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1. 工程概况
1.1 第一社会福利院项目工程建筑面积26736平方米,地下二层,地上十六层。
其装饰装修工程主要内容如下:外立面为外墙釉面砖墙;内装饰为粉刷石膏和白色乳胶漆顶棚及墙面;地面为水泥沙浆、磨光花岗岩和地面砖;门窗为木门、铝合金窗。
1.2工程质量通病防治目标
本工程的施工质量按照国家现行技术标准和规范进行质量评定。
工程质量关干好,一次交验合格,确保济南市优质工程。
2 建立质量保证体系
2.1 质量管理体系
根据GB/T19001-2000 idt ISO 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项目经理部的各项质量管理活动均遵循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的要求。
2.1.1 施工质量管理组织
施工质量的管理组织是确保工程质量的保证,在本工程中我们将按以下的组织机构来全面地进行质量的管理及控制。
2.1.2 质量管理职责:根据质量管理体系图,建立岗位责任制和质量监督制度,明确分工职责,落实施工质量控制责任,各行其职。
说明:〇主管△实施☆审核★审批
2.2 建立质量通病治理控制体系
质量保证体系的正常运作必须以质量控制体系来予以实现,施工质量控制体系是按科学的程序运转,其运转的基本方式是PDCA的循环管理活动,它是通过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四个阶段把经营和生产过程的质量有机地联系起来,而形成一个高效的体系来保证施工质量达到工
程质量的保证。
2.3 质量通病治理管理措施
施工质量控制措施是施工质量控制体系的具体落实,其主要是对施工各阶段及施工中的各控制要素进行质量上的控制,从而达到施工质量目标的要求。
2.3.1 施工阶段性的质量控制措施
施工阶段性的质量控制措施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1、事前控制阶段
事前控制是在正式施工活动开始前进行的质量控制,是先导。
主要是:
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质量管理体系,编制《质量保证计划》,制定现场的各种管理制度,完善计量及质量检测技术和手段。
对工程项目施工所需的原材料、半成品、构配件进行质量检查和控制,并编制相应的检验计划。
进行设计交底,图纸会审等工作,并根据本工程特点确定施工流程、工艺及方法。
对本工程将要采用的新技术、新结构、新工艺、新材料均要审核其技术审定书及运用范围。
检查现场的测量标桩,建筑物的定位线及高程水准点等。
2、事中控制阶段
事中控制是指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的质量控制,是关键。
主要有:
完善工序质量控制,把影响工序质量的因素都纳入管理范围。
及时检查和审核质量统计分析资料和质量控制图表,抓住影响质量的关键问题进行处理和解决。
严格工序间交换检查,作好各项隐蔽验收工作,加强交检制度的落实,对达不到质量要求的前道工序决不交给下道工序施工,直至质量符合要求为止。
对完成的分部分项工程,按相应的质量评定标准和办法进行检查、验收。
审核设计变更和图纸修改。
同时,如施工中出现特殊情况,隐蔽工程未经验收而擅自封闭,掩盖或使用无合格证的工程材料,或擅自变更替换工程材料等,主任工程师有权向项目经理建议下达停工令。
3、事后控制阶段
事后控制是指对施工过的产品进行质量控制,是弥补。
按规定的质量评定标准和办法,对完成的单位工程,单项工程进行检查验收。
整理所有的技术资料,并编目、建档。
在保修阶段,对本工程进行维修。
施工阶段性的质量控制措施详见下页施工工艺、方法落实流程图:
施工工艺、方法落实流程图
施工阶段性质量控制措施图
3 为确保质量所采取的检测试验手段及措施
3.1 检测试验组织机构
现场试验室资质在未取得国家有关质检部门认证前,有关试验委托市一级试验机构进行,现场试验室只进行自检部分试验。
3.1.1 中心试验室主要负责将现场送来的样品的保管、试验、出具试验资料及进行现场指导。
3.1.2 现场试验室主要负责现场材料进货检验、标识、抽样送检及现场质量控制。
3.2 进货检验和试验
3.2.1 检验程序
本工程检验程序见流程图
3.2.2 试验程序
本工程试验程序如下图
材料试验程序流程图
3.4 过程检验和试验
3.4.1 过程检验
检验标准:按照国家、北京市和相关标准进行检验。
检验程序:项目工序完成后,操作人员进行“自检、互检”合格后,由项目专业负责师进行检验,关键工序和特殊工序检验应由项目技术负责人、质量工程师先进行检验合格后,再报监理工程师、甲方共同进行检验确认。
4 技术保证措施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为了达到治理质量通病的目的,除在施工方案、施工方法中所涉及到的具体施工技术措施外,对技术及技术管理工作做如下安排:
4.1 组织保证、制度落实
4.1.1成立有丰富施工经验、组织管理能力强、技术过硬的项目管理班子。
同时组织公司内外专家到工地进行质量培训,协助项目经理部做好技术攻关及技术管理工作。
选派技术过硬、作风好的施工队伍进场施工。
4.1.2 建立以项目总工程师为首的技术管理体系,切实执行设计文件审核制、工前培训、技术交底制、开工报告制、测量换手复核制、隐蔽工程检查签证制、“三检制”、材料半成品试验、检测制、技术资料归档制、竣工文件编制办法等管理办法。
确保施工生产全过程始终在合同规定的技术标准和要求的控制下。
4.1.3.建立完善的技术岗位责任制,各级技术人员都要签订技术保证责任书,以关键和特殊工序实行技术人员专业分工负责制,明确责任,确保各项技术管理工作的落实。
4.2 做好技术交底工作
4.2.1 技术交底的目的是使施工管理和作业人员了解掌握施工方
案、工艺要求、工程内容、技术标准、施工程序、质量标准、工期要求、安全措施等,做到心中有数,施工有据。
4.2.2 施工技术交底,以书面交底为主,包括结构图、表和文字说明。
交底资料必须详细、直观,符合施工规范和工艺细则要求,并具有可操作性,经第二人复核确认无误后,方可交付使用。
交底资料应妥善保存备查。
4.3 做好施工测量工作
4.3.1 施工过程中,经理部技术人员负责施工放样、定位,控制桩点护桩测量的工序间检查复核测量。
工程竣工后,按设计图纸进行中线、高程贯通测量,确保中线、标高达到设计要求。
4.3.2 测量原始记录、资料、计算、图表必须真实完整,不得涂改,并妥善保管。
测量仪器按计量部门规定,定期进行计量检定,并做好日常保养工作,保证状态良好。
4.3.3 认真贯彻执行测量复核制度,外业测量资料必须经过第二人复核,内业测量成果必须两人独立计算,相互校对,确保测量成果的准确性。
5 原材料质量保证措施
5.1 原材料的采购
5.1.1 做好市场调查,从中选择几个生产管理好、质量可靠稳定的厂家,作为待定的供销商,建立质量档案。
5.1.2 从待定的供销商中按规定取样,送业主认可的质监站进行试验。
5.1.3 试验结果得出后,进行质量比较,从中选择最优厂家,作为合格供应商,建立供货关系。
5.1.4 建立供货商档案,随时对材料进行抽样,保证供销商所提供的产品均为合格,否则应重新认定合格的供销商。
5.2 原材料的运输、搬运和贮存
5.2.1 原材料进场必须“三证”齐全,包括产品合格证、抽样化验
合格证和供应商资格合格证。
5.2.2 对于易损材料,运输和搬运时做好防护,防止变形和破损。
5.2.3 原材料进场后应按指定地点整齐码放,并挂标牌标识,标明型号、进场日期、检验日期、经手人等,实现原材料质量的有效追溯。
5.2.4 原材料进场需由专人保管,对水泥等材料应加盖或在室内保管,不得任由风吹日晒。
5.2.5 在运输、搬运过程中损坏或贮存时间过长、贮存方式不当引起的质量下降的原材料,不得使用在永久工程结构中,并应及时清理分类堆放并标识,以免混用。
6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水泥地面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木门窗安装工程质量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室外面砖镶贴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室内墙刷乳胶漆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门木窗清色油漆工程质量痛病防治措施
铝合金门窗安装工程质量痛病防治措施
室内面砖镶贴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努力把内容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