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研究中国古代服饰花纹2

研究中国古代服饰花纹2

研究中国古代服饰纹样小组成员:廖以恒,方钰文,庄泽鸿,李泓彤,李俊葳班级:高一(1)班指导老师:陈少康(一)问题的提出服装图案源自于生活,而生活是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改变的。

在这期间,中国古代服饰花纹都历经了怎样的变化?(二)研究目的了解中国古代服饰花纹的演变过程。

(三)研究内容中国远古时期至清代的服饰中的花纹。

(四)调查过程小组成员以翻阅书籍、上网搜寻为主,以去往博物馆咨询专业人士、咨询本校的美术老师为辅,最终完成了我们的研究。

我们去往了珠海的两大图书馆,找到了一些对我们的研究十分有用的书籍。

在网上、在美术老师的帮助下,也全面而恰到好处地补充了我们在翻阅书籍中所遗漏的要点。

然而,在博物馆的收获是最令我们感到惊喜的。

在那儿,一位对中国古代服饰花纹颇有研究的学者向我们介绍了我国古代服饰花纹几大重要的变革,以及一些十分有趣的关于服饰花纹的小故事,也让我们意识到了古代服饰花纹很大程度上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经济、文化发展情况,更令我们对于这一研究课题更加热情。

(五)调查结果与分析调查结果①古代较早的服装图案人类早期树叶遮蔽身体,后来随着狩猎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可以获得比以前多一些的猎物,将毛皮留下用以遮蔽身体。

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的爱美之心被不断挖掘,因为皮毛和植物的色、质、纹这些美的要素在不断地激发人的爱美的品质,所以在远古时代,服装虽然是以功能为主,但在漫长的岁月中,劳动人民的审美能力、爱美之心一直被培养着。

②商代有着悠服饰图案据最初考察表明,有文字记载是商代。

那时,奴隶主身着的是带有雷龟纹的服装。

图案的装饰主要表现在服装的领口、袖口、前襟、下摆、裤角等边缘处及腰带上;表现形式主要是规则的回龟纹、菱形纹、云雷纹,而且是以二方连续构图形式来表现的。

其纹样首先被用于装饰器物,但很快就反映在人们的服饰上。

③周代到了周代,随着社会的变革,生产力的发展,纺织业也应运而生,于是出现了华美的暗花绸和多彩的刺绣品。

人们用它制作服装,于是出现了冕服。

并将十二章花纹画或绣与冕服上。

统治阶级将这些图案视为阶级的划分,使本来是自然的美好的物象蒙上了浓厚的阶级色彩。

但是,这一时期的服饰纹样在设计上注意了艺术的表现,作为一种文化表现来看,表明人们的审美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

④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的服饰纹样是从商周奴隶社会的装饰纹样传统基础上演化而来,商周时期的装饰纹样造型,强调夸张和变形,结构以几何框架为依据作中轴对称,将图案严紧地适合在几何框架之内,特别夸张动物的头、角、眼、鼻、口、爪等部位,以直线为主,弧线为辅的轮廓线表现出一种整体划一,严峻狞厉的美学风貌,象征着奴隶主阶级政权的威严和神秘,这是奴隶社会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时代风格。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奴隶制的崩溃和社会思潮的活跃,装饰艺术风格也由传统的封闭转向开放式,造型由变形走向写实,轮廓结构由直线主调走向自由曲线主调,艺术格调由静止凝重走向活泼生动。

但商周时期的矩形、三角形几何骨骼和对称手法,春秋战国时期仍继续运用,不过不受几何骨骼的拘束,往往把这些几何骨骼作为统一布局的依据,但并不作为“作用性骨骼”。

即图案纹样可以根据创作意图超越几何框架的边界,灵活处理。

⑤先秦在整个“先秦”时代中,春秋以前属于奴隶制社会,战国以后则进入了封建社会。

伴随着社会分工的扩大,各种手工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出现了所谓的“青铜文明”。

而随着青铜文明的发展,逐渐将其纹样运用到人们的日常服饰的图案设计中,并不断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着。

⑥汉代汉代延续战国时期的服饰风格,在图案的追求上更加趋于大气、明快、简练、多变。

此时,在服饰面料图案的装饰上,一改商、周代中心对称、反复连续图案的组织形式,而是以重叠缠绕、上下穿插、四面延展的构图出现了,并以幻想和浪漫主义手法,不拘一格地进行变形,形成了活泼的云纹、鸟纹和龙纹图案。

在此服饰图案的运用经历了从最原始的一种蒙昧美的追求,到图腾的崇拜,权力、地位的象征这样一个发展过程,已经达到了人的主观上的艺术加工、创造的境地。

也就是说,图案作为服饰装饰不单单是美的象征,而是更加突出地表现出了它的艺术欣赏价值,尽管它蒙上了一层权力等级的色彩(即阶级的色彩)。

为此我们说,服饰图案的运用到了汉代时,已经有了较高的艺术表现力。

⑦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服饰纹样,见于文献记载的有大登高、小登高、大博山、小博山、大明光、小明光、大茱萸、小茱萸、大交龙、小交龙、蒲桃文锦、斑文锦、凤凰锦、朱雀锦、韬文锦、核桃文锦、云昆锦、列堞锦、杂珠锦、篆文锦、列明锦、如意虎头连壁锦、绛地交龙锦、绀地句文锦、联珠孔雀罗等。

从这些锦名可知有一部分纹样是承袭了东汉的传统的,有一部分则是吸收了外来文化的结果。

再根据各地出土南北朝时期的纺织品实物和敦煌莫高窟壁画的纹样来看,大凡东汉式的传统纹样,此时画工和工艺技巧都已不及东汉精美,意味着东汉式动物云气纹已经衰退过时,代之而起的服饰纹样可归纳为如下各种类型:1.传统的汉式山云动物纹2.利用圆形、方格、菱形及对称的波状线组成几何骨骼,在几何骨骼内填充动物或花叶纹3.圣树纹4.天王化生纹5.小几何纹、忍冬纹、小朵花纹⑧隋唐时期隋唐五代时期除官员按制度穿用规定花色的官服之外,一般生活服装流行图案花式丰富多彩。

概括起来,大体有如下各大类:1.联珠团窠纹:纹样基本骨骼为平排连续的圆形组成作用性骨骼,圆周饰联珠作边饰,圆心饰鸟或兽纹,圆外的空间饰四向放射的宝相纹。

这种形式受波斯萨珊王朝(公元226年至640年)的影响。

也可能是当时出口贸易适销的花样。

盛行于北朝至唐代中期。

2.宝相花纹:由盛开的花朵,花的瓣片,含苞欲放的花,花的蓓蕾和叶子等自然素材,按放射对称的规律重新组合而成的装饰花纹。

灵感来自金属珠宝镶嵌的工艺美及多种花的自然美。

3.瑞锦纹:由雪花的自然形态加工成多面放射对称的装饰形态,寓“瑞雪兆丰年”的吉祥含义。

4.散点式小簇花、小朵花:取花叶的自然形做成对称形小簇花,作散点排立。

流行于盛唐。

5.穿枝花:以波状线结构为基础,将花、花苞、枝叶、藤蔓组合成富丽缠绵的装饰纹样。

流行于唐、宋、明、清。

也称唐草纹。

6.鸟衔花草纹:多为鸾凤、孔雀、大雁、鹦鹉等禽鸟嘴中含着瑞草、璎珞、同心百结、花枝等,有的作飞翔式,有的作栖立式。

7.狩猎纹:作自由散列式或联珠团窠式。

8.几何纹:有龟甲、双距、方棋、双胜、盘绦、如意等形式。

隋唐时期纹样造型丰腴、主纹突出,地部疏朗,常用对称构图,色彩鲜丽明快。

至五代纹样渐趋写实细腻,如孟蜀时成都蜀锦有长安竹、天下乐、雕团、宜男、宝界地、方胜、狮团、象眼、八搭韵、铁梗襄荷等,这些花式名称,宋代继续流行,并对明清时期织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⑨宋代宋代的服装面料,讲究的以丝织品为主,品种有织锦、花绫、纱、罗、绢、缂丝等。

宋代织锦以成都蜀锦最有名,花纹有组合型几何纹的八搭晕、六搭晕、盘毯等。

几何填花的葵花、簇四金雕,大窠马打毯,雪花毯路、双窠云雁等。

器物题材的天下乐(灯笼锦,是文彦博在成都为谄媚仁宗张贵妃而创制)。

人物题材的宜男百花等。

穿枝花鸟题材的真红穿花凤、真红大百花孔雀、青绿瑞草云鹤等。

花卉题材的如意牡丹、芙蓉、重莲、真红樱桃、真红水林檎等。

动物题材的狮子、云雁、天马、金鱼、鸂鶒、翔鸾等。

几何纹的龟纹、曲水、回纹、方胜、波纹、柿蒂、枣花等。

宋代服饰纹样受画院写生花鸟画的影响,纹样造型趋向写实,构图严密。

另外,宋代统治者为了维持尊卑贵贱的品级关系和长上庄严的目的,在服饰上也有严酷的品级之分。

仁宗即位后,以“简单躬行”,并于年夜圣三年(1025)饬令:“在京士庶不得衣黑褐地白花衣服并蓝、黄、紫地撮晕花腔,妇女不得将白色、褐色毛段并淡褐色匹帛制造衣服。

⑩明代装饰纹样要求美与内容吉利的统一,是我国服饰艺术的特色。

宋元以来,随着理学的发展,在装饰艺术领域反映意识形态的倾向性越来越强化,社会的政治伦理观念,道德观念,价值观念,宗教观念都与装饰纹样的形象结合起来,表现某种特定的含义,几乎是图必有意,意必吉祥。

后来图案界就把它们叫作“吉祥图案”。

吉祥图案利用象征、寓意、比拟、表号、谐意、文字等方法,以表达它的思想含义。

另外,随之发展的,如桂花和万年青,意为富贵万年青;太阳和凤凰,意为丹凤朝阳;莲花和鲤鱼,意为连年有余;金鱼和海棠,意为金玉满堂;蝙蝠和云,意为福从天降。

这种寓意图案还有不少,有的至今仍在沿用。

不论是团龙、坐龙,还是行龙,都呈现出程式化造型,云纹、植物纹、鸟纹、鱼纹也都趋向写实,表现出程式化造型特点。

进入明代,明太祖朱元璋限制服饰的颜色,籍此确立品级。

明代继元之后,取法周、汉、唐、宋,服色所尚为红色。

官员服色以红色为尊。

那时还划定,玄、黄、紫三色为皇家专用,而仕宦军平易近的服装,均不许用这三种颜色,违者即属触犯法令。

⑪清代清代的服饰是我国服饰发展的顶峰,服饰图案在这时的装饰作用已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

如果说历代服饰图案都有一定的发展,都有尚可创造的余地,那么,到了清代,服饰的装饰纹样就是繁杂堆砌。

如果说清代服饰的发展与历代服饰也有不同的话,那么,在这里所要说的,就是各种服饰配件的完善、图案的繁琐,以及等级观念在图案上的反映更加森严明确了。

清代在图案的设计上承袭十二章的纹样并将其进行进一步的发展十二章纹在衣服上的分布位置是:左肩为日,右肩为月,在明代的八吉祥纹样的基础上,集图案的装饰作用之能事,使之达到了繁纷的程度。

※博物馆中的趣味三问三答问:我们都知道,龙袍在所有中国古代服饰中,其纹案是最为讲究的,您能跟我们说说有关于龙袍纹案的小知识吗?答:当然可以。

这个龙袍上的各种龙章图案呢,其实历代都是有变化的。

不过龙数一般为9条,前后身各3条,左右肩各1条,而襟里,又藏1条,这样一来,正背就各显5条,也就和那所谓的帝位“九五之尊”相吻合了。

清代龙袍上面还绣有“水脚”,什么叫“水脚”呢?就是在龙袍的下摆等部位,给它绣上水浪山石图案。

你们都知道,清代的君王,都十分渴望专制,这所谓的“山脚”,也隐喻着山河统一。

问:古人在春夏秋冬中所穿的衣服上面的纹案有什么不同吗?答:这个可就有趣了,我这么和你们说吧,在清代以前,人们所穿的衣服也是有严格的法律规定的。

譬如在冬季里,衣服上应当绣黄色的腊梅花;在春季里,绣的是牡丹花;在夏季里,绣的是荷花;在秋季里,绣的是菊花。

要是哪个人敢不按照规定来,是肯定要被定罪的。

问:我们经常可以看见古装剧中的女人都有各式各样精美绝伦的肚兜,那么这些肚兜上的纹案有什么寓意吗?答:这个问题问得好。

中国古代服饰纹样的内容,基本上呢,其政治意义大于审美意义,但有一种服饰纹样是自由的、不受束缚的,就是所谓的肚兜。

中国古代女子内衣的图腾纹饰于题材非常丰富多彩,就那么一小块儿布,就可以把山水、花鸟、云气、吉祥物、神仙、神话故事、戏曲人物、生活人物等各类素材与元素展示出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