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斜滑块侧抽芯机构讲解
单元五 侧向分型与抽芯 注射模结构
学习目的: 1、了解斜导柱侧抽芯注射模的结构组成和工作过程 2、掌握斜导柱侧抽芯注射模具各组成部分的设计要点,会对
中等复杂程度的塑件进行侧抽芯注射模具结构设计 3、了解斜滑块、弯销、斜导槽等侧抽芯注射模的结构组成,
会针对不同的塑件选用合适的抽芯机构
第四节 斜滑块侧抽芯机构
1、斜滑块外侧抽芯机构
工作原理:型腔有两个斜滑块组成。开模后,塑件包在动模型芯5上和斜滑块一 起随动模部分向左移动,在推杆3的作用下,斜滑块2相对向右运动的同时向两侧 分型,分型的动作靠斜滑块在模套1的导滑槽内进行斜向运动来实现,导滑槽的 方向与斜滑块的斜面平行。斜滑块侧向分型的同时,塑件从动模型芯5上脱出。 限位钉6是为防止斜滑块从模套中脱出而设置的。
镶拼式导滑,导滑部分(锁 紧楔)和分模楔都单独制造 后镶入模套,这样就可进行 热处理和磨削加工,从而提 高了精度和耐磨性。分模楔 要有良好的定位,所以用圆 柱销连接,锁紧楔用螺钉紧 固。
用斜向镶入的导柱作导滑导 轨,也称圆柱销导滑,制造 方便,精度容易保证,但应 注意导柱孔的斜角要小于模 套的斜角。
3、斜滑块的倾斜角和推出行程
倾斜角:斜滑块的倾斜角可达40°,一 般在≤30°内选取。在同一副模具中,如果 塑件各处的侧凹深浅不同,所需的斜滑块推 出行程也不相同,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使斜 滑块运动保持一致,可将各处的斜滑块设计 成不同的倾斜角。
推出行程:立式模具不大于斜滑块高度 的1/2,卧式模具不大于斜滑块高度的1/3, 如果必须使用更大的推出距离,可使用加长 斜滑块导向的方法。
止动装置1:
工作原理:开模后,弹簧顶销6 紧压斜滑块4防止其与动模分离, 使定模型芯5先从塑件中抽出, 继续开模时,塑件留在动模上, 然后由推杆1推动斜滑块侧向分 型并推出塑件。
止动装置2:
工作原理: 固定于定模板4 上的导销3与斜滑块2在开模 方向有一段配合(H8/f8), 开模时,在导销的约束下, 斜滑块不能进行侧向运动, 所以开模动作也就无法使斜 滑块与动模之间产生相对运 动,继续开模,导销与斜滑 块脱离接触,最后,动模的 推出机构推动斜滑块侧向分 型并推出塑件。
2、斜滑块内侧抽芯机构
工作原理:滑块型芯2的上端为侧向型芯,它安装在型芯固定板3的斜孔 中,开模后,推杆4推动滑块型芯2向上运动,由于型芯固定板3上的斜孔作 用,斜滑块同时还向内侧移动,从而在推杆推出塑件的同时,滑块型芯完成 内侧抽芯的动作。
二、斜滑块的导滑形式
整体式T形导滑槽,其加工精度 不易保证,又不能热处理,但结 构较紧凑,故适于中小型或批量 不大的模具。其中方形截面也可 制成半圆形,成为半圆形导滑槽。
一、斜滑块侧抽芯机构的工作原理及其类型
应用:当塑件的侧凹较浅,所需的抽芯距 不大,但侧凹的成型面积较大,因而需较 大的抽芯力时,可采用斜滑块机构进行侧 向分型与抽芯。
工作原理:利用推出机构的推力驱动斜滑 块斜向运动,在塑件被推出脱模的同时由 斜滑块完成侧向分型与抽芯动作。
分类:一般可分为外侧抽芯和内侧抽芯两 种。
主型芯位置设于动模, 则在脱模过程中,塑件 虽与主型芯松动,但侧 向分型时主型芯对塑件 仍有限制侧向移动的作 用,所以塑件不会粘附 在斜滑块上,因此脱模 比较顺利。
2、开模时斜滑块的止动
斜滑块通常设置在动模部分,并要求塑 件对动模部分的包紧力大于对定模部分的包 紧力。但有时因为塑件的特殊结构,定模部 分的包紧力大于动模部分或者不相上下,此 时,如果没有止动装置,则斜滑块在开模动 作刚刚开始之时便有可能与动模产生相对运 动,导致塑件损坏或滞留在定模而无法取出, 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发生,可设置止动装置。
课堂小结
斜滑块侧抽芯机构的工作原理及类型 斜滑块的导滑形式 斜滑块侧抽芯机构的设计要点
4、斜滑块的装配要求
为了保证斜滑块 在合模时其拼合 面密合,避免注 射成型时产生飞 边,斜滑块装配 后必须使其底面 离模套有0.2~0.5 mm的间隙,上 面高出模套 0.4~0.6 mm(应 比底面的间隙略 大一些为好)
当斜滑块的底面作分型面时,底面是不能留间隙的,如左图所示,但这种形 式一般很少采用,因为滑块磨损后很难修整,采用右图所示的形式较为合理。
燕尾式导滑槽,适于小型模具 多滑块的情况,模具结构紧凑, 但加工较困难
以圆柱孔作为斜滑块的导轨, 制造方便,精度容易保证, 仅用于 斜滑块的内侧抽芯
三、斜滑块侧抽芯机构的设计要点
1、正确选择主型芯位置
主型芯设置在定模一侧,开模 时,主型芯先从塑件中抽出, 然后斜滑块才分型,所以塑件 很容易粘附于斜滑块上某处收 缩值较大的部位,因此不能顺 利从斜滑块中脱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