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成都理工大学马克思考试题

成都理工大学马克思考试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试卷一、单项选择题(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下列各题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答案选在“选择题答题卡”中。

1.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B.与时俱进C.共产主义D.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是()A.古希腊哲学B.基督教哲学C.德国古典哲学D.英美分析哲学3.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的不同回答。

A.对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B.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C.对谁是历史创造者D.对意识是否具有反作用4.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A.客观存在的各种物体B.宇宙中存在的一切现象C.物质的具体形态和结构D.某种具体的原初物质5.某山村小镇自20世纪70年代发现矾矿以来,办了三个矾矿厂。

由于没有严格的环境保护措施,每天排除大量矿烟,致使村民中大多数人患有呼吸道疾病和皮肤病。

这一做法从哲学上看违背了()A.事物否定之否定的原理B.事物联系复杂多样性的原理C.事物质量互变的原理D.事物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6.矛盾的基本属性是()A.普遍性和特殊性B.斗争性和同一性C.变动性和稳定性D.绝对性和相对性7.即使是欣赏同一座山时,人们的观感往往各不相同,“横看成岭侧成峰”。

这说明()。

A.意识具有客观性B.人是意识的源泉C.意识是人脑自生的D.意识具有主观性8.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A.交通警察维持交通秩序B.医生给病人作手术C.农民收割庄稼D.运动员参加体育比赛9.“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最能代表以下哪种观点?()A.相对主义B.辩证唯物主义C.诡辩论D.形而上学不变论10.实践的主体是()A.绝对精神B.人C.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D.人的意识11.“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

这表明()A.人的认识能力是由人的生理结构决定的B.人的感觉能力决定认识的产生和发展C.人的认识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D.事物因人的感觉而存在12.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社会存在范畴()A.生产B.意识形态C.人口因素D.地理环境13.“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说明()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D.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14.上层建筑的内容十分丰富,可以把它们划分为两个部分。

这两个部分是()A.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B.法律思想和法律制度C.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D.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15.“蒸汽、电力和自动纺织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

”这一论断的含义是A.科技革命是对统治阶级的极大威胁B.科技革命对变革社会制度具有直接的决定作用C.滥用科技革命的成果会对人类造成“危险”D.科技革命导致社会政治革命16.杰出人物的产生是()A.纯粹是必然的B.纯粹是偶然的C.既是必然的,又是偶然的D.有些人是必然的,有些人是偶然的17.人民群众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这是()A.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B.折中主义的观点C.唯心主义的观点D.历史循环论的观点18.商品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这种劳动是()A.体力劳动B.脑力劳动C.抽象劳动D.具体劳动19.能准确反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因素是()A.工人工资的高低B.工人劳动时间的长短C.工人劳动强度的大小D.剩余价值率的高低20.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是()A.使用价值的大小决定于价值的大小B.价值的大小决定于使用价值的大小C.使用价值与价值相互决定D.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二、多项选择题(共5题,每题2分,共10分)下列各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意的,请将答案选在“选择题答题卡”中。

1.哲学基本问题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B.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C.世界是如何发展的问题D.世界的本质是一个还是多个的问题2. 下列属于社会基本矛盾的有()A.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B.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3. 关于认识本质的认识,下列说法属于唯物主义的是()A.柏拉图的“回忆说”B.亚里士多德的“蜡块说”C.洛克的“白板说”D.马克思的“实践论”4.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指()A.个别劳动B.社会劳动C.具体劳动D.抽象劳动5.资本循环得以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是A.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的并存性B.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在时间上的并存性C.产业资本三种循环形式在空间上的统一性D.产业资本三种循环形式在时间上的继起性三、简单判断题(共20题,每题0.5分,共10分)正确的选“A”,错误的选“B”,只需判断正误,无需说明理由,请将答案选在“选择题答题卡”中。

1.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是物质的。

()2.物质是运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3.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与源泉,因此,社会矛盾越多,社会发展自然就越快。

()4.“喜鹊报喜,乌鸦报丧”反映了联系的客观性。

()5.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体现了矛盾分析法。

()6.唯物辩证法的实质是对立统一规律。

()7.在矛盾的两种根本属性中,对立性是主要的,统一性是次要的。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

()9.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决定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10.“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说明了间接经验不重要。

()11.理性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

()12.积极革命的反映论是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共同特征。

()13.真理与谬误可以相互转化。

()14.客观事物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15.“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

()16.判断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实践,既具有确定性也具有不确定性。

()17.社会历史是有规律的,所以历史事件是可以重复出现的。

()18.历史是英雄带领人民群众创造的。

()19.价值具有主体性,因而是多元的。

()20.资产阶级民主是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民主。

()四、材料分析题(共3题,每题10分,共30分)(一)请仔细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1:《共产党宣言》入选“改变美国的20本书”《中华读书报》2003年7月23日报载:由美国最大的连锁书店巴诺出资创办的《图书》(Book)杂志在其2003年7-8月合刊中,公布了该刊评选出的“改变美国的20本书。

”该刊称,他们的初衷是寻找是美国之所以成为美国和使美国人之所以成为美国人的书,或者说,是塑造美国性格,让美国人与众不同的书。

最终《共产党宣言》、《汤姆叔叔的小屋》和“垮掉的一代”的诗歌圣经《嚎叫》共同入选了“改变美国的20本书”。

此次入选的20本书无一不是对今日历史影响至为重大的作品。

材料2:《共产党宣言》入选《领袖必读的100部名著》美国《领袖周刊》2005年11月9日刊载了一篇《领袖必读的100部名著》的文章,入选的包括:《圣经》、《古兰经》、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达尔文的《物种起源》、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等。

其中,对《共产党宣言》的评价是:这是一部气势磅礴的作品,同时它又是具有深刻思想的理论著作,这两者的结合造成了他的非凡的影响。

它是“共产主义的圣经”,真正影响了千百万人的思想和行为。

材料3:《共产党宣言》入选《世界最伟大文献汇编》由美国麦当劳-希尔公司出版的《世界伟大文献汇编》一书,是一本很珍贵的资料性工具书,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它是由费特利克·凯尔编辑,选收了在全世界范围内最重要的30部重要文献,这包括公元1700年的《汉穆拉比法典》、公元前1300年德《十戒》、公元前590年古代希腊人“七贤人”之一的雅典政治改革家梭伦的《梭伦法》、公元500年印度释迦你创造的佛教的《菩萨经:真理与启蒙》、公元前480年孔子的《论语》……1848年的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阅读以上材料请回答:1、《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有什么重要意义?(4分)2、结合所学内容及以上事实,谈谈《共产党宣言》对我国当今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有什么启示?(6分)(二)阅读下列材料,用唯物辩证法理论回答有关问题。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某鞋厂实行了一些新的生产和营销策略,积极适应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其材料如下:材料1:在有效供给上做文章他们认为,现在的市场不能仅仅用“供大于求”四个字来概括,不适应市场需求的无效供给过多,而适销对路的有效供给不足,才是对当前市场供给状况的准确把握。

在供过于求的大市场里也有供不应求的产品,明智的企业家就在于创造出这种产品。

于是他们着手在有效供给上做文章,实行产品分流策略,一是男女鞋分流,二是风格分流,三是档次分流,四是市场零售与团体消费分流,五是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分流。

五大分流,大大提高了该厂产品的市场应变能力,常年保持淡季不淡、旺季更旺。

材料2:在市场开拓上下功夫他们认为,生产出好产品是开拓市场的基础,没有好产品就没有好市场,但是光有好产品,还不一定有好市场,有了好产品以后,还要加强企业产品的市场建设。

他们从柜台形象的树立、户外广告的设置和强化服务功能等三个方面大力进行市场建设,使生产(产品)与销售(市场)比翼齐飞,鹏程万里。

材料3:实行一区一策他们认为,统一的大市场也有区域的差异,市场的共同规律是以各地区不同的特点表现出来的。

他们把销售总公司分为南方总公司和北方总公司,同时把分公司化小,由原来的5家分公司裂变为28家分公司,一个公司只管一个省份的销售,每个公司都提出了自己的销售策略。

这种小公司大市场和一区一策战略大大增强了产品的市场渗透力。

阅读以上材料请回答:(1)在上述三个材料中,某鞋厂分别处理的主要矛盾关系是什么?(4分)(2)通过材料3,说明该企业是怎样运用辩证法分析、解决矛盾,来增强产品的市场渗透力的?(6分)(三)阅读下列关于人民群众在历史上作用的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材料1:孟柯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荀子认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摘自《孟子》)材料2:梁启超说:“大人物心理之动进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舍英雄几无历史”。

胡适说:英雄人物“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

(摘自《饮冰室合集》)材料3:黑格尔认为,历史不是个人随意创造的,而是决定于某种“客观精神”。

伟大人物是“世界精神的代理人”,拿破仑代表了“世界精神”,他“骑着马,驰骋全世界,主宰全世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