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川法求啮合刚度
摘要:
1.石川法简介
2.石川法求啮合刚度的基本原理
3.石川法求啮合刚度的具体步骤
4.石川法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及局限性
正文:
石川法是一种用于求解齿轮啮合刚度的方法,由日本学者石川武雄教授提出,因此得名。
该方法主要应用于齿轮传动系统,通过计算得到齿轮啮合刚度,从而分析齿轮传动系统的动力学性能。
石川法求啮合刚度的基本原理是:首先假设齿轮啮合刚度K 为常数,然后根据齿轮啮合的接触疲劳强度条件,求解齿轮的啮合刚度K。
具体来说,石川法将齿轮啮合刚度K 表示为:
K = f * β * γ
其中,f 为接触疲劳强度系数,β 为齿轮啮合系数,γ 为齿轮齿廓系数。
石川法求啮合刚度的具体步骤如下:
1.根据齿轮的材料、热处理状态和齿轮副的装配条件,确定接触疲劳强度系数f。
2.计算齿轮啮合系数β。
β的计算公式为:β = (1 + μ) / (1 - μ),其中μ为齿轮副的相对滑动量。
3.计算齿轮齿廓系数γ。
γ的计算公式为:γ = (1 + ε) / (1 - ε),其中ε为
齿轮副的相对错位量。
4.将f、β、γ代入公式K = f * β * γ,计算得到齿轮啮合刚度K。
石川法在实际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在齿轮传动系统的设计、分析和故障诊断中。
然而,石川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在处理高、低速传动系统和高精度传动系统时,石川法可能无法提供准确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