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
浅析银行柜面业务操作风险防控
银行,从诞生那日起,便伴随着风险存在。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管理银行就是管理风险。
按照属性和性质,银行的风险可以分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
而针对于柜面业务来说,最为常见的是操作性风险。
根据前面介绍的风险分析的方法,柜面业务的操作风险控制应依次依照下面程序来完成:风险辨识、风险估计、风险评价、风险对策。
首先是,柜面业务的操作风险辨识。
柜面业务多而细,而造成柜面操作风险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操作失误型,操作失误是指员工在业务操作执、传递和流程管理中由于责任心不强、专业技术不过关以及偶然失误等原因导致的前台业务操作风险事件。
如逆流成或未按流程办理业务、录入数据有误等,此类风险事件会给银行带来一定损失。
这类风险事件通过事中、事后控制能够及时发现纠正。
二、主观违规型,主观违规是指员工在熟知流程或制度规定的前提下随意简化操作流程等违规行为。
这类风险事件数量不多,但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如违反实名制的相关规定,为客户办理大额存款业务,以及在业务操作中当与服务存在矛盾时,一时无法解决而发生不合规的做法。
三、内部欺诈型,内部欺诈主要由于内部员工本身的道德缺失,价值取向失误等原因放弃有关法规以满足自己的需要。
这类风险较之前两者性质恶劣,影响力大,危害性强,损失较重。
四、外部欺诈型,显而易见,外部欺诈就表示员工在办理业务过程中被客户利用,给银行带来风险。
这类事件容易出现在会计岗位,并且一旦发生损失巨大。
五、技术风险型,技术风险主要指设备配置、操作系统等硬件软件设施存在漏洞从而引发的风险事件。
银行的风险和利润是同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彼此不能分离。
所以在对柜面业务存在的操作风险进行辨别之后,就要对这类风险进行风险估计及评价。
柜面业务操作风险,属于银行可控范围内的内生风险。
从有记录的损失事件数目和金额分布地区来看,操作风险不一定只发生在经济发达的分支机构所在地区,但肯定会发生在管理薄弱、风险控制意识不强的网点。
一、人员问题。
首先,实际在岗员工数量与业务量不匹配,导致“操作疲劳”,对风险事项的识别能力下降。
其次,人员流动频繁,新员工素质不适应业务要求。
二、管理问题。
若内部管理者短时间内频繁轮岗,那么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沟通了解就会成为薄弱环节,难以达到良好的合作效果。
又或者约束和鼓励机制不健全,柜面员工考核办法不科学。
商业银行在经过转型后,更重视规模指标和进度指标,重心从服务转移到营销,这种导向必将造成柜员把主要精力用于营销而忽视业务
质量,潜在风险日渐积累。
三、规定制度执行力度问题。
有法不依,那么法规制度将形同虚设,执行力度不同也会带来业务办理上的困难。
在识别出柜面业务的风险点并进行了相关评估之后,我们就应采取相应的对策,以将该风险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
首先,健全风险管理机制,为防范操作风险提供保障。
首先,要建立良好的风险防控文化氛围,要求思想上认识到位。
从学习文件、制度、规程入手,提高柜员遵章守纪意识、规范操作意识,以强化“账务核算、内控管理”以无小事的思想为切入点,为做好柜面业务核算工作奠定了良好思想基础。
高层人员要以身作则,积极培育柜员养成主动合规的思想习惯,从思想上形成合力,在行动上付诸实施。
要以科学发展为指引,树立健康经营理念。
正确认识内控机制的重要性,加强员工职业道德培养和警示教育,提高内控与员工的价值关联度,切实防范员工因道德风险引发的违规、违法行为。
加强对员工综合业务素质的培训,加快知识更新,尤其要提高一线操作人员和重要岗位人员的业务技能和水平,使他们能熟练掌握柜面业务操作规范及流程。
坚决杜绝精神不集中,办理业务时候心不在焉、一边录入一边打电话或是与同事聊天等工作中的陋习通过培育金融企业合规文化,营造良好的内控文化氛围,并通过教育与管理、激励与约束相结合,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还使人的自觉行为与制度对人的约束有机结合,也有助于防范道德风险。
同时正确处理业务发展与风险管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牢固树立先规范、后发展的经营理念,严禁违规办理业务。
养成按照规章制度要求办事的习惯,杜绝有章不循、违规操作的现象,对前台柜员倡导“零错率”操作文化。
其次,对柜台的业务操作要进行全流程的监督控制,
要求检查中整改到位。
对各级行检查发现的问题,明确专人及时进行落实整改。
同时,利用晨会的形式点评上日工作情况,采取表扬与批评相结合、奖励与处罚相结合的方法,
达到减少差错、提高柜面业务核算质量的目的,对柜面业务办理的全过程要实行事前、事中、事后监督,即:事前监督——受理业务时,临柜人员要对业务的合法性、真实性、手续完整性及数据准确性进行认真审查;事中监督——对会计处理的凭证、帐表内容和数据进行复核,对经办的一切帐、簿、证、据、表要进行逐笔审查和复核,未经复核的支款凭证不得付款,报表不得上报、单证不得签发。
事后监督——对已经处理过的会计帐务实行再核对,必须保证所有柜员的业务操作均须有人在事后进行序时的不间断审查,检查中对重要业务的处理过程包括柜员流水中的授权授信特殊业务进行重点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加强监督检查职责,使员工之间真正的做到自查互查有机结合,提高员
工的自觉性。
最后,还要制定规范科学、严密完善的内控机制,要求制度上落实到位。
从增强柜员制度意识、执行意识入手,
细化分工,明确界定岗位分工与责任,强化柜员业务操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促使柜员认真、有序办理每笔业务,构筑起业务操作第一道防线,如岗位责任制、复核制度、审批授权制度等,将内部岗位进行职责细分,不同岗位职责分配要合理、科学,体现相互制约的目标,使每个员工在其岗,明其责,每一岗位必须对内控措施的落实承担责任,从而形成完善的岗位责任体系。
柜面业务的操作风险是当前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把它消灭在萌芽状态,实现“零差错,零违规”的目标,就要求每一个涉及柜面业务的员工必须对柜面业务的操作风险有一个整体上的认识,做好银行柜面业务风险的事前、事中、事后控制,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银行各项规章制度的约束,而是要积极主动地去认识该风险的危害性,从自身做起来防范该风险的发生,从而才能实现这一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