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

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

AIR POLLUTION CONTROL天津大学第二章2-4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的定义Ø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和自然有关的现象,是由于温室效应不断积累,导致地气系统,能量不断在地气系统累积,从而导致温度上升,造成全球气候变暖。

Ø全球气候变化是指在全球范围内,气候平均状态统计学意义上的巨大改变或者持续较长一段时间(典型的为30年或更长)的气候变动。

气候变化的原因可能是,或是,或者是对大气组成成分和土地利用的。

CO2CH4N2O1.人为因素•人口剧增:人口的剧增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

同时,也严重地威胁着自然生态环境间的平衡。

直接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地增加,将直接影响着地球表面气候变化。

•大气环境污染: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已构成一全球性重大问题,同时也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

•海洋生态环境恶化:海平面的变化是呈不断地上升趋势,如不采取及时应对措施,将直接导致淡水资源的破坏和污染等不良后果。

另外,陆地活动场所产生的大量有毒性化学废料和固体废物等不断地排入海洋;发生在海水中的重大泄(漏)油事件等以及由人类活动而引发的沿海地区生态环境的破坏等都是导致海水生态环境遭破坏的主要因素。

土地遭破坏:造成土壤侵蚀和沙漠化的主要原因是不适当的农业生产。

土壤侵蚀使土壤肥力和保水性下降,从而降低土壤的生物生产力及其保持生产力的能力;并可能造成大范围洪涝灾害和沙尘暴,给社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并恶化生态环境。

森林资源锐减:在世界范围内,由于受自然或人为的因素而造成森林面积正在大幅度地锐减。

酸雨危害:酸雨能毁坏森林,酸化湖泊,危及生物等。

物种加速灭绝:地球上的生物是人类的一项宝贵资源,而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水污染因素:本世纪以来,人类的用水量正在急剧地增加,同时水污染规模也正在不断地扩大,这就形成了新鲜淡水的供与需的一对矛盾。

有毒废料污染:不断增长的有毒化学品不仅对人类的生存构成严重的威胁,而且对地球表面的生态环境也将带来危害。

产生原因•火山活动•地球周期性公转轨迹变动:地球周期性公转轨迹由椭圆形变为圆形轨迹,距离太阳更近。

根据某科学家的研究,地球的温度曾经出现过高温和低温的交替,是有一定的规律性的。

2. 自然因素变化趋势全球气候变化特点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地质时期历史时期近百年来长期性周期性复杂性区域性气候的变化要比全球性气候的变化复杂。

全球气候一直处于波动变化之中,期间出现了三次大冰期;冷暖干湿相互交替,变化周期长短不一,温暖期较长,新生代以湿润期为主。

10000年来挪威雪线高度和近5000年来中国平均气温变化温暖期寒冷期近百年来气温波动上升温室气体气体大气中浓度(ppm )年增长(%)生存期(年)温室效应(CO 2=1)现有贡献率(%)主要来源CO 23550.450-200155煤、石油、天然气、森林砍伐CFC 0.00085 2.250-1023400-1500024发泡剂、气溶胶、制冷剂、清冼剂甲烷 1.7140.812-171115湿地、稻田、化石、燃料、牲畜NOx0.310.251202706化石燃料、化肥、森林砍伐主要温室气体及其特征2016年3种主要长寿命温室气体的全球和瓦里关站的年平均浓度、过去1年的增量和过去10年的年平均增量。

我国七大气站温室气体浓度情况201520162015201620152016青海瓦里关站401.0±1.0404.4±0.91897.0±2.01907.0±3.0328.8±0.2329.7±0.1北京上甸子站409.7±1.6413.7±1.01957.0±5.01968.0±3.0//浙江临安站414.1±2.0417.7±1.92019.0±5.02041.0±8.0//黑龙江龙凤山站408.2±4.3410.3±4.01993.0±9.02006.0±13.0//云南香格里拉站399.2±3.2402.2±3.21888.0±4.01905.0±7.0//湖北金沙站407.1±2.0409.4±2.02057.0±20.02033.0±15.0//新疆阿克达拉站402.8±2.1406.7±2.61941.0±10.01961.0±9.0//下表为截止至2018年中国气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2015/16年,7个区域大气本底站的大气CO2、CH4和N2O的年平均浓度。

海平面上升全世界大约有1/3的人口生活在沿海岸线60公里的范围内,经济发达,城市密集。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海洋水体膨胀和两极冰雪融化,危及全球沿海地区,特别是那些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河口和沿海低地。

这些地区可能会遭受淹没或海水入侵,海滩和海岸遭受侵蚀,土地恶化,海水倒灌和洪水加剧,港口受损,并影响沿海养殖业,破坏供排水系统。

人类对气候变化,特别是气候变暖所导致的气象灾害的适应能力是相当弱的,需要采取行动防范。

按一些发展趋势,科学家预测有可能出现的影响和危害有南太平洋的岛国图瓦卢:海水已经淹没了一片陆地。

出现罕见潮汐,这个四季风景如画的南太平洋小国面临被海水吞没的危险。

影响农业和生态随着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和气候变暖,可能会,延长生长季节,使世界一些地区更加适合农业耕作。

但全球气温和降雨形态的迅速变化,也可能使世界许多地区的农业和自然生态系统或不能很快适应这种变化,使其遭受很大的破坏性影响,造成大范围的森林植被破坏和农业灾害。

加剧其他灾害气候变暖导致的气候灾害增多可能是一个更为突出的问题。

全球平均气温略有上升,就可能带来--过多的降雨、大范围的干旱和持续的高温,造成大规模的灾害损失。

有的科学家根据气候变化的历史数据,推测气候变暖可能破坏海洋环流,引发新的冰河期,给高纬度地区造成可怕的气候灾难。

近25年,全世界发生的7000多次自然灾害,共造成近200万人死亡和1万多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影响人类健康气候变暖有可能加大疾病危险和死亡率,增加传染病。

高温会给人类的循环系统增加负担,热浪会引起死亡率的增加。

由昆虫传播的疟疾及其他传染病与温度有很大的关系,随着温度升高,可能使许多国家疟疾、淋巴腺丝虫病、血吸虫病、黑热病、登革热、脑炎增加或再次发生。

在高纬度地区,这些疾病传播的危险性可能会更大。

对我国的影响从中外专家的一些研究结果来看,总体上我国的变暖趋势冬季将强于夏季;在北方和西部的温暖地区以及沿海地区降雨量将会增加,长江、黄河等流域的洪水爆发频率会更高;东南沿海地区台风和暴雨也将更为频繁;春季和初夏许多地区干旱加剧,干热风频繁,土壤蒸发量上升。

其他影响全球气候系统非常复杂,影响气候变化因素非常多,涉及太阳辐射、大气构成、海洋、陆地和人类活动等诸多方面,对气候变化趋势,在科学认识上还存在不确定性,特别是对不同区域气候的变化趋势及其具体影响和危害,还无法作出比较准确的判断。

但从风险评价角度而言,大多数科学家断言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一种巨大环境风险。

防治措施框架公约为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和气候变化危害,通过《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等,规定了受控温室气体,明确了各发达国家削减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比例,并且允许发达国家之间采取联合履约的行动。

发展中国家温室气体的排放尚不受限制。

安南呼吁美国遵守《京都议定书》布什称不会加入《京都议定书》《巴黎协定》: 2015年12月12日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通过、2016年4月22日在纽约签署的气候变化协定。

该协定为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作出安排。

《巴黎协定》主要目标是将本世纪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并将全球气温上升控制在前工业化时期水平之上1.5摄氏度以内。

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16年9月3日批准中国加入《巴黎气候变化协定》,中国成为第23个完成批准协定的缔约方。

2018年12月15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波兰)卡托维兹大会顺利闭幕,大会如期完成了《巴黎协定》实施细则谈判。

科学技术手段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途径主要是改变能源结构,Array控制化石燃料使用量,增加核能和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提高发电和其他能源转换部门的效率;提高工业生产部门的能源使用效率,降低单位产品能耗;提高建筑采暖等民用能源效率;提高交通部门的能源效率;减少森林植被的破坏,控制水田和垃圾填埋场排放甲烷等,由此来控制和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增加温室气体吸收的途径主要有植树造林和采用固碳技术,适应气候变化的措施主要是培养新的农作物品种,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规划和建设防止海岸侵蚀的工程等。

政策手段从各国政府可能采取的政策手段来看,一是实行直接控制,包括限制化石燃料的使用和温室气体的排放,限制砍伐森林;二是应用经济手段,包括征收污染税费,实施排污权交易(包括各国之间的联合履约),提供补助资金和开发援助;三是鼓励公众参与,包括向公众提供信息,进行教育、培训等。

思考?u气候变化与变暖的因素很多,可能带来的风险也是前所未有。

因此有些国家会结合本国情况 选择性同意或者 不同意 联合国通过的气候协议约定的义务。

请分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