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建设设计思路和理念
基本思路围绕“国际化、现代化新东城”战略目标和“
首都文化中心区、世界城市窗口区”总体定位,以一个基础 平台、六大应用体系为“数字东城”应用框架。
综合考虑了原东城区、原崇文区信息化发展特点,落实
北京市对城区合并的意图。根据新要求修改了或增加了“数 字健康”工程、“数字教育”工程、“数字商业”工程、“ 数字园区”工程、“数字文化”工程、“数字旅游”工程、
“数字政务”工程。
“数字东城”应用框架
一个基础平台、六大应用体系
城市运行 公共安全
电子政务
公共基础数据 共享服务平台
社会管理
经济运行
公共服务
4
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世界城市的标准,紧紧围绕建设 国际化、现代化新东城的战略目标和“两新四化”发展战略,立 足“首都文化中心区、世界城市窗口区”的总体定位,
行动计划的背景
北京市
世界城市 人文北京 科技北京 绿色北京
东城区
国际化、现代化新东城 人文东城 数字东城 绿色东城
行动计划的背景
北京市行政区划调整
推进南北均衡发展 提高承载力和发展水平 统一保护旧城和历史文化 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能
新东城成立后对行动计划的调整
17
六项保障措施
(二)完善规范制度,有序推进建设
按照国家和北京市信息化建设相关标准规范,完
善信息化建设各项规范制度 建立健全信息采集、登记、备案、保管、共享、 发布、安全、保密等方面的规范制度 加强全区信息化的统筹规划和统一部署,做好信 息化的顶层设计与整体解决方案 完善信息化项目建设、运行、维护、管理以及监 理、政府采购、备案等规章制度 加强信息化行政执法
20
六项保障措施
(五)强化绩效考核,确保取得实效
将“数字东城”建设任务细化分解 列入“折子工程”并逐条落实 建立行动计划落实的调度会制度,定期研究解决
工作中的问题 对各相关部门的信息化建设进度、质量、效果等 进行评价考核
考核结果纳入政府绩效考
核体系和领导干部任用评价 体系
六项保障措施
(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营造数字东城氛围
建立信息化人才培养、使用、引进等制度 完善各部门信息化岗位设置和管理机制 开展面向公众的信息技术知识讲座和科普活动 开展“数字东城”建设主题宣传活动 充分利用报刊、电视、互联网等渠道,加强宣 传引导,营造“数字东城”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
13
十项重点工程
(八)“数字教育”提升工程
提升教育网接入能力
搭建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建立教育资源共享机制
搭建面向管理者、教师、学生、家长和市民的信
息交流共享平台
14
十项重点工程
(九) “数字健康”惠民工程
搭建居民健康服务平台
普及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
建立东直门全数字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8
六项保障措施
(三)制定政策措施,优化建设环境
形成政府引导、企业投资,金融机构和其他
社会资金共同参与的多元化、多渠道投资模式 积极争取国家和市有关部门的支持 研究制定“数字东城”建设的鼓励促进政策 每年设立8000万元“数字东城”专项资金, 作为电子政务项目、公益项目的投入资金和社会 项目的引导资金
建立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平台 完善社会保障和社会公共服务体系 构建以预防为主的公共安全监管新体系 增强网格化社会管理模式的综合执法功能 建立“服务到位、管理有力”的流动人口
服务管理模式
7
十项重点工程
(二)“数字文化”特色工程
建立东城特色文化虚拟体验与展示平台 发掘东城中医药文化资源,促进中医药技术
的广泛应用 建立工艺美术数字设计与产业促进平台 大力发展文化艺术、文化版权、文化传媒等 文化创意产业
8
十项重点工程
(三)“数字商业”品牌工程
建立“数字王府井”服务平台 建立“网上前门”综合服务平台
优化重点商业街区交通停车环境
9
十项重点工程
(四) “数字园区”科技工程
建设“数字雍和科技园” 建设“数字龙潭湖体育产业园”
十项重点工程
(五)“数字旅游”服务工程
搭建东城旅游综合服务平台 以故宫、天坛、前门、国子监、钟鼓楼等文化旅游资
源为核心,为游客提供旅游信息服务
通过3G移动终端、景点体验中心等方式,为游客提供
“网上逛东城”服务
开通平台电子商务功能,为游客提供电子票务、移动
支付等服务功能
十项重点工程
以继承发展、统筹规划、多方参与、惠及全民为原则
以一个基础平台、六大应用体系为“数字东城”应用框架 以创建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模式为先导 深化网格化管理应用,发挥资源优势,突破空间约束 实施一批重点工程,在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领域取得重点
应用突破,营造世界一流的数字城市环境,提升东城区的发展潜
(六)“数字监测”绿色工程
推进楼宇经济监测系统应用 建立动态指标监测系统 启动能耗监测试点,推进“绿色东城”建设
十项重点工程
(七)“数字社区”试点工程
推进“数字安全社区”建设试点 推进“数字宜居社区”建设试点 开展“数字服务社区”试点 推进社区服务助老试点 开展“数字家庭”试点
力和国际影响力。
5
两大基础工程
(一)信息化基础设施提升工程
实施“光纤入户”工程
开展“无线东城”试点工程 提升政务网络基础设施服务和信息安全防范能力
(二)公共基础数据共享服务平台工程
建设公共基础数据共享服务重点工程
(一)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创新工程
15
十项重点工程
(十) “数字政务”强政工程
构建新一代协同办公平台 建立网上监察综合平台
建立政府绩效管理系统
16
六项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组织体系建设 区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一领导 强化区信息办的统筹、管理、协调、监督职能 拓展区信息中心的业务服务职能 研究建立区信息办下多中心的业务支撑体系 建立、完善区属各部门信息化工作机构 完善区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 探索政府首席信息官(CIO)制度和中高技术 人员聘任机制,确保行动计划全面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