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方社会思潮与中国社会思潮分析

西方社会思潮与中国社会思潮分析

西方社会思潮与中国社会思潮分析学院:物理学院专业:凝聚态物理姓名:朱凯学号:2013321026摘要:本文从剖析社会思潮的概念入手,深入分析当代西方社会思潮的源泉,西方资产阶级主要价值观及其优长、缺点,当代西方社会主要思潮,洞悉西方资产阶级价值观对当代西方主要思潮的影响透视其本质。

同时深入理解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对我国社会思潮的进行思考,最后分析如何才能正确的处理我国核心价值观与社会思潮的关系。

关键词:资产阶级价值观西方社会思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思潮一引言在肯定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步性、现实性的同时,需要进行科学分析、辩证对待、大胆借鉴,同时又要进行彻底批判、坚决斗争、实践超越,透过对其特点深入剖析揭示当代西方社会主义思潮在阶级性质上的虚伪性、反动性和话语上的霸权主义。

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各种复杂多变的社会思潮相继涌现,并对我国社会生活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只有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才能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营造良好的思想舆论环境。

通过对资产阶级价值观与西方社会思潮的分析,同时对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思潮的进行思考,来明确如何才能正确的处理我国核心价值观与社会思潮的关系。

二资产阶级价值观与西方社会思潮1 资产阶级价值观如同资本主义在推动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具有进步性一样,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中同样具有进步性。

马克思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以“自由、平等、博爱”为核心价值观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具有虚伪性、唯心性和欺骗性。

胡锦涛同志在《求是》杂志2012年第1期撰文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根源于民族优秀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并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发展起来的,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引领和主导。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紧紧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这个根本。

如同资本主义在推动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具有进步性一样,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中同样具有进步性,而且首先是因为具有进步性才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

马克思曾说:“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同时,也正是在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主义专制社会、建立资产阶级统治的过程中,资本主义大胆地采用了由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法国革命家罗伯斯庇尔提出的“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作为核心价值观。

美国的《独立宣言》、法国的《人权宣言》、英国的《人民宪章》,较为完整地表述了资本主义的这种核心价值观:人生来是自由的,权利是平等的;国家的主权在于人民,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在政治上提出“自由、平等、民主、博爱”等口号。

这种与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新思想新价值观,代表着社会进步的思想潮流和价值追求,并且在血与火的洗礼中,登上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舞台,发挥了积极的进步作用。

概括起来资产阶级价值观的优长主要表现为:(1)反对了宗教的神性至上而提倡人性至上(高扬人性);(2)破除了反对了封建等级制度而主张人人平等(3)反对封建梦寐主张科学理性(4)促进了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物质文明的发达正如一枚硬币有两面,进步性是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面,虚伪性则是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另一面。

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资产阶级思想家和政治家以抽象的人性论为依据,以绝对的普遍性为方法,借助强势话语霸权,把“自由、平等、博爱”说成是代表整个人类社会普遍利益的“普世价值”,承载这些价值理念的资本主义制度,则是人类社会永恒的发展趋势。

马克思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以“自由、平等、博爱”为核心价值观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具有虚伪性、唯心性和欺骗性,因为在这些价值理念中,现实的个人利益往往被说成是普遍利益,因此“愈发下降为唯心的词句、有意识的幻想和有目的的虚伪”。

他认为,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自由、平等、博爱”才可能真正实现。

其缺点主要体现在:(1)人道主义与社会现实矛盾——人道主义的招牌具有虚伪性编程了意识形态的说教;对落后民族的掠夺;(2)主题主义——疯狂主体、绝对主体、主客二元对立、自然之死、人类生存困境(3)个体主义——无政府主义(4)理性主义——理性专制,理性“新牢笼”,压抑人的情感、意志等非理性因素。

2 西方社会思潮当代西方社会思潮涉及广泛范围、包括众多流派。

(1)唯意志主义以“重估一切价值、打倒偶像”为出发点以高扬意志贬抑理性为内容。

以叔本华、尼采为代表人物。

(2)存在主义以“存在先于本质”、“人是绝对自由的”为主要内容。

以海德格尔、萨特为代表人物。

(3)科学哲学流派以科学本身作为哲学的反思对象,以“证伪理论”、“范式理论”、“科学研究纲领”为主要内容。

波普、库恩、拉卡托斯为代表人物。

(4)精神分析学说以具体个人的心理活动为对象,以“利比多”、“无意识”和人格结构理论自我、本我、超我为主要内容。

弗洛伊德为代表人物。

(5)西方马克思主义以早年马克思主义为研究对象。

代表为力图用黑格尔改造马克思。

(6)西方人权理论以人权思想在西方的历史演变和当代的最新发展为研究对象。

(7)凯恩斯主义以强调政府调节经济,超前消费和膨胀性金融政策为内容。

(8)新经济自由主义反对政府干预经济、强调经济私有化、鼓吹自由市场经济。

(9)未来主义以当代新技术革命为背景,探讨全球问题以及社会发展阶段预测人类未来为内容。

(10)新功利主义主要研究如何获取利益如何追求幸福和快乐。

(11)后现代主义以崇尚多元相对主义不确定性为方法,强调否定、摧毁、解构一切。

(12)文艺心理学说以心理分析方式从事文艺创作文艺批判和研究的思潮。

还有人本主义哲学思潮、心理主义思潮、社会学思潮、哲学人类学思潮、社会生物主义、历史学思潮、宗教哲学思潮等均属于人本主义思潮范畴。

人本主义是指以人为万物的尺度,强调人的价值、尊严和自由,是一种以人为中心和准则的哲学。

因此,人本主义思潮通俗地说就是关注人的价值与尊严,围绕人的自由与解放而展开思考的一股思潮,是人类自我探索的思潮。

当代西方社会思潮的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非理性主义倾向非理性主义的先驱以叔本华、尼采为代表的唯意志主义反对古代的苏格拉底——“知识即美德”“认识你自己”反对近代的黑格尔的绝对理性主义哲学将人的意志、情感、冲动、欲望当作世界的本原可以产生和决定一切。

认为人的本质在于意志贬低理性。

受唯意志主义影响作为后起之秀的弗洛伊德主义泛性论、存在主义,强调个人情绪体验、人的绝对自由、法兰克福鼓吹性解放、性自由。

非理性主义倾向在现代西方哲学思潮中占统治地位。

非理性主义倾向涉及到其他领域,如文化学、宗教社会学等有此倾向。

这些思潮都不讲外界的客观存在将人的情感、意志、本能看成是决定性的。

否定理性和科学在认识中的作用夸大本能、欲望、直觉、情绪在认识中的作用。

倡导人生观、价值观上的个人主义,将他人和社会看成是个人发展的障碍,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说成地狱的关系。

否定传统道德价值体系。

宣传意志自由、选择自由自己做自己的上帝,尼采具有反对陈旧落后传统,唤醒人的主体性激励人自强不息的积极作用,但是又使个人主义在一些人头脑中膨胀。

(2)相对主义倾向20世纪以后,占主导地位的绝对主义开始让位给相对主义。

绝对主义的科学传统主要以牛顿为代表。

相对主义最先冲击的是科学上的绝对主义主要依据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以及现代物理学中的量子力学。

科学上的相对论认为没有不变的空间、时间、物质。

哲学上的相对论是从反对黑格尔的绝对主义哲学开始的。

哲学上的相对主义强调现象高于本质,反对本质;强调个人的感性活动,乃至于个人具体的生活活动,反对抽象的个性;强调事物的变化性、偶然性、不确定;反对独断主义、教条主义、绝对主义;强调多元性、无序性、反对一元论。

相对主义的价值心态,现代西方哲学上的这一特征逐渐渗透到20、21世纪西方心理学、伦理学、文化学和其他领域形成相对主义的价值心态在这种心态看来似乎世界上没有什么绝对的价值没有什么值得追求的生活目标没有什么普遍的道德标准一切都是相对的。

在这个世界上干什么都可以什么都可以干。

相对主义的代表有维特根斯坦。

逻辑实证主义、德里达。

解构主义、罗蒂。

新实用主义、利奥塔。

后现代主义,相对主义思潮目前正深层次地影响着西方社会思潮的各个流派,逐渐地改变着并创造着西方人的一代新观念。

(3)人本主义倾向人性异化、关注人。

现代化的工业文明愈是发展,人的生存问题就越突出。

西方社会机械化生产的非人道化,将人变成了机器。

社会政治生活的官僚主义化以及文化精神生活的标准化和同步化造成了一切生活事务的平均化和人性的异化同时也带来了人的孤独化和“与世隔绝”——《百年孤独》存在主义、现象学、人格主义、哲学人类学等人本主义流派认为思想家们不应只关注科技发展和物质文明而应更多关心现代人的困境、痛苦、恐惧、迷惘。

精神分析和心理医生在西方人的生活中享有与法律与律师同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弗洛伊德被称为人类心灵的哥伦布将他与马克思、爱因斯坦、哥白尼、哥伦布、达尔文相提并论是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伟大学者。

弗洛伊德前提被误解黄色作品洪水猛兽、野猪。

(4)注重全球问题,关注人类未来的发展20世纪下半叶开始以原子能、微电子和生物技术为代表的科技革命浪潮《第三次浪潮》托夫勒,席卷西方世界。

以此为基础的经济发展出现新的特点:生产力迅速发展;市场急剧扩大;世界呈现开放性、一体化的现象。

这种变化一方面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前景另一方面科技与生产力的发展又给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许多全球化的问题。

未来主义从全球角度探究人类面临的这些问题。

未来主义理论的超前性和预测性体现了当代西方学术思潮的新动向。

现时代的发展展示出的不同于农业社会、工业社会的特征人类不是向预定的未来世界移动、而是积极参与创造未来的世界。

农业化社会人们总是着眼传统的历史经验工业化社会人们总是注重现实的实践活动和眼前利益得失信息化社会人们更注重从现实中把握未来从未来规划中发展现实。

(5)西方后现代社会思潮“反”特点激烈的反传统、反权威、反理性、反对话语霸权、叛逆、颠覆、浮躁、迷惘;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相处、合作对话、反对征服、战争;回归生活世界(人性世界而非功利世界),寻找人的自然家园、社会家园、精神家园。

反对传统主体性形而上学——反对本质主义、基础主义和主体主义——不是“人在说话,而话说人”,人成为语言的工具——“人已死亡”宣告主体性形而上学的终结。

反对普遍性、同一性和整体性,宣扬个体性、差异性和多样性——传统哲学以普遍性压制个体性,以同一性牺牲多样性,具有专制性的特征——反对方法上一元的、单向度的思维,提倡多元的、多维度的思维。

反对理性主义,提倡功能性的非理性——理性绝对化、客观化,成为独立自存的“无人身的主体”,人成为理性的工具——理性的极权主义——理性话语包含一种暴力因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