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济法案例

经济法案例

第一节经济法概念的语源一、摩莱里对经济法概念的最初提出•1755年,摩莱里(Morelly)在《自然法典》中首先使用了“经济法” 。

评价在这部法典里,他不仅设计了一个符合“自然”和“理性”制度,同时,拟制了一个保证实现这个制度的”合乎自然意图的法制蓝本”恩格斯:“18世纪的直接共产主义理论”内容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权制度;保证每个公民都享有劳动的权利和承担劳动的义务;按人口数量实行需求平等的分配;强调对社会经济生活实行统一的管理等。

弊端只限于分配领域;仅仅提出“经济法”这样一个概念,并未留下确定的解说。

本质摩莱里的经济法律思想是以唯物论为基础的自然法思想。

仍然源于资产阶级的自然法观念,对反对封建专制主义或者抨击资本主义制度,都有积极意义。

但是,人类无论如何,是不应当也不可能回复到“自然状态”的。

矛盾不得不宣布:“现在确实几乎无法建立这样的共和国”十分崇尚:“几乎所有民族都有过或仍然有着关于黄金时代的概念,那正是在人们当中存在的完善的群居生活的时代,我们已经揭示这种群居的法则”二、德萨米(Dezamy)对经济法概念的使用1843年,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德萨米在《公有法典》内容主张实行公有制;认为公有制最好的形式是公社;认为最好的分配方式是按比例的平等分配;主张建立没有贸易的社会制度;重视对劳动关系的法律调整等。

评价在德萨米的经济法律思想里,确实有某些唯物主义的成分,但是就整体来讲,它仍然是以唯理论的自然法思想为基础的。

因而,他不可能用阶级和阶级斗争的眼光来构造保证公有制实现的法制蓝图,其结果与摩莱里一样陷入幻想的泥潭。

三、蒲鲁东对经济法产生原因的揭示法国小资产阶级思想家蒲鲁东在他的《工人阶级的政治能力》内容“经济法是政治法和民法的补充和必然产物”更接近现代经济法的主张被马克思誉为蒲鲁东最好的著作评价蒲鲁东的揭示,无疑为我们现在研究经济法提供了认识基础。

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蒲鲁东作为无政府主义者,极力主张“打到政权”,因而他所谓的经济法,并不具备我们现在所说的经济法的内涵。

四、赫德曼对经济法产生原因及其法律形式的揭示1916年,德国法学家赫德曼(Hedmen)在《经济学字典》中使用过经济法这个概念,他认为经济法是经济规律在法律上的反映。

他将有关经济法制和保护、监督卡特尔的法律称为经济法。

从深层次揭示了经济法产生的客观必然性。

五、以经济法命名的法律和著作的产生经济法律《煤炭经济法》和《钾盐经济法》。

著作鲁姆夫《经济法的概念》赫德曼《经济法基础》总结经济法概念的出现和逐步完善,是一个连续的历史过程。

最初的经济法概念,是建立在提出者们所设想的公有制基础之上的,且不具有任何实践的意义,但是它对现代意义上的经济法概念的形成,仍然产生着影响。

这种影响除了表现为援引了“经济法”这个概念的“外壳”以外,更重要的是人们把空想社会主义者那种具有萌芽状态的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思想加以扩大,用来作为建立在现实经济基础之上的现代经济法概念的一个合理“内核”。

1.下列关于经济法概念的早期使用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A.1755年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德萨米在其《自然法典》一书中首先使用了“经济法”的概念。

B.摩莱里和德萨米的经济法思想都是以唯物论为基础的自然法思想。

C.法国小资产阶级思想家蒲鲁东在《工人阶级的政治能力》中提到“经济法是政治法和民法的补充和必然产物”D.魏玛共和国直接以经济法命名和颁布了法律。

第二节经济法的调整对象一、经济法调整的概述1、法律调整的一般含义:①法律上的调整,是指法律对社会关系的规范。

②法律上的调整是指主体违反了法律规定时,该承担的法律责任是什么,也就是运用法律的规定把人们的行为或者活动纳入可操作的轨道。

2、经济法调整的含义:是指国家将其意志深入到需要由国家协调的物质关系领域,使其上升为法律规定的机制。

3、经济法调整的法哲学依据:①经济法调整取决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的原理。

②经济法调整取决于法律对经济基础的相对独立性。

③经济法调整取决于现代社会中经济运动过程与法运动过程必须协调并完成于同一时空。

④经济法调整取决于经济人和政府的有限理性。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4、经济法的调整对象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指经济法促进、限制、取缔和保护的社会关系的范围。

简而言之,也就是国家用经济法的形式干预社会经济关系的范围,或者说经济法律规范效力所及的范围。

几个需要注意的问题衡量经济法调整对象问题上的观点正确与否的标准职能是社会实践经济法具有特定的调整对象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特定的经济关系经济法调整的特定经济关系是在国家协调的本国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经济法调整对象的具体范围(1)市场主体调控关系:①国家作为一种外部力量,在对市场主体进行宏观经济调控或其他管理活动的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即国家从整体利益出发,在进行统筹规划、制定和实施政策、进行信息指导、组织协调、提供服务和检查监督等活动中与不同性质(国有、集体、私营、个体等)或不同组织形式(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合伙企业、独资企业等)的经济个体所发生的调控关系。

②国家在对经济个体的内部进行管理过程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的调控,即国家对经济个体在进行计划、指挥、监督和调节等活动中与其组织机构和成员所发生的经济关系的调控。

③经济法对市场主体进行调控的客观必然性。

必然性1、所有权的社会目的导出的企业的社会责任,决定了国家必须对企业的活动进行干预。

2、对市场主体的经济运行实行协调是许多国家的共同取向3、对市场主体行为进行协调,不仅是国家的愿望,同时也是企业谋求发展的内在要求。

4、市场主体作为社会赖以发展的基础,其行为必然要受多个法律部门的约束。

9月11日,一对来自甘肃岷县的同患泌尿结石的双胞胎在甘肃省兰州市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医院接受治疗河北采取十措施处置三鹿奶粉事故(一) 成立“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重大安全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

(二)立即停产、召回受污染婴幼儿奶粉。

(三)全力做好患病婴幼儿的救治工作。

(四)严肃处理事件责任人。

(五)严厉打击向原奶中添加三聚氰胺违法行为。

(六)加强检查检测。

(七)保护好守法经营奶农利益。

(八)在全省集中开展食品安全大检查和专项整治。

(九)及时公布调查处理的有关情况。

(十)进一步加大市场监管力度。

经济法之反思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我们的政府必须出台各种经济法律和政策,作为企业行为的高压线。

这既是保护消费者利益,也是保护合法经营者权益的有效途径。

(2)市场秩序调控关系:①市场秩序调控关系是指国家在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过程中,为了维护国家、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而对市场主体的市场行为进行必要协调而发生的社会关系。

②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民事立法之外制定和实施经济法以对市场秩序进行调控,这可以说是当今世界各国的一种普遍现象。

这种现象的产生有其客观必然性。

(3)宏观经济调控关系和可持续发展保障关系①宏观经济调控关系是指国家从全局和社会公共利益出发,在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经济因素实行全局性的调控过程中与其他社会组织所发生的关系。

②经济法对宏观经济调控关系进行调整的客观必然性。

将宏观经济调控关系纳入经济法的调整范围,几乎是一个没有任何争议的问题。

必要性(1)由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要求所决定(2)由宏观经济调控的国际化趋势以及各国的经验教训所决定(3)由市场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所决定(4)由国家机构的职能所决定(4)社会分配关系:①经济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既包括在全部再分配过程中所发生的全部社会关系,也包括在初次分配中所发生的需要由国家协调的部分分配关系。

②经济法调整社会分配关系的客观必然性。

思考题1.下列哪些属于经济法的调整对象范围?A市场主体调控关系B市场秩序调控关系C宏观经济调控和可持续发展保障关系D社会分配关系案例一1997年10月1日我国又一起较大幅度地降低进出口商品关税水平,由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公布的这次降税的特点是降税幅度大、降税面宽,明显减少高税率目,资源性产品、原材料和我国需求有缺口的商品以及高科技产品的降税幅度尤其显著。

同时对国内正处在发展阶段的产品给予了适度、合理的保护。

案例二1996年10月,市场上出现名为永嘉县雅戈尔制衣有限公司的企业。

1997年4月,“雅戈尔YOUNGOR”商标为国家工商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根据国家工商局《驰名商标认定和管理暂行规定》中的有关条款,浙江省工商局作出了撤销永嘉“雅戈尔”字号的决定,此举维护了宁波雅戈尔集团的合法权益,并进一步表明:“雅戈尔”这一“中国驰名商标”的保护范围拓展到了企业字号领域。

案例三新华社济南97年10月19日电,自9月20日起,济南所有大型商业企业都卷入了一场价格大战,相继出台“进价销售”策略,有的商场还在此基础上推出了“有奖销售”。

一时间,各商场生意火爆。

但济南工商行政管理局认为,这场商战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要求各商场消除不规则的“商战”广告,按照法规端正经营行为,否则将对违法者依法制裁。

到10月中旬,这场连经营者都认为“自相残杀”的商战,终于偃旗息鼓。

作业企业组织管理关系,社会保障关系,以及涉外经济关系是不是经济法的调整对象,为什么?第三节经济法的定义一、资本主义国家的学者对经济法的不同定义二、我国学者对经济法的不同定义三、对经济法这一概念下定义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四、本书对经济法的定义一、资本主义国家的学者对经济法的不同定义1.经济法是以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为中心内容的法。

2.经济法是国家干预经济的法。

3.经济法是调整普遍经济利益的法。

4.经济法是企业法。

5.经济法是公法和私法的交错。

6.经济法是社会法。

探讨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法最本质的特征是什么?经济法具有国家干预社会生活的性质。

二、我国学者对经济法的不同定义1、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之前的经济法定义:①经济法作为非独立法律部门的定义。

综合经济法论学科经济法论。

②经济法作为独立法律部门的定义。

经济行政法论纵向经济法论纵横经济法论2、市场经济条件下学者们对经济法的定义:①“国家协调说”(杨紫烜)。

②“社会公共性经济管理说”。

③“纵横统一说”(刘文华,史际春)。

④“国家调节说”。

⑤“国家调制说”。

⑥“需要国家干预说”(李昌麒)。

三、对经济法这一概念下定义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一)在经济法的定义中,要正确地概括经济法的调整对象(二)在经济法的定义中,不必列举各种法律规范共有的属性(三)在经济法的定义中,不必列举经济法的主体(四)在经济法的定义中,不应使用含混的概念(五)在经济法的定义中,定义项外延与被定义项的外延应该相等(六)经济法是以特定经济关系为调整对象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四、本书对经济法的定义(1)定义的方法:①从某法的调整对象出发,对其定义。

这是一种通常的定义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