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中药有毒与无毒

论中药有毒与无毒


历史源流
唐代王冰云:“大毒治病十去其六, 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 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
就安全用药而言,这显然比《神农 本草经》中所云“取去为度”更加 科学。
历史源流
王冰又云:“能毒者以厚药,不胜毒者 以薄药”。意思是说,临床用药时应根 据患者对“毒”的耐受能力,审慎选取 药物。
云:“一物一毒,服一丸如细麻;二物一毒,服 二丸如大麻;三物一毒,服三丸如胡豆;四物一 毒,服四丸如小豆”
历史源流
而毒中又有轻重,且如狼毒、钩吻,岂同附子、 芫花辈耶?凡此之类,皆须量宜。”
意思是说,使用毒药治病时,应具体情况具体分 析,斟酌药物中含毒量或药物的毒性大小决定服 药剂量的大小。
“毒”字的本意
汉代,许慎《说文解字》云:“‘毒’, 厚也。从‘艸’,毐声。”
清代,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云:
“‘毒’兼善恶之辞,犹‘祥’兼吉凶, ‘臭’兼香臭也。”
“毒”字的本意
也就是说,所谓“毒,厚也”的厚,其本意应 该是一个中性形容词,表示“多也”、“重也”、 “剧也”、“峻烈也”等。 据此推之,“恶而厚”可谓之为“毒”,“善 而厚”也可谓之为“毒”。
一些清代著作从药物偏性角度阐释药物毒性,并提出 警示。如景东阳云:“一药之生,其得寒热温凉之气, 各有偏至,以成其体质,故曰药。药者,毒之谓。”
含义辨析
毒字本意 有毒的涵义 无毒的涵义 全面认识有毒与无毒
“毒”字的本意
各国的传统医药学,都与本国的传统文化紧密相连。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 也不例外。 所以,要弄清中药学中的有毒与无毒的内涵,就必须 从文字学入手,首先弄清“毒”字的本意。
有毒的涵义
所谓狭义的“毒”,即指药物可以对人体造成伤害的性质。 有毒的药物,大多性质强烈,作用峻猛,极易损害人体, 常用治疗量范围较小,安全性低。药量稍微超过常用治疗 量,即可对人体造成伤害。
溶血反应
鱼腥草注射液事件
1988年-2006年5月31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共收到鱼腥草注射液等7个注射剂严重不良反应258例。
上表数据检索时间:1988年-2006年5月31日
人们对中药毒认识的误区
全然不知中药毒性(老百姓) 片面夸大中药毒性(西方医学) 刻意回避中药毒性(某些中医) 因此,与战斗在临床用药第一线的执业 药师同仁探讨中药的有毒无毒理论具有 重要意义
历史源流
汉代,我国最早的本草学专著《神农本 草经》按有毒无毒将365种药物分为上品、 中品、下品三类。
上品“无毒”,中品“有毒或无毒”, 下品“多毒”。
历史源流
不仅如此,《神农本草经》还首次明确 提出了配伍禁忌和配伍减毒思想。
勿用相恶相反者。 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杀者。
历史源流
二、中药有毒无毒内涵探讨
历史源流 涵义辨析
历史源流
中国人对毒性的认识源远流长! 《淮南子·修务训》云: “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 一日而遇七十毒”。 说明在原始社会,先祖通过生产和生活实践, 对药物的有毒与无毒已经有了初步了解。
历史源流
周代,医药学家已学会了用药物的“毒性” 治病。 故《周礼·天官》有“医师掌医之政令,聚 毒药以供医事”之说。
“毒”字的本意
时至今日,毒字的含义已多指“恶而厚”(害), 而极少指“善而厚”(好)。 故尔,大多数人只知道“毒”字有“恶”的含义, 却不知道其为中性形容词,表示“多也”、“厚也” 等,还有“善”的含义。 由毒字本意引发对中药毒的思考
有毒的涵义
在中药学中,“毒”或“有毒”的 含义,有狭义与广义之分。
论中药的有毒与无毒
泰和县2011药械从业人员 培训课程
提纲
课程背景介绍 中药有毒无毒的内涵探讨 中药毒性影响因素的分析 课程总结
一、课程背景介绍
近年来,中药不良反应事件频发。 中药安全性引起广泛关注。 马兜铃酸肾病事件 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 人们对中药毒认识的误区
马兜铃酸肾病事件
中草药肾病 含马兜铃酸的中草药引起的肾损害。 国内主要是指龙胆泻肝丸事件。 2002年《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
重点通报了龙胆泻肝丸致肾损害。 国内期刊文献报道 70例,27例肾衰
竭,43例轻度肾损害。
肾损害
肾损害
胞浆毒学说 肾缺血学说 细胞凋亡学说 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学说 马兜铃酸的DNA加成物学说
马兜铃酸
马兜铃酸肾病事件
取消了关木通、广防己、青木香的药用标准 规定含马兜铃、寻骨风、天仙藤和朱砂莲的 制剂按处方药管理;增补说明书使用注意。
慎用
禁用
马兜铃酸肾病事件
马兜铃酸肾病的国际负面影响
美国FDA于2001年6月作出决定:
①禁止进口和全面回收市场上含马兜铃酸 的植物制品。
②敦促医师在开具植物药处方时,去除含 马兜铃酸成分的制品。
历史源流
明代,张景岳强调凡药皆有毒,如《景岳全书·卷四十 八·木草正》云:“本草所云某有毒、某无毒,余则甚不 然之,而不知无药无毒也。”,“药以治病,因毒为能。”
又如《类经·卷十二·论治类·五方病治不同》云:“毒 药者,总括药饵而言,凡能除病者,皆可称之为毒药”。
历史源流
清代医药学家对药物毒性分级的认识更加细化,如汪 昂《本草易读》突破前世本草四级分类法,将有毒药 物分为大毒、毒、小毒、微毒和微有小毒五个等级。
并提出服用毒药的剂量疗程控制原则, 云:“若用毒药疗病,先起如黍粟,不 去倍之,不去十之,取去为度。”
以上记载说明,汉代,人们已懂得通过 药物配伍和控制药物剂量疗程的方法,陶弘景《本草经集注》逐一标明药 物的“有毒”或“无毒”,并对服用毒药的剂量 原则作了进一步阐述,
马兜铃酸肾病的国际负面影响
EU 英国、西班牙等十几个国家禁止进口和 销售含马兜铃酸成分的植物制品。 Canada 禁止进口和销售含马兜铃酸成分的 植物制品。
Malaysia 禁止进口和销售含马兜铃酸成分
植物制品。
严重影响中药国际声誉
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
急性肾功能损害 严重过敏反应 占中药ADR75%以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