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孕产妇的心理特征和心理护理

孕产妇的心理特征和心理护理

孕产妇的心理特征和心理护理
摘要】孕产妇在分娩前后和分娩时十分容易出现心理问题,严重的可导致新生
儿窒息和产后大出血等不良后果,本文对孕产妇在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心理特征
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办法。

【关键词】孕产妇心理特征心理护理
当今护理工作的重点已经从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护理转向以患者为中心的整
体护理,心理护理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也日益凸现。

所以,深入了解产妇,尤
其是初产妇产时的心理特征,给予适时的疏导和护理,对产妇产时减轻疼痛、顺
利分娩,保证母婴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1]。

现实生活中的人总是有各种各样的心
理活动,孕产妇的心情更是十分复杂,因急躁,紧张,惊恐常可引起宫缩乏力,
致产程延长,造成滞产,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产后大出血及产后泌乳减少,因此应该注意孕产妇的心理护理,使其在最佳状态下分娩。

1 产前孕妇的心理特征及护理[2]
鉴于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大部分产妇为初产妇,无经验,加之社会家庭对
分娩的重视程度提高,更增加了对分娩的精神紧张程度,大部分孕妇临产前的共
同心理活动是紧张,焦虑,恐惧,希望得到医护人员的指导,帮助,关心,怕分
娩时疼痛,怕出血,怕难产,担心胎儿不正常,一旦出现产兆常表现出心慌,意乱,吃睡不宁,高度紧张的心理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以致造成原发性宫缩乏力,使分娩不能按正常进行,因此,需要医护人员具备高尚的医德医风和熟练的
专业技术,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善于掌握孕产妇的不同心理,以保证分娩的
顺利进行。

护理人员首先应做好宣传工作,解除紧张心理,要以热情、亲切的态
度向孕妇介绍病房、特产室、产房的环境及有关妊娠与分娩的知识,宣传母婴同室,母乳喂养的好处,耐心解答孕妇提出的问题,以取得她们的信任,同时要使
孕妇注意饮食和休息,使其了解分娩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宫缩好可促进产程顺利
进行,消除临产孕妇对分娩的忧虑和产痛的恐惧,增强自信心。

其次,建立融洽
的护患关系:对临产孕妇要同情,态度诚恳热情,关心体贴照顾她们,给予其更
多的温暖和关怀,让孕妇感到医护人员和蔼可亲,使其得到安慰,增强安全感,
做到相互信任、相互理解。

最后,护理技能是不可忽视的,精湛娴熟的护理技能,能使临产孕妇产生信赖感和安全感。

在进行操作时,态度要认真,动作要轻柔,
手法准确熟练,观察细致,(如临测胎儿情况及孕妇生命体征)记录及时,并将
产程进展情况主动告知临产孕妇,让她们感到自己已被重视,增强她的信心和安
全感,以减轻心理压力,消除产妇的顾虑。

与此同时,还应保证临产孕妇的正常
进食和睡眠,使她们从精力、体力和心理上为顺利分娩打下良好的基础。

2 分娩时产妇的心理特征及护理
随着产程的进展、频繁的子宫收缩引起疼痛发生,形成产妇紧张和恐惧的心理,希望减轻疼痛和尽快结束分娩。

此时,护理人员的主要心理护理任务就是对
疼痛的护理,产妇疼痛的程度和表现有很大的个体差异。

有的产妇对疼痛敏感,
阵痛感觉强烈,有的虽疼痛但能控制,有的痛得难以忍受,大声喊叫,不能自我
控制,使体力和精力消耗很大,导致宫缩乏力,极易造成难产,护理人员对自控
能力强的产妇要多鼓励,并告知产妇及时反映自己的不适,对自控能力差的应多
接近,给予安慰,陪伴,不要对他们批评、训斥和表示厌烦。

宫口即将开全时,
产妇会产生各种恐惧心理,部分产妇大声呻吟或喊叫,这时护理人员应守在床边,尽量多跟产妇交谈,因分娩是剧烈的体力活动过程,出汗多,应及时用湿毛巾擦
汗解除不适,宫缩间歇时,给予适当饮食,来分散产妇对疼痛的注意力,告诉她
们分娩是自然生理现象,指导她们正确的屏气方法,用力方法,只要鼓足勇气,
思想放松与接生人员配合就可以尽快顺利结束分娩[3]。

与此同时,护理人员另一
心理护理任务是让家属,特别是丈夫陪伴整个分娩过程,可起到精神支柱作用。

分娩是女性完成人生最艰难的生命延续程序,在这艰难的时刻,得到丈夫的温暖、安慰和支持,对临产孕妇来说是一种精神享受和满足,这是一种特殊的心理护理。

3 产后产妇的心理特征及护理
胎儿胎盘娩出后,分娩结束。

产妇有一种轻松感,此时产妇的心情主要表现
在新生儿性别及一般状况的关注,如胎儿娩出后发现异常情况或婴儿性别不符产
妇心愿时,暂不告之产妇,待胎盘娩出,按摩子宫至子宫缩复良好,再告知产妇
实情,这样可避免产妇过度紧张造成大出血。

如胎儿无异常情况,可及时告知产
妇胎儿一切正常及性别,待婴儿断脐后抱至母亲胸前,进行胸贴胸,腹贴腹,母
婴皮肤接触,并帮助婴儿吸吮母亲双侧乳头,以促使子宫收缩,减少子宫出血,
增进母子感情,并刺激乳汁分泌,为产后成功的母乳喂养奠定基础[4]。

参考文献
[1] 徐淑稳,房桂英,周长浩,等.心理干预对产时产程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4):3345-3346.
[2] 蔡东红,周梅娟,杨伟芳.护理干预与问题解决训练方式缓解产后抑郁症的比
较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6):67-69.
[3] 刘雅丽,刘秉芳,秦雪玲.初产妇阴道分娩的心理护理[J].家庭护士,2008,6(3):791-792.
[4] 苏科誉,张勇,丁理.初产妇焦虑情绪与认知倾向及幸福感等因素的相关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9):2631-263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