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李清照和南渡前后词风的演变1030

李清照和南渡前后词风的演变1030


从上阕开头三句看,决不像柳永 《雨霖铃》词所写的“留恋处,兰舟 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 那样一个分别时的场面,而是写词人 已与赵明诚分离,在孤独中感物伤秋、 泛舟遣怀的情状。第三句中的“独 上”,也只能是词人自述。至于以下 各句,更非“设想别后的思念心情”, 而是实写别后的眼前景,心中事。
陈与义《临江仙》(忆昔午桥桥上饮) 李纲《苏武令》(塞上风高) 张元干《贺新郎· 送胡邦衡待制》 (梦绕神州陆)、 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 其他如叶梦得、胡铨、赵鼎
李清照塑像
南渡词坛虽然未出现堪与苏轼、周邦彦 并驾齐驱的大词人,但巾帼词人李清照的横 空出世,却使南渡词坛放出奇异的光彩。
首先,李清照在理论上确立了词体的独 特地位,提出了词“别是一家”之说。 其次,在创作上,李清照生动地展现了 她的生命历程和情感历程 。
后期:主要表现她作为寡妇的身世之苦、故 国之思以及孤寂无聊的心情,情调低沉,凄苦 悲凉。
如《声声慢》《永遇乐》 《武陵春 》等
声声慢
创作背景
宋钦宗靖康二年(公元一一二七年)夏五月,徽宗、钦宗二帝被 俘,北宋亡。李清照夫婿赵明诚于是年三月,奔母丧南下金陵。秋 八月,李清照南下,载书十五车,前来会合。 明诚家在青州,有书册十余屋,因兵变被焚,家破国亡,不幸至 此。建炎三年(公元一一二九年)八月,赵明诚因病去世,时清照 四十六岁。
二、“别是一家” 的词境
1、生平 2、创作以南渡为界,分 为前后两期
李清照, 她工诗能文,词为宋朝一大家。 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其父是文学家李 格非,其母是状元王拱辰之女,也工文章。 十八岁时,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赵明诚著 有《金石录》,李清照写有《金石录序》, 其中详细地记载夫妻共同生活和对书画金石 的爱好。北宋灭亡后,李清照夫妇仓皇南渡。 公元1129年,赵明诚在建康(今南京市)病 故。在宋代词人中,李清照卓然自成一家。 著有《漱玉词》不含存疑之作,其词今存者 仅四十五首,约3500字。
盖诗文分平侧,而歌词分五音, 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 且如近世所谓《声声慢》、《雨中 花》、《喜迁莺》,既押平声韵,又 押入声韵;《玉楼春》本押平声韵, 有押去声,又押入声。本押仄声韵, 如押上声则协;如押入声,则不可歌 矣。王介甫、曾子固,文章似西汉, 若作一小歌词,则人必绝倒,不可读 也。乃知词别是一家,知之者少。后 晏叔原、贺方回、秦少游、黄鲁直出, 始能知之。又晏苦无铺叙。贺苦少重 典。秦即专主情致,而少故实。譬如 贫家美女,虽极妍丽丰逸,而终乏富 贵态。黄即尚故实而多疵病,譬如良 玉有瑕,价自减矣。”
惜 春
• 晚年的李清照:靖康之祸,金兵大举南侵,攻破汴 京。夫妻俩在兵荒马乱中仓皇逃跑,多年的收藏也 因无法携带而几乎丟损,丈夫不久又病死,晚年的 李清照实在是凄惨悲涼。饱受战乱沧桑的她,写出 了些悲愤的豪放之作。李清照四处漂泊,最后居然 沒有人知道她流落何方,死在异乡,连卒年都 不详,只知大概是七十多岁去世的。
此词作于词人与丈夫 赵明诚离别之后,寄寓着 作者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 出初婚少妇沉溺于情海之 中的纯洁心灵。作品以其 清新的格调,女性特有的 沉挚情感,丝毫“不落俗 套”的表现方式,给人以 美的享受,是一首工致精 巧的别情词作。
• 到底是写别时还是别后?
• 上片开头三句写分别的时令和地点;根据题名为元人伊世珍 作的《琅嬛记》引《外传》云:“易安结缡未久,明诚即负 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 有的词选认为,此说“和作品内容大体符合” ; • 下片起句‘花自飘零水自流’回应这三句。这些都是写分别 时情景,其他各句是设想别后的思念心情。有的选本则认为, “就词的内容考察,是写别后的思念,并非送别”;
词人为何大写“慵”字?
• 到了“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则又 微微振起,恰到好处地反映了词人情绪 流程中的波澜。然而她内心深处的离愁 还未显露,给人的印象只是慵怠或娇慵。 炉中香消烟冷,无心再焚,一慵也;床 上锦被乱陈,无心折叠,二慵也;髻鬟 蓬松,无心梳理,三慵也;宝镜尘满, 无心拂拭,四慵也;而日上三竿,犹然 未觉光阴催人,五慵也。慵而一“任”, 则其慵态已达极点。词人写“慵”字, 目的仍在写愁。这个“慵”字是“词 眼”,使读者从人物的慵态中感到她内 心深处有个愁在。
• 这首词上阕的后三句,使人想 起另外一些词句,如“日边消 息空沉沉,画眉楼上愁登临” (郑文妻孙氏《忆秦娥》), “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 思量”(晏殊《诉衷情》), “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 (秦观《减字木兰花》),以 及“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李煜《相见欢》),“玉楼 明月长相忆”(温庭筠《菩萨 蛮》),“明月,明月,照得 离人愁绝”(冯延巳《三台 令》),其所抒写的情景。
① 结构上,‚瘦‛字和首句的 ‚愁‛字相呼应。因为有刻骨的 离愁,所以衣带渐宽,腰肢瘦损; ②手法上,运用夸张比喻,极生 动地描绘出诗人因思念日渐消瘦 的形象。③内容上,末了一个 ‚瘦‛字,归结全篇的情意,上 面种种景物描写,都是表达这刻 骨的离愁的。词人因相思而成的 寂寞忧郁跃然纸上。
作为杰出的女词人,李清照并没有 把自己完全封闭在闺房之内,而是常常走 向大自然,去感受大自然的和谐美丽,以 拓展胸襟,陶冶情操。如果把她前期词作 中所表现的情感世界分为两半,可以说一 半是对丈夫的钟情,另一半则是以对自然 景物的热爱,以及对禽鸟花草的眷顾 。
“凉‛一语双关。 A表面上:重阳秋夜,天 气转冷。玉枕纱厨,难 御风寒。 B深层面:独居家中,爱 人不在旁侧,内心感觉 孤独凄凉。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元• 伊世珍《琅嬛记》载: ‚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 明诚。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 欲胜之。一切谢客,忘食寝者三 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 示友人陆德夫。 德夫玩之再三, 曰:‘只有三句绝佳’。 明诚诘之,答曰:‘莫道 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 瘦’。正易安作也。‛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春夜里大自然经历了一场风吹雨打, 词人预感到庭园中的花木必然是绿叶繁 茂,花事凋零了。因此,翌日清晨她急 切地向“卷帘人”询问室外的变化,粗 心的“卷帘人”却答之以“海棠依旧”。 对此,词人禁不住连用两个“知否” 与一个“应是”来纠正其观察的粗疏与 回答的错误。“绿肥红瘦”一句,形象 地反映出作者对春天将逝的惋惜之情。 全词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 春天的热爱,篇幅虽短,但含蓄蕴藉, 意味深长,对人物的心理刻画栩栩如生, 以对话推动词意发展,跌宕起伏,显示 出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力。
第七章
李清照与南渡前后 词风的演变
从1127年到1160年左右的这段时间,是 宋词发展史上由北宋词向南宋词的过渡期。 从作家队伍来说,这一时期的代表人 物多是由北宋入南宋的词人,如李清照、 陈与义、朱敦儒、李纲、张元干、岳飞、 叶梦得、胡铨、赵鼎等。 另一方面,从创作来说,也鲜明地体 现了过渡期的特点,即这一时期的词人虽 然有一定的个性,但更多的是起着承上启 下的作用。 他们早期的词一般多是婉约词,和平 安定,吟风弄月,这显然承接了北宋后期 的特点,而后期的词表现战乱、苦难与个 体理想失落的苦闷。这一时期的词则往往 将国家的命运与个人价值的自我实现结合 在一起,忧伤与愤慨成为最普遍的情绪, 进一步扩展了词体抒情言志的功能,增强 了词的时代感和现实感。
词人在哪一句明确表示了她愁的 具体内容。为什么?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愁的具体内容是思念丈夫, 表现的是一种孤寂难耐之情。
李清照是运用语言的大师,清代的陈廷焯曾评论 此词‚无一字不秀雅,深情苦闷,元人往往宗 之。‛ 上片开篇即用一‚愁‛字点明心情。除此外,还 有哪一字暗含了作者的心情,试结合上片分析。
赵明诚幼时曾梦见自己读了本奇书,醒來 时只记得其中三句:
「言與司合,安上已脫,芝芙草拔。」
赵明诚不解其含意,便告訴父亲。赵挺之 擅於解赵明诚梦,笑道:「『言与司合』是 “ 词 ” 字,『安上以脫』是 “ 女 ” 字, 『芝芙草拔』是 “ 之夫 ” 兩字,你将來会是 个『词女之夫』啊!」 后來赵明诚果然娶了李清照这位女詞人,应 验了儿时的梦境。
• 词的下阕就从这一句自然过渡到后面的 五句,转为纯抒情怀、直吐胸臆的独白。
凤凰台上忆吹箫
• 香冷金猊ní,被翻红浪⑶,起来慵 自梳头。任宝奁lián尘满,日上帘 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 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 秋。 •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 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 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 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词论》(节选):
‚逮至本朝,礼乐文武大备。 又涵养百余年,始有柳屯田永者, 变旧声作新声,出《乐章集》,大 得声称于世;虽协音律,而词语尘 下。又有张子野、宋子京兄弟,沈 唐、元绛、晁次膺辈继出,虽时时 有妙语,而破碎何足名家!至晏元 献、欧阳永叔、苏子瞻,学际天人, 作为小歌词,直如酌蠡水于大海, 然皆句读不茸之诗尔。又往往不协 音律,何耶?
一、“别是一家”的词论
指词是与诗不同的一种独立的抒情文体,明 确提出了诗词分野问题。 她反对以诗为词、以文为词,词对音乐性和 节奏感有更独特的要求,它不认为仅像诗那样 要分平仄,要求词 “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 六律,又分清浊轻重”,以便“协律”“可 歌”。 主张词要有典雅、协音律、铺叙、有情致, 反对“词语尘下”。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 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 瘦。
创作背景:
李清照创作这首词 时赵明诚在山东莱州做 官,而她留在青州老家 居住。爱情甚笃的夫妻 暂时分别,李清照写这 首词给赵明诚,以寄相 思。
薄雾弥漫,浓云笼罩,心有愁思感觉 白天太漫长,瑞脑在铜兽香炉中早已烧尽。 又到重阳佳节了,洁白的瓷枕,轻薄的纱 帐,独自一人,半夜秋凉刚刚透入。 独在东篱饮酒,直到黄昏以 后,淡淡的黄菊清香飘满双袖。 莫说不忧愁,秋风卷起珠帘,闺 中人比菊花更显清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