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差不多先生内容总结

差不多先生内容总结

差不多先生内容总结胡适先生的《差不多》先生有感今年毕业了,没有意外毕业后的生活工作你可想而知,最近心情很不美丽,读了十几年书受了几年所谓高等教育,生活这般发展无可厚非,想想都能明白。

今天恰巧看见中国最有名的人“差不多先生”再想想自己也无可厚非。

从小大村里长大,在人数不多的学生自己成绩也算是佼佼者,父母都是爱侃大山争面子的普通人,自然不会放弃这个到处吹捧的机会,自己也觉得棒棒哒。

以前对清华北大没什么概念,不过一个大学而已将来姐姐就是让你们跑来家里叫的人。

时光流逝人大了想的多了,想法也不一样了。

考高中时重点高中和普通高中差不多,我上的是普通高中,考大学本科毕业证都差不多,一本和二本差不多,二A和二B 差不多,不用多想我上的二B。

不过学历这东西有时候不好意思真差不多,没上过大学普通技校出来的也有混得非常好的人物,众所周知的这些大咖李嘉诚、牛根生。

关键的是我们处理事情的态度是差不多。

就像我们做一道菜目标是一样的都是把它做到美味可口,但当要放红糖时因为只剩白糖,我们认为除了颜色不一样都是甜的差不多,放进去吧!知道的人看一下就能知道菜哪里有毛病,尝一下确实差不多,实话但就是差那么一点,他们就不是一个档次的东西。

文章里有个小情节先生有急事去上海,因晚两分钟误了火车,想今天去和明天去差不多,那就明天去吧!到这会我想先生所谓的急事现在已经变得不那么重要了吧,现在我们不说他明天能不能赶上火车到上海,单说他要去上海办的那件事如果明天不去后天不去以后在去不去都没啥了应该,反正先生的事又不止这一件,多一件少一件差不多。

再说回我自己,类似的事自己身上也发生过,比如今年招聘考试我认为自己第一次绝对没问题但结果不然我考了三次都没中,第一次落榜心情很难过很低落,但后两次就好多了。

或许我心里的想法是今年考上和明年考上差不多,没事来年再战。

很多时候我会想上帝对我还是挺好的,碰上难关我总可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其实,只是自己给自己找了个台阶在下一层楼吧!我们总会告诉自己上层的空气和下一层差不多,我想这或许是某种我不知名的科学效应吧,十和九差不多,九和八差不多,一次类推,环环相扣,那就可以得出十和一差不多的“真理”了。

“小时偷针,长大偷金。

”当然一根针才值多少钱,掉地上都没人捡,所以不会把他当一回事,但是当我们经历过一次又一次的差不多,就觉得啥啥都差不多,就像先生所说,“活人和死人也差不多,凡是只要差不多就好,何必太认真”。

所谓,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差不多,最后我们看到“懒人国”是否有所思考。

误了火车只是因为懈怠那几分钟,用白糖代替红糖只因不想跑哪几步路。

行动懒惰思想更松懈,十和千的差别,医人和医牛分别都不屑于去想。

用一句俗语说就是“破罐子破摔”。

说到这里突然想到好像我们只是在某些方面执行差不多原则,有些方面我们自己的原则性是特别强的。

如他用的苹果6我的是苹果7,这两个手机绝对不会差不多,我一定要想苹果7plus看齐,类似的各种奢侈品,休闲旅游等等我们很多都不会奉行差不多原则,我们常常会埋怨一种社会风气,但想想是什么造就了这种风气我们自己,越来越多的人懒惰懈怠,追求虚荣的表面,互相影响共同促进形成了我们的“差不多”。

人和人天生或许有这样或那样的差别,所处的环境也是有着种种的不同,但一定要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心态,所谓我们自己才是自己的主人,只有自己才能真正掌控自己。

偶尔差不多的心态可能会好点,但如果事事都差不多终究会变成差不多的弟弟妹妹“差很多”。

各位评委给位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差不多先生传》。

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等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下面开始我的说课:教学设计理念:本着以学生为主,听说结合、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提升学生课堂中活动的参与度,鼓励学生主动思考为目标,结合课文录音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对本课语言信息的提取,让学生学有所成并学已致用。

第一说教材:《差不多先生传》是语文出版社《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创新教材》14年级第_一_册上第一单元第二_篇课文,该单元以_听_为主题展开。

《差不多先生传》_是一篇传记体寓言。

课文,主要描述的是_差不多先生的一生,本课通过一虚拟人物刻画了现代社会生活中做事不认真、不肯认真、不精益求精的差不多先生,本课有着深厚的教育意义。

第二说学情: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对于把握和处理教材有着重要作用。

因此,对学情的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针对14级新生机电班学生,男生多女生人数较少,他们具有活泼开朗,有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强等优势,但是存在理论知识薄弱,大多学生学习积极,少部分学生课堂控制弱等不足之处出现课堂上开小车,他们对专业有一些表面的认识,对专业知识有肤浅的了解。

特别是男生他们大多喜欢表现自己,愿意并且能够大胆走上讲台分享自己的答案,而实际上他们缺乏自信,更缺少成就感。

因此教师应因材施教让学生发挥他们应有的才能。

第三说教法和学法依据“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同时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本节课我采用的教法采用讲授法、情景教学法、分组、讨论法、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同时又设计了与教法相适应的学法,我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通过自主听读,合作交流等方式展开,真正让语文教学的课堂变成学生的课堂。

第四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并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特制定以下三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知文章的内容,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文章语言的幽默、讽刺意味。

能力目标:让学生通过听课文、品味语言,体会文章里平易的语言中蕴涵的幽默讽刺意味,为学生介绍文章的写作背景,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进而探讨文章的写作意义。

情感目标:理解作品的讽刺意义,引起学生对敷衍赛责、马虎从事的陋习的反思、警醒,探讨在当今社会的环境下“差不多先生”现象留给我们的思考。

第五说教学重点通过以上对教材与教学目标的分析,本课的重点是:品味文章幽默讽刺的语言,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第六说教学难点根据对学生认知特点的分析,本课的教学难点是:探讨在当今社会背景下“差不多先生”现象留给我们的思考和警醒意义。

第七说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本次说课的核心环节,基于以上对教材教法的分析,本节课我主要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创设环境导入新课如果你被派去主管一条生产线,有的产品的质量是%和100 你觉得%和100差不多嘛将学生带入情境。

随后揭开课题,简要阐述课题的主要内容.第二环节:听课文录音,整体感知文章完成差不多先生档案二。

1.让学生听课文录音并梳理:文章中记述了差不多先生的那些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2.对差不多先生的具体描写是按照①你知道中国最有名的人是谁?提起此人,人人皆晓,处处闻名,他姓差,名不多,是各省各县各村人氏。

你一定见过他,一定听过别人谈起他。

差不多先生的名字天天挂在大家的口头,因为他是中国全国人的代表。

②差不多先生的相貌和你和我都差不多。

他有一双眼睛,但看的不是很清楚;有两只耳朵,但听的不很分明;有鼻子和嘴,但他对于气味和口味都不很讲究;他的脑子也不小,但他的记忆却不很精明,他的思想也不很细密。

③他常常说: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④他小的时候,他妈叫他去买红糖,他买了白糖回来,他妈骂他,他摇摇头道:红糖白糖不是差不多吗?⑤他在学堂的时候,先生问他:直隶省的西边是哪一省?他说是陕西。

先生说:错了。

是山西,不是陕西。

他说:陕西同山西不是差不多吗?⑥后来他在一个钱铺里做伙计。

他也会写,也会算,只是总不会精细,十字常常写成千字,千字常常写成十字。

掌柜的生气了,常常骂他,他只笑嘻嘻地赔小心道:‘千’字比‘十’字只多一小撇,不是差不多吗?⑦有一天,他为了一件要紧的事,要搭火车到上海去。

他从从容容地走到火车站,迟到两分钟,火车已开走了。

他瞪着眼,望着远远的火车上的煤烟,摇摇头道:只好明天再走了。

今天走同明天走,也差不多,可是火车公司未免太认真了。

八点三十分开,同八点三十二分开,不是差不多吗?他一面说,一面慢慢地走回家,心里总不明白,为什么火车不肯等两分钟。

⑧有一天,他忽然得一急病,赶快叫家人去请东街的汪大夫。

家人急急忙忙地跑去,一时寻不着东街的汪大夫,却把西街的牛医王大夫请来了。

差不多先生病在床上,知道寻错了;但病急了,身上痛苦,心里焦急,等不得了,心里想道:好在王大夫同汪大夫也差不多,让他试试看吧。

于是这位牛医王大夫走近床前,用医牛的法子给差不多先生治病。

不上一点钟,差不多先生就一命呜呼了。

⑨差不多先生差不多要死的时候,一口气断断续续地说道:活人同死人也差差差不多,凡事只要差差不多就好,何何必太太认真呢?他说完了这句格言,方才绝气了。

⑩他死后,大家都很称赞差不多先生样样事情看得破,想得通,大家都说他一生不肯认真、不肯算账,不肯计较,真是一位有德行的人;于是大家给他取个死后的法号,叫他做圆通大师。

⑾他的名誉越传越远,越久越大。

无数无数人都学他的榜样。

于是人人都成了一个差不多先生。

──然而中国从此就成了一个懒人国了。

小题1:全文写了差不多先生的五件事,请仿照下列格式概括其他三件。

颜色不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死不管小题2:请从第⑧段中找事实论据,证明差不多先生的确是中国全国人的代表。

小题3:从文章结构的角度考虑,请具体说说第③段的作用。

小题4:结合语境,体会第⑩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小题5:差不多先生是确有其人的吗?作者为什么要为他立传?参考答案:小题1:东西不辨,数字不清,时间不准。

小题2:本段中先说家人寻不着东街的汪大夫,却把西街的牛医王大夫请来了。

显示出这种马虎的个性不只差不多先生有,大家都是如此,巧妙回应了差不多先生是中国全国人的代表这一句。

而这位牛医王大夫走进床前,用医牛的法子给差不多先生治病,连最需要讲究精确的医生都马虎敷衍,再次证明差不多先生是中国全国人的代表。

小题3:差不多先生的这句话总结了第②段的五个不很,引出了下文凡事的五个事例。

起承上启下作用。

小题4:这两个词都是反语。

本无德行却赞他是有德行的人,是一种嘲讽。

圆通大师这个法号,更含有处事圆滑、遇事苟且敷衍的态度和深意,语带双关,更具嘲讽的意味小题5:没有差不多这个人。

作者为他立传是为了让人们从他身上看到很多中国人做事马虎、不肯认真的劣恨性,希望人们能养成胆大心细、一丝不苟的求实精神。

小题1:试题分析:概括文章的内容,一定要围绕具体描写的事件来概括,当然,在概括时,还要注意语言的简洁性。

这里学生能用短语来提炼。

小题2:试题分析:学生所举事例或道理必须具有典型性,概括性,针对性,这是补充论据的三个特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