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岳麓版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一第10课 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 学案(无答案) -

岳麓版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一第10课 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 学案(无答案) -

岳麓版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一第10课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学案(无答案)-
第10课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
课型:复习课课时:第一课时
【课标要求】
1.知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

2.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考纲要求】
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学习目标】
1.掌握德国君主立宪制和法国共和制确立的基本史实,认识法德两国政体的异同。

2.通过知识体系的构建、概念的解读等帮助学生夯实基础知识,通过问题引领、文本解读、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提取、概括信息的能力以及辩证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认识政治文明的多样性。

适合本国国情的制度是最好的制度。

情境导入
第8、9课我们学习了英美的政治制度,各有特色,但都适应了本国国情。

今天,我们再来看欧洲大陆上法、德两个国家的政治制度,进一步体会政治文明的多样性……
自学、互学、展学
内容
阅读教材43—44页内容
要求
掌握法国政体类型及特点
一、法国
法国政体的名称:确立的标志
(一)确立背景:
1.经济、阶级基础:工业革命的发展,使法国工业资产阶级迅速崛起;
2.政治:
3.思想:
4.1870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建立。

(二)确立过程:
1.梳理法国走向共和的政体演变历程:
2.思考:法国近代政治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什么?之所以出现这种特点的原因是什么?
3.过程曲折的原因:①资本主义发展相对薄弱,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②法国是典型的封建专制国家,君主专制的势力强大;
③小农经济长期大量存在,是君主制长期存在的经济基础。

(三)确立标志:1875年宪法,“一票共和”。

1.内容:
议会的构成及产生方式、权力:
总统的地位及其产生方式、权力:
政府产生方式、权力及其对谁负责:
国家权力中心:
2.发展:宪法修正案——作用:堵塞所有复辟之路。

3.共和制确立意义:使法国社会得到稳定发展。

自学、互学、展学
内容
阅读教材44—45页内容
要求
掌握德意志政体及特点
二德意志帝国政体名称:确立标志:
(一)确立背景:
(1)政治上:
(2)经济上:工业革命在德国迅速发展,工业资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

(3)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势力强大,掌握着国家政权。

(二)宪法内容:
(1)国家结构:
(2)政体:内容:
①皇帝地位及其权力、产生方式:
②首相产生方式、权力及其对谁负责:
③议会组成、权力、产生方式:
④国家权力中心:
(三)评价:
①性质:容克贵族和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资产阶级性质的君主立宪国家
②进步性:
③局限性:
互学、点学
内容
扎实掌握德国政治制度的相关史实。

要求
通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互相交流等形式,加深对历史概念及其之间联系的理解
问题: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及其成因
特点:①
②行政权高于立法权
原因:①历史原因:德国统一是通过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实现的;
容克贵族在德意志的统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普鲁士邦国在统一过程中处于领导地位,帝国成立后继承了普鲁士的军国主义传统。

②现实原因:德国资产阶级的软弱(德国资本主义发展起步晚,发展不充分),
需要有强有力的政权来帮助他们在国际市场上同他国展开竞争。

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结构(或概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单元重难点突破(一)资产阶级代议制
1.概念:是一种间接民主的形式,是指由公民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议会,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的民主制度。

在现代社会中,只要实行民主政治,都普遍采取代议制的形式。

2.政体形式及本质:
3.建立方式: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国家统一运动(王朝战争)、民族解放运动等方式扫除障碍;制定法律文件、设立议会、实行选举,确立资产阶级代议制的运行机制。

岳麓版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一第10课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学案(无答案)-
4.特点:①具有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的议会(议会掌握立法权) ②实行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原则③大多都实行资产阶级政党政治(1)。

5.确立背景
(1)共同原因:①经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②阶级: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③思想:启蒙思想的兴起与传播;④政治:资产阶级统治的建立。

(2)各自原因:①英国:政治传统(较早产生限制王权的议会);②美国:现实问题(邦联弊端);③法国:现实问题(曲折反复);④德国:现实问题(民主的趋势)。

6.作用:
①政治:否定封建君主专制;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成果;有利于调节缓和社会矛盾,巩固资产阶级统治。

②经济: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
③思想:使启蒙运动的民主思想由理论付之实践。

④世界影响:伴随着“西学东渐”,代议制扩展到亚洲及世界其他地区,推动了世界民主化进程。

7.原则:民主化、法律化、制度化。

8.基本评价:符合历史发展趋势,是历史的重大进步。

但存在一定的局阶级和时代局限性。

例如:它是资产阶级的民主,劳动人民很少享受到民主、自由的权利等。

【提醒】不同资本主义国家采用什么样的政体,主要取决于本国国情,(如历史传统、政体确立时各方力量对比及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等)。

但其本质、目的相同。

(二)英美法德四国政体比较
造成四国国政体不同的主要原因:
英国:有浓厚的封建和限制王权的传统,在资产阶级革命中资产阶级与新贵族向封建势力妥协;
美国:没有经历封建社会,民众深受欧洲启蒙思想的影响,普遍反对封建统治等。

法国:封建专制主义传统深厚,资产阶级革命对封建势力打击较为沉重;资本主义经济力量较强大。

德国:通过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完成国家统一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课堂检测
1.钱乘旦说:大革命后,法国“社会持续动荡……工业化进程缓慢。

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
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

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

这说明作者主要( )
A.否定法国工业化的作用
B.否定法国大规模的革命
C.强调解决问题手段变化的重要性
D.强调实行民主政治的重要性
2.“那种对德意志政治制度的民主成分不屑一顾的态度是值得商榷的。

帝国国会不是一个‘假国会’,虽然总理与政府都由皇帝任命,但是如果他们没有国会多数的支持,几乎无法执政,因为国会享有立法权。

”作者对近代德国政体的看法是( )
A.近代德国政体富有专制色彩
B.帝国议会是最高的立法机关
C.国会支持德国皇帝与政府的工作
D.德国政体不乏民主成分
3.1875年,法国议会以353对352票通过宪法修正案。

由于共和国不是明确被宣布的,而是含蓄地通过其总统的身份和职衔被议会间接地承认的,因此,有人戏称它是“从窗缝潜入的共和国”。

这一现象能够说明当时法国( )
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缓慢
B.共和制度并不适于法国
C.启蒙运动思想动员充分
D.不同政治派别斗争激烈
4.某宪法实现了将“民族的政治统一、自由主义的诉求、工业化的起飞、军人的国家传统与专制集权的法统”融为一体。

该宪法是( )
A.《权利法案》
B.《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C.《德意志帝国宪法》
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5.1811年,英国政府准备对美战争,派人拿着议会批准的100万英镑军费的批文前往英格兰银行要求预付,银行审计长发现上面未盖国王印章,拒绝支付。

此事反映出当时英国( ) A.议会不能支配政府财政 B.国王掌控实 C.银行担心政府违约失信 D.宪政制度确立6.当代美国政治理论家罗伯特·达尔指出:“在民主国家,政治和官僚精英力量固然强大,远胜于普通公民,但他们还不是专制君主。

”这表明( )
A.民主国家难以避免君主专制 B.“主权在民”的观念不断强化
C.政治精英危害公民基本权力 D.政治和官僚精英权力受到制约
7.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际,意大利企业家阿格涅利提出,欧洲要想和平、强大,就必须借鉴美国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超越邦联阶段,建立联邦制的“欧洲合众国”。

能够佐证上述观点的美国历史事实是( )①邦联政治结构松散,无力平息社会动荡②联邦剥夺了各州的自主权,稳定了统治秩序③邦联没有统一的关税,严重阻碍了经济发展④联邦统一发行货币,促进了经济的有序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8.前英国首相卡梅伦曾在北大演讲时说:“我在英国当首相,没有专门的厨师为我做饭,只能去内阁蹭饭。

不仅如此,每年收入全部公开。

每周二、周四还要去下院接受质询……抱着老百姓哭,第二天《泰晤士报》的标题是《英国首相以无耻的眼泪换取选票》,而《太阳报》的标题则会是《英国首相和私生子相认》。

”卡梅伦的上述言辞体现了英国首相( )
A.社会地位较低 B.权力受内阁制约 C.受多方面监督 D.不掌握国家实权
布置作业
1.扎实落实第本单元基础知识,理解识记重难点知识,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2.A层次完成复习资料的选择题与一个主观题 B层次完成复习资料的所有习题
学后反思
收获:
不足:
改进措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