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网络舆情指标体系_方法与模型比较研究_曾润喜
网络舆情指标体系_方法与模型比较研究_曾润喜
关于网络舆情指标体系研究的文献逐渐增多,出 现了多个按照不同标准划分的指标体系。这些指标体 系在构建怎样的标准,如何具体实施等方面各说不一, 较为散乱。本文梳理了近 5 年具有代表性的网络舆情 指标体系学术文献,对我国网络舆情指标体系的研究 状况进行比较研究,从指标设计和方法模型两大方面
收稿日期: 2013 - 12 - 17
早期学者将衡量网络舆情议题划分为 5 个维度: 时间维度、数量维度、显著维度、集中维度和意见维度; 对这 5 个维度进行指标观测和权重赋值,可以衡量网 络舆情稳定性、舆 情 强 度 和 受 众 意 见 倾 向 分 布[3]。 早 期研究虽然存在量 化 主 观 性 和 指 标 不 完 备 等 问 题 ,但 对网络舆情指标体 系 构 建 研 究 作 出 了 方 向 性 界 定 ,对 后来学者进一步深 化 研 究 具 有 启 发 性 借 鉴 ,此 后 学 者 大致从这几个维度 对 网 络 舆 情 指 标 进 行 设 计 、细 化 说 明和补充创新。
1. 3 基于舆情不同发生主体的指标体系 当前基 于主体研究的网络 舆 情 指 标 体 系 设 计 的 研 究 ,主 要 有 针对企业网络舆情社会影响力评价的指标体系设计和 针对高校网络舆情 的 指 标 体 系 设 计 ,明 确 网 络 舆 情 具 体发生领域,指标体系的设计也更具有针对性。
1. 3. 1 基于微博的企业网络舆情评价指标 网 络舆情能促进利益相关者快速自主对企业产品质量和 服务发表意见,且更容易促进负面舆情的汇集,进而影 响企业声 誉 和 利 益[11]。 有 学 者 在 对 网 络 舆 情 和 社 会 影响力及微博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选取影响力广度、影 响力深度、影响力速度作为企业网络舆情社会影响力 评价指标体系的一级指标,在影响力广度下设地区覆 盖度和媒体覆盖度两个二级指标,影响力强度下设舆 情关注度和情感冲 突 度 两 个 二 级 指 标 ,影 响 力 速 度 下 设扩散速率和影响 力 持 续 度 两 个 二 级 指 标 ,在 二 级 指 标下设可以通过微博平台上获得的运营数据测量的三 级指标体系,在指标权重确定上,选取专家法和层次分 析法对权重赋值,并对指标体系和权重进行合理性检 验[12]。虽然此指标体系设计存在末级指标不完备,权 重赋值存在一定的主观性,但企业网络舆情社会影响 力评价的量化研究,丰富了网络舆情指标体系研究成 果。
第 33 卷 第 4 期 2014 年 4 月
情报杂志
JOURNAL OF INTELLIGENCE
Vol. 33 No. 4 Apr. 2014
网络舆情指标体系、方法与模型比较研究*
曾润喜 杜换霞 王君泽
(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武汉 430074)
摘 要 近年来,网络舆情事件频发,网络舆情指标体系的相关研究也逐渐增多。但不同学者关于网络舆情指标体
关键词 网络舆情 指标设计 预警 比较研究法 生命周期理论
中图分类号 G2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 - 1965( 2014) 04 - 0096 - 06
DOI 10. 3969 / j. issn. 1002 - 1965. 2014. 04. 017
Comparative Study of Internet Public Opinion Index System,Method and Model
Zeng Runxi Du Huanxia Wang Junze
( Colleg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Wuhan 430074)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as the Internet public opinion events took place very often,researches related to index system of Internet public opinion witnessed a continual increase. However studies of different scholars on the same topic of index system are inconsistent w ith each other and the overall research got a bit chaotic. This paper,focusing on index design and methods model aspects,review s,analyzes and concludes the concerned research about Internet public opinion by means of comparative study. It is found that a number of areas are involved in the index of Internet public opinion,how ever some problems still exist such as lacking of process of argumentation,ignoring the overlapping final stage,having great subjectivity in both determining index w eights and model construction,and missing complete theoretic framew ork,therefore,systematic and entire life cycle - oriented Internet public opinion index adopting the unified criteria should be set up. Key words Internet public opinion index design early w arning comparative study life cycle theory
修回日期: 2014 - 01 - 18
基金项目: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 华中科技大学自主创新基金文科青年项目) “互联网环境下公共议程、媒介议程对政策议程的影响”( 编
号: 2013WQ050) 。
作者简介: 曾润喜( 1984 - ) ,男,博士,讲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 政治传播与公共政策; 杜换霞( 1990 - ) ,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政治传
在某一特定主题的网络舆情信息采集之后,有学 者对网络舆情主题信息进行进一步深化分析。在对网 络舆情的 E - R 分析基础上,得到 4 个网络舆情专题 主要特征属性: 网络舆情热度、舆情内容强度、舆情生 长状态和受众倾向。将这 4 个方面作为网络舆情监测 预警体系一级指标,在提炼基本统计指标的基础上,借 鉴其他学者研究,设计了关注度、网站覆盖度、地区覆 盖度、频度、倾向分布度、焦度、拐度等 7 个较为传统的 二级指标,同 时 创 新 了 舆 情 权 威 度、危 度、突 变 度、异 度、时效度等二级指标,形成了具有层次结构的网络舆 情监测预 警 指 标 体 系[10]。 能 够 较 全 面 地 反 映 出 网 络 舆情主题传播范围及程度、网络舆情现状及发展动态, 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但也存在缺少量化研究、没有对 权重赋值的问题。
建立网络舆情指标体系,将网络舆情信息定量化, 有助于明确网络舆情信息采集的来源、范围和方向,全
面了解网络舆情的 发 展 状 况 和 动 态 ,及 时 通 过 预 警 指 标发现网络舆情潜在问题,对网络舆情信息的判断也 更加客观[2],进而推进对网络舆情的管控治理工作,对 于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具有维护社会稳定,推进构建和 谐社会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学界对网络舆情的关注度日益增强,并尝 试建立网络舆情 指 标 体 系 用 于 监 测 、评 估 和 预 警。 网 络舆情作为社会舆 情 的 重 要 方 面,指 由 于 各 种 事 件 的 刺激而产生的通过互联网传播的人们对于该事件型 期 的中国,如果不能对网络舆情进行正确的引导和管控, 容易产生危害社会和政治安定的消极因素[1]。要科学 地掌握网络舆情的 发 展 趋 势 并 采 取 合 适 行 动 ,就 需 要 构建网络舆情指标体系。
1. 2 基于主题分类的指标体系 当前关于网络舆 情指标体系的研究普遍存在忽略舆情事件产生具体背 景、指向性过宽的问题。针对这一现象,在对网络舆情 事件自身特性、事件 发 生 具 体 背 景 及 影 响 度 进 行 分 析 的基础上,研究网络 舆 情 指 标 体 系 构 建 具 有 理 论 创 新
性。在特定主题分类 上 设 计 网 络 舆 情 影 响 指 数 、网 络 舆情趋势指数和网 络 舆 情 积 聚 指 数 三 个 二 级 指 标 ,对 特定主题上的网络 舆 情 进 行 综 合 考 量 和 动 态 追 踪 ,能 够促进对网络舆情事件当前状况和发展动态趋势作出 具体判断[9]。这种指 标 体 系 构 建 方 式 ,能 够 反 映 出 网 络舆情事件产生的具体背景,因而更具有针对性,但也 存在实践中监测困难、主题分类冗杂等现实问题。
系的构建研究存在不一致的地方。从指标设计和方法模型两大方面,运用比较研究方法对我国网络舆情的相关学
术成果进行梳理、归纳和总结。研究发现,网络舆情指标体系研究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但存在指标体系设计缺少
相应的论证过程、未注意末级指标的相互重叠现象、网络舆情权重确定方法和模型存在主观性、网络舆情指标体系
构建尚未形成完整体系等问题,应基于统一标准建立系统化、全生命周期的网络舆情指标体系。
播与公共政策; 王君泽( 1982 - ) ,男,博士,讲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 网络舆情。
第4 期
曾润喜,等: 网络舆情指标体系、方法与模型比较研究
·97·
着手,基于不同视角 对 网 络 舆 情 监 测 指 标 体 系 及 突 发 事件网络舆情评估指标体系进行分类和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