it is because of the surge in vehicles, with dangerous driving, and in recent years this phenomenon more very, chengdu 12 · 14 super-large hit-and-run case, nanchang 3 · 5 major traffic accident, hangzhou 5 · 7 racing case, drunk driving case liqiming road, nanjing 6 · 30 drunk driving in heavy resources, similar case it may be said is endless. the people of dangerous driving tolerance is alreadyclose to the limit, to dangerous driving into the punishment of growing calls. in view of this, the 2011 amendment of criminal law (8) “will be dangerous driving into the criminal law formally vision, which aroused extensive debate. although the criminal law amendment (eight) “will be dangerous driving into the sin is out of the security of the people’s livelihood good intentions, but the actual effect is not necessarily the case, the author thinks that, by improving the administrative enforcement of law, perfect the existing administrative law, in the current criminal law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the reasonable explanation, can have better than into the sin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dangerous driving effect.keywords: dangerous driving behavior; into sin; dangerous driving sin; law enforcement中图分类号:u4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11年《刑法修正案(八)》增设“危险驾驶罪”,醉酒驾驶、追逐竞驶等危险驾驶行为正式入罪,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一空白。

该修正案第二十二条规定,在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后增加一条,作为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或者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拘役,并处罚金。

”“有前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尽管舆论导向对这一立法持支持态度,但笔者认为,应该慎重对待危险驾驶的入罪问题。

一、危险驾驶入罪理由概述纵观支持危险驾驶入罪的各种理由,笔者认为基本上可以归为一个根本点——保障公民的生命权、健康权及财产权。

具体理由大致如下:1、危险驾驶行为的高度危险性我国已经进入汽车社会和交通事故的高发期,根据中新网2010年5月来自公安部交管局的消息称,截至2010年3月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为约1.92亿辆,全国机动车驾驶人2.05亿人。

与2009年底相比,全国机动车增加4984211辆,增长2.67%。

据有关资料,2010年1至6月份,按照道路交通事故同比口径统计,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99282起,造成27270人死亡、116982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4.1亿元。

[参见贵港交警网:2010年上半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情况。

]权威部门统计,道路交通事故中,37%系酒后驾驶引起,占三分之一多。

酒驾醉驾和超速飙车大多两者交叉,加上单纯超速行驶或飙车者部分,两者合计,大约在交通肇事发案总数50%以上。

可以看到,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已经进入了工业化社会风险多发的阶段。

汽车的不断增加、酒文化的发达,带来了交通事故的不断攀升。

交通事故具有极大的人身和财产威胁,如果一味的依赖事故发生后的惩治,往往难以遏制人们的侥幸心理,导致恶性交通事故频发。

因此,危险驾驶行为的高度危险性要求刑法对相关法益采取前置性保护。

2、我国刑法对交通犯罪规定的不足与无奈我国现行刑法涉及交通肇事的主要是第一百三十三条的“交通肇事罪”和第一百一十四条、一百一十五条的“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由于两者都具有局限性,无法满足现实的需要,在司法实践中,司法机关往往陷入量刑畸重畸轻的两难境地。

一边是民众和舆论的压力,要求严惩肇事者,做到司法公正、罪刑相应;一边是司法平等、罪刑法定的原则,要求依法定罪量刑。

面对这种情况,司法机关常常顾此失彼,只能做出艰难的选择,却往往造成“同案不同罪”“同案不同刑”的个案不公正,损害了司法的公信力。

3、符合我国社会风险控制的需要我国已步入了风险社会,刑法应该对危险驾驶这样的高风险行为提前介入,以利于保护法益。

基于风险社会的种种突发性危机,风险刑法的概念应时而生。

风险刑法理论是相对于传统罪责刑法理论而言的,传统刑法理论认为,只有在应受处罚的行为造成客观侵害的时候,刑法的介入才是正当与合理的。

然而在风险时代的今天,其已经无法充分适应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

所以,风险刑法理论认为,罪责刑法观已经无力应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危险,只有风险刑法才能对其做出有效的控制,而关键就在于扩大犯罪圈,严密法网,细化犯罪,把对社会的保护提前,以更好地防范与化解风险,从而满足社会安全的政策需求。

4、增加危险驾驶的犯罪成本依照目前规定,惩治危险驾驶主要是“扣车”、“扣分”、“行政拘留15天”“、不高于2000元罚款”等警戒性措施。

这样的处罚成本,不足以震慑肇事者和警示旁观者。

很多危险驾驶者都怀有侥幸的心理,即便不幸被抓,面对上述的行政处罚仍会“顶风作案”。

而增设危险驾驶罪则能够提高危险驾驶者的违法成本,有效预防重大交通事故。

让危险的预期深刻提醒着行为人,增强对危险驾驶者的威慑力,有利于刑法预防功能的发挥。

5、有充足的比较法做理论支撑单独设立危险驾驶罪,对人民的法益提前予以保护,符合国际刑事立法的潮流,体现刑法对民生的保护。

因此很多国家都将其规定为犯罪。

如英国在道路交通条例中规定了危险驾驶犯罪,经刑事法院审判,可处2年以下羁押或处/并处无限额罚金。

危险驾驶致人死亡的可处10年以下监禁或处/并处罚金。

[(日)西田典之:《日本刑法各论》,刘明祥、王昭武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43—47页。

]韩国于2009年4月修订道路交通法规定了醉酒驾驶车辆罪,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一千万韩元以下罚金。

[吴春娅:《关于刑法修正案(八)中危险驾驶入罪之评介》,载《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24卷第2期,2011年4月。

]在美国,首次酒醉驾车,除了罚款250至400美元之外,还可判处坐牢6个月,有些州还将酒醉驾车视为“蓄意谋杀”定罪,对交通肇事致人死亡者,最高刑罚可判处死刑。

[美国法学会编,《美国模范刑法典及其评注》,刘仁文、王袆等译,法律出版社,2000年,第547-548页。

]英、日、韩、美的上述立法能够惩戒防范危险驾驶行为,对遏制其国内的危险驾驶行为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危险驾驶”入罪的质疑1、统计数据的解读存在问题按照道路交通事故同比口径统计,2010年1至6月份,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99282起,造成27270人死亡、116982人受伤,但并不能说明危险驾驶的比例占有很高的比例。

虽然在绝对数量上我国的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在世界上居首位,但这一数据存在的原因是多种因素导致的,与我国汽车的质量差、老化、人为改装以及安全平均系数低等复杂因素相关,还与我国的地质气候特征(多山、多雨雪、多雾)以及我国的道路交通负荷大、质量差有关。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流动量大,交通运输超载是司空见惯的现象。

这些因素导致大量的交通事故,并且一旦发生交通事故,死亡率就很高。

2、公众舆论导向的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中新增了危险驾驶罪,将原来由行政管理手段或者民事手段调整的违法行为,规定为犯罪。

这似乎更能表明我国刑事立法的目的——惩治犯罪,保障民生。

危险驾驶入罪似乎更能表明我国的刑事法网更加密集,刑法的触角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但在今天司法独立已成为一个社会法治程度标志的时代背景下,这种把作为整个法律体系中的最后一道防线的刑事干预拿来作为回应人民群众反响强烈的社会问题的手段,我们必须正面回答这样一个现实问题:增设危险驾驶罪是立法机关对刑法的修正还是社会公众舆论在立法?危险驾驶罪的立法历程可以简单归纳为从个案揭发到民意沸腾、再到舆论推波、最后产生立法动议。

[于志刚:《刑法修正何时休》,载《法学》,2 0 11年第4期第11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