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梭菌性疾病培训课件
1/30/2021
19
羊梭菌性疾病
羊肠毒血症
羊肠毒血症(Enterotoxaemia),又名软肾 病、类快疫。主要是绵羊的一种急性毒血 症,是由D型魏氏梭茵在羊肠道中大量繁殖 产生毒素所引起的。其临床特征为腹泻、 惊厥、麻痹和突然死亡。病变特征是肾脏 软化如泥。
病原 D型魏氏梭茵。
1/30/2021
羊梭菌性疾病
羊梭菌性疾病是由梭状芽胞杆菌属中的细 菌所引起的羊的一组传染病。
包括羊快疫、羊肠毒血症、羊猝狙、羊黑 疫、羔羊痢疾等病。
特点是发病快、病程短、病死率高,对养 羊业危害很大。
1/30/2021
1
羊梭菌性疾病
羊快疫
羊快疫是由腐败梭菌引起羊的一种急性传 染病。主要发生于绵羊。发病突然,病程 极短,其特征为真胃粘膜呈出血性炎症。
20
羊梭菌性疾病
流行病学 绵羊和山羊均可感染,但绵羊 更为敏感。以2~12月龄哺乳羔羊多发,2 岁以上的绵羊很少发病。
本病呈地方流行或散发,具有明显的季节 性和条件性,多在春末、夏初或秋末冬初 发生。
1/30/2021
21
羊梭菌性疾病
流行病学
一般发病与下列因素有关:在牧区由缺草 或枯草的草场转至青草丰盛的草场,羊只 采食过量;在农区,则常常发生在收菜季 节,羊只吃了多量的菜根菜叶,或收庄稼 后羊群抢茬吃了大量谷类时发病;肥育羊 和奶羊喂高蛋白精料过多。降低胃的酸度, 导致病原体的生长繁殖增快。小肠的渗透 性增高及吸收D型产气荚膜梭菌的毒素致死 剂量等。多雨季节、气候骤变、地势低洼 等,都易于诱发本病。
16
羊梭菌性疾病
六、防制
近年来,我国又研制成功厌气菌七联干粉 苗(羊快疫、羊猝疽、羔羊痢疾、肠毒血症、 黑疫、肉毒中毒、破伤风七联菌苗),这种 菌苗可以随需配合。由于吃奶羔羊产生主
动免疫力较差,故在羔羊经常发病的羊场,
应对怀孕母羊在产前进行两次免疫,第一 次在产前1~1.5个月,第二次在产前15~ 30d,母羊获得的免疫抗体,可经由初乳授 给羔羊。但在发病季节,羔羊也应接种菌
苗。
1/30/2021
17
羊梭菌性疾病
六、防制
3.发生本病时,将病羊隔离,对病程较长 的病例试行对症治疗。可灌服0.1%高锰酸 钾溶液100ml,每日2次或10%石灰水100ml; 静注甲硝唑葡萄糖液250ml(含甲硝唑 0.5g),也可静滴丁胺卡那0.5~1g或白霉 素180万IU。并对所有示发病羊紧急接种。
1/30/2021
2
羊梭菌性疾病
一、病原
1.形态结构:腐败梭菌,革兰氏阳性、厌氧 杆菌,在体内外均能产生芽胞,不形成荚 膜,有鞭毛
镜检时,可见单个或2~3个相连的粗大杆菌, 并可见中央或偏端已形成卵圆形的芽胞, 有的呈无关节长丝状(尤其是肝被膜的触 片),其中一些可发现已断为数段。具有 重要的诊断意义 。
8
羊梭菌性疾病
1/30/2021
9
羊梭菌性疾病
1/30/2021
真胃粘膜出血
10
羊梭菌性疾病
肿
1/30/2021
真胃黏膜水
11
羊梭菌性疾病
血
1/30/2021
心外膜点状出
12
羊梭菌性疾病
大
1/30/2021
胆囊肿
13
羊梭菌性疾病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诊断
1.现场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变化、 流行病学可提供诊断线索。
6
羊梭菌性疾病
三、临床症状
往往突然发病,病程短,死亡快。病程稍长
者表现:
有的表现衰竭、磨牙、呼吸困难和昏迷; 有的出现腹痛、臌气;有的表现食欲废绝, 口流带血色的泡沫。排粪困难,粪团变大, 色黑而软,杂有黏液或脱落的黏膜;也有 的排黑色稀粪,间或带血丝;或排蛋清样 恶臭稀粪。病羊头、喉及舌肿大,体温一 般不高,通常数分钟至数小时内死亡,延 至1d以上的很少见。 。
2.加强饲养管理,防止受寒感冒,避免 羊只采食冰冻饲料,早晨出牧不要太早。
1/30/2021
15
羊梭菌性疾病
六、防制
3.搞好预防接种,每年可定期注射“羊快疫、 猝狙、肠毒血症三联苗”,或“羊快疫、 碎击、肠毒血症、羔羊痢疾、黑疫五联 苗”。
五联苗免疫期半年,三联苗免疫期一年。
1/30/2021
羊梭菌性疾病
二、流行病学
1.易感动物 主要是绵羊,尤其是6~18月龄、 营养水平在中等以上的羊多发。山羊、鹿 也可感染。
2.传染源 主要是病畜及带菌者,在自然界 也广泛存在,分布于低洼草地、熟耕地和 沼泽地带,因此本病在这些地方常发生。 一些动物的消化道中也有该病原菌的存在。
1/30/2021
1/30/2021
18
羊梭菌性疾病
产气荚膜梭菌(魏氏梭菌病)
魏氏梭菌病是由魏氏梭菌(产气荚膜梭菌) 引起的羊的毒血症。包括羔羊痢疾、羊猝 狙和羊肠毒血症。
产气荚膜梭菌为厌气性粗大杆菌,革兰氏 阳性,能形成荚膜、芽胞,能产生强烈的 外毒素,对动物有高度的溶血、坏死和致 死性。
本菌分A、B、C、D、E五型,其中A型引起 动物的气性坏疽;B型引起羔羊痢疾;C型 引起羊猝狙;D型引起羊肠毒血症。
2.微生物学检查 包括细菌学涂片检查 (尤其是肝脏)和动物试验。据报道,荧 光抗体技术可用于本病的快速诊断。
1/30/2021
14
羊梭菌性疾病
六、防制
由于本病的病程短促,往往来不及治疗, 因此,必须加强平时的防疫措施。
1.当本病发生严重时,转移牧地,应将 所有未发病羊只,转移到高燥地区放牧, 可收到减少和停止发病的效果。
1/30/2021
7
羊梭菌性疾病
四、病理变化
1.尸体迅速腐败。 2.真胃、十二指肠粘膜有明显的充血、出血、水
肿,甚至有溃疡。具有诊断意义。 3.胸腔、腹腔、心包有大量积液,暴露于空气易
于凝固。 4.心内、外膜有出血点。 5.肝脏肿大、质脆,呈煮熟状,土黄色,胆囊肿
大,充满胆汁。
1/30/2021
1/30/2021
3
羊梭菌性疾病
一、病原
2.致病力 体内外均可产生毒素,一般产生 4种毒素,即a、β、γ、δ。引起致死性毒血 症。
3. 抵抗力 繁殖体的抵抗力不强,一般消 毒药物均能杀死,但芽胞抵抗力很强,因 此必须用强力消毒药如20%漂白粉、3~5 %的氢氧化钠进行消毒。
1/30/2021
4
5
羊梭菌性疾病
二、流行病学
3.传播途径 经消化道感染(腐败梭菌如经 伤口感染则引起各种家畜的恶性水肿)。
一般呈地方性流行,多见于秋、冬和早春, 此时气候变化大,当羊只受寒感冒或采食 冰冻带霜的草料及体内寄生虫危害时,能 促使本病发生。常发于低洼潮湿地区及洪 水泛滥之后。病死率90%以上。
1/30/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