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朱元璋

朱元璋


明朝末年时,如果有人家还保存有大诰,那么在犯流罪以下罪开国之君的朱元璋,“人在政举”,借助自己的崇高威望, 以极其残酷的法律严惩贪官污吏。其决心之大、力度之强、措施之精 确,收到了强烈震慑作用。朱元璋从登基到驾崩,他“杀尽贪官”运 动贯穿始终未减弱,但贪官现象始终未根除,晚年只能发出“如何贪 官此锁,不足以为杀,早杀晚生”哀叹。

权-丞相的废除
胡惟庸是凤阳定远人, 1373 年由右丞相升任左丞相。 胡门生故吏遍于朝野,形成一个势力集团,威胁皇权。 1378年,朱元璋对中书省采取行动。一天,胡惟庸的儿 子骑马在大街上横冲直撞,结果跌落马下,被一辆过路的 马车压了,胡惟庸将马夫抓住,随即杀死。朱元璋十分生 气。十一月又发生了占城贡使事件。占城贡使到南京进贡, 把象、马赶到皇城门口,被守门的太监发现,报与朱元璋, 朱元璋大怒,命令将左丞相胡惟庸和右丞相汪广洋抓进监 狱。但是,两丞相不愿承担罪责,便推说接待贡使是礼部 的职责,于是,朱元璋便把礼部官员也全部关了起来。 两相入狱,御史们理解了皇上的意图,便群起攻击胡惟庸 专权结党。于是,1380年,朱元璋以擅权枉法的罪名处 死了胡惟庸和有关的官员,同时宣布废除中书省,以后不
王 朝 的 建 立
至 正 二 十 四 年 ( 1364 年 ) 即 吴 王 位 。 至 正 二 十 七 (1367年)十月甲子日,吴王朱元璋命中书右丞相徐达为征 虏大将军、平章常遇春为副将军,率军 25 万,北进中原。 北伐中发布告北方官民的文告,文告中提出“驱逐胡虏, 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的纲领,以此感召北方 人民起来反元。朱元璋顺应时代潮流,凭借其雄才大略、 远见卓识对北伐又作出了精心部署,提出先取山东,撤除 元朝的屏障;进兵河南,切断它的羽翼,夺取潼关, 清 朝康熙皇帝评价朱元璋“治隆唐宋”。 占据它的门槛;然后进兵大都,这时元朝势孤援绝,不战 而取之;再派兵西进,山西、陕北、关中、甘肃可以席卷 而下。北伐大军按计而行。徐达率兵先取山东,再西进, 攻下汴粱,然后挥师潼关。朱元璋到汴梁坐镇指挥。明洪
痛 打 落 水 骆 驼 ——死骆驼 元
比 马 大 的 瘦 骆 驼 也 是 死 的
明北伐灭元 明太祖第一 明太祖第二 明太祖第三 明太祖第四 之战 次北伐 次北伐 次北伐 次北伐 1367 年 — 1370年 1372年 1380年 1381年 1369年
明太祖第五 明太祖第六 明太祖第七 明太祖第八 次北伐 次北伐 次北伐 次北伐 1387年 1387 年 — 1390年 1396年[16] 1388年
贫 困 状 况
1344年当朱元璋16岁的时候,在5月份和6月份的三 个星期内,时疫并伴随着夏季的蝗虫和旱灾夺去了他家大 部分成员——他的父亲、母亲和还生活在家里的已婚的长 兄的生命。他的长嫂及其幼子和另一分居的已婚哥哥是除 他以外仅有的幸存者。苟活下来的人因太穷而不能很好地 埋葬已逝的亲人,更不用说去抚养朱元璋了。 10 月末, 他因此被送入了附近的一个佛教寺院做小行童,当杂差, 以实践他在幼儿生病时他父亲许下的愿。与此同时他已长 大成人,变成了一个高大强壮的小伙子,其显著特点是脸 面有皱纹而痘点斑斑,颚部突出,这副奇异的样子使人望 而生畏

育 -八股的兴起
能听命于皇帝的官吏,明朝政府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 围内命题,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答 卷的文体,必须分成八个部分(指文章的八个部分:破题、承题、起 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称为“八股文”。
论 八 股 文 利 弊
利 弊 1、考题偏颇生僻 本为一种客观公正、 2、文体限制亦多 科学严密的文官选拔制度, 3 、无益国计民生:八股文的宗旨在代 由于选拔官吏的标准为以诗赋为主的文 圣人立言,讲究的是心性之学,对于国 化类试题考核, 计民生有关的时务并无助益, 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 在清初便引起主张经世致用的顾炎武的 国传统教育和文化的进程, 批评,康熙年间亦因八股文无益于时务 同时也打破了官位世袭的制度, 而曾废止。 给予平民百姓公平晋 4 、读书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 升的机会。 读圣贤书
2013年5月29日
皇帝简介
明太祖朱元璋( 1328 年 10 月 21 日 -1398 年 6 月 24 日),字国瑞。 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濠州钟离人。明朝开国皇帝。幼时甚贫困, 曾为地主放牛。至正四年,入皇觉寺。[1-2]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 红巾军反抗元朝暴政,至正十六年(1356年)诸将奉朱元璋为吴国公。 元至正十六年(1356),攻占集庆路后改为应天府。[3]元至正二十八 年(1368年),击破各路农民起义军后,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 年号洪武,后结束了蒙元在中国的统治。先后平定四川、广西、甘肃、 云南等地,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封建政权。为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洪 武十三年(1380 年),诛杀丞相胡惟庸,废丞相。 [4] 设承宣布政使 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三司分掌权力。洪武三十一年 (1398年),朱元璋病逝于南京,享年71岁,庙号太祖,谥号开天 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
贫农朱元璋
《明太祖实录卷一》曰:“开天行道肇纪立 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其先颛顼 后,周武王封其苗裔于邾。春秋时子孙去邑为朱 氏,世居沛国相县(今安徽淮北市境内)。”朱 元璋出生于元文宗天历元年九月十八日(公历 1328年10月21日未时)丁未时,濠州钟离(今安 徽凤阳)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排行第四,家族 兄弟排行第八。 他自幼贫寒,父母兄长均死于瘟 疫,后入皇觉寺。



解决了长期存在的君权与 相权矛盾 , 但之后皇帝的政务 实在繁忙 , 朱元璋另外成立一 个秘书机构,称为内阁,所委派 的秘书称为 " 大学士 ". 大学士 的官阶很低,只有正五品,比各 部首长(尚书正二品)要低三级 .

不是每个人都是工作狂 依靠内阁 , 甚至是委权于宦官 . 这 样 , 就使大权渐渐落入大学士之手 , 像张 居正成为没有宰相名份的宰相 , 内阁成 为没有中书省名份的中书省 , 明后期甚 至形成了非常严重的宦官专权局面.


能逆袭的屌丝注定不是屌丝。而逆袭却是每个人的权利,无关乎李 刚,无关乎二代,更无关乎相貌,高矮。 把握,把握现在,把握现在的自我,在命运转身时,我- 已经准备 好。
我本淮南布衣,天下与我何加焉。


Once:东厂是世界历史上最早设立的国家特务情报机关,其分支机 构远达朝鲜半岛。 Two:东厂权力在锦衣卫之上,只对皇帝负责,不经司法机关批准, 可随意监督缉拿臣民,从而开明朝宦官干政之端。
残缺之人的追求-钱
东厂番子每天在京城大街小巷里面活动,并非完全为朝廷办事,更多 的是为自己谋私利。他们常常罗织罪名,诬赖良民,之后就屈打成招, 趁机敲诈勒索。到了明中后期,东厂的侦缉范围甚至扩大到了全国, 连远州僻壤,也出现了“鲜衣怒马作京师语者”明代的刘瑾、魏忠贤 等专权的宦官,大多倚靠锦衣卫、东西厂、等类带有特务性质的专设 监察机构,不断陷害、诬杀正直大臣,多用酷刑,魏忠贤的党徒拷掠 杨涟、左光斗等正直官僚,用尽酷刑。史籍记载 “京师亡命,诓财 挟仇,视干事者为窟穴”,这也就是说,东厂干事成为流氓头子, “自京师至天下,旁午侦事,虽王府不免”,“冤死者相属”。东厂 建立初期客观上有反腐败的效果,极大的加强了皇权。但东厂更产生 了极为恶劣的历史影响。◆越过正常的官僚机构,进行特务活动,存 在大量阴暗面,人为制造了大量的冤假错案。◆为宦官专权提供了条 件,但在明朝宦官只是皇帝权力的延伸 。由于东厂镇压的手段极其 残酷,且有因向独裁者邀功或其私利而为之,所以容易制造大量的冤 假错案,以致于东厂在明代社会上的口碑极差。


封建时代民间常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来描述宰相的地位。 明代为了防止权臣篡位,洪武十三年,朱元璋以擅权挠政为名,杀中 书省丞相胡惟庸,废丞相,使六部直隶于皇帝。废除宰相制后,相权 被分于六部,国柄则集于皇帝一身。明成祖时,在洪武年间设立殿阁 的基础上正式设立内阁,内阁大学士成为事实上的宰相。阁臣权力虽 比宰相权力小得多,但人们还是习惯把阁臣看成宰相。
高筑墙 广积粮 缓称王
先后打败强大水军陈友谅部,富裕且顽强的私盐贩子张士诚,取 得与援军对垒的资格。
张士诚死守平江,粮尽后,便以老鼠、枯草为食;箭尽了,便 以屋瓦为弹。直至正二十七年(公元1367年)九月初八,朱元璋率军攻 入平江城,张士诚则展开巷战相抵抗。最后,张士诚被俘,解往应天。 朱元璋问话,他不搭理;李善长问他,他则破口谩骂。无奈,朱元璋 只得命手下卫士以乱棍打死张士诚。当时张士诚47岁,东吴灭亡。
整 治 贪 官
背景: 朱元璋出身贫苦,从小饱受元朝贪官污吏的敲诈勒
索,他的父母及长兄就是死于残酷剥削和瘟疫,自己被逼 迫从小出家当和尚。所以,在他参加起义队伍后就发誓: 一旦自己当上皇帝,先杀尽天下贪官。


朱元璋制定整肃贪污的纲领 ——《大诰》。近两年时间编纂的《 大诰》一书是他亲自审讯和判决的一些贪污案例成果的记录,书中还 阐述他对贪官态度、办案方法和处置手段等内容。朱元璋下令全国广 泛宣传这本书;他还叫人节选抄录贴在路边显眼处和凉亭内,让官员 读后自律,让百姓学后对付贪官。
必先苦其心志
在舍身皇觉寺不久寺内无力供养只做了50天形童 的朱元璋出寺。朱元璋边走边乞讨,他听人说哪 里年景好就往哪里走,他从濠州向南到了合肥, 然后折向西进入河南,到了固始、信阳,又往北 走到汝州、陈州等地,东经鹿邑、亳州,于1348 年又回到了皇觉寺。在这流浪的三年中,他走遍 了淮西的名都大邑,接触了各地的风土人情,见 了世面,开阔了眼界,积累了社会生活经验。艰 苦的流浪生活铸就了朱元璋坚毅、果敢的性格, 但也使他变得残忍、猜忌。这段生活对朱元璋的 一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