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队列研究PPT课件

队列研究PPT课件


现了结局。结局不局限于发病,还可以是死
亡、各种化验指标(如血清中抗体、血脂、
血糖)等。
样本大小的计算
在设计阶段,需对样本大小进行计算,以便了解需 随访多少人才能发现暴露与疾病之间的联系。需知 道4个参数:非暴露人群的发病率(P0);暴露人 群的发病率(P1);所要求达到的显著性水平 (α);要求达到的研究功效(β)
确定研究对象是否处于观察之中; 确定研究人群中的各种疾病事件; 进一步收集有关暴露与混杂因素的资料。
☻随பைடு நூலகம்的方法:
利用常规登记的人群和疾病资料,如职工人事登记资 料、疾病报告卡、死亡证明等; 特殊安排的随访,如家访、电话访问或通信等。
确定研究结局
结局是指研究者预期的结果事件。如吸烟与 冠心病的关系,发生了冠心病即研究对象出
定群研究的目的是某特定暴露因 素对单一疾病发病率或死亡率的 影响,但它同时可观察到暴露因 素对整个人体健康系统的影响。
特点
☻属于观察法; ☻设立对照组; ☻观察方向由因及果; ☻能验证暴露与疾病的因果关系。
用 途
☻检验病因假设; ☻评价自发的预防效果; ☻描述疾病的自然史。
种类
☻前瞻性队列研究; ☻历史性队列研究;
没有暴露或具有较低暴露水平的其他人 群属于外对照。在职业流行病学研究中 常用。如将具有某可疑暴露因素的某工 厂的全体工人作为暴露组,而无该暴露 因素的其他工厂作为非暴露对照。
一般社会人群对照
一般人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比较稳定且 容易获得,可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经费。 缺点是提供的资料比较粗糙,有时会低 估暴露与疾病之间的联系。
双向性队列研究
指历史性队列研究之后,继续进行 前瞻性队列研究。这种研究具有以 上两种研究的特点。
实例 上世纪60年代末,有人注意到CS 职业暴
2
露能引起心血管病的死亡率升高,为此, Tolonen设计了一个前瞻性研究。在一个粘 胶纤维厂选择了1942-1967年有5年CS2暴露 史的343名工人作为暴露组。同时,以年龄、 出生地、工种作配比因素,在造纸厂选择 343名工人作为非暴露组。以心肌梗塞作为 指标,研究1967-1972年期间两个组的死亡 与存活的心肌梗塞,计算发病率。
2 { 2 P Q P Q P Q } 1 1 0 0
N
(P 1P 0)
2
举例
某定群研究欲观察放射线暴露与白血 病的关系,已经知道一般人群白血病 发病率是1/万,放射线暴露者发病率 为10/万,研究者将显著性水平定为 0.05,研究功效定义为0.10, Z0.05=1.96, Z0.10=1.28。计算所需样本 的大小?
内对照:这是最理想的对照; 外对照:在职业流行病学研究中多见; 一般社会人群对照;
内对照
同一研究人群中部分没有暴露或具有最低 暴露剂量的人员即为内对照。如,研究某 人群吸烟与疾病的关系,不吸烟者或少量 吸烟者即为内对照。是最理想的对照。除 了暴露因素外,其他因素与暴露人群的可 比性强。
外对照
P0=0.0001, Q0=1-0.0001=0.9999;P1=0.001, Q1=0.999 P=(P0+P1)/2=0.00055, Q=1-0.00055=0.99945
{1.96 2 0.00055 0.99945 1.28 0.001 0.999 0.001 0.9999 }2 N (0.001 0.0001 )2 0.01154 14246 .91 14247 0.00000081

P 1P 0 s s
2 p1 2 p0
(四)暴露与发病关联指标计算
☻队列研究与病例对照研究的不同,可直接计算发 病率。常用: 相对危险度(RR) 归因危险度(AR) 归因危险度百分比 人群归因危险度与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
队列研究资料整理
相对危险度
暴露组的发病(死亡)率与非暴露组的发病率之比。 表明暴露组发病或死亡的危险是非暴露组的多少倍。
☻双向性队列研究。
前瞻性队列研究
属于规模巨大的研究,经过多年的随访, 有时只能观察到少数病例。为获得稳定 的发病率,就需观察大量人群或延长随 访时期,这样需投入大量的经费。研究 的可行性除了与花费有关外,还与疾病 的诱导期长短有关。诱导期越长,随访 时间越长,可行性越差。
回顾性队列研究
又称历史性定群研究,其主要特点是在 研究开始时,暴露和疾病均已发生。研 究者先追溯有关历史资料确定暴露组和 对照组,然后通过各种途径查出这些对 象的发病和死亡情况。回顾性的定群研 究依赖于历史记录,所以历史资料的完 整性和真实性将影响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二)人时的计算
☻当观察时间长,对象被观察的时间长短不 一,以人为单位计算率不合理,较合理的 方法是加入时间因素,用统一的标准来计 算对象的暴露经历。以个人为单位,计算 暴露人年,适用于样本量不大;使用寿命 表法计算人年;
(三)率差异的显著性检验
☻当样本量较大时,样本率的频数分布接近正态, 用U检验来比较暴露组与对照组之间率的差异。
☻ 应能获得足够数量的观察人群,且该人群能被长
期随访; ☻ 要有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定群研究的实施
☻确定研究目的 ☻确定研究人群 研究人群的类型; 暴露人群的选择; 非暴露人群的选择; ☻确定研究因素 暴露资料的收集 ☻确定研究结局 ☻如何进行随访
随访期的定义 研究对象的随访
队列研究
分析性流行病学方法
基本概念
队列研究又称定群研究、前瞻性研究、 随访研究或者纵向研究。根据以往有无 暴露经历,研究者将人群分为暴露人群 和非暴露人群,在一定时期内,随访观 察和比较两组人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定群研究是“由因及果”的研究, 它所验证的暴露因素在研究开始 前就已经存在了,研究者知道每 个暴露对象的分组情况,这与病 例对照研究不同。
队列研究的资料分析
(一)率的计算
☻ 累积发病率(CI):当研究人群的数量较多,人口比较稳 定时,以固定人口为分母,全年某疾病发病的累积总数做 分子。 ☻ 发病密度(ID):观察时间较长,人口很难稳定时,用总
人数是不合理的,以人时为单位。
☻ 标化比:计算发病或死亡的比值。当研究对象数目较少, 发病率较低,不宜计算率。 以全人口发病率或死亡率为标准,算出该观察人群的 理论发病人数,观察人群中实际发病(死亡)数与理 论发病数之比,即得标化发病(死亡)比。SMR在职 业epide中常用
心血管 疾病
294.67
169.54
1.7
125.13
对个体而言,吸烟者患肺癌的危险比患心血管病 的危险性大。就人群而言,吸烟者引起心血管疾 病的危害要大得多。前者具有病因学意义,后者 具有疾病预防和公共卫生学意义。
归因危险度百分比
又称病因分值(EF),指暴露人群中发病归 因于暴露的成分占全部病因的百分比。
队列研究中常见的偏倚及控制
☻选择偏倚 严格规定选择对象的标准 ☻失访偏倚 提高依从性 ☻信息偏倚 提高设计水平和调查质量 ☻混杂偏倚 限制和匹配
优点
☻暴露发生在结局之前,资料可靠;
☻可直接计算发病率,可直接分析病因的作用; ☻可同时观察一种暴露与多种疾病的关系; ☻有助于了解疾病的自然史。
It代表全人群的率,I0代表非暴露组的率
练习
☻吸烟者肺癌的年死亡率为0.96‰
☻非吸烟者肺癌的年死亡率为0.07‰ ☻全人群的肺癌的年死亡率为0.56‰ ☻计算RR、AR、AR%、PAR、PAR%
Answer
☻RR=13.7 ☻AR=0.89‰ ☻AR%=92.7% ☻PAR=0.49 ‰ ☻PAR%=87.5%
结果
发生数 暴露组 非暴露组 25 7 五年发病率 RR 7.3 2.0 3.65 RR95%CI 1.4-9.6
队列研究的指征
☻ 要有明确的研究目的和检验假设; ☻ 所研究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一般不应低于5‰;
☻ 要有把握获得观察人群的暴露资料;
☻ 要有确定发病或死亡等结局的简便而可靠的手段;
随访期的定义
每个研究对象的开始随访和终止随访的日期 应被定义。随访时间的长短取决于暴露与疾 病的联系强度,暴露因素作用越强,随访时 间越短;随访时间的长短也与疾病的潜伏期 有关,潜伏期短的疾病,随访可以很快结束, 而潜伏期长的慢性病,随访时间可以延续许 多年。
研究对象的随访
☻保证随访成功是定群研究的关键之一,随访的目 的有
缺点
☻不适用发病率低的疾病;
☻对象不易保持依从性;
☻研究费时、费钱、费力;
☻研究设计要求相对严密。
Ie I0 AR% Ie
上例中,AR%=(48.33-4.49)/48.33=90.7% 说明吸烟者中的肺癌不是完全由吸烟所致,90.7%归因 于吸烟。
人群归因危险度(PAR)及百分比
PAR I t I 0 It I0 PAR% It
AR I e I 0 a c n1 n0
☻对暴露因素应进行定量,定量有利于增加 对疾病因果关系的可信性。除注意暴露的 剂量外,还应考虑作用时间的长短和中间 是否曾经停止过。 ☻有关暴露因素的资料可以通过医学记录、 工厂记录或者专门设计的调查表来收集。
非暴露人群的选择
☻是由没有受到暴露因素影响的个体组 成,在定群研究中作为暴露人群的对 照。分为三类:
举例
☻北方某市有200万人口,其中HBsAg
携带者10万人,经1年的前瞻性研究发
现, HBsAg携带者中发生原发性肝癌
250例,而非HBsAg携带者中仅发生95
例,求其累积发病率和RR。
举例
☻某厂20-24岁组工人500名,某年内1 人死于某癌症,已经知道该年全人口 20-24岁组某癌症的死亡率为1.8‰, 求其SMR。 ☻SMR=1.11,即该工厂死于癌症的危险 超过全人群的0.11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