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温岭市水资源开发利用报告

温岭市水资源开发利用报告

第四章水资源开发利用评价第一节概述水资源开发利用评价主要是调查现状水利工程各水源供水情况、各用水户用水情况及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质状况。

对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及水资源利用消耗率进行分析计算,以反映现状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

调查分析河道内生态环境用水和生产用水需求。

对地表水过量引用、地下水超采、水体污染等不合理开发利用所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调查和评价。

第二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一、水利工程建设概况建国以来,温岭市内兴建了以蓄水工程为主体的,提、引水工程和地下水井相结合的一大批水利工程。

至2002年统计,已建成的各类水利工程有:1.蓄水工程截止2002年底,全市共建成库容1000万m3以上中型水库湖漫、太湖2座,总库容5949万m3,兴利库容4031万m3;100-1000万m3的小(一)型水库花芯、桐岭2座,总库容1010.5万m3,兴利库容795.8万m3;10-100万m3小(二)型水库18座,总库容565万m3;总库容10万m3以下的山塘131座,库容259.147万m3;合计7666万m3,兴利库容5588万m3。

具体见第二章表2-5。

2.引水工程温岭市区域的引水工程都是些小型的堰坝,这些堰坝工程对径流的调节性能差,但是它们是那些无水库水源供应的农村、农业生产用水的主要来源。

根据《温岭市水利志》,温岭市堰坝共33座、其中灌溉面积千亩以上的有4座,灌溉面积百亩以上的有16座。

全市一般年份可引水234.31万m3,灌溉面积7413亩,旱年可引水133.38万m3,灌溉面积6503亩,丰水年可引水334.91万m3,灌溉面积7473亩。

长潭水库引水:温岭市属长潭水库金清灌区,处于灌区末端。

从水库电站尾水渠道到温岭市松门总长86.4 Km,经过黄岩境内渠(河)长50 Km。

1995年长潭水库建自来水供水工程,设计日供水总量25万m3,向椒江、路桥、黄岩、温岭(泽国镇、新河镇)供水,在路桥设一提水泵站,管路长8.8 Km,送温岭(泽国镇、新河镇)日供水量为2万m3,于1995年10月1日试通水,1996年开始供水。

半岭隧洞:半岭隧洞进口位于湖漫水库石桥头镇大岩下村的半岭山坡处,出口位于石桥头镇横古塘村,与石松大河相通,使水直达旱区。

该引水工程可引水量1463万m3,按平均每秒8 m3流量计,可放水21天,使东南沿海箬横、松门两区和城南、新河两区部分乡镇以及东浦国营农场共17.6万亩耕地在原有抗旱能力的基础上提高14天。

肖溪引水工程:湖漫水库肖溪引水工程位于肖溪,集雨面积4.88Km2,年引水量400万m3。

五岗嘴引水隧洞:工程位于松门镇屏风山的南端,进口在苍山门塘,出口为朝阳村三弯里。

该工程引石松大河“湖漫水”灌溉松门地区超英河一带1.1万亩靠天田,使其提高抗旱能力。

3.地下水工程:地下水部分的可供水量主要有机电井、民井供水,主要用于城市生活、农村生活和工业用水。

现有民井3701处,浅井339眼,深井89眼。

温岭市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13633.13万m3,根据《浙江省温岭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报告》(2001年5月)统计,全市地下水可开采量4004.85万m3/年。

二、水厂现状在温岭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水利、城建、改水办等部门的密切配合和艰苦努力下,温岭市的供水事业有了飞速发展,据统计,至2002年底,温岭市已建水厂有79座,其中镇乡级水厂8座,全市使用自来水人数达到90.25万,占总人口的79%左右。

1.温岭市区供水现状温岭市区给水工程建设始于1975年,供水水源为地下水,城区内打深井三口,设计供水能力为0.25万吨/日,实际供水能力0.2万吨/日。

地下水水量有限,随着温岭市的发展,给水工程不能满足城市用水的需求。

1983年在山下金建成水厂,以市郊的湖漫水库为水源,通过输水管道输送到市区,当时设计能力为1.0万吨/日,后供水能力达到1.4万吨/日。

1992年在原水厂东侧(体育场路东)新建水厂,仍以湖漫水库为水源,总设计能力为6万吨/日,水厂分期建设,一期于1993年建成,二期于2000年7月建成。

新水厂采用先进的输水系统,输水能力可达12万吨/日,为城市的正常供水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2.镇级水厂供水现状根据2003年对全市水厂的调查表统计,除市区外,全市共有八家主要的镇乡级水厂,八家镇乡级水厂详见表4-1。

大部分镇乡级水厂都设有水源保护区,处理设施较为完善,具有严格的检验制度,出厂水质达标。

表4-1 温岭市现有主要水厂状况三、现状分析1. 水资源缺乏,供需矛盾突出温岭市多年平均降水量14.90亿m3,相应年降水深1609.4mm,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8.146亿 m3,地下水资源量 1.3633亿m3,总水资源量为8.5743亿m3(不包括重复量)。

全市多年平均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733m3远远低于台州市(1650m3/人)和浙江省(2130m3/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

随着城市建设速度的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水的需求将越来越大,供需矛盾将日益突出,严重的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必须下大力气加以解决。

2. 水环境恶化金清水系是温岭的主要河流,一直来是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用水的主要水源。

随着厂矿企业不断增加,向各大小河流排放的工业和生活污水日趋增多,水污染日趋严重,其主要标志水体的水质已降为Ⅴ、劣Ⅴ类。

河道的水只能供农业灌溉用水,导致温岭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减少和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

3. 水工程老化,建设资金不足水资源在时空分布上不均匀,并且与农作物需水不相适应。

每年7~9月是温岭的干旱期,但正是农作物大量需水期和城市生活、工业用水量的高峰期,供需矛盾十分突出,而温岭骨干型蓄水工程数量较少,蓄水量不多。

需要有年调节和多年调节水库才能得到解决。

而温岭多半以上拦、蓄水工程大多数建于“大跃进”时代和“文革”期间,水利工程仓促上马,只求进度,不讲质量,严重存在着质量差、隐患多及工程不配套等问题,虽经多次除险加固,消除了一大批水利工程的安全隐患,但由于工程数量多,运行时间较长,普遍存在工程老化现象。

水厂由于受水源条件的限制,保证率太低,随着中等城市建设的逐步推出,城镇框架的拉大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镇供水量将大幅度增加。

许多自来水厂供水能力明显不足。

乡镇供水分散,管网陈旧,建设资金主要以受益群众和供水企业自筹为主,地方财政适当补助。

由于乡镇供水工程一次性投入较大,企业和群众自筹能力有限,再加上供水管网的更新和改造已投入大量资金。

目前乡镇供水总的来说“投入多、产出少”因而乡镇供水建设资金十分困难。

4. 河道槽蓄功能弱化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城镇化的不断加快,蚕食河流,与水争地矛盾日益突出,随意向河道倾倒建筑及生活垃圾,加上库区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造成平原河道淤积,河床抬高,河面变窄,严重影响了正常排涝、蓄水、灌溉、供水等河道的功能。

5. 水行政执法亟待进一步强化全民水利法制意识还比较淡薄,依法治水、科学治水的观念尚未真正树立。

尽管温岭实施了取水许可制度、征收水资源费、贯彻水资源有偿使用等措施,推动节水工作的开展;但配套法规和监督、协调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影响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6. 水利改革和发展水利产业经济难以深化长期以来,由于“重建轻管”思想和禁锢,水利工程的效益得不到发挥,水利经济不发达,水利改革虽然走出了第一步,但仍步履艰难。

水价背离价值,受社会水福利观念的影响,水价偏低,使供水企业难以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水价虽然作过调整,但当时是根据城镇发展的要求来核定,特别是水价中的原水费、建设费等明显不能适应水源工程、供水工程建设以及调水费用的需要。

国有企业运作模式还存在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因素,不利于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急待改变体制,转成股份制企业,给企业以新的活力,与市场经济运行模式相协调。

第三节现状可供水量分析一、可供水量计算方法可供水量指在某一水平年需水要求和指定供水保证率的条件下,现有和规划的水工程设施可能为用户提供的水量。

影响可供水量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来水情况、需水要求、工程条件。

具体计算可分为长系列调算法和典型年调算法。

由于选择典型年的任意性较大(即不同选择方法有不同的结果),且调算时无法考虑水库和地下水含水层的多年调节作用,故在具备较长水文系列资料时通常采用长系列调算法。

二、现状供水工程在不同保证率下的可供水量根据有关资料调查、分析,进行水量平衡计算,长潭水库供水量按不同保证率的三分之一计算,现状工况下,2002年温岭市不同保证率各类型水利工程的可供水量见表4-2。

表4-2 现状工况下可供水量统计表单位:万m3三、供水水质调查分析温岭市城镇供水水源共三种:水库水,河网水和地下水。

湖漫水库和太湖水库是温岭市的主要供水水源,库水水质较好,基本符合饮用水源水质标准,但也受到一些轻微污染,氨氮年均值超标,库水开始富营养化。

温岭市河流水污染相当严重,多项指标严重超标,不适宜作饮用水源。

2002年温岭市第二水厂的饮用水源地松甘河水质严重超标,主要超标项目为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氨氮和挥发酚,是温岭市境内最差的饮用水源。

温岭市地下水Fe、Mn离子超标,还没有受到地表水的污染,水质基本良好,但水资源量有限,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位已出现区域降落漏斗。

第四节现状用水分析用水量主要由农业灌溉、生活、工业用水所组成,其用水量大小与该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相关。

现状条件各部门用水情况分析如下。

一、农业用水量农业用地主要分水田、水浇地、菜地,旱地中以果园为主及鱼塘补水。

全市2002年农业作物种植面积见表4-3。

表4-3 温岭市现状农业作物种植面积表单位:万亩农业灌溉用水分水田、旱地、菜田林果灌溉及渔塘补水。

水田以水稻为主,分单双季稻计算。

根据《浙江省用水定额》(试行,2004),确定水田灌溉定额,其他灌溉定额作分析估算,灌溉定额见表4-4。

表4-4 不同保证率灌溉定额单位:m3/亩根据2002年来水情况,灌溉定额采用75%保证率灌溉定额。

由灌溉定额和实际灌溉面积计算出净灌溉水量,根据各水源供水比例和灌溉水利用系数计算毛用水量。

引提水灌溉水利用系数采用0.95,水库灌区水灌溉利用系数根据调查数据:长潭灌区、采用0.85,其他中小型灌区采用0.6-0.7。

2002年温岭市灌溉毛用水量详见表4-5。

表4-5 温岭市2002年灌溉毛用水量单位:万m3二、生活用水生活用水采用人均综合法,以人均综合生活用水量指标表为依据,结合台州实际水资源状况,参考邻近地区的用水情况,确定现状生活用水量指标。

城镇居民生活用水定额为120L/d。

由用水定额和用水人口计算出净用水量,再由管网漏失率求得毛用水量。

农村生活用水量的计算方法参考城镇,考虑到农村生活用水量适当减少,因此农村居民生活用水定额取85 L/d。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