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学年七年级(上)语文期末试卷命题人:靖江四中宋满华、省泰州中学附中李坚(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积累运用:(共30分)1.根据注音将汉字写在下面田字格内,要求书写工整、规范、美观。
(4分) juān dì shùn hài刻根深固间人听闻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是()(2分)A. 爸爸哈哈一笑:“不做小事的人,怎么干得成大事!”B. 他是六、七十岁的老人,非但身体不强健,并且是有病的。
C. 课文《社戏》节选自《鲁迅全集》第一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D. 按照我国传统习俗,为了让邪魔鬼祟不敢登门骚扰,便在家里影壁后面竖起的天地杆上贴一张红纸:“姜太公在此”。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2分)A. “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毅然放弃国外优厚待遇,回到祖国艰苦创业的这一感人故事令很多人历历在目....。
B. 湖北荆州的十余名大学生在两名小孩落水的紧要关头并没有惊慌失措....,而是采用结人梯的方式救人,不过令人痛心的意外还是夺走了其中三人年轻的生命。
C. 初一(13)班文明志愿者在自己的岗位上一视同仁....地劝阻购买零食者,赢得了同学们的普遍认可。
D. 校园金秋合唱节的组织工作井然有序....,保证了活动的成功圆满。
4.根据提示补全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8分,1—6每题1分,第7题2分)(1)安不忘危,。
(2),登高必自卑。
(3)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4)东风不与周郎便,。
(5)至于夏水襄陵,。
(6)“”,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7)自古以来文人雅士对四季景色各有所爱,请任意写出一个你所熟悉的将不同时节景色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的完整的诗句:,。
5.情境口语交际。
(3分)仔细观察右边的漫画,假如你看到了这一场景,会对那一对路人说些什么?6.名著阅读、专题与实践活动。
(11分)初一(1)班最近开展了以“亲近图书,热爱文学”为主题的“读书周”活动。
(1)同学们分小组合作编辑了一份份“小小文学手抄报”,请你为他们制定出“最佳文学报”的评价标准(不少于两点):(2分)(2)请按要求做一个简要的读书卡片:(5分)(3)在读书交流会上,同学们发现经历了无数冒险故事的“顽童”汤姆·索亚与狼的形象特点是有不少相似之处的,你能说出哪几点呢?这些特点值得我们提倡吗?为什么?(4分)二、阅读理解与赏析:(共60分)(一)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第7题。
(6分)听流人水调子王昌龄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
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注】这首诗大约作于王昌龄晚年赴龙标贬所途中,写听筝乐而引起的感慨。
7.(1)首句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氛围?(2分)(2)找出诗中连通视听感觉,令人低回不已的句子(1分):(3)结合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请你体会作者的情感(3分):(二)阅读《李生论善学者》,按要求完成8—11题。
(14分)王生好学而不得法。
其友李生问这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①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心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②走。
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
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
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其善学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③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
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④。
”【注】①说(shuì):劝说。
②还(xuán):通“旋”,掉转身。
③迨:等到。
④炯戒:明显的警戒。
8.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6分)(1)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或用法。
(4分)①或.谓君不善学()②吾悉.能志之()③李生故.寻王生()④莫逾自厌.()(2)与例句中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李生说之.曰A. 凡师之.所言B. 告之.曰C. 几欲拒人千里之.外D. 学者之.大忌9. 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停两处)。
(2分)君但志之而不思之1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文言句。
(4分)(1)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
(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11. 结合生活实际,谈如何做一个善学者。
(2分)(三)阅读《把“绿色”穿在身上》一文,完成 12-14题。
(10分)①将绿色环保作为理念引入时装,始于80年代。
1997年2月,在德国杜塞尔多夫最新成衣展中,首次集中展示了环保服装,并颁发时装环保奖,将绿色环保理念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使得环保、休闲、健康等开始成为一种世界性的语言。
②置身于被“文明”践踏得千疮百孔的地球,人们在饱尝自己破坏环境的恶果之后,终于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于是,80年代的艺术家们开始用自己的作品来警告社会。
③此后,回归自然开始成为一种设计理念进入服装设计师的视野。
设计师们纷纷从大自然中吸取艺术创作灵感,并使用天然纤维面料生产服装。
天然纤维的棉、麻、丝绸面料的设计及消费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这是环保服装发展的第二阶段。
到了环保服装发展的第三阶段,服装设计师则更主动地将环保意识贯穿到服装生产、面料开发等各方面。
的手段。
设计师们根据环保法④用“再生利用”法有效地减少生活垃圾,是环保最主要...则开发出一系列“塑料制衣”。
如瑞典籍年轻女服装设计师夏洛特·尼尔森,在巴黎举办的“再生服饰”展示会上,利用冷冻食品包装袋等“塑料垃圾”制作的时装别出心裁。
⑤据有关专家分析,环保服装的特定含义是指经过毒理学测试并具有相应标志的服装。
⑥环保、休闲、健康是21世纪最时尚、最持久的时装主题。
一个人类与自然能和谐共处的新世纪正悄然来临。
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相信会有更多的企业投身到环保服装的开发与生产中,会有更多功能独特、保护环境的环保服装问世。
⑦明天,你我都会把“绿色”穿在身上。
(选自《穿越时空》,有改动)12.21世纪最时尚、最持久的时装主题是什么?(3分)13. 第④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14. 简要说说第④段中加点词语“最主要”的表达作用。
(3分)(四)阅读战富国的《成功的道路有多远》一文,完成15—17题。
(10分)①成功,是一个诱人的字眼。
人的一生,都向往成功,没有谁企盼失败。
通往成功的道路,有的人可能并不怎么费劲,有的人却一辈子都可能走不完。
②通常的说法是,天赋聪明的人比较容易取得成功。
但天赋聪明自己却不努力,成功的几率就要小得多。
中国历史上有这么一个故事,说的是清朝大名鼎鼎的曾国藩,原本天赋不高,一日在家读书,一篇不太长的文章重复念了许多遍,就是背不会。
而此时,他家梁上正趴着一个贼,本打算等他睡觉以后偷点东西。
可等了好久,曾国藩总是反复背诵那篇文章不去睡觉。
贼等得不耐烦,火道:“你这笨货还读什么书?”说完把那篇文章完整地背诵了一遍,然后扬长而去。
贼虽然天赋聪明,但终究也只能是个贼。
可曾国藩却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成为我国近代史上最有大夫本源的人。
③一个有理想的人、有智慧的人、有能力的人,只要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肯花时间,肯花气力,百折不挠,坚持不懈,那么他离成功就不会遥远。
人世间的许多事,只要我们想去做,大多是能够做到的。
如果不做,天分再好也是枉然。
④中国有一句人们耳熟能详的词叫“十年磨一剑”,许多成功的人和成功的团体,打拼多年终获成功,这方面不乏其例。
摩托罗拉的高尔文也罢,万科的王石也罢。
但他们成功的背后,都有一个词,叫“挺得住”。
那些成功的人,那些成功的团体,哪个背后不是一番拼搏奋斗的血泪史?哪个不是因为“挺得住”才有了今天的成就?成功的道路各不相同,但是成功的规律却大致一样。
成功法则需要的是我们的意志、品质和气概。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15.阅读全文,请写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2分)16.请分析文中引述故事的作用。
(4分)17.请谈谈读了本文后有什么感受。
(4分)(五)阅读卫宣利的《比生命更长的爱》一文,完成18—21题。
(20分)①她对父亲的记忆,是从5岁开始的。
那天晚上,父亲和母亲吵架,她被吵醒后睡眼惺忪地从卧室里走出来,迎面飞来一只杯子,“啪”的一声,正打在她的额头上,鲜血顺着眼睛流下来。
父亲愣了片刻,慌忙抱起她往医院跑。
医院离家大约有十几公里,父亲一路飞奔,不断有汗珠落在她的脸上。
父亲不停地叫她的名字,她故意不理父亲。
父亲急得大叫:“丫丫,你别吓我啊!”她猛地用手攀住父亲的脖子,附在他的耳边轻声说:“爸爸,以后别再和妈妈吵架了,好吗?”②父亲哭了,他说:“丫丫,以后不许再吓爸爸……”③从那以后,父亲果然再没有和母亲吵过架。
④16岁那年,她考上了县重点高中,父亲很高兴,带着她去参加面试。
考短跑时,因穿了一双破旧的凉鞋,没跑几步,鞋的后带就断了,猝不及防中鞋子被远远地甩出了跑道,她的体育得了“0”分。
⑤体育成绩不及格,文化课的分数再高,学校也不会录取的。
她眼泪汪汪地在人群中寻找父亲,却怎么也找不到。
正在万分懊悔时,父亲满头大汗地跑来了,手里拿着一双崭新的球鞋。
他急切地说:“我去找老师说说,让你再补考一次!”⑥那是8月底的一天,太阳炙热如火,她在远处默默地望着弓身低头的父亲,想象着他正满脸堆笑、无比谦恭地替她赔罪,心里忽然一阵疼痛……⑦父亲的努力换来了她的补考资格,她以第一名的成绩过关。
⑧高二的暑假,她和同学一起去玩。
路上,她坐的那辆车和另一辆车相撞。
父亲赶到医院时,她已经躺在手术室里。
手术后见到父亲时,他的面容苍老而憔悴,眼角和嘴角在剧烈地抖动,高大的身躯佝偻起来。
⑨医生断定她以后的日子将在床上度过,父亲没敢把结果告诉她,自己在医院的厕所里嚎啕大哭。
父亲在她的床前守了3个月,给她翻身,喂她吃饭。
他背着她到3楼扎针,到5楼检查,一步一步,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衫。
⑩几个月后,父亲发现她腿上的肌肉开始萎缩。
他说:“丫丫,咱不能就这样认命,你得站起来!”他慢慢地把她移到床边,和母亲一人扶着她的一只胳膊,努力地想要让她站起来。
可是她瘫软的双腿根本就不听使唤,她的身体不停地颤抖,豆大的汗珠从脸上滴落下来,他们也累得气喘吁吁,最后他摔倒在地上,她也重重地跌倒在他的身上。
⑾她终于绝望,伏在他的身上歇斯底里地痛哭起来。
他长叹一声,老泪纵横……⑿那天晚上她辗转不眠,父亲在窗外拉了一夜的二胡,他把所有的愁绪都融进了曲子里。
她用手轻轻抚过父亲满头的银发,那每一根发丝上,都写着一个父亲的煎熬和挣扎、担忧与呵护。
她的泪水潸然而下。
⒀张小娴说:“我们能够爱一个人比他的生命更长久,却不可能比自己的生命更长久。
”可她却想说:“不,有一种爱比他的生命更长久,哪怕有一天他的生命已经终结,他的宠爱和心疼仍会长久地伴我一生——那就是世界上最深沉、最博大的父爱!”(选自《读者》,有删改)18. 本文写了她几次流泪,表达了她什么感情?(6分)19. 揣摩第⑥段划线句父亲对老师讲了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