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讲 秦汉时期的城市
2、运用天体观念对咸阳改 造
3、秦咸阳的规划结构
• 咸阳城横跨渭河南北两岸,由渭北咸阳旧城和秦始皇增建六国 宫部分,以及渭南扩展部分包括阿房宫。 • 在总体规划结构上,基本上仍保持了早期咸阳城的传统,继续 以渭北咸阳宫权充全盘规划结构的重心,此宫之南北中轴线,仍作为全 城规划结构的主轴线。 • 以地势高亢的渭北区为主体建造咸阳宫,作为秦王朝统治中心 所在。 • 咸阳规划不建外廓,采取宫自为城,依山川险阻为环卫。采取 宫自为城,依山险阻为环卫,使咸阳更增添了辽阔无垠的雄伟气概。 • 重视发挥地形优势的传统,把城市规划结构与地形紧密结合。 • 除以渭河作为规划结构中联系两大综合区的纽带外,并于高原 地带建置宫廷区;地势较低的地带,分别划作手工业、商业及居住区。 藉地势之高低错落,以表现分区的主次关系。
6、新型区域规划结构——四大经济区,以城市群为主干组成
三、秦咸阳的城市规划
秦代城市规划是春秋战国城市建设高潮的延续 大一统的背景带来区域规划的探索
1、以广阔京畿(内史)作为规划背 景,形成京城与京畿的有机结合。
秦咸阳开创了京城与京畿有机结合的城市体制,这套规划 思想被称为“秦制”,影响了汉朝的规划。
确立新的城市建设体制
旧营国制度
(三级城邑建设体制和国 野规划体制)
源于奴隶社会宗法分封政体 和城邦联盟国家组织形式
制度瓦解
建立新的三级城市建设体制:国都城、郡城和县城。 中央直接控制郡城、县城。
• 1、新的地方行政建制——郡县制,取代旧的都邑制。 • 2、地方政权及军权都为国君控制,有利于国君集权统 治。郡下设县,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 • 3、县之下设置乡、亭、里。 • 4、封建城市的政治经济双重职能,既是政治统治据点 网,同时也是经济据点网。 • 5、秦汉城市建制体制——国都城、郡城、县城三级建 设体制一直为后世所继承。
(二)城市规模与形制
1.城市规模视城市经济职能要求,亦即在经济分区中所 应起的作用,并结合封建中央集权政体的城市建设体 制而定,不受旧礼制营建制度约束。各种城市的规模 均无定制,都是按实际需要来权衡的。 2.城市人口及城市周围农村生产规模,是决定城市规模 的重要依据之一。 3.城市尚应考虑预留发展余地,以便随形势演变,及时 适当扩展城市规模,以适应需求。 4.城市形制应视地形和实际要求而定,不为旧的井田规 划传统概念所制约,故不强求规整。
(五)道路规划
1.城市道路一般采用经纬涂制的布局形式,具体布置视城 市分区布局的交通功能要求,结合地形作出合理安排。 2.道路数量、道路分级以及城市各部分的道路分布密度, 均视实际交通要求而定,不受旧礼制营建制度约束。 3.道路形制:京城“一道三涂”,一般城市“一道一涂”。 4.道路不强求矢直,据实际情况和要求而定,允许有必要 的合理曲折。 5. 首都城市及近郊的各宫观间架设复道,构成空中交通网。 6.水乡城市利用河道发展水上交通,构成水陆交通体系。
4、咸阳城的 布局特点
以宫廷为建构核心 以水系为骨架(渭水) 象天思想,以天体观 念来建 京畿一体的“大咸阳” 排水系统完善 市肆 居住区(什伍之制, 闾里布置规整) 园林(皇帝专用的禁 苑离宫)
四、西汉长安城的规划
汉承秦制(览秦制,跨周法) 新建陵邑制 长安总体规划 以秦时建设为基础 前朝后市格局 区域宏观规划革新 城市分区以安门大道为轴线安 发展城郊,不建外廓
(六)城垣及城门
1 .城垣高度、厚度以及城隅形制和高度,均无定制, 不受旧礼制营建制度约束。 2 .城门数量及形制,亦无定制,按实际要求而定,不 为旧制约束。
3 .一般城垣外均置城壕,也利用天然河道作城壕,以 加固城防。
(Ⅱ)商业区(市)
《西京赋》称:“尔乃廓开九市,通阌带阌,旗亭五重, 俯察百隧。”
(Ⅲ)手工业区
手工业可分两大类,一为官府手工业,一为民营手工业。
(Ⅳ)居住区
长安城内居住分区仍继承了传统的分阶级、按职业组织聚 居的体制而规划的。
(V)礼制建筑区
1.圜丘
2.辟雍 3.社稷 4.明堂 5.灵台
东汉洛阳在西汉洛阳旧城基础上改造——不建外廓,布 局仍留下秦汉传统影响。 与营国制度关系: • “择中立宫”,不仅方位最尊,而且规划用地比例很大, 宫廷区分南北宫制,南宫为主,北宫为辅,和西汉相同。 • 金市(大市)在城西(南宫之北),南城外有南市,东 城有马市。 • 闾里编户除少数在城内,大部分散布在城外。
汉承秦制,推行郡县制兼事分封,汉武帝时期,强 化中央集权缩小封国,强化郡县 早期,黄老无为之治;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 儒术——礼制 早期,重农抑商,后来,开放经济政策 西汉末年王莽新政——推崇复古——社会大动乱 东汉光武帝中兴——豪强地主集团的政权——匈奴、 羌族、农民问题——三国鼎立
二、秦汉时期的城市规划概况
与营国制度的关系:
• 南城临洛水地带划为礼制建筑区,建明堂、灵台、 辟雍、太学 经涂制道路,按照各分区用地比例及交通功能的要 求确定路网部署
•
各分区按照所属性质和功能划分:
• • • 经济活动区,三市; 政治区:宫廷区,官署、礼制建筑区、皇家苑囿等 以宫为中心的分区规划
东汉洛阳规划
位于原来周代成周的位置, 秦和西汉时洛阳已有南北宫 的建筑。东汉初年南宫尚完 好则作为主要宫殿。 董卓时洛阳受到很大破坏, 主要宫殿均烧毁。魏文帝亦 建都洛阳,当时南宫残破, 则主要宫殿建于北宫。西晋 时亦建都洛阳。南北朝时,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四)分区规划
1.城市仍采取按功能划分区,并以此为基础,聚集若干性质相 关之功能分区,组合为大的综合分区。 2.首都城市以宫廷区为主,结合宗庙、社稷、官署、府库、官 府手工作坊乃至权贵府第等功能分区,组成政治活动中心区; 以市为主,联系民营手工作坊、居民闾里等功能分区,组成 经济活动中心区。 3.手工作坊区分为官府及民营两种。 4.居住分区采取分阶级、按职业组织聚居,但以职业为主。居 住区的分布基本上仍保持“仕者近宫,工商近市”的格局。 5.城内不置墓葬,墓葬区划在城的近郊。 6.首都城市郊外可建置离宫别馆和规模庞大的上林苑,成为京 城的一个特别分区。
(二)长安城规划
总体形态:“斗城”-不规则正方 形,缺西北角 宫殿:以“大、 多、高”为贵 占据城市较大空间(占全城1\2) 街道与居住区 居住:按“仕者近宫,工商近 市”原则(权贵府邸“第”-布 置中部“戚里”-布置宫殿附近; 一般百姓“闾里”) 市肆:九市,以东西两市为最大。 陵邑 园林
城市的布局
《史记·秦始皇本纪》:“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 步,南北五十丈,上可坐万人,下可建五丈之旗。周驰为 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巅以为阙。为复道,自 阿房渡渭,属之咸阳,以象天极阁道绝汉抵宫室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乃令咸阳之旁二百里内宫 观二百七十复道甬道相连。” 以咸阳宫为“天极”,渭水为“天汉” ,通过复道甬 道的联系,将城周二百里内二百七十座宫观,聚结在“天 极”周围,有若众星拱极一般,
区域规划:“三辅”——京城、陵邑、郊县 特点: 实体性城市组(功能侧重对经济作用) 革新了区域宏观规划 从区域层级的功能分区
“八水”(图)
城市分区规划
(Ⅰ)宫廷区 (宫室区)
长安城内的宫廷区是聚集未央、长乐、明光、桂宫和北宫 五座宫所组成。五宫沿城之规划主轴线——安门大道呈东 西对列,形成庞大的宫廷区。置格局颇与秦咸阳渭南诸宫 相似。
(Ⅵ)道路网规划
汉长安城道路网布局虽仍继承传统的经纬涂制,但 由于城市形制曲折,故具体布局不得不据总体规划要 求,并迁就城的形制,作出适当安排。
汉长安总体规划的特点
1.总体采用“前朝后市”的规划格局,政治活动中心位于 中、南部,市、民间手工作坊和闾里集中在城北。实与渭 北咸阳故城相似,继承春秋战国之际城廓分工规划概念传 统的产物。 2.积极发挥作为经济区域中心城的作用,这是汉长安城总 体布局的重点所在。 3.作为区域中心城的扩展方向,关系到区域的发展前景, 至为重要。 4 .革新了旧的择中立宫传统,运用以“高”、“大”、 “多”为贵的礼制等级观念,以表达帝都的尊严特性。 5.整个分区规划系以安门大道为主轴线来安排,分区规划 用地的划分有条不紊。 6.尝试进一步革新营国制度体系传统,打破“左祖右社” 传统,礼制建筑于城南。
• • • • 排 •
(一)长安城市区域(三辅)概况
汉承秦制,武帝时分为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总称 “三辅”,意为京城之辅。 三辅所领的经济区域由长安城、陵邑及郊县组成,水陆交 通便利。 关中地理条件优越为重要农业基地,工商业繁荣,秦汉两 代又推行强干弱枝政策,天下富豪多聚集于此。
(二)陵邑
汉代新建制, 原为守奉山园陵寝 而设,后因人口众 多,工商业亦发达, 演变为经济实体。 终西汉之世长 安近郊共置七个陵 邑,除杜、霸二陵 在渭南其余五陵均 在渭北。
六、秦汉城市规划制度
(一)城址选择
1. 充分发挥近水筑城的传统经验,切实做到确保城市水源, 提高城市防护能力,并充分利用航运之便,发展城市经济。 2. 近水筑城应注意合理利用地形,务使“高毋近旱而水用 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 (《管子》) ,故宜选择河 流两岸台地建城。 3.城址所在地区要有较好的农业基础,以确保城市居民的生 活供应。 4. 城址要选在水陆交通干线上,特别是交通要冲处,而且所 在地区应有较丰富的资源,以利繁荣城市工商经济。
(三)总体规划
1.城市总体规划,必须服从城市建设宏观规划体制的约束。 2.城廓应有分工,一般以城充作政治活动中心区,廓作经济 活动中心区,并兼为城的外围防护。 3.城可建外廓,也可不建外廓,以发展郊县(区)办法,取代 外廓功能,以利适当约制城市的膨胀,加速郊区发展。 4.宫是首都城市的主体,宫廷区是总体规划的核心。按择中 立宫的规划传统,宫廷区应置于全城规划主轴线,亦即南 北中轴线上。 5 .按照各功能分区性质及相互关系,合理利用地形,布置 各种功能分区,不为旧的礼制规划秩序所约束。 6.一般城市的总体布局应重视扩展规划境界,通过道路、河 道、桥梁等联络手段,使城郊凝为一体,以利城乡交流, 繁荣经济; 7.城市总体规划尚需适当展望未来,结合城市的具体条件, 预筹城市各个方面的扩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