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药学概论-第二章 中药、生药与天然药物-(一)

药学概论-第二章 中药、生药与天然药物-(一)


石家庄学院 制剂教研室 赵星 2013年9月
2.3 生药学 2.3.1 生药的概念及分类
药学概论
按自然属性分类 植物、动物、矿物
按字母编列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中药大词典、中药志等 —— 便于查阅,但生药间缺少联系
按药用部位
植物生药分根类、根茎类、茎木类、皮类、叶类、花类、果实 类、种子类及全草类 —— 有利于生药粉末鉴定
黄柏——清下焦湿热药
炮制方法:酒炙——清上焦热
保证药物的净度,利于贮藏、保管
矫味、矫嗅,便于服用
石家庄学院 制剂教研室 赵星 2013年9月
2.2 中药学
药学概论
2.2.5. 中药的炮制
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
转变药物的功能
增强疗效
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的部位和倾向 易于粉碎,适应调剂、制剂的需要 保证药物的净度,利于贮藏、保管 矫味、矫嗅,便于服用
经加工炮制后的中药统称为“中药饮片”。
石家庄学院 制剂教研室 赵星 2013年9月
2.2 中药学
药学概论
中药炮制的目的:
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 转变药物的功能 增强疗效 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的部位和倾向 易于粉碎,适应调剂、制剂的需要 保证药物的净度,利于贮藏、保管 矫味、矫嗅,便于服用
马钱子——通络止痛,散结消肿
药学概论
紫河车、蛇类、动物类
——含有三甲胺等腥味成分 酒炙后可除去
石家庄学院 制剂教研室 赵星 2013年9月
2 中药、生药与天然药物化学
2.1 中药的起源与发展 2.2 中药学 2.3 生药学 2.4 天然药物化学
药学概论
石家庄学院 制剂教研室 赵星 2013年9月
2.3 生药学
药学概论
生药学是研究生药的科学, 是应用本草学、植物学、 植物化学、植物化学分类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植 物生理学、药理学、遗传学和中医学等学科知识,研究天 然药物的来源、分类、资源开发、生产、品质评价、生物 合成、药效药理及临床应用等的科学,是药学领域的重要 学科。
药学概论
石家庄学院 制剂教研室 赵星 2013年9月
2 中药、生药与天然药物化学
药学概论
2.1 中药的起源与发展 2.2 中药学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味中药的来源、性味、 功效及应用方法等知识的一门学科。
石家庄学院 制剂教研室 赵星 2013年9月
2.2 中药学
药学概论
2.2.1. 中药的药性
按化学成分
含生物碱类生药,含苷类生药,含挥发油类生药
按功效
主要功能、药理作用
按自然分类法 界、门、纲、目、科、属、种
石家庄学院 制剂教研室 赵星 2013年9月
2.3 生药学
药学概论
2.3.2 生药的记载大纲
植物中制取 淀粉、黏液质、挥发油
动物生药 斑蝥、水蛭
动植物中制取 油脂、蜡类
矿物生药 朱砂、信石
一些医用敷料(如脱脂棉)、滤材(如滑石粉、白陶土)以及具有杀虫作用 的除虫菊等也属于生药。
石家庄学院 制剂教研室 赵星 2013年9月
2.1 中药的起源与发展
药学概论
2.1.1. 中药与生药的概念与区别 ❖ 生药的概念
升浮沉降 浮 散寒、催吐等作用
黄芪、升麻治疗久泻脱肛、子宫下
垂等气虚下陷的疾病 阳
麻黄、桂枝治风寒表证,具有浮的
作用
药物作用
大黄、芒硝等治疗肠燥便秘之实
的趋势
沉 有降逆、清热、泻火 证,具有沉的作用

及收敛等作用 降
石决明、牡蛎等能治疗肝阳上亢的
头晕、头痛,具有降解的作用
石家庄学院 制剂教研室 赵星 2013年9月
五味子、山茱萸能敛汗涩精 五倍子能涩肠止泻 黄连、黄柏能清热燥湿 大黄能泻下
咸 咸软 软坚、泻下
海藻、瓦楞子能软坚散结 芒硝能泻下通便

渗湿、利尿 猪苓、茯苓治小便不利、水肿

收敛、固涩 与酸味药相同
石家庄学院 制剂教研室 赵星 2013年9月
2.2 中药学
药学概论
2.2.3. 中药的升降沉浮
升 有发汗、升阳、
附子、干姜
治疗寒性病 温里散寒 阳
石家庄学院 制剂教研室 赵星 2013年9月
2.2 中药学
药学概论
2.2.2. 中药的四气五味

辛散
发散、行气、 行血
麻黄、桂枝 治风寒表证 木香、红花 能行气行血
五味 甘 甘缓 补益、和中
人参、黄芪 补益元气 甘草、大枣能调和脾胃及调和药性
(药物 酸 酸收 收敛、固涩 作用的 标志) 苦 苦坚 燥湿、泻降
如麻黄、雪莲、冬虫夏草等由于过度采挖或掠夺式开发,资 源量逐年萎缩,已开始影响到中医临床用药及制药企业的生产。
基本对策——以保护求发展,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相结合 天然更生与人工培育相结合
石家庄学院 制剂教研室 赵星 2013年9月
2.1 中药的起源与发展
药学概论
2.1.3. 药用资源
❖ 中药资源的创新
药学概论
化工学院 制药教研室
2 中药、生药与天然药物化学
2.1 中药的起源与发展 2.2 中药学 2.3 生药学 2.4 天然药物化学
药学概论
石家庄学院 制剂教研室 赵星 2013年9月
2.1 中药的起源与发展
药学概论
2.1.1. 中药与生药的概念与区别
❖ 药物的分类
现代医学理论体系 医学理论体系
1590年刊行,17世纪传到国外,被 译成多种文字 被誉为“东方医药巨著”。
石家庄学院 制剂教研室 赵星 2013年9月
2.1 中药的起源与发展
药学概论
2.1.3. 药用资源
❖ 中药及天然药物资源
商代
伊尹
公元前770-220年
秦汉三国时 公元前221-265
659年

明1596年
李时珍
清1765年
药性是指药物的性味和功能。
对机体的反应 对疾病的疗效
以中医的阴阳、脏腑、经络、治法等中医学说为理论基础, 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归经等。
石家庄学院 制剂教研室 赵星 2013年9月
2.2 中药学
药学概论
2.2.2. 中药的四气五味
四气
寒 石膏、黄连、栀子 治疗热性病 清热泻火 阴

(四性) 温 热
根茎类——去除残留的芦头 种子类——去除附有的果柄、果壳
石家庄学院 制剂教研室 赵星 2013年9月
2.2 中药学
2.2.5. 中药的炮制
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 转变药物的功能 增强疗效 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的部位和倾向 易于粉碎,适应调剂、制剂的需要 保证药物的净度,利于贮藏、保管 矫味、矫嗅,便于服用
❖ 天然药物的概念
药学概论
在现代医学理论体系指导下使用的、来自于天然植物、动物 和矿物中的、非化学单体的药物,称之为天然药物。
天然药物实质上即是生药,是相对于化学合成药物而言的。
石家庄学院 制剂教研室 赵星 2013年9月
2.1 中药的起源与发展
生药
中药饮片
药学概论
植物——人参
生晒参
红参
人参片
人参提取物
石家庄学院 制剂教研室 赵星 2013年9月
2.2 中药学
药学概论
2.2.4. 中药的归经
归经是指药物对于机体某部分的选择作用。 寒性药物:清热作用——清肺热,清心热,清胃热
以脏腑、经络等理论为基础。
石家庄学院 制剂教研室 赵星 2013年9月
2.2 中药学
药学概论
2.2.5. 中药的炮制
中药炮制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依据医疗、制剂和调 剂的不同要求,对原药材所进行的各种加工处理的总称。
我国天然药用种类可界定为6000种左右,药典或部颁标准收藏中药材种类 约500种。
石家庄学院 制剂教研室 赵星 2013年9月
2.1 中药的起源与发展
药学概论
2.1.3. 药用资源
❖ 民族药用资源
藏、蒙、维、彝、壮族等 ——中医药学宝库
藏药——2805种 蒙药——1340种 壮药——2076种 维药——1917种
1997年
用药草为汤液的记述 《诗经》 《山海经》
《神农本草经》
《唐本草》 《证类本草》 《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拾遗》增补 《中药大辞典》 《新华本草纲要》
记载药物50余种 记载药物139种
记载药物365种
记载药物884种 记载药物1445种 记载药物1892种 记载药物2813种 记载药物5767种 记载药物6000种
传统医学理论体系
化学药 生物制品
西药
天然药物
中药 草药 藏药 蒙药 维药 彝药 ……
中草药 民族药
石家庄学院 制剂教研室 赵星 2013年9月
2.1 中药的起源与发展
药学概论
2.1.1. 中药与生药的概念与区别 ❖ 中药的概念
中药是指依据中医学理论和中医临床经验,应用于医疗保健 的药物。
有些民间药物或天然药物,随着人们医疗实践的深化,通过 研究、归纳、总结,确定其重要的基本特征,又遵循中医理论来 使用,就可以称为中药。
原料药
含人参的药物制剂
人参中的活性单体药物制剂
中药
中成药
石家庄学院 制剂教研室 赵星 2013年9月
2.1 中药的起源与发展 2.1.2. 中药的起源与发展
药学概论
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本草著作有《神农本草经》、《唐本草》、《本 草纲目》等。
公元1578年 明 李时珍 著 共五十二卷 收载药物 1892 种 附药图 1000 余幅
来源于植物、动物和矿物的新鲜品或经过简单的加工,直接用于医 疗保健或作为医药用原料药的天然药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