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的影像学诊断
高出坠落,脊柱骨折
脊柱良性肿瘤和 肿瘤样病变
Benign Spinal Tumor and Tumorlike Lesion
脊柱良性肿瘤和肿瘤样病变
骨血管瘤 骨软骨瘤 骨巨细胞瘤 骨样骨瘤 骨母细胞瘤 动脉瘤样骨囊肿 内生骨疣 其它:软骨黏液样纤维瘤、纤维骨瘤、血管外皮细胞瘤和血管内皮细胞瘤等
环椎:前后弓及两侧块 枢椎:齿状突、椎体及棘突 第3至第7椎体:逐渐增大,椎孔三角形,椎间关节面近呈水平位,钩椎关节 (Luscka 关节)
胸椎:逐渐增大,椎孔心形,关节突关节面呈冠状位 腰椎:椎体逐渐增大,椎孔呈三角形,关节突关节面呈矢状位 骶骨:骶骨倒立扁三角形,5个骶椎融合而成 尾骨: 4个尾椎融合而成
环枢关节半脱位 齿状突骨折
骨质疏松骨折 L1压缩骨折
脊髓损伤
脊髓震荡: 单纯脊髓功能损伤,可出现轻微脊髓水肿,愈后良好。
脊髓挫伤: 脊髓水肿、出血、脊髓广泛破碎出血、乃至脊髓横断;
脊髓受压: 骨折脱位或髓外血肿等原因导致的椎管变窄压迫脊髓;
MRI表现
1、脊髓形态改变 梭形膨大,灶性水肿;脊髓弯曲;完全或不完全横断,伴
elements of T-3
and T-4 and the
posterior soft
tissues
(arrowheads).
The lesion
enhances
markedly with the
contrast agent.
FigC the lesion
C
has only
intermediate
38, yr, M of C
Hereditary multiple exostosis with several spinal osteochondromas 遗传性多发骨软骨瘤
A 骨软骨瘤
B
C
骨软骨瘤
D
Sagittal T1-weighted FigDand T2* gradient-echo
骨血管瘤
Hemangioma
骨血管瘤 临床病理
最常见的脊柱原发良性肿瘤 低血压慢血流血管组成,掺杂于骨小梁和脂肪间,易出血 病理上分毛细血管型和海绵状血管型 多胸椎椎体,多单椎体病变 任何年龄均可发生,一般无症状,多女性 对放射线有相当的敏感性
骨血管瘤 影像表现
X线
一为受累骨体积扩张,骨小梁广泛的吸收、增生和增厚,椎体呈栅栏状特征
35yr,F Osteochondroma of sacrum malignant transformation
FigA Vague sclerosis (solid arrows) over the left sacrum and widening of the sacroiliac joint (open arrow).
骨巨细胞瘤 临床病理
由脆且易出血的肉芽样组织所构成,无纤维包膜,可出血和坏死
组织学分三级:Ⅰ级为良性,Ⅱ级为过渡类型,Ⅲ级为恶性 患者多女性,发病年龄多20-40岁 约1/3发生于脊柱,最常累及骶骨,其次为胸椎、颈椎和腰椎;多
见于附件
绝大多数为良性,约25%为恶性 临床症状主要为局部疼痛、无力和感觉异常
T4
Sag.T1WI Axi.T1WI +c
Sag.T2WI
A B
28,yr,F GCT of T-3 and T-4
Fig A and Fig B a
large expansile
lesion of the T-4
vertebral body
(arrows),
with extension
into the posterior
骨间连接
椎体间连接
前纵韧带 后纵韧带 椎间盘
椎板及附件间连接
黄韧带、棘间韧带、棘上韧带、 项韧带横突间韧带、关节突关节、环枢关节、环椎横韧带
检查技术
Examination Methods
检查技术
常规X线 :最主要和首选的检查方法 CT:解决临床和X线诊断疑难的第二步检查方法 MRI :示X线甚至CT不能显示和显示不佳的某些组
FigC
FigCAxial CT scan shows the
thick cartilage cap (arrows) and sacroiliac joint invasion, which represents malignant transformation.
骨巨细胞瘤
Giant Cell Tumor, GCT
关节突关节病在CT上表现为骨赘形成,软骨下硬化,囊肿 形成,关节间隙狭窄。
邻近关节突关节的囊肿可能是滑液囊肿,神经囊肿,黄韧带 囊肿。
关节突囊肿最常见于下段腰椎,约90%的发生在L4/5水平。 关节突后囊肿常常是没症状的,因为它们常突入到后方 椎旁肌肉。关节突前囊肿可以造成椎管或神经管狭窄, 这取决于囊肿的位置。
脊柱的影像学诊断
脊柱大体解剖 脊柱检查技术 脊柱影像解剖 脊柱退变、外伤 良性肿瘤和肿瘤样病变 脊柱恶性肿瘤 椎管内肿瘤
脊柱
大体解剖
胸段
颈段:7个颈椎 胸段:12个胸椎 腰段:5个腰椎 骶段:5个骶椎 尾段:4个尾骨 椎间盘、椎间关节、椎旁韧带等
骨性椎管的特点
椎骨:椎体、椎弓和7个骨性突起组成 椎弓:椎板、椎弓根,相邻椎弓根间构成椎间孔 椎管:各椎骨的椎孔共同连成 颈椎
骨化。
I型很少可逆转,最常发展为II型。随着时间推移,I型和II 型有时候可发展为III型。
A、T2压脂 L4/5Modic2型 L5、S1终板Modic1型
B、T1 L4/5Modic2型 L5、S1终板Modic1型
许莫氏结节,A:T2显示L3终板上缘 卵圆形病灶与邻近椎间盘相连续。 这是许莫氏结节的典型表现。
A、关节突滑液T2显示双侧小关节病(箭头),左边显示小 囊肿(箭号)
B、CT可见穿刺针的位置(箭号),对比剂进入囊肿(箭 头)。
关节突退行变
A、T1WI显示关节间隙严重狭窄伴正常软骨信号丢失(黑细箭号)。后 缘骨赘肥大(粗黑箭号)。
B、T2WI显示邻近根部(白粗箭号)与软组织的高信号区(白箭头)。
性表现;一为受累骨质有肥皂泡沫样的破坏和扩张
CT
椎体部分或全部松质骨密度减低 病变区骨小梁减少,变粗致密 冠状面或矢状面重建显示栅栏状表现 增强扫描,病变常不强化或轻度强化
MRI T1WI和T2WI上均呈高信号 增强扫描,中度至明显强化
骨血管瘤
Plain film T
CT
骨血管瘤
T
A
骨血管瘤 B C
A、AX-T2WI见宽基底的右中央 型或旁中央型突出(白箭) B、Sag-T2WI见椎间盘脱出( 红箭)并与母体椎间盘窄基地 相连(白曲箭)
髓核脱出
MRI上鉴别游离椎间盘碎片具有挑战性 。T1和T2序列上有各种信号强度,但是 对比增强研究可能进一步提高它们的鉴 别。这些椎间盘碎片常表现为周围环状 强化。常位于硬膜外前方,后纵韧带背 后移位可能提示其所在位置
CT
椎体局限性膨胀性溶骨性破坏,皮质连续 若为侵袭性可侵犯数个椎体椎弓椎间盘,皮质破坏,软组织肿 块形成 发生于骶骨时,一般位于骶髂关节附近,皮质可中断 增强扫描低密度区散在强化
MRI
T1WI上呈低、中等信号;T2WI上呈不均匀中等信号。可见局 部出血信号 增强后明显强化
核素扫描
显示肿瘤呈弥漫性的浓聚
B、T2WI见广泛径向撕裂 并伸至纤维环后部。T2信 号增高继发于撕裂椎间盘 的肉芽组织
A、正中矢状T2显示L4/5椎间盘变性的 低信号后面小的局灶性高信号,与纤维 环撕裂相符 B、CE-T1抑脂显示增强的高信号代表 径向撕裂的肉芽组织
椎间盘突出的位置描述
AX-T1WI: 绿线区为中央型 黄线区为旁中央型 白线区为椎间孔型 红线区椎间孔外型
FigA
Fig B
FigB Coronal reconstructed CT scan shows the cortex and marrow canal of the osteochondroma (arrows) and continuity with the sacrum (arrowheads).
B、相应的STIR显示终板的高信号区, 这可能由于急性外伤性许莫氏结 节或同时存在Modic I型变化。
C、不同病人重建矢状位CT图像显示 L4终板下方的许莫氏结节有典型 硬化环。显示L4/5真空显像。
D、重建冠状位CT图像也显示许莫氏 结节和真空现象。
关节突关节退变
关节突关节病在严重的椎间盘退变的患者中更常见,并且椎 间盘退变最常发展为关节突关节病。椎间盘狭窄造成上 下关节突相对于下关节突半脱位,并且改变了关节突本 身的应力。
骨软骨瘤
X线
仅21%的起于棘突的较大病变被明确诊断
小病变和突入椎管内的肿瘤很难诊断
15%显示正常
CT
附件骨性肿块,皮质与椎板皮质相连 可伴脊髓受压
MRI
病灶中心T1WI呈高信号,T2WI呈中等信号 边缘皮质均呈低信号 软骨帽常既薄又小,T1WI呈低至中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 成人如软骨帽明显增厚(大于1-2cm)则应怀疑恶变
织结构 核素扫描 :一种全身骨骼检查,但缺乏特异性
正 常 全 脊 柱 成 像
组织 松质骨 骨皮质 椎间盘 脊髓 脂肪
正常MRI信号强度
T1WI 高 低(无) 低 较高 高
T2WI 中高 低(无) 高 低 中高
质子PD密度 高 低(无) 高 低 高
退行性变
早、晚期椎间盘退变
A、CE-T1WI 见环状撕裂 高信号(白箭)
治疗多全切治疗,若仅刮除典型呈膨胀性偏心性多房性骨质破坏,骨壳较薄,轮廓一般完整, 内见纤细骨嵴构成分房状 几点提示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