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尔特·格罗佩斯
1928年,他与勒•柯布西耶等组织国际现代建筑协会, 1929至1959年间,任协会副会长。1934年,他离开 德国赴英国开业。1937年,他定居美国,任哈佛大学建 筑系教授和主任,1952年起任荣誉教授,参与创办该校 的设计研究院。格罗皮乌斯在美国广泛传播鲍豪斯的教 育观点、教学方法和现代主义建筑学派理论,强调在建 筑中运用精确的数学计算,促进了美国现代建筑的发展。 他在美国还从事设计实践,1945年同他人合作创办协和 建筑师事务所,发展成为美国最大的、以建筑为主的设 计事务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他的建筑理论和实践为 各国建筑界所推崇,此外他对玻璃幕墙的构造有着重要 的贡献。
影响
格罗皮乌斯认为建筑师的职责包括视觉环境,同时还应该 通过团队的方式来完成各项工作。这一理论涵盖了各种设 计,比如椅子、房子、城市等的设计。每个项目都要经过 这样的过程,即对特殊需要的部分和所涉及到的问题进行 系统的研究。考虑到现在的原料和技术并未涉及到先前的 形式和风格,因此他为大量急迫的社会问题寻求了明智的 解决方法,并尽力在商业、技术与有创造性的设计师的想 象力方面构筑了沟通的桥梁。
沃尔特· 格罗佩斯
969年7月5日
哥 看 的 不 是 楼 , 是 寂 寞 !
1,初出茅庐 2,牛刀小试 3,声名鹊起 4,达到顶峰 5,思想及其影响
瓦尔特· 格罗皮乌斯(WalterGropius,1883—1969),另译沃尔 特· 格罗佩斯,出生于德国一家富裕家庭,家庭成员中有的是画家和建 筑师,因此,他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艺术和建筑方面的熏陶。 1903至1907年间,他就读于慕尼黑工学院和柏林夏洛滕堡工学院, 1905年在皇家军队服役,1907-1910年在柏林彼得•贝伦斯的建筑 事务所工作。他于1907年进入现代主义设计先驱贝伦斯的设计事务所 工作。在贝伦斯事务所工作中,他一方面积极参加工业联盟的活动,另 一方面,他受贝伦斯的影响,探索建筑设计领域的新思想。 格罗皮乌斯后来说:“贝伦斯第一个引导我系统地合乎逻辑地综合处理 建筑问题。在我积极参加贝伦斯的重要工作任务中,在同他以及德意志 制造联盟的主要成员的讨论中,我变得坚信这样一种看法:在建筑表现 中不能抹煞现代建筑技术,建筑表现要应用前所未有的形象。”
新的起点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格罗皮乌斯应征入伍,虽然不能从事建筑设 计,但他没有停止过对新建筑的思考,从而使他在理论上趋于成熟, 这一时期他所写的文章,均收入《全面建筑观》一书中。他认为: “人们正处在一个生活大变动的时期,旧社会在机器冲击之下不断发 展,随着生活的变化而改变其表现形式,而绝不是表面地追求风格, 历史表明,美的观念随着思想和技术的进步而改变。谁要以为自己发 明了永恒的美,他就一定会陷于模仿和停滞不前。真正的传统是不断 前进的产物,它的本质是运动,不是静止,传统应该推动人们不断前 进,现代建筑不是老树上长出的新枝,而是从新的土壤中省长出来的 幼株。” 在《艺术家与技术师在何处相会》一文中,他阐明了“功能第一,形 式第二”的原则。他说:“物体是由它的性质决定的,如果它的形象 适合于它的功能,人们就能一目了然地认识他的本质。一件物体的所 有方面都应当同它的目的形象配合,就是说,在实际上能完成它的功 能,使可用的,可信赖的,并且是便宜的,技术上的成功同时也就是 艺术上的成功。”
格罗皮乌斯的设计思想
在设计思想方面,格罗皮乌斯具有鲜明的民主色彩和社会主义特征, 他主张设计面向大众,采用钢筋混凝土、玻璃等现代新材料,为尽量 压低造价,他强调摒除一切不必要的装饰。实质上,他是希望通过设 计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建筑产品,希望人人能享受设计。他主张设 计的团队精神和集体工作的方式。他认为设计应采用集体创作、标准 化和模数等方法,来组成建筑与设计的合作关系,这可以说是他毕生 追求的理想。此外,他还认为,要改变德国的设计现状,必须创办一 所与工业紧密相关的学校,必须通过设计教育来改造德国,指出艺术 家必须通过新设计教育体系,从接触大批量生产过程当中,探索表现 形式。 格罗皮乌斯的上述思想、主张和愿望,最终导致了世界上第一所完全 为发展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包豪斯的诞生。
由格罗皮乌斯起草的“包豪斯宣言”是现代设计的重要 文献,也是现代设计教育的最高纲领。
包豪斯宣言 “完美的建筑乃是视觉艺术的最终目标。艺术家崇高的职责是美化建筑。……建筑 家、画家和雕塑家必须重新认识:一幢建筑是各种美感共同组合的实体。只有这样, 他的作品才可能注入建筑的精神,免于沦为可悲的‘沙龙艺术’”。 “建筑家、雕塑家和画家们,我们都应当转向实用美术。” “艺术不再是一个专门的职业。艺术家和工艺技师之间并没有什么根本的区别。艺 术家是一个能够随心所欲的工艺技师,上帝赐予的灵感使他的作品变成了艺术。然 而,工艺技术的熟练对每一个艺术家来说均不可或缺,真正的创造力、想象力的源 泉就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的。 “让我们建立起一个新的设计家组织。在这个组织里绝对没有那种足以使工艺技师 与艺术家之间立起屏障的阶级观念。同时,让我们共同努力,用我们的双手建造起 一幢将建筑、雕塑和绘画结合成三位一体的、新的未来殿堂,并且以千百万艺术工 作者的双臂,将它矗立在云霄,使它成为一种新信念的鲜明标志。”
格罗皮乌斯坚定地贯彻自己的原则,决心使艺术与技术相结合,团 结艺术家和建筑师、工程师一起创造新的实用而美观的各种日常生 活用品、工业制品和房屋。为培养能担负这个任务的新型设计人才, 包豪斯的教学采用了“工厂学徒制”,学生入学后须先经过半年的 基础教育,学习的内容包括“基本造型”、“材料研究”或“工厂 原理与实习”。基础教育完成后,学生方能进入工厂和工作室,接 受三年的学徒制教育。成绩合格者获“技工证书”,成绩优异者可 经过考试升入“包豪斯建筑研究部”,修业期满,成绩合格者才能 得到“包浩斯文凭”。
格罗皮乌斯积极提倡建筑设计与工 艺的统一,艺术与技术的结合,讲 究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这些观 点首先体现在法古斯工厂和1914 年科隆展览会展出的办公楼中。两 幢建筑均为框架结构,外墙与支柱 脱开,作成大片连续轻质幕墙。法 古斯鞋楦厂的幕墙由大面积玻璃窗 和下面的金属板裙墙组成,室内光 线充足,缩小了同室外的差别;房 屋的四角没有角柱,充分发挥了钢 筋混凝土楼板的悬挑性能。展览会 办公楼正面两端各有一个全玻璃幕 墙的圆塔。里面的螺旋形楼梯与上 下楼梯的人全部暴露出来。这些作 法在后来的现代建筑中,特别是在 百货商店和疗养院之类的公共建筑 中广为应用。上述两座建筑不仅提 出了新的功能和表现出新的美学观 点,并且说明功能和美观是同现代 材料和结构技术分不开的。
1911年他完成了法格 斯鞋楦厂厂房的设计, 这个建筑采用玻璃幕墙 钢架结构和平板玻璃为 建筑材料,采用新的结 构,成为世界上最早的 玻璃幕墙结构建筑,建 筑具有良好的功能和现 代的外形,立即引起世 界各国建筑家的注意
在这个设计中,其建筑立面采用大片玻璃幕墙和转角窗以适应工业生产的需要, 在主建筑的两端利用两个玻璃的圆柱结构,将楼梯包藏在内。整个建筑设计观念 大胆,立面简洁明快,现代感强
萨克森—安哈尔特州德绍的包豪斯建筑。它 建于1925—1926年,为包豪斯学校设计, 是格罗皮乌斯的代表作。校舍面积约一万平 方米,共分三部分:1、教学楼,2、生活 用房(包括学生宿舍、饭厅、礼堂、厨房、 锅炉房等,宿舍为六层,其余为两层),3、 四层的附属职业学校(与教学楼由过街楼连 结)。后两部分均为混合结构。从学校步行 五分钟即到教员的小型住宅区。设计强调实 用功能,充分利用现代建材、结构,表现简 洁、通透,用不对称的造型来寻求整个构图 的平衡与灵活性,用非常经济的手段表现出 严肃的几何图形。包豪斯创立发展阶段恰逢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百废待兴的时期,为 了有助于解决平民百姓的住房问题,包豪斯 着重研究小面积住宅和建筑工业化,并注意 建筑单体与群体、建筑与环境的和谐问题。 包豪斯的设计从房屋到茶壶、台灯,汗牛充 栋无所不包。在日常生活用品的设计中,包 豪斯强调设计家要着眼于工业大生产,要为 大多数人生产实用美观的物品,而不是为少 数的富豪生产奢侈品。
70年代以来,西方建筑 界新的建筑流派和理论不 断涌现,出现了批判现代 主义建筑千篇一律、枯燥 无味的倾向,认为这是偏 重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 忽视人的精神要求造成的。 这种批判波及格罗皮乌斯。 对于格罗皮乌斯在建筑理 论和实践上的作用评价不 一,但对于他创立包豪斯 学校等在现代建筑教育上 的贡献则是一致肯定的。 格罗皮乌斯参加发起组织 现代建筑协会,传播现代 主义建筑理论,对现代建 筑理论的发展起到一定作 用。
创建包豪斯
“包豪斯”这个译名,它是德语中的专有名词Bauhaus的音译, 在德语中本来并没有这个词,是包豪斯的创始人瓦尔特· 格罗皮乌 斯(1883―1969)自创:他把德语中已有的一个复合词 Hausbau(房屋建造)颠倒了一下,把基本词变成了限定词,把限 定词变成了基本词,故而Bauhaus从字面上讲它的意思无非就是 “造房子”,而作为一个专有名词它是指格罗皮乌斯1919年在魏 玛创立的德国古典现代主义中最为著名的一个艺术和设计流派,该 派在1919—1933年产生的创作(建筑、工艺设计)对世界的建 筑艺术和工艺设计的发展产生了非常重大的影响。 战争爆发,格罗皮乌斯应征入伍,直到1918年战争结束之后,魏 玛共和国认识到自己在战后德国重建和稳定中举足轻重的作用,因 而对能够重振德国经济的一切建议都给予关注,格罗皮乌斯的设想 便得以受到重视。1919年3月16日,魏玛政府内务大臣弗里希正 式任命格罗皮乌斯为魏玛的撒克森大公艺术学院和撒克森大公艺术 与工艺学校(战前凡•德•费尔德曾任该校校长)校长。3月20日, 经大公同意将两所学校合并,成立国立建筑设计学院,即“包豪 斯”。
他进行过电车、火车以及豪华的机动车辆的设计,还运用简单的几何学知 识进行创作,通常,改变尺度的长方形就能代表不同的层次。用光滑的表 面、原初色系(红黄蓝)以及现代的原料(比如钢材、玻璃等)进行设计 的形式比较明显。在线性和水平元素之中,格罗皮乌斯引进了力量、稳定 性以及机动性等特征。由他设计的作品单纯和整洁,而其体积和位面则经 常借助其功能由光线起着强调的作用,同时格罗皮乌斯极为关注细节。窗 户是一件很重要的工具,窗口与正面墙壁的平齐则加强了整个空间的整体 完整性,而窗口凹进去的地方则强调了天花板的位面。通过对光线角度和 图像比例的研究,格罗皮乌斯给出了一个较为完美的定位:“人们收集了 如此大量的技术材料,以至于这些陈列品几乎完全剥夺了人们的平衡觉。 人们的城市呈现出了一种为所有人完全释放的面貌,残酷的竞争进入到人 们的思想、心中以及身体的每一处。” 在所有创造性工作的基本单元中,格罗皮乌斯改变了他所执教的建筑学的 教学方案。他是一个伟大的建筑师,同时,作为著名的教育家和设计理论 家,其影响也更为深远。从他的著作中可以看到他最好的经验之一,“新 的时代需要人们充分的展示自我。精确的标记形式缺乏整体性和明显的对 照,而组员的分配就像整体中的部分,比如色彩符合恰当的风格就应该像 经济学对人一生的影响一样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