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诊疗规范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

中医诊疗规范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

四、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
本病属中医学腰痛又称“腰脊痛”,是指因外感,内伤或挫闪导致腰部气血运行不畅,或失于濡养引起腰脊或脊旁部位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证
【临床表现】
腰部疼痛:几乎所有本病患者都有此症状,主要表现为下腰部肌腰骶部的钝痛,平卧时减轻,活动后加重,重者呈痉挛性剧痛,这主要是神经根受压引起的炎症性疼痛。

下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疼痛主要沿臀部、大腿及小腿后侧至足根或足背,呈放射性刺痛。

严重者可呈电击样。

一般多发于单侧。

这是由于椎间盘突出早期神经根底部的炎症化学性刺激造成的,后期炎症和消退后机械性压迫往往出现麻木或下肢发凉。

肌肉;力量减弱或瘫痪:一般可出现胫前肌群及足背肌群麻痹,出现足下垂。

继发产生椎管狭窄可出现间歇性破行。

马尾神经症状:中央型突出较重者,压迫马尾神经可出现会阴部麻木、刺痛,排便、排尿无力,女性可出现尿失禁,男性可出现阳痿。

【诊断要点】
1、病史:一是外伤,二是劳损,三是肾气不足,四为风、寒、湿、热之邪流注经络,致使经络困阻发病。

2、症状
(1) 腰痛:腰痛是椎椎间盘突出症状最先出现的症状,而且是多见的症状,发生率约91%,疼痛性质一般为钝痛、放射痛或刺痛。

活动时疼痛加重,休息或卧床后疼痛减轻。

(2) 坐骨神经痛:腰推问盘突出症绝大多数病人发生在L4/L5、L5/S1间隙,故容易引起坐骨神经痛,发生率达97%。

疼痛多是放射性痛,由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外侧到跟部或足背部。

(3) 腹股沟区或大腿内侧痛:高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

突出的椎间盘可压近L1、L2和L3神经根,出现相应的神经根支配的腹股沟区疼痛或大腿内侧疼痛。

(4) 马尾神经综合征:向正后方向突出的髓核、游离的椎间盘组织,可压迫马尾神经,出现大小便障碍,鞍区感觉异常。

多表现为急性尿储留和排便不能自控。

(5) 尾骨疼痛: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症状可出现尾骨疼痛。

原因是突出的椎间盘组织移人骶管,刺激腰骶神经丛。

(6) 肢体麻木感:有的病人不出现下肢疼痛而表现为肢体麻木感,此乃是椎间盘组织压迫刺激了本体感觉和触觉纤维而引发的麻木。

3.、体征
(1) 腰椎侧凸:它是一种姿势性代偿性畸形,有辅助诊断价值。

(2) 腰部活动受限: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人一般有腰部活动受限的表现:
(3) 腰部压痛及骶骨棘肌痉挛:约89%腰椎间盘突出的病人,在病变间隙的棘突间有压痛。

约1/3的病人有腰部骶棘肌痉挛。

(4) 间歇性跋行:当患者走路时,随着行走距离增多,腰背痛加重,不得不停步。

(5) 神经系统征象:80%病人出现感觉异常,70%病人出现肌力下降。

(6) 直腿抬高试验阳性:令病人抬高下肢,抬高到60°以内可出现坐骨神经痛,阳性率约90%。

在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时,缓慢放低患肢高度,待放射痛消失后,再将踝关节被动背屈,如再度出现放射痛,则称为加强试验阳性,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诊断依据。

(7) 仰卧挺腹试验:病人仰卧,作挺腹抬臀的动作。

使臀部和背部离开床面,出现患肢坐骨神经痛者为阳性。

(8) 股神经牵拉试验:病人取俯卧位,患肢膝关节完全伸直。

检查者上提伸直的下肢使髋关节处于过伸位,当过伸到一定程度时,出现大腿前方股神经分布区域疼痛者为阳性。

(9) 压颈试验:病人取坐位或半坐位,两下肢伸直,此时坐骨神经已处于一定的紧张状态,然后向前屈颈,引起患侧下肢的放射性疼痛者为阳性。

3、辅助检查
(1)X线:侧位片显示腰椎生理前突减少、消失或后突,患椎间隙前后等宽,后宽前窄或前后径均变窄,椎体后缘唇样增生等。

正位片显示腰椎侧弯,弯度最大点常与突出间隙相一致。

(2)CT:直接征象为向椎管内呈丘状突起的椎间盘阴影,或为软组织肿块影;硬膜囊受压变形或移位,继发征象如黄韧带肥厚,椎体后缘骨质增生,小关节增生,侧隐窝狭窄,椎板增厚,中央椎管狭窄等。

(3)MRI:对诊断椎间盘突出有重要意义。

通过不同层面的矢状像及所累及椎间盘,可以观察病变椎间盘突出形态及其与脊髓关系。

(4)腰椎间盘髓核造影
把碘剂直接注入椎间盘内,根据显影的变化做出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

准确判断椎间盘的“膨出”、“突出”、“脱出”、“游离”。

【治疗方案及原则】
(一)、中医辨证内服中药治疗
(二)其他中医外治法1、针刺治疗2、艾灸疗法3、推拿疗法4、腰椎牵引5、拔罐疗法6、理疗
【辩证论治】
1、风湿痹阻:腰腿痹痛重着,转侧不利,反复发作,阴雨天加重,痛处游走不定,恶风,得温则减,舌质淡红或黯淡,苔薄白或白腻,脉沉紧,弦缓。

治法:祛风除湿,益痹止痛。

方药:独活寄生汤加减
2、寒湿痹阻:腰腿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痛有定处,虽静卧亦不减或反而加重,日轻夜重,遇寒痛增,得热则减,小便利,大便塘,舌质胖淡,苔白腻,脉弦紧、弦缓或沉紧。

治法:温经散寒,祛湿通络。

方药:附子汤加减
3、湿热痹阻:腰腿痛,痛处伴有热感,或见肢节红肿,口渴不欲饮,烦闷不安,小便短赤,或大便里急后重,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治法:清利湿热,通络止痛。

方药:清火利湿汤加减
4、气滞血瘀:近期腰部有外伤史,腰腿痛剧烈,痛有定处,刺痛,腰部板硬,俯仰活动艰难,痛处拒按,舌质暗紫,或有疲斑,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沉涩。

治法:行气活血,通络止痛。

方药:复元活血汤加减
5、肾阳虚衰:腰腿痛缠绵日久,反复发作,腰腿发凉,喜暖怕冷,喜按喜揉,遇劳加重,少气懒言,面色眺白,自汗,口淡不渴,毛发脱落或早白,齿松或脱落,小便频数,男子阳疾,女子月经后衍量少,舌质淡胖嫩,苔白滑,脉沉弦无力。

肾阳虚衰:
治法:温补肾阳,温阳通痹。

方药:温肾壮阳方加减
6、肝肾阴虚:腰腿酸痛绵绵,乏力,不耐劳,劳则加重,卧则减轻,形体瘦削,面色潮红,心烦失眠,口干,手足心热,面色潮红,小便黄赤,舌红少津,脉弦细数。

治法:滋阴补肾,强筋壮骨。

方药:养阴通络方加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