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等数学第一章第三节教案-吴赣昌

高等数学第一章第三节教案-吴赣昌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01、承上启下:回顾初等函数、分段函数,列出等教学要学习和讨论的主要内容。 02、本节引言:介绍刘徽的割圆术和极限的思想方法。 03、数列极限:给出数列的概念,列举并观察数列的变化趋势,引入极限的概念,深入 分析,用数学语言表述数列的极限,并演示几何意义。 04、例题选讲: (选择 1-2 例,介绍对给定的ε 找 N 的方法) 例 1:利用数列极限的定义,验证数列是否收敛,以及数列的极限。 例 2:利用 N 论证法,证明一个数列的极限为某个确定的值。 例 3:利用数列极限的定义,证明一常数数列的极限为其自身的值。 例 4: 利用数列极限的定义, 证明一抽象数列在某区间内极限是否为某个确定的值。 。 例 5:利用数列极限的定义和一已知数列的极限,证明另一数列的极限值。 例 6:利用数列极限定义,证明一数列的极限。 例 7:利用数列极限定义,证明一特殊数列的极限。 例 8:利用数列极限的 N 定义,证明一不等式成立。 05、承前启后:分析极限的定义,介绍数列的有界性,并归纳导出有极限的数列必有界 (定理 1) 。 06、定理的说明:说明定理中的条件是充分的,但不是必要的,并举例。进一步分析, 有定理的逆否命题导出推论。 07、承前启后:分析常数的唯一性和确定性,引入极限的唯一性(定理 2) 。 08、例题选讲: (举例说明定理 2 的应用,即用定理 2 证明列举的数列极限不存在。 ) 例 9:利用数列极限的定义和反证法,证明数列是发散的。 09、承前启后:由数列极限与数列有界的关系,联想到数列极限的符号与数列的符号之 间的联系,引出极限的保号性(定理 3) 。 10、定理的推论:分析定理 3 的逆命题,导出定理 3 的推论。 11、承前启后:回顾数列收敛的概念,分析数列与其部分之间的关系,引出子数列的概 念,并举例观察他们的收敛性,归纳导出定理 4. 12、定理的说明:分析定理 4 的逆否命题,导出判断数列发散的充分条件,并举例说明
高等数学课程教案——与高等数学(完整版 理工类)立体化教材配套
授课单元 授课时间 教学要求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第一章 函数、极限与连续:第三节 数列的极限 授课地点 授课类型 理论课 理解数列极限的概念,掌握数列极限的性质,了解数列的收敛性,会用 “ε -N”定义,证明简单数列的极限。 数列极限的概念与性质 数列极限的“ε -N”定义 教学内容分布 ★ 极限概念的引入 ★ 数列的极限 ★ 例1 ★例 2 ★ 例5 ★例 6 ★收敛数列的有界性 ★极限的唯一性 ★收敛数列的保号性 ★内容小结 ★习题 1-3 教学过程设计 ★数列的定义 ★数列极限的严格定义 ★例 3 ★例 4 ★例 7 ★例 8 ★例 9 ★子数列的收敛性 ★课堂练习
高等数学课程教案——与高等数学(完整版 理工类)立体化教材配套
应用。 13、课堂小结:归纳本节主要内容和归纳解题方法。 14、课堂练习:根据教学情况,适当安排和选择练习题。 15、课外作业:根据教学要求,选择适量的习题或补充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