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

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

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森林公园,位于承德坝上地区,在清朝属著名的皇家猎苑之一“木兰围场”的一部分。

森林公园总面积41万亩,其中森林景观106万亩,草原景观20万亩,森林覆盖率75.2%。

中文名: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地点:承德市围场县北部总面积:141万亩海拔:1100米-1940米气候:寒温带季风气候级别:国家一级旅游资源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承德市围场县北部,北邻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镇,距承德市区240公里,距北京460公里。

是清代皇家猎苑——木兰围场的一部分,总面积141万亩,海拔高度在1100米-1940米之间。

属寒温带季风气候,夏季气候凉爽,最高气温一般不超过25°C。

这里动植物种类繁多,既可观赏,又可开展狩猎。

全园规划6大类型景观,被誉为“水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休闲度假的天堂”。

属国家一级旅游资源,“生态、皇家、民俗”独具特色。

这里位于内蒙古高原与冀北山地的交汇地带,地形结构和植被复杂。

山地高原交相呼应;丘陵曼甸连绵起伏;河流湖泊星罗棋布;森林草原交错相连。

尤其是浩瀚的林海与大面积天然草原浑然一体,优美壮观。

满、蒙、汉三民族人民聚居在一起,文化相互交融,民族风情浓厚。

可以品尝满蒙风味的饮食,参与满蒙民族的民俗活动,开展民族风情旅游。

气候特征塞罕坝按地形分坝上、坝下两部分:坝上是内蒙古高原南缘,以丘陵、曼甸为主,海拔1500-1939.6米;坝下是阴山山脉与大兴安岭余脉交汇处,典型的山地地形,海拔1010-1500米。

年均气温-1.4℃,气候凉爽,盛夏温度平均在25,极端最高、最低气温分别为30.9℃和-43.2℃,年均无霜期60天,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因此,虽地处华北,靠近京津,但其气候特点知与东北大兴安岭相近。

夏季凉爽,最高气温一般不超过25℃;冬季寒冷,积雪时间长达7个月。

如此独特的气候,再加上优美壮观的森林草原景观在整个华北地区均属罕见,实为夏季避暑度假、旅游观光,冬季滑雪狩猎的理想之地。

地理特征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在地形上位于内蒙古高原与冀北山地交汇处,在植被上处于森林草原过渡地带。

因此,造就了这里丰富、奇特的自然景观。

公园9.4万公顷的范围内有蜿蜒如蛇的河流,有星罗棋布的湖泊,有一望无际的林海,有“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广袤草原。

游人不出森林公园,即可观赏多种不同的地形地貌和丰富的微观自然景观。

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最具特色的自然景观是森林草原景观。

这里7万多公顷的人工林集中连片,形成一片浩翰的林海,并有大面积的天然草原。

二者浑然一体,构成壮观、优美的自然风景。

塞罕坝在动物地理上属华北、东北和蒙新三个动物区系的交汇处;在植物地理上,不但是内蒙古、东北和华北三个植物区系的交汇处,而且有西北和达乌里成分,因此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

有兽类11科,25种;鸟类27科,88种。

其中重点保护动物国家二级5种,省级2种。

国家保护动物兽类有马鹿、黄羊等;鸟类有灰鹤、苍鹰、红脚隼、黑琴鸡等。

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野猪、猞猁、狍子、艾虎等;鸟类赤麻鸭、绿头鸭、环颈雉、骨顶鸡等。

有自生维管植物81科、312属、659种(包括种下等级),其中野生花卉植物:金莲花、银莲花、二色补血草(干枝梅)、翠雀、映红杜鹃、锦带花、胭脂花等。

药用植物:金莲花、细叶白头翁、升麻、草芍药、黄芩、柴胡、剌五加、野罂粟、铃铛花等120多种。

山野菜植物:蕨菜、升麻、小黄花菜、蒲公英、河北大黄等。

酿造果酱饮料植物:秋子梨、楔叶茶藨子、山杏、沙棘果、东方草莓等10余种。

草原退化指示植物:百里香、地椒等。

主要造林树种:华北落叶松,落叶松、长白落叶松、日本落叶松、樟子松、云杉、黑松等。

一九八九年批准在塞罕坝建国际狩猎场,这是华北地区唯一的一家国际狩猎场。

同时也成为塞罕坝森林公园所特有的优势旅游项目。

塞罕坝广阔的林区中蕴藏着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

人文特征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境内,西与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相连、这里满、蒙、汉三族人民聚居在一起,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特别是满族蒙古族文化特色比较突出。

游人到此,可以品尝各种满蒙风味的饮食、小吃,参与满蒙民族的赛马摔跤、敖包会等系列活动,开展民族风情旅游,这也是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不同于其他森林公园的特色之一。

塞罕塔塞罕塔位于海拔1800公尺的东坝梁顶,建于一九九二年七月。

塔高25米,火箭式塔体直插云天。

游客扶梯登塔,螺旋而上,难辨东南西北。

塔上放眼,山峦起伏,林海无边。

春看塞罕坝上勃勃生机;夏赏涌涌松涛,听幽谷鹿鸣,百鸟欢唱;秋观五颜六色,层林尽染;冬感扬扬白雪,一派北国风光。

史志记载康熙皇帝围猎至此,顿感心旷神怡,脱口赞道“真仙境也”。

塔下就是康熙亲封“塞罕灵验佛”。

建塔抚古追昔,并集护林防火了望,旅游观光,无线组网中转通讯等多功能于一体。

登塞罕塔,在不同的季节,站在不同的角度,都会有不同的感受:“登高看林海,林海百万松,迎风一挥手,四野起涛声”。

人生难得远眺,何不临塔登高。

七星湖七星湖是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新开发的重点旅游风景点,位于塞罕坝机械林场北三公里处,环抱于青山绿树之中,原是七个小湖,远远望去,排列如天上北斗,七星湖因此而得名。

早在康熙年间就有记载,如今通为一体。

水域深,水面广,野生鲫鱼游于其中。

七星湖,湖长70余公里,水面25平方公里,素有“黄金小三峡”之称,是陕南最大的人工湖。

景区内汉王古镇雄立江边,荔枝古道奇险依然,夕阳斜照渔歌唱晚;罕见的“太白幽境”,参天古楠为世之奇珍;“水帘洞”流珠滴翠,钟乳石奇形怪状,是观光、垂钓、休闲、生态旅游的好地方。

康熙点将台康熙点将台,又名亮兵台。

位于森林公园阴河景区,为一孤立巨岩,形如卧虎,顶部是狭长平台,周围地势平坦开阔。

传说康熙大帝在乌兰布通之战胜利结束后,曾登临此台检阅得胜凯旋的清军将士,因此得名点将台。

如今,点将台四周方圆十几公里均为落叶松人工林。

登台四顾,绿海波涌,凉风习习。

颇能领略当年康熙大帝点将阅兵的恢宏气势,只不过三百年前的清军将士如今换成了整齐划一的落叶松。

塞北佛石庙塞北佛石庙坐落于北曼甸管理区石庙子景区,周围是一望无际的万顷林海。

一条清澈透底的山泉喷珠吐玉,缓缓流向远方。

一入此地,使人顿有神清气爽、超凡脱俗之感。

石庙由13块削磨见方的石头砌成,座北朝南,高1.96米,面宽1.21米,进深1米。

庙顶由一块石头凿成瓦状模样,小巧古朴,别具一格。

庙内一尊坐佛像,身披红色袈裟,两小童侍立左右,均是满族官服装束。

庙门两旁,镂刻着一副对联,字迹清晰,笔力遒健,上联是:“清得道千秋不朽”,下联是:“塞北佛万古流芳”,圆拱门上横批是:“英灵千古”。

在庙前有一座石碑,因年久风蚀雨剥,字迹已无法辨认了。

塞北佛石庙的建立还要从康熙设立木兰围场的良苦用心说起。

康熙作为清王朝入关后的第二个皇帝,他胸怀大志、深谋远虑,文治武功、卓有建树,一生中智除鳌拜、平定三藩之乱、收复宝岛台湾、签定《中俄尼布楚条约》、亲征噶尔丹。

为了“肄武绥藩”,设立木兰围场,通过木兰秋狝,团结、怀柔蒙古各部并对其流离民众给予优抚,使蒙古王公感激涕零,称之“仁德高峻,养育群生,宏施利益者谓之佛。

臣等蒙圣上大佛洪恩,特加拯救,是即臣等得遇活佛也”。

由此,蒙古人尊康熙为活佛。

由此,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出现了清朝服饰的塞北佛,既是康熙“肄武绥藩”战略的成果,也是清代民族团结的标志。

沧海桑田,世事变迁,塞北佛作为康熙大帝的一段历史镌刻在塞罕坝上。

每年农历六月十三这一天,数以万计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齐聚于此,杀猪宰羊来祭奠塞北佛,并在红布上写下自己的心愿,祈求神灵的保佑。

滦河源头界河是河北省与内蒙古自治区的分界河,此河名“吐力根河”,是蒙语,意为弯曲狭窄。

河道蜿蜒曲折,水流潺潺,清澈见底,象一条银色的玉带,飘落在塞外森林草原之中。

引滦入津工程完工后,时任水利部长的钱正英女士曾到此考察,认定这里是滦河发源的主要河流之一,因此得名“滦河源头”。

泰丰湖泰丰湖,水面面积300亩,水面平静如镜,清澈见底,在艳阳丽日下,湖光山色,美景如画。

尤其在夕阳西下时,游人登上东侧高山俯瞰,泰丰湖如同一柄玉如意镶嵌在塞罕坝的山水之间,西望湖水,满天彩霞染透了湖底,金光灼灼,水天一色。

当日落接近远山时,便出现地上、水下各有半轮红日,并逐步向地平线靠拢,天上、水下红光一片,蔚为壮观。

传说乾隆皇帝当年打猎来到这里,当时他骑马站在东面的山上向这里一望,见这明净的湖面弯弯曲曲好像一个玉如意,于是把这里命名为如意湖又名泰逢湖。

这里的北边就是当年康熙皇帝平定葛尔丹叛乱的十二座联营,所以乾隆皇帝到木兰围场打猎时曾经多次在这如意湖旁安过营寨。

影视剧《新月格格》就曾在此拍摄外景。

金莲映日康乾三十六景之第二十四景,原在承德避暑山庄如意洲上,康乾时代盛极一时,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此景以消失。

塞罕坝独特的地理环境为金莲花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使金莲映日奇观得以重现。

置身观赏园中,如同置身于金莲花的海洋,在明丽的阳光照耀下,株株金莲,金彩新鲜,辉煌璀璨,这不正是“辉辉争日色,灼灼动风枝”的“金莲映日”奇观吗?园中那独具特色的甬道、长廊、凉亭,神秘的吐力根河、古树、白桦林、情人谷,充满情趣的水车、风车,孩子们自由嬉戏的游乐场,无一不让人留恋忘返,再免费品茗一杯香气浓郁的生态金莲花茶,驱暑提神,更能让游人忘却旅途的疲劳,置身于无限遐想之中……历史文化历史上的塞罕坝是一处水草丰沛、森林茂密、禽兽繁集的天然名苑,在辽、金时期称作“千里松林”,曾作为皇帝狩猎之所。

公元1681年,清朝康熙大帝在平定了“三藩之乱”之后,巡幸塞外,看中了这块“南拱京师,北控漠北,山川险峻,里程适中”的漠南蒙古游牧地。

康熙大帝借皇帝“春搜、夏苗、秋狝、冬狩”四季狩猎的古代礼仪,同时锤练满族八旗的战斗力,实行怀柔政策绥服蒙古,遏制沙俄侵略北疆,维护多民族国家的团结统一等巩固国家政权的多种政治因素,以喀喇沁、敖汉、翁牛特等部“敬献牧场,肇开灵圃,岁行秋狝”的名义,设置了“木兰围场”,将“木兰秋狝”定为祖制。

史学家称之为“肄武绥藩”。

据历史记载,木兰围场作为塞外的皇家猎苑,自康熙二十年至嘉庆二十五年的139年间,康熙、乾隆、嘉庆三位皇帝每年都要率王公大臣、八旗精兵来这里举行以射猎、旅游为主要内容的“木兰秋狝”,共举行了105次。

1690年,这里还发生过举世闻名的“乌兰布通之战”。

这些重要的历史事件,为这里留下了众多的古迹遗址,如亮兵台、将军泡子、十二座联营、塞北佛石庙、乾隆殪虎洞、翠花宫、扣垦坟等历史遗迹和许多美丽动人的传说。

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国家森林公园于经国家林业部批准建立。

七年来,按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边开发建设,边运营发展,主要进行了投资硬环境的建设和旅游景点开发建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