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扣件检测作业指导书

扣件检测作业指导书

扣件检测作业指导书————————————————————————————————作者: ————————————————————————————————日期:文件编号: XXXXXX钢管脚手架扣件作业指导书编制: XXXX审核:XXXX批准:XXXX发布XXXXX实施XXXX XXXXXXXXXXX一、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建筑工程中钢管公称外径为48.3mm的脚手架、井架、模板支撑等使用的由可断铸铁或铸钢制造的扣件。

规范引用GB 15831 《钢管脚手架扣件》二、定义1、钢管脚手架:用可锻铸铁或铸钢制造的用于固定脚手架、井架等支撑体系的连接部件,简称扣件。

2、直角扣件:连接两根呈垂直交叉钢管的扣件。

3、旋转扣件:连接两根呈任意角度交叉钢管扣件。

4、对接扣件:连接两根对接钢管的扣件。

5、底座:用于承受脚手架立柱荷载的可锻铸铁件或铸钢件。

三、分类标记3.1 代号扣件代号:GK:钢管脚手架扣件;型式代号:Z:直角;U:旋转;D:对接;DZ:底座四、试验方法4.1试验条件及方法4.1.1试验应采用GB/T 3091中公称外径为48.3mm、壁厚为3.5mm的钢管,其外表面应均匀涂覆红丹漆,并应在油漆干燥后进行试验。

每做一次试验,扣件应移动一个紧固位置。

4.1.2 试验所用的液压万能材料试验机和百分表的精度应为±1%,扭转刚度试验装置用的砣精度应为±2%,定力式扭力扳手精度为±5%,环规、塞规应为3级精度。

4.1.3 试验用扣件的T型螺栓、螺母、垫圈应是未经使用过的合格品。

4.1.4 试验时,在横管上的直角扣件、旋转扣件的盖板与座之间的开口应向上。

4.1.5 扣件试验时,紧固螺栓的扭力矩应为40N·m。

4.1.6扣件进行各项负荷试验时,加荷速度应控制在300N/s~400N/s。

4.1.7 试验中总荷载应包括预加荷载。

五、直角扣件力学性能试验5.1抗滑性能试验扣件在做抗滑性能试验时,当施于横管上(扣件两端)竖向等速增加的荷载P达到规定值时,测量位移值Δ1和Δ2。

(见下图)在预加荷载P为1.0kN时,将位移测量仪表调整到零点。

当P增加至7.0kN时,记下Δ1值;当P增加至10.0kN时,记下Δ2值。

扣件的两个圆弧面均应进行试验。

5.2抗破坏性能试验抗滑性能试验后,未损坏的扣件可用作抗破坏性能试验。

此时,应在扣件下部附加一个防滑支承垫(见下图):试验只做一个圆弧面:5.3 扭转刚度性能试验扣件安装在两根互相垂直的钢管上。

横管长2000mm以上,在距中心1000mm处的横管上加荷载P,在无荷载端距中心1000mm处测量横管位移值。

六、技术要求6.1 扣件应按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进行生产。

6.2 扣件铸件的材料应采用GB/T 9440中所规定的力学性能不低于KTH330-08牌号的可锻铸铁或GB/T 11325中ZG230-450铸钢。

6.3扣件在主要部位不得有缩松、夹渣、气孔等铸造缺陷。

扣件应严格整形,与钢管的贴和面应紧密接触,应保证扣件抗滑、抗拉性能。

6.4 扣件与底座的力学性能应符合下表的要求。

性能名称扣件型式性能要求直角P=7.0kN时,Δ1≤7.00mm;P=10.0kN时,Δ2≤0.50mm 抗滑旋转P=7.0kN时,Δ1≤7.00mm;P=10.0kN时,Δ2≤0.50mm直角P=25.0kN时,各部位不应破坏抗破坏旋转P=17.0kN时,各部位不应破坏扭转刚度直角扭力矩为900N·m时,f≤70.0mm抗拉对接P=4.0kN时,Δ≤2.00mm抗压底座P=50.0kN时,各部位不应破坏6.5扣件(除底座外)应经过65N·m扭力矩试压,扣件各部位不应有裂纹。

6.6 扣件用脚手架钢管应采用GB/T3091中公称外径为48.3mm的普通钢管,其公称外径、壁厚的允许偏差及力学性能应符合GB/T 3091的规定。

6.7扣件用T型螺栓、螺母、垫圈、铆钉采用的材料应符合GB/T 700的有关规定。

螺栓与螺母连接的螺纹应符合GB/ 196的规定,垫圈的厚度应符合GB/T95的规定。

铆钉应符合GB/T867的规定。

T型螺栓M12,其总厂应为(72±0.5)mm,螺母对边宽应为(22±0.5)mm,厚度应为(14±0.5)mm;铆钉直径应为(8±0.5mm),铆接头应大于铆孔直径1mm;旋转扣件中心铆钉直径应为(14±0.5)mm。

6.8 外观和附件质量要求6.9.1 扣件各部位不应有裂纹。

6.9.2 盖板与座的张开距离不得小于50mm;当钢管公称外径为51mm时,不得小于55mm。

6.9.3 扣件表面大于10 mm²的砂眼不应超过3处,且累计面积不应大于50 mm²。

6.9.4 扣件表面粘砂面积累计不应大于150mm²。

6.9.5错箱不应大于1mm。

5.4接缝部位抗拉强力接缝部位抗拉强力不应小于断裂强力,若试样撕裂发生在接缝两边10mm范围内,则判定测试未通过。

方法:1、从网体接缝处随机截取宽(50±1)mm、长(300±5)mm的试样各3条,保证接缝位于试样中央。

2、将试样夹持在精度1级的拉力试验机钳口上,钳口宽度30mm,钳口距离200mm,拉伸速度(200±10)mm/min,直至试样完全撕裂,观察试样撕裂位置。

5.5梯形法撕裂强力长、宽方向的开眼环扣强力(N)不应小于对应方向断裂强力的5%。

按长、宽方向分别计算平均值作为测试数据,测量结果单位为N,保留至整数位。

方法:1、分别沿长、宽方向从网体上随机截取宽75mm、长150mm的试样各3片。

在试样长边中部剪10mm开口。

2、将试样按图1夹持在精度1级的拉力试验机钳口上,钳口宽度80mm,钳口距离10mm,拉伸速度(200±10)mm/min,直至完全撕裂,读取测力计的最大值。

图1 梯形法撕裂强力试样夹持示意图5.6开眼环扣强力长、宽方向的开眼环扣强力(N)不应小于2.45x对应方向环扣间距。

方法:1、按长、宽方向从网边截取3个试样,规格为沿网边方向网体长(450±5)mm、保留边绳甩头200mm以上、中央有一个开眼环扣、网体方向长300mm以上。

2、将网边通过开眼环扣及两侧边绳固定在精度1级的材料试验机一端钳口上,网体夹持在材料试验机另一端钳口上,夹持点距离300mm,夹持宽度300,以(200±20)mm/min速度拉伸,读取测力计读数。

3、按长、宽方向分别计算平均值作为测试数据。

测试结果单位为N,保留至整数位。

5.7系绳断裂强力系绳断裂强力不应小于2000N。

方法:1、取样:从每一个样品中取一个段样品,从样品的一端截取试样,或样品在使用时要截断,也可从样品的中部截取试样。

应采取必要的措施以避免试样的退捻。

如有必要,可舍弃已经稍微退捻的端部。

2、试验:试样安装在楔形夹具试验机上后以不超过250mm/min速度进行拉伸,直至绳索断裂,记下断裂强力及试样上发生断裂的位置。

如果断裂发生在两标记限定的区域之外,除非断裂时记录下的力不低于额定最低断裂强力的90%,应在另一根是试样上重新开始试验。

3、断裂强力:以牛顿或加以SI词头为单位,并标明断裂是否发生在两标记内。

试样在标记范围外发生断裂时,如果断裂时所记录到的力不低于额定最低断裂强力的90%,该试样被认为符合断裂强力规范;然而在这种情况下,不需要将试验过程中实际记录值以外的断裂强力作为报告值。

5.8耐冲击性能样品可以为销售、使用或在用的完整密目网。

5.8.1、原理利用专用的测试装置,使测试球从规定的高度自由落入测试网,根据其破坏程度来判断安全网的耐冲击性能。

5.8.2、测试重物底面直径为(550±10)mm,高度不超过900mm、质量为(120±1)kg的圆柱形沙包。

5.8.3、安全网测试框架长6m、宽3m,距离地面高度为3m,采用管径不小于50mm,壁厚不小于3mm的钢管牢固焊接而成的刚性框架。

5.8.4、测试样品规格尺寸为3m x 6m的平网或立网,或可以销售使用或在用的完整密目网。

5.8.5、测试方法安全网的耐冲击性能测试如下图:1)、试验高度H:平网为7m,立网为2m,立网为2m,A级密目网为1.8m,B级密目网为1.2m。

2)、冲击点应为样品的几何中心位置。

5.8.6、测试步骤1)、将测试样品牢固系在测试框架上;2)、提升测试吊架,将测试重物提升至规定高度,使其底面与样品网安装平面间的距离再加上样品网的初始下垂等于试验高度H,然后释放测试重物使之自由落下;3)、观察样品的情况。

5.8.7、测试结果以截面(200x50)mm的立方体不能穿过撕裂空洞视为测试通过。

测试结果以测试重物吊起之前为准,立方体穿过撕裂空洞时不应施加明显的外力。

5.9 阻燃性能测试5.9.1 原理用规定点火器产生的火焰,对垂直方向的试样底边中心点火,在规定的点火时间后,测量试样的续燃时间、阴燃时间及损毁长度。

5.9.2 试样准备尺寸:300mm x89mm,经(纵)向取5块,纬(横)向取5块,共10块试样。

取样位置:剪取试样时距离布边至少100mm,试样的两边分别与织物的经(纵)向和纬(横)向平行,试样表面应无沾污,无褶皱。

经向试样不能取自同一经纱,纬向试样不能取自同一纬纱。

如果测试制品,试样中可包含接缝或装饰物。

5.9.3 试验条件在温度为10℃~30℃,相对湿度为30%~80%的大气环境中进行试验。

5.9.4试验步骤1)、关闭试验箱前门,打开气体供给阀,点着点火器,调节火焰高度,使其稳定达到(40±2)m m。

在开始第一次试验前,火焰应在此状态下稳定地燃烧至少1min,然后熄灭火焰。

2)、将试样从密封容器或干燥器内取出,装入试样夹中,试样应尽可能地保持平整,试样的底边应与试样夹的底边相齐,试样夹的边缘使用足够数量的夹子夹紧,然后将安装好的试样夹上端承挂在支架上,侧面被试样夹固定装置固定,使试样夹垂直挂于试验箱中心。

3)、门,点着点火器,待火焰稳定后,移动火焰使试样底边正好处于火焰中点位置上方,点燃试样。

此时距试样从密封容器或干燥器中取出的时间必须在1min以内。

4)、火焰施加到试样上的时间即点火时间,根据选用的调湿条件确定,为12S。

5)、当试验熔融性纤维制成的织物时,如果被测试样在燃烧过程中有熔滴产生,则应在试验箱的箱底平铺上10mm厚的脱脂棉。

观察熔融脱落物是否引起脱脂棉的燃烧或阴燃,并记录。

6)、开风扇,将试验中产生的烟气排出。

7)、打开试验箱,取出试样,沿着试样长度方向上损坏面积内最高点折一条直线,然后在试样的下端一侧,距其底边及侧边各约6mm处,挂上选用的重锤,再用手缓缓提起试样下端的另一侧,让重锤悬空再放下,测量并记录试样的撕裂长度,即为损毁长度,精确至1mm。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