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酸碱平衡的一般规律和常用指标
酸碱平衡的一般规律和常用指标
酸碱平衡的一般规律-机体酸碱平衡的调节
2. 机体酸碱平衡的调节 (3)肾调节
排酸保碱,调节固定酸
特点
作用慢、强、持久; 排酸(固定酸)保碱作用重要。
途经 Na+-H+交换、重吸收HCO3-、 酸化 尿液、分泌氨。
酸碱平衡的一般规律-机体酸碱平衡的调节
2. 机体酸碱平衡的调节 (4)细胞缓冲
RBC 肌细胞
HPO4
HCO3
Cl
K
50
Na
0 血浆阳
血浆阴
组织间液阳 组织间液阴 细胞内液阳 细胞内液阴
血液酸碱平衡的常用指标及意义
—anion gap (AG)
6. AG (anion gap 阴离子间隙)
根据细胞外液的“离子解剖学” 阳离子总数 = Na++UC 阴离子总数 = HCO3-+Cl-+UA
依电中性原理 Na++UC = HCO3-+Cl-+UA, AG = UA-UC = Na+ -( HCO3-+Cl- )。
意 义 SB↓代酸, SB↑代碱。 (2)AB 指血浆中实测HCO3- 含量,受呼吸和代谢两方面的
影响。
血液酸碱平衡的常用指标及意义
—SB 与 AB
3.SB(标准碳酸氢盐)AB(实际碳酸氢盐)
(3)SB and AB
AB=SB PaCO2正常
意义
AB>SB
PaCO2增 高
AB<SB PaCO2 减 少
Cl-
机体调节酸中毒或H+增多时的四种方式
血液酸碱平衡的常用指标及意义
1. pH 2. PaCO2 3. SB 与 AB 4. buffer bases (BB) 5. base excess (BE) 6. anion gap (AG)
血液酸碱平衡的常用指标及意义
1.血液pH值
—血液pH值
[H+]的负对数。 动脉血正常值 7.35~7.45
酸碱平衡的一般规律-体内酸碱的来源
1. 体内酸碱的来源
H3PO4 H+ HCL H2SO4
NH3
HCO3-
NH4- H2O
CO2
酸碱平衡的一般规律-体内酸碱的来源
1. 体内酸碱的来源 (1)体内酸的来源
糖脂蛋 代谢
终产物 CO2+H2O
中间产物 丙酮酸等
食物药 物摄入
水杨酸 类药物
酸
挥发酸 (H2CO3)
固定酸
释放H+约 15000mmol
释放H+约50 -90mmol
酸碱平衡的一般规律-体内酸碱的来源
1. 体内酸碱的来源
(2)体内碱的来源
食物药 物摄入
碳酸类
素菜瓜果
耗H+
机体代谢
NH3+HN+H4+
碱
有机酸盐
OHHC-OP3r- -
氨
酸碱平衡的一般规律-机体酸碱平衡的调节
2. 机体酸碱平衡的调节 (1)血液缓冲系统 防止H+浓度发生显著变动
—血液动脉PaCO2 2.血液动脉PaCO2
原
原
呼碱 发
性
33
正
46
mm Hg
<
常值 33~46
>
mm Hg
发 呼酸
性
代偿 后
代酸
继 发
CO2 不足
性
mmHg
CO2 潴留
继
代偿
发
后
性
代碱
血液酸碱平衡的常用指标及意义
—SB 与 AB
3.SB(标准碳酸氢盐)AB(实际碳酸氢盐)
(1)SB 指血浆在标准条件下T:38℃,PaCO2 5.33pa,血红 蛋白完全氧合,所测得的HCO3- 含量是判断代谢因素 的指标。 正常值 24mmol/L(22~27mmol/L,),
意义
< 7.35 酸中毒 > 7.45 碱中毒
代偿性
正常? 某些混合型 无紊乱
血液酸碱平衡的常用指标及意义 —血液动脉PaCO2
2.血液动脉PaCO2 PaCO2 是指物理溶解在血浆中CO2分子 所产生的压力。
正常值 33~46 mmHg (4.39~ 6.25kpa)
意义
反映呼吸性因素
血液酸碱平衡的常用指标及意义
AG的真正含义为未测定阴、阳离子浓度的差。
血液酸碱平衡的常用指标及意义 —常用指标小结
区分酸碱中毒:pH 反映代谢因素指标:SB,BB,BE,
AG(区分代酸) 反映呼吸因素指标:PaCO2 、
AB与SB差值
血液酸碱平衡的常用指标及意义
—anion gap (AG)
可测定的 阳离子
血液酸碱平衡的常用指标及意义 — BE(剩余碱)
5.BE( base excess 剩余碱)
BE(剩余碱),指在标准条件(T:38℃,PaCO25.33Kpa) 滴定血标本,使其PH恢复正常 (7.40)所需酸或碱的
量
正常值
0±3mmol/L
意义
反映代谢性因素
代谢性酸中毒← -3--+3mmol/L →代谢性碱中毒
pH ∝ HCO3-
H2CO3
HPO42-
H2PO
- 4
Pr- HPr
Hb HbO2 HHb HHbO2
特点
1. 含量多;反应快; 2. 不彻底,直接受肾、肺调节。
酸碱平衡的一般规律-机体酸碱平衡的调节
2. 机体酸碱的调节 (2)肺缓冲
CA
H2CO3
H2O + CO2
呼吸排出
特点
作用较快; 代偿能力大; 只对挥发性酸有效。
AG正常值8~16mmol/L 。
正常血浆或血清的电解质浓度
Na
142
阳离子
K Ca
5.0 5.0
Mg
3.0
总量
155
Cl
103
HCO3
27
阴离子
HPO4 SO4
2.0 1.0
有机酸根
6.0
蛋白质
1.6
总量
155
细胞内外液的电解质含量
200
200/mmol/L
150
蛋白质
Mg
SO4
有机酸
100
Ca
2H+
HCO3-
K+ Na+
Cl-
特点
反应较慢、缓冲能力强、 常引起血浆离子浓度变化
H+增多
H++Buf HBuf
(立刻作用) 细胞外缓冲作用
H++HCO3 缓冲作用
扩散到细胞内
肾脏排酸
(2-4小时) 细胞内缓冲作用
(数小时开始) 肾缓冲作用
2H+ HCO3-
K+ Na+
酸碱平衡的一般规 律和常用指标
本章内容
★ 概述 ★ 酸碱平衡的一般规律
★ 体内酸碱物质的来源 ★ 机体对酸碱物质的调节
★ 血液酸碱平衡的常用指标及临床意义 ★ 酸碱失衡
概述
是指机体代谢过程中生成的H+通过缓 冲系统的缓冲作用,以及肺肾的调节和排 泄作用,将体液的H+浓度维持在正常范围 内的过程(状态)。
血液酸碱平衡的常用指标及意义
—anion gap (AG)
6. AG (anion gap 阴离子间隙)
(1)概念
AG 指血清中所测阳离子和所测阴离子总数之 差;即:AG=(Na++K+) - (HCO3-+Cl- ) 。 由于血清中K+较低,且变化较小,对AG影 响不大,故上式可简化为:AG=Na+- (HCO3-+C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