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财务风险识别指标

财务风险识别指标

财务风险识别指标体系简析狭义的财务风险,主要指与负债融资及杠杆化有关的风险,表现为因资本结构失衡、无力偿还到期本息等而导致的经营中断、破产清算风险。

广义的财务风险,主要指财务结果的不确定性状态,即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来自内外部的各种无法预料或不确定性因素所导致的企业财务结果与预期财务目标发生偏离的可能性。

由于影响财务结果不确定性的因素很多,如战略、市场、业务运作等,因此,广义口径下的财务风险既包括按财务活动来区分的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收益分配风险,也包括按Basel II的分类标志所划定的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和操作风险等。

不过,从实务角度来看,广义的财务风险的定义过于宽泛。

因为,从财务结果不确定角度来判断,企业的任何经营、管理行为都会直接或间接地转化为“实际结果”对“预期目标”的偏离,因此,在这一语境下“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可以说成是“企业(全面)财务风险管理”,而事实上,这种说法无论从逻辑上还是管理行为上都是不足取的,至少对工商企业是这样(需要注意的是,Basel II是针对银行保险业而非一般的工商企业而言的)。

相比而言,狭义的财务风险是一种纯粹意义上的与财务政策是否合理、财务运作是否高效有关的风险。

但以杠杆化为特征的财务风险只是其表象,财务风险的产生及其可能的不利影响(下偏风险,down-side risk)是与公司战略、经营政策或商业模式等各种因素交织后表现出来的,因此,只有从影响杠杆风险的因素(或称风险源)入手,分析和识别风险,才能真正做到有效的风险管理。

一、战略视角下的财务风险源1.“增长陷阱”与偿债风险以突破企业财务资源极限和管理承受力等为代价所盲目追求的高速增长,往往是不可持续的。

企业增长有两种表现:销售增长和投资增长,两者表现出“时间上”的交替性,即投资增长带来产能提高,从而“事后”带动销售增长;反过来,销售增长会引导企业追加投资,从而“事后”带动投资增长。

从增长的有序性角度看,如果两者间的这种互动和交替在时间上是序时进行的,则在战略与市场判断没有错误的情况下,任何一种方式下的增长都不会产生速度过快而导致财务压力问题。

但问题在于:企业在研判市场时,往往过于乐观,且往往将这两者在时间上叠加合并为同步,从而产生很大的财务压力。

这种压力转变为偿债风险的机理是:由于经营活动所产生的收益及内源性融资(年度利润留存+年折旧额)不足以满足公司投资增长需要,在没有权益融资的情况下,对于投资需求与融资满足之间的“资金缺口”,大多数企业都习惯性地通过外部银行借款来自动满足或“自动平衡”,从而在不经意间借入巨额债务,使偿债风险突显。

巨额债务不仅可能影响新项目的投资进程,而且会挤垮现有业务的销售与经营,最终会影响公司总体投资和日常运营。

归纳起来,除加大偿债风险外,超速增长还可能造成其他不良后果:①管理资源跟不上。

如管理经验的欠缺、制度上的不适应性、控制的范围和难度加大等。

②财务资源配置错乱。

如销售上升引起营运资本紧张、过度资金需求造成财务弹性与灵活性丧失、盲目投资造成资产结构扭曲等。

③效益下降。

如产品销售利润下降、不盈利的客户被引入而影响收益质量、利润与现金流量的不平衡等。

2.不当经营政策或商业模式与财务收支风险经营政策或商业模式是企业商业运行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经营惯性,它是一种盈利态势或方式。

不当的经营政策或商业模式即指商业模式没能及时跟进商业环境的变化。

企业在采购与付款(含预付)、加工与付费(自制或外包)、销售与收款(含预收)等商业流程中,如果不能从环境变化中调整既定的经营政策或商业模式,就极有可能陷入现金周转不灵、收付款无力的境地中。

例如,从供应链角度看,客户集中度的提高是有利的,但也可能会带来信用集中度过高的风险。

因此,当企业在组建自身的商业小环境时,需要对供应商、外包服务提供商、销售及代理商等的商业模式与自身的经营政策进行协调、分析和判断,争取构建共赢的商业小环境,规避因上下游出现问题而给自身带来的财务收支风险。

3.财务低效或无效运作与现金流风险财务风险的产生还来自于企业财务运作的效率与效果。

在这里,衡量财务运作效率的核心指标是现金流动性,即在维持较低现金存量的基础上,保持现金的流动性。

但现金的流动性重点强调:①“流量”基础上的“序时性”;②结构上的流动性。

前者是指保持现金流入与流出在时间上的配比,以收抵支、以丰补欠;后者是指资产与负债结构上的配比性,保持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间的“流动性”,杜绝流动负债与非流动资产之间的流动性(如“短贷长占”)。

但从现实来看,企业陷入财务困境大都是由于财务运作自身的低效或无效化而导致的。

因此,强调财务稳健政策、加强现金预算管理、提高财务管理与业务管理的互动和合作,将成为财务风险管理的关键。

4.企业担保与潜在财务风险担保风险是一种表外风险或者或有负债风险。

很多企业为其他企业提供担保,从而形成大量或有负债,一旦被担保方财务状况不佳,便会危及企业自身。

二、财务风险识别指标体系由于财务管理人员拥有生成、解释财务报表的能力与优势,因此,在财务风险管理中,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指标识别法等,以分析、识别商业运作中的财务风险。

所谓指标识别法,即根据财务核算、管理核算、业务核算和其他方面提供的数据,对预示企业财务风险发生的相关指标数值进行计算、对比和分析,并从分析结果中寻找、辨认和发现财务风险。

结合上述分析,笔者认为可以用超速增长型财务风险指标、不当经营政策型财务风险指标、财务运作低效型财务风险指标、违规担保型财务风险指标等来归纳、判断财务风险。

1.超速增长型风险识别指标超速增长型风险识别指标主要包括:①资产负债率。

在财务风险识别上,资产负债率被认为是一个核心指标。

当该指标达到或超过行业平均值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的防范就是企业在识别风险、估量风险和分析风险的基础上,充分预见、有效控制风险,用最经济的方法把财务风险可能导致的不利后果减少到最低限度的管理方法。

企业集团财务风险是指在各项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或无法控制的因素作用,使企业不能实现预期财务收益,从而产生损失的可能性。

简述企业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分析了其形成原因并提出了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及方法。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要彻底消除风险及其影响是不可能的。

为防范企业财务风险,就要了解风险的来源和特性,进行适当的控制和防范,健全风险防范机制,将损失降至最低,为企业创造最大的收益。

一、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表现企业财务活动,一般分为筹资活动、投资活动、资金营运和收益分配四个方面,相应地,财务风险就分为:筹资风险,即因借入资金而增加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投资风险即由于不确定因素致使投资报酬率达不到预期之目标而发生的风险;资金营运风险即现金流出与现金流入在时间上不一致导致资金链断裂所形成的现金流量风险;收益分配风险即由于收益分配可能给企业今后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不利影响而带来的风险。

1、在筹资方面,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普遍存在。

我国资本市场尚不够发达,企业筹资手段不够丰富。

长期以来企业对资本市场的了解还比较匮乏,对资本市场的运转、资本市场的理论缺乏研究,在筹资时较少考虑资本结构和财务风险等,具有一定的盲目性,资金结构中负债资金比例过高,导致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严重不足。

与高负债形成的风险相比,或有负债形成的风险更具隐蔽性,对企业的潜在风险也更大。

典型表现是企业的乱担保。

部分企业对外担保数额大,期限长,甚至未经同意和审批,董事、经理擅自以公司名义为他人担保等,给企业带来较大的风险。

大部分企业对担保疏于管理,也不按照制度规范在表外披露,如果担保对象一旦无法偿债,担保企业的或有负债就转化成负债,突如其来的债务负担很可能导致企业资金紧张甚至资不抵债,诱发企业的财务风险。

2、在投资方面,部分企业投资决策随意性大。

在企业中,不顾自身的能力和发展目标,热衷于铺新摊子,盲目投资,造成严重损失的例子比比皆是。

企业在进行任何一项投资之前,都应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只有在综合考虑各项因素的基础上,当投资项目所产生的净现金流量为正时才是可行的。

盲目追求外延式扩张及所谓多样化经营,未经深入调查研究便乱上投资项目,走向破产也就不足为怪了。

由于投资决策者对投资风险的认识不足,决策失误及盲目投资导致一些企业产生巨额投资损失。

3、在资金营运方面,我国企业在流动资金等方面的管理也存在很多问题,一些管理手段还比较落后。

目前我国企业流动资产中,存货所占比重相对较大,且很多表现为超储积压存货。

存货流动性差,一方面占用了企业大量资金,另一方面企业必须为保管这些存货支付大量的保管费用,导致企业费用上升,利润下降。

长期库存存货,企业还要承担市价下跌所产生的存货跌价损失及保管不善造成的损失,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在应收账款管理中,企业普遍存在只注重销售业绩,忽视应收账款的控制状况。

一些企业为了增加销量,扩大市场占有率,大量采用赊销方式销售产品,导致企业应收账款大量增加。

同时,由于企业在赊销过程中,对客户的信用等级了解不够,盲目赊销,造成应收账款失控,相当比例的应收账款长期无法收回,直至成为坏账。

资产长期被债务人无偿占用,严重影响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及安全性。

4、在收益分配上较少考虑资本结构问题。

股利分配政策不仅影响与企业相关的各方面的利益,而且与公司的筹资问题和资本结构问题密切相关,涉及到企业的长远发展。

在我国,由于企业为了长期稳定地发展,一般较注重积累,而不倾向于导致企业现金流出的现金股利分配方式;较注重企业的经营成果,即利润指标,而对股价关心较少,从而在收益分配上与国际惯例差距较大。

与国际上广泛采用的股利政策相比,我国上市公司较少分配现金股利,代之以配股或送红股的分配方法,这在有意无意间助长了证券市场上的投机气氛,无助于投资者形成正确的投资理念。

不仅如此,我国企业股利政策的制定也往往无章可循,股利分配方案常常朝令夕改,令投资者无所适从。

二、建立财务预警分析指标体系,防范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是现代企业面对市场竞争的必然产物,尤其是在我国市场经济发育不健全的条件下更是不可避免,产生财务危机的根本原因是财务风险处理不当,因此,防范财务风险,建立和完善财务预警系统尤其必要。

1、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编制现金流量预算。

由于企业理财的对象是现金及其流动,就短期而言,企业能否维持下去,并不完全取决于是否盈利,而取决于是否有足够现金用于各种支出。

预警的前提是企业有利润,对于经营稳定的企业,由于其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及存货等一般保持稳定,因此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一般应大于净利润。

企业现金流量预算的编制,是财务管理工作中特别重要一环,准确的现金流量预算,可以为企业提供预警信号,使经营者能够及早采取措施。

为能准确编制现金流量预算,企业应该将各具体目标加以汇总,并将预期未来收益、现金流量、财务状况及投资计划等,以数量化形式加以表达,建立企业全面预算,预测未来现金收支的状况,以周、月、季、半年及一年为期,建立滚动式现金流量预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