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电镜制样技巧
长在黄铜矿裂隙中自然金的背散射电子像
影响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因素
• • • • • • a.试样的不均一性 b.试样粗糙度:颗粒大、不平 c.抛光假象:污染、化学影响 d.导电膜:镀膜材料不同影响分析结果 e.试样荷电:接地不良 f.错误的几何位置:工作距离、倾斜
二、扫描照像样品的清洁处理
样品表面常常附着灰尘、硅酸盐或油污,特别是经过切 割或敲碎的样品,粘有大量浸染物和碎片,可用洗耳球 吹拂或者将样品放入盛有酒精或丙酮的容器,超声清洁 至少10 min,若溶液仍污浊,还要更新溶液重复超声。
银掺杂线扫描图
如对样品Na以后的元素进行半定量分析, 对样品的要求是:
1. 表面无油污和复盖物(如从器械上拆卸下 来的元件,一定要将油污清洗干净;如地 质类的薄片,需将盖玻片去除,并将其表 面的粘胶用酒精不断反复洗净) 2. 表面平整光滑,成分均一(n个微米范围) 3. 成分不均一者,分析结果只能是代表测试 点小于1平方微米的结果;做微区分析时 是微区区域范围的平均值。 4. 粉末样品必须压成片状、块状
• 陶瓷表面与样品座铜柱之间用导电胶连接
水泥或陶瓷自然断面样品之间用导电胶连接
大块不导电样品扫描电子像
不导电小块样品品多为粉末状,制备样品时应该保证粉料 与样品台粘劳(特别要控制样品的量,保证样品不重 叠),否则样品在真空中飞起污染电镜。另外粉末状样 品容易团聚,制备过程应该尽量使其分散。目前常用的 分散方法有:干法、湿法
• 比如对ZrO2晶粒比较细致的陶瓷体,烧结出来时,表面往 往十分光滑,没有什么衬度,晶粒与玻璃相之间结合致密, 在观察晶粒晶形时,只做简单的制样,就不能达到较好的 分析目的。那么对于像ZrO2这类陶瓷样品,如何制样才 能比较有利于观察目的呢?为了分析ZrO2晶粒的形成情 况,希望比较好地暴露出晶粒与晶粒之间的轮廓,可以先 用清水加入适量的洗涤剂,对样品做清洁处理,之后,再用 10%的HCl水溶液处理样品表面,将晶粒之间的玻璃相腐 蚀掉,以使晶粒暴露的更加充分。但一定要把握好处理 的强度,可以选取不同浓度的HCl溶液,按不同的时间梯 度制备几组样品,选择其中处理较好的样品做为分析用 样。在以上处理完成之后要用清水(蒸馏水为好)分次对 酸蚀后的样品做清洗,再用超声波清洗机对样品做超声 处理,以彻底清洁样品表面后,将样品放入干燥箱进行干 燥处理之后,就可以做样品表面导电层处理了.
• 可将粉末颗粒放在酒精或乙醚等清洁且 又不与粉末发生反应的溶剂中,加入少许 分散剂(偏磷酸钠等),并均匀摇动或用超 声波振荡器和手动搅拌器结合等分散方 式,使其分散均匀。用吸管将含粉粒的溶 液
• 滴到清洁光亮的样品台上,再用一根小小 的木棒粘上少许酒精在样品台表面上留 下一层较均匀的粉粒,滴一滴0· 5%火棉胶 醋酸戊脂溶液于试样边沿,并用电热风吹 干即可放入电镜内进行观察,这种方法特 别适合于观察单颗粒的细微粒子。
6.固体样品的安装
将导电双面胶带(碳或铜)粘在样品台面,剥去背 纸,露出胶面,把样品直接粘到胶带上即可,粘结时要 确保底面与胶面贴实,为此要求样品贴面保持平整,可 以事先用砂纸磨平。一些不规则的样品可自制专用样品 夹持台,利用螺钉从三个方向坚固样品。 不导电样品可从样品表面粘一个导电胶带延申至样 品座上表面,在样品表面与样品台之间形成导体。不导 电样品在能代表样品形貌的情况下要尽量小,体积大了 更容易产生荷电现象。
分散后的样品固定: 2.1将超声分散溶液用吸管取出,滴在清洁的载玻片上,待 干后将玻片粘在粘有导电胶的样品台上。 2.2 用镊子镊住铜网或微栅在超声溶液中捞一下,将铜网或 微栅再粘到样品座上,这种方法分散的效果相对较好,但 浓度不好撑握,多了出现团聚现象,少了颗粒又太少。 2.3 将铜网或微栅置于干净的滤纸上,将超声分散溶液用滴 管滴在铜网或光栅上,待干后用镊子将铜网或微栅粘到样 品柱上。此时溶液的浓度一定要少,一般是有颜色的物质 是液体有轻微的颜色即可。(注意铜网有正反面之分,反 面比较粗糙,正面较为光滑) 2.4样品直接滴在样品台或导电胶上,缺点是台面的划痕或 残留物以及胶带的结构使你不能辩认超细材料的形貌。滴 在载玻片上能提供一个干净的承载面,但溶液的量多了会 重新产生团聚,而且玻璃的导电性稍差,图像效果不好。
水泥或陶瓷自然断面样品
经处理后的陶瓷断面像
3.生物样品处理
针对观察目的不同来进行处理,如珍珠要观察碳酸盐的 排列方式要将有机质溶蚀掉;要观察有机质的排列方式 则将碳酸盐溶掉。有些细菌或微生物样品,则要了解该 生物的形状,才能在样品中确认。如果不能确认,最好 是先进行生物样品的扫描,然后再在样品中寻找。
2.抛光截面
许多样品要观察金相组织、表面强化层结构、镀层质 量与厚度测量、印制电路板的缺陷、粉料几何形状、X 射线成分检测等,必须把样品断口表面抛光,为此要 把样品断口夹持妥当之后进行研磨抛光,可利用以下 几种方法进行:树脂镶嵌法、金属夹板法、离子束抛 光法
• 树脂镶嵌法:把样品放在塑料套管中央,利用树脂把 样品和塑料管填满,待树脂干透后用砂纸研磨抛光露 出样品面,砂纸从粗到细,直到样品表面平整,把样 品洗净即可。 • 金属夹板法:适用于形状规则的样品,利用两块金属 夹板将样品夹持,用螺栓固紧再抛光。 • 离子束抛光法:离子束抛光是借助截面抛光机或聚集 离子束仪进行,利用离子束刻蚀样品表面,去除磨痕、 碎屑和加工应变层,清晰显示截面的原貌,可以在手 工研磨基础上对表面精加工。
长在污泥中的生物扫描电镜像
4.镀膜样品处理
由于镀膜样品容易脱落,在制样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裁截 方式,如镀件较小往往可以直接观察,如样品较大用剪 刀裁剪的话,应尽量观察样品的中心部位。
硫化锌镀膜扫描电子像
5.橡胶样品的制样
• 橡胶是粘弹性物质,又是绝缘体,既会产生弹性 ,又极易产生荷电现象,要进行扫描电镜分析 ,其样品的前处理非常关键。 • 目前常用的橡胶制样方法有冷冻、撕裂、快速 切割和刻蚀等方法。 • 如将橡胶冷冻到脆性温度以下,才能保证橡胶断 裂面的真实性,避免橡胶本身弹性状态下拉断的 凸凹断面干扰橡胶的观察。
• 导电胶粘结法 • 对于150~500μ的粉末可采用一薄层导电胶将粉 末粘在已抛光的铜样品台上,其基本做法是先在 样品台上均匀涂上一层导电胶(Ag胶、石墨孔 胶等),然后将粉末撒在上面,把试样台面朝下使 不与胶层接触的粉粒脱落,这样,在表面留下被 导电胶粘结的均匀一层。制样的关键在于导电 胶涂敷要均匀,平整,尽可能薄一些,否则会造成 视场起伏或颗粒下陷于胶体内,造成立体失真
• 直接撒粉法 • 将粉末直接撒在清洁光亮的样品台上,滴一滴 0· 5%火棉胶醋酸戊脂溶液于试样边沿,火棉胶液 立即浸润粉末,再把试样台水平轻轻晃动几下, 使试样分布平整、均匀,并用电热风吹干,粉末 固定在样品台上即可放入电镜内进行观察,其优 点:制样方法简单,但均匀性差,适应于一般要求 的粗颗粒样品的观察。
将铜网在溶液中捞出将正面粘到导电
将分散的碳钠米管滴在微栅中再粘到导电胶上
四、样品截面
为了研究样品的内部结构、测定镀层厚度、元素扩散、 填料是否均匀等,必须将样品断开,露出截面,按固体
样品中的方法将断口面朝上安装,注意样品要垂直
安装在样品台上,同时样品一定要固定牢 固不能晃有动,才可得到清晰的图像。
2.陶瓷样品清洁:
陶瓷在烧结时有正反面之分,拿出来时一 定注意不要将反面拿来观察。陶瓷样品在预烧 处理时会加上一定的粘结剂,如要观察陶瓷的 结晶颗粒,也需要用一定量的酸或碱将所要观 察的陶瓷面浸泡,做热腐蚀处理,将粘结剂溶 蚀掉,才能观察到陶瓷的晶粒。水泥等块状样 品也是一样的道理。
超细陶瓷的制样
• 溶液均匀法 • 细粉末的分散好坏是决定测量结果准确 性的重要因素。当粉末粒子为0·5~4μm和 细微粉末粒子小于0·5μm时,其表面活性很 大,常常是以互相粘附的二次粒子状态存 在。若用直接撒粉法往往聚集在一起,造 成测定结果的假象,使测定偏粗。
粉末样品平整的铺在碳导电胶上
2.湿法
湿法适用于亚微米或纳米级粉料,此类粉料的分散是个 难题,常用超声分散法。超声分散液有酒精、蒸馏水、 洗洁精、六偏磷酸钠、丙酮、苯等,还有粘滞性的物质, 如液体石蜡、钟表油、松节油等,还有能形成固体膜的 物质,如醋酸、酯火棉胶溶剂、“C-N”共晶溶液等。针 对不同的样品自行选择,以样品不溶于该溶液并能达到 分散为目的。在使用蒸馏水和挥发性的分散介质时,用 量多少不影响微粒的成像,视场也比较清晰,但它不能 将样品牢固的固定在样品台上,容易造成颗粒脱落。而 粘滞性的分散介质,用量必须合适,用量多了会发生粒 子由于相互碰撞而团聚在一起。同时油膜对光有吸收作 用,会影响视场的清晰度。对于极性极强而易于团聚的 超细颗粒,往往需要在分散剂中加入一定的分散助剂。 分散时间不小于30分钟。样品的分散程度取决于样品的 特性、分散浓度和超声时间。
5.成分衬度像:在检测表面光滑平整的样品时, 没有微区形貌干扰,如果样品是由二种以上的 物质组成,则可以获得成分衬度像。背散射电 子像既可以用来显示形貌衬度,也可以用来显 示成分衬度。成分衬度是由试样微区的原子序 数或化学成分的差异所形成的。对于不平整样 品和亚微米级以下的粉末样品,则成分衬度效 果不好。
1.直接断口 • 1.1如果样品为1~3mm的脆性薄片,例如铜片、硅片、 玻璃镀膜片、陶瓷板等可以直接将其掰断或打断。断 口表面凹凸不平,注意保持原始断面清洁,垂直安装 在样品台上直接观察 • 1.2对于高分子材料可以冲断或冷冻断裂获得断口,例 如塑料或橡胶制品,将断面朝上垂直粘劳。
玻璃镀膜断面扫描电子像
1.金属材料样品清洁
金属材料的陈旧表面多有锈斑或浸染物覆盖,在观 察前必须清理干净,利用蘸有丙酮的AC纸(醋酸纤维素 膜)紧压表面,待其干透后把AC纸剥下,浸染物被剥离, 有时需要反复粘附和剥离几次,再将样品放入丙酮中超 声清洗,溶掉表面残余的AC纸,露出断口的原始表面。 粘油污的元器件可用酒精或丙酮擦洗后超声。
扫描电镜制样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