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阑尾炎的治疗概要

阑尾炎的治疗概要


第五节
治疗
外科学各论
阑尾切除术的并发症
• 切口感染:最常见。未穿孔<1%,穿孔达7-9%,穿孔并弥漫性 腹膜炎时高达30%。多因手术时污染切口、存留血肿和异物、引 流不畅所致。表现为手术后2~3日体温升高,切口局部胀痛或 跳痛,局部有红肿、压痛。应拆除缝线,充分引流。 • 腹膜炎、腹腔脓肿:多由阑尾残端结扎不牢,缝线脱落所致。表 现为手术后体温持续升高,腹痛、腹胀,全身中毒症状加剧。 • 腹腔内出血 • 粪瘘 • 阑尾残株炎 •7 粘连性肠梗阻
外科教研室 外科教研室
2
外科教研室
第五节
治疗
外科学各论
非手术治疗
• 适应症:单纯性阑尾炎、阑尾脓肿、妊娠后期阑尾炎及高龄合并 主要脏器病变的阑尾炎。 • 基础治疗:卧床休息、禁食、补液、对症。 • 抗菌治疗:广谱抗生素(如氨苄)和抗厌氧菌(如灭滴灵)静滴。
• 中药治疗:可内服、外敷。外敷适用于阑尾周围脓肿。如四黄散 (大黄、黄连、黄芩和黄柏)或大蒜+芒硝。
10
外科教研室
第五节
治疗
外科学各论
一、外科学范畴
连 体 婴 儿
11
外科教研室
第五节
治疗
外科学各论
一、外科学范畴
损 伤 感染 肿瘤 畸形
其他性质的 疾病
12
外科教研室
第五节
治疗
外科学各论
二、外科学的发展简史 恢复期
感染 三大障碍
疼 痛 出血
血型1901
Wells 止血钳1872 1877 Bergmen 无菌观念 1852 Lister 石炭酸, 抗菌技术
Semmelweis 石灰水1840 Morton 乙醚 1846 1843英国皇家外科学院 一个基础 解剖
十九世纪(科学革命纪)
13
外科教研室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第七版《妇产科学》配套课件
主编:乐杰 谢幸 林仲秋 苟文丽 狄 文
THANKS FOR YOUR ATTENTION
14
Thanks for Your Attention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外科学
第二十六章 阑尾炎 第五节 治疗
外科教研室 外科教研室
第五节
治疗
外科学各论
• 治疗原则 •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 可先行非手术治疗,但病情有发展应及时中转手术。保守治疗 后,阑尾腔狭窄,且急性发作的机会大。
• 化脓性、穿孔性阑尾炎: • 原则上立即手术,术后应积极抗感染,预防并发症。 • 阑尾周围脓肿:先行非手术治疗,3-6个月后如仍有症状者,再 考虑切除阑尾。保守期间如脓肿有扩大并可能破溃时,应急诊 引流。
• 阑尾炎性水肿很重,脆弱易于撕碎,根部又无法钳夹结扎时, 可用盲肠壁的荷包缝合,将未能结扎的阑尾残端内翻埋入盲 肠腔内,外加间断浆肌层内翻缝合。
5
外科教研室
第五节
治疗
外科学各论
急性阑尾炎的并发症
• 腹腔脓肿:阑尾周围脓肿。常见部位有盆腔、膈下和肠间隙。临 床表现有麻痹性肠梗阻的腹胀,腹膜刺激征象,压痛性包块和 全身感染中毒症状等。B超诊断和定位。应及时手术切开引流。 • 内、外瘘:阑尾周围脓肿如未及时引流,一部分病例脓肿可向小 肠或大肠内穿破,也可向膀胱、阴道或腹壁穿破,形成各种内 瘘或外瘘。X线钡餐了解瘘管的走行和范围,选择扩大引流或切 除瘘管。 • 门静脉炎(pylephlebitis):阑尾静脉中的感染性血栓,沿肠系膜 上静脉至门静脉,致门静脉炎症。临床有肝肿大和压痛、黄疸、 6 畏寒、高热等。可发展为细菌性肝脓肿。 外科教研室
外科教研室
第五节
治疗
外科学各论
8
外科教研室
第五节
治疗
外科学各论
教学重点
掌握
⒈外科学范畴 ⒉学习外科的目的、方法和要求
我国在外科方面成就
熟悉
了解
外科学发展简史9外科教研室第节治疗外科学各论
一、外科学范畴
• 外科学是医学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范畴是在整个医学的历史发展中形成, 并且不断更新变化的。
• 术后处理:输液、止痛、镇静及抗感染等。引流物要及时 拔除,切口按时折线,防治并发症。
4
外科教研室
第五节
治疗
外科学各论
特殊情况下的阑尾切除术
• 阑尾在腹膜后并粘连固定,不能按常规方法切除,而应打开 后腹膜行逆行切除方法,即先在根部切断阑尾,残端包埋后 再分段切断阑尾系膜,切除整个阑尾。 • 盲肠壁炎性水肿严重,用间断浆肌层内翻缝合方法埋入阑尾 残端。
• 针刺治疗:足三里、阑尾穴,强刺激。
3
外科教研室
第五节
治疗
外科学各论
手术治疗
• 适应症:各类急性阑尾炎,慢性阑尾炎,阑尾脓肿保守3个 月后仍有症状者及非手术治疗无效者。 • 术前准备:禁饮食4-6小时,确定手术时间后可给适量的镇 痛剂,已化脓和穿孔者应给以广谱抗菌素。 • 手术方法:单纯性阑尾炎,阑尾切除,切口一期缝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