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六章机械加工精度

第六章机械加工精度

第六章机械加工精度
2020/11/27
第六章机械加工精度
第一节 概述
一.机械加工精度
•机械加工精度是指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与理想几何参数 的符合程度。
•尺寸精度

•机械加工精 度
•形状精度


•位置精度


•表面粗糙度
•表面质量
•表面层的物理、力学性能
第六章机械加工精度
二.误差的分类:
•加工误差是指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与理想几何参数的偏 差程度。误差是精度的度量。
第六章机械加工精度
二、工艺系统热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1. 机床的热变形:
•如 图 所 示 , 主 轴 转 速 1200rpm , 工 作8小时后,主轴抬高量达140μm, 在垂直面上的倾斜为60 μm/300mm。
•机床的热变形主要体现在:①主轴部 件 ②导轨 ③床身 ④立柱 ⑤工作台等 部件上。
② 结构上保证壁厚均匀; 的情况下热的作用大于力
③ 刚度适当;
的作用,故工件表层应力
④ 减少切削力,“小切深,通多常走呈刀“”表;层受拉,里层 ⑤ 尽量不用冷校直工序; 受压”状态。
第六章机械加工精度
五.减少工艺系统受力变形的措施
1. 提高机床构件自身刚度; 2. 提高零部件间的接触刚度; 3. 设置辅助支承,提高系统刚度; 4. 加预紧力; 5. 采用合理的安装、加工方法; 6. 选用合理的切削用量、合理的刀
1. 加工原理误差
2. 工艺系统的几何误差
① 工•件机与刀具的相对位•置夹在静止状态已存•在刀的误差。如:刀具•、工夹具的制造
误床差与磨损,定位误具差等。


② 工件与刀具的相对位置在运动状态下存在的误差。如:机床主轴回转误差
导轨导向误差、传动链误差等。
3. 工艺系统的受力变形:——力效应误差
4. 工艺系统的受热变形:——热效•应环误差
5. 调整误差

6. 测量误差
第六章机械加工精度
二.误差的分类:
•系统误差
•常值系统误 差
•误差的性质
•变值系统误 差
•随机误差
① 随机误差有大有小它们对称分布于 尺寸分布中心的左右。
② 距尺寸分布中心越近的随机误差出 现的可能性越大。
③ 随机误差在一定范围内分布。
•6σ
第六章机械加工精度
第二节 加工原理误差对零件加工精度的影响
•如 : 10m 长 的 龙 门 刨 床 床 身 高 为 0.8m,当床身上导轨面与底面温差 为 1°时,床身导轨的中凸量可达 0.19mm 。 这 个 数 值 可 表 示 为 : 0.02/1000mm。
•车、镗类机床其主要热源为主轴箱的 发热。造成主轴的位移和倾斜。
•铣床主要表现在主轴在垂直面上的倾斜。铣削后将影响工件的平面与定位基 面之间的平行度或垂直度。
•一般刀具如:车刀、立铣刀等,主要靠调整刀具位置来保证加 工尺寸,其制造精度不会影响加工尺寸精度。但刀具的磨损将对 工件的加工精度产生影响。
a. 初期磨损阶段:
b. 正常磨损阶段:
•式中:L:切削长度

L1:初期磨损的切削行程长度

μ0:单位磨损量

μB:刀具的初期磨损量
第六章机械加工精度
二、刀具的制造精度和尺寸磨损
•Δ
第六章机械加工精度
2. 工件的热变形:
③减少工件热变形的措施: ➢ 粗、精分开; ➢ 合理选择切削用量; ➢ 合理选择刀具的几何形状; ➢ 充分利用冷却液;
第六章机械加工精度
3. 刀具的热变形:
① 刀具连续工作时的热变形:
•τc1:时间常数,与刀具质量、比热、截 面积等有关。一般取: τc1=4min。
• 由此可见: ① 传动链短,则传动精度高; ② 传动比i小,则传动精度高;传动链中采用降速比的传动是保证传动精
度的重要原则; ③ 传动链中最后一个传动件的精度要高。
第六章机械加工精度
二、刀具的制造精度和尺寸磨损
1. 定尺寸刀具和成形刀具的制造精度和尺寸磨损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2. 一般刀具的尺寸磨损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第六章机械加工精度
三.工艺系统受力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1. 切削力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以车削为例: ① 切削力的位置是变化的 a. 只考虑床头、尾座的变形:
第六章机械加工精度
1. 切削力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b. 考虑刀架的变形: c. 考虑工件的变形:
第六章机械加工精度
工艺系统的变形曲线:
第六章机械加工精度
第三节 工艺系统的制造精度和磨损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一.机床的误差: 1. 主轴的回转精度:
•例:镗孔时镗杆回转,镗杆中心作 某一方向的简谐振动。
第六章机械加工精度
1. 主轴的回转精度:
① 回转精度的表现形式: a.轴向窜动: b.指回转轴线在轴向的位置变化。 b.径向跳动: •指回转轴线绕平均轴线作平行的 公转运动。 c.角度摆动: d.指回转轴线绕平均轴线作不平行 的公转运动。
间而变化; ③ 不同的加工方法、工件的形状不同,产生的热变形也不同;
•式中:
•α:工件材料的线膨胀系数; •L、D:工件原有的长度和直径; •△t:工件切削后的温升;
第六章机械加工精度
2. 工件的热变形:
② 板材:
•例 如 : 精 刨 铸 铁 导 轨 , L=2000mm , h=600mm , 如 果 床 面 与 床 脚 温 差 为 2.4℃,α=1.1×10-5/℃,则:
② 刀具断续工作时的热变形: •刀具的热变形主要影响工件的形状误差,如车削长轴时,工件 可能由于刀具的伸长而产生锥度。
第六章机械加工精度
三、减少工艺系统热变形的措施:
1. 减少热源产生的热量:
① 减少切削热和磨削热 ② 减少机床各运动副的摩擦热
2. 分离热源、隔离热源 3. 冷却、通风与散热
① 对加工件进行大流量或喷雾等方法冷却 ② 机床发热部件采取冷油强制冷却 ③ 热源部分采用通风散热措施
第六章机械加工精度
1. 主轴的回转精度:
② 影响主轴回转精度的因素: a. 前后支承轴承的影响: b. 前后支承轴颈的圆度误差
的影响: ③ 主轴回转精度的测量:
第六章机械加工精度
2. 导轨的几何精度
① 对机床导轨的精度要求: a. 导轨在水平面内的直线度
b. 导轨在垂直面内的直线度
c. 导轨与导轨之间垂直方向 的平行度
第六章机械加工精度
四.内应力的重新分布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毛坯热应力
•对于铸、锻、焊毛坯,由于
各部分厚度不均,冷却速度
•工件的内应力
•冷校直内应力
不等而产生的内应力。 •对于铸件:
•切削加工内应力
•“厚拉薄压” •“心部受拉、表层受压”
• 减少内应力的措施: ① 时效处理;
•力的作用使工件表层产生 压应力,热作用使工件表 层产生拉应力。在大多数
•可见:n↑,则:ε↓

Kst↑,则:ε↓
第六章机械加工精度
2. 其它作用力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① 传动力引起的变形对工件的影响: •如图:
•FC •r
•R
•FC
•Y •传动力在Y方向的分力为:
•由传动力引起的工件夹持端在Y方向 的位移为:
第六章机械加工精度
① 传动力引起的变形对工件的影响:
•在x处工件和刀具的相对位移: •在x处工件的实际半径:
3. 减少刀具尺寸磨损对加工精度影响的措施:
a. 进行刀具补偿;
•μ0
b. 选用合理的刀具材料;
c. 选用最佳的切削用量;
•高速钢刀具:
• V佳=0.4~0.5 m/s •硬质合金刀具:
• V佳=1.7~3.2 m/s
第六章机械加工精度
三、夹具的制造精度与磨损
第六章机械加工精度
第四节 工艺系统的受力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第六章机械加工精度
3. 传动链精度
•以车螺纹为例,说明传动链精度对工件加工精度的影响: •如图所示:
•对上式微分:
•工件导程误差可表示为:
•由丝杠副传动误差引起的误 差
•由传动链总传动比误差引起的误差
第六章机械加工精度
3. 传动链精度
•若仅考虑传动比的误差因素:
•△i的变化量最终反映到工件上是转角误差,故△i可表示为:
•一般机床:1000:0.02 •精密机床:1000:0.01 •接触精度:每平方英寸不 少于20个点。
第六章机械加工精度
2. 机床导轨误差对工的影响
•由于刀尖相对于工件回转轴线在加 工表面切线方向的变化属非敏感方 向,故其对零件的形状精度影响极 小。
第六章机械加工精度
一.基本概念: 1. 刚度和柔度:
第六章机械加工精度
一.基本概念:
2. 工艺系统的刚度
•式中: •Fy:切削力在Y方向的分力;
•y:系统在切削力Fx、Fy、Fz共同作用下在Y方向上的变形;
第六章机械加工精度
二、工艺系统刚度的测定:
1. 机床部件刚度的测定:
① 加载、卸载曲线不符合虎克定律; ② 有残余变形; ③ 加载曲线平坦,卸载曲线较陡; ④ 部件刚度远小于单件的刚度;
1. 切削力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② 切削力的大小是变化的——误差复映原理 •切削分力Fy可表示为:
•车削时XFc=1,在一次走刀中 f不变,故:
•车削前圆度误差: •车削后圆度误差:
第六章机械加工精度
② 切削力的大小是变化的——误差复映原理
•令:
•则:
•第一次走刀: •第二次走刀: •第n次走刀:
•外圆磨床主要表现在砂轮架、工件头架的位移和导轨的凸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