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学 PPT课件
• 2、决策的一般方法 • 第一,专家决策法 • 第二,德尔裴法 • 第三,模拟决策法 • 第四,鱼缸法
第三节 选人用人育人
• 1、选人用人育人的基本原则 • 第一,任人唯贤,公道正派 • 第二,合理授权,各司其职 • 第三,适人适职,人尽其才 • 第四,用人所长,扬长避短 • 第五,人才互补,协作取胜
• 1911年,美国工程师泰勒发表了《科学 管理原理》,标志着现代管理思想的产 生,并逐渐从科学管理发展到管理科学, 建立了许多分支学科,其中一支为领导 科学。
• 20世纪30年代,领导科学成为一门独立的 学科。
• 领导科学产生的两大标志: • 决策从日常生产、管理中独立出来; • 咨询从决策中独立出来。
• 领导活动和管理活动具有较强的复合性和 相容性。
• 一人有效而成功的管理者当然是一个领导者,而 一个不胜任的管理者必然也不是一个合格的领导 者。
• 一个人在组织中的地位越高,其领导成分较多, 一个人在组织中的地位较低,则管理成分较多。
第四节 领导活动特性和领导素质
• 一、领导活动的特性
• 1、权威性 • 2、综合性 • 3、超脱性与全局性 • 4、超前性与战略性 • 5、服务性 • 6、间接性
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 2、坦南鲍姆与施密特的领导行为连续统一 体理论
• 领导者的独裁或民主程度与他们所处的环 境有很大关系,因此领导者应当依据环境 条件的变化,来调整领导方式。
• 三、行为论的优点与不足
• 行为论有助于增加对各种不同类型领导行 为的理解、注重行为而非领导者品质,强 调了领导培训的重要性,形成了衡量、考 核领导行为的方法。但是领导行为论只注 重行为而没有考虑环境因素,不能完全解 释领导现象。
• 清代诗人顾嗣协曾说:
• “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 • 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 • 舍长以就短,智者难为谋。 • 生材贵适用,慎勿多苛求。”
• 清代将军杨时斋:
• 聋子,侍者; • 哑巴,信使; • 腐子,守炮台; • 瞎子,听敌动静。
• 企业家:
• 吹毛求疵,质检员; • 谨小慎微,安全监督员; • 斤斤计较,财务管理; • 急性好强,突击队长。
• 第一节 • 第二节 • 第三节
品质论 行为论 情景论
第一节 品质论
• 一、基本思想
• “领导是天生的”。19世纪末20世纪上半 叶
• 品质论或特质论从领导的个人品质来分析 领导的成败,以寻求领导的个性特征与其 工作成效之间的关系。这种理论的基础在 于,认为某些人具有与生俱来的能够使其 成为领导的品质或特质。
• 两种行为的不同组合有四种具体的领导风 格:指示(高任务——低关系),推销 (高任务——高关系),参与(低任务— —高关系),授权(低任务——低关系)
• 三、路径——目标理论
• 由美国管理学者罗伯特•豪斯提出。该理论 认为领导者的工作是帮助下属达到他们的 目标,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以确保 个体目标与群体或组织的总体目标一致。
• 路径——目标理论包括两个环境因素:一 是组织中成员的个性特点,二是工作环境。
• 领导理论概述:
• 领导没有最好的方法,不同的领导品质、 风格或行为可能都是有效的;情况及其各 种相关因素决定了不同领导风格和行为的 有效性;人们通过学习,能够成为一个好 的领导;领导造成团体和组织效果的差异; 个人和情境因素影响领导效果。
• 第二阶段:科学领导。与工业文明相适应, 遵循“黄金法则”(领导者希望被领导者怎样 对待自己,自己就怎样去对待被领导者)
• 第三阶段:艺术领导。与知识经济相适 应,遵循“白金法则”(被领导者想让领
导者干什么,领导者就应该干什么;被领导
者想让领导怎样干,领导者应该怎样干)
第二节 领导的内涵
• 一、领导科学的产生
• 二、领导素质
• 领导者自身的素质:
• 正直廉洁(品德)+智慧超常(知识能力) +精力充沛(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成功 的领导者
思考题
• 1、在领导科学产生之前,人类社会中是否 存在领导活动?
• 2、就领导与管理的区别,谈谈你对领导的 理解。
• 3、你认为领导活动的最显著的特性是什么?
第二章 领导理论
第二节 行为论
• 一、基本思想
• 20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 • 行为论认为任何人只要采用了适当的行为
方式,都可以成为一个好领导者,关键在 于做什么和怎样做。
• 二、代表性观点
• 1、莱文(勒温)(原文Lewin)的三种领 导者类型
• 专制型、民主型、放任型 • 老子:上者,不知有之;其次,赞而誉之;
领导科学
主讲人:金国峰
• 第一章 • 第二章 • 第三章 • 第四章 • 第五章 • 第六章 • 第七章
领导概述 领导理论 领导职能 领导能力 领导激励 领导思维 领导艺术
第一章 领导概述
• 第一节 • 第二节 • 第三节 • 第四节
领导活动的历史轨迹 领导的内涵 领导与管理 领导活动特性与领导素质
• 个人的兴趣、态度和需要三个主要方面的 因素影响个人的动机。
• 兴趣:兴趣是行为的最好导师
• 态度:即使你无法选择工作,但可以选择
自己对工作的态度。
• 需求:马斯诺需求理论的两个原则:“赤
字原则”(Deficit Principle)和“行进原 则”(Progression Principe)
• 2、双因素理论(激励—保健因素理论)
• 传统观念:领导=权力
• 权力与领导相互依存但不是相互转换。权力是“领导的货币”。
• 现代观念:领导=权力+威信
• 威信的树立靠才能。职位可以传承,威信不能传承。
• 三、领导的实质
• 领导的实质是对别人的影响力
• 影响是领导概念最本质的特征
• 影响力是一个人在与他人交往中影响和改变他人 心理和行为的能力
• 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Frederick Herzberg), 认为人们对待工作的态度分为两类决定因 素:
• 一类是与工作的不满意方面有关的,称为保 健因素,表明一种类似于预防性维护的概念
• 这类因素包括公司政策、监管、工作条件、人际关 系、薪水、地位、工作保障程度及个人生活等,称 为不满意因素或非激励因素。
• 西方学者至少从四个不同角度去界定领导 概念:
• 第一,领导中心说。关注领导者的能力 • 第二,互动说。强调人际相互影响 • 第三,结构说。突出组织结构的作用 • 第四,目标说。实现符合群体需要的公共
目标
• 领导就是领导者影响他人,使之愿意实现其 目标的过程。
•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还是“全靠车头带, 火车跑不快”?
• 影响力的社会心理基础:对特定群体的归属心理, 对杰出人物的崇拜心理,对行为表率的模仿心理, 对权威的遵从心理。
• 影响力划分为权力影响力和非权力影响力。影响 力包含主观和客观两个层面。
第三节 领导与管理
• 一、领导与管理的区别
• 领导是一种变革的力量,注重长期目标, 以提供一种超越下属短视行为的意识;
第三节 情景论
• 一、菲德勒的权变理论
• 费德勒认为领导者是个性、行为方式以及 行为的有效性高度依赖于他自己所处的情 境。
• 菲德勒的权变模型分析领导者的领导模式 和环境因素的关系
• 二、赫斯和布兰德的情境理论
• 赫斯(赫塞赫)(原文Hersey)和布兰德 (布朗夏尔)(原文Blanchard)提出情境领 导理论,领导的行为由任务行为和关心行 为两个方面组成
• 2、选拔人才的途径和方法 • 民主选举法 • 第一,选拔的模式:竞选、招聘、挑选
• 财富与才能的关系:无才有钱是资本家,无才无钱 是打工族,有才有钱是企业家,有才无钱是经理。
• 第二,干部考察制度 • 第三,职能部门作用 • 第四,划分用人权限
第四节 思想政治工作
• 1、思想政治工作的原则
• 第一,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 第二,民主平等原则 • 第三,结合业务原则 • 第四,循循善诱原则
• 管理是一种程序化的控制工作,注重短 期目标,注重自己的部门和集体日常问 题的解决。
• 领导具有全局性,管理具有局部性; • 领导具有超前性,管理具有当前性; • 领导具有超脱性,管理具有操作性。 • 具体体现为:产生方式及作用不同,
动机及做事方式不同,工作过程不同。
• 二、领导与管理的联系
• 领导是从管理中分化出来的。
• 二、领导的含义
• 领导是群体过程的中心 • 领导意味着人格及其影响 • 领导是劝导服从的艺术 • 领导是影响力的运用 • 领导是一种行动或行为
• 领导是一种说服的形式 • 领导是一种权力 • 领导是一种互动中逐渐形成的效果 • 领导是一种分化出来的角色 • 领导意味着结构的创始 • 领导是一种实现目标的手段
• 德国心理学家,针对上司对营业人员的态度和销售 量变化进行调查,得到了以下结论:
• 在生人面前赞美——销售量增加20%—50% • 私底下斥责、警告——销售量增加10%—30% • 在生人面前斥责——销售量减少20%—增加10% • 私底下让下属丢脸——销售量减少30%—增加5% • 在生人面前让下属丢脸——销售量减少10%—
第一节 领导活动的历史轨迹
• 一、领导活动的历史演变
• 1、原始民主领导(平等领导) • 2、奴隶主专制领导(物化领导)和封建家长制
领导(奴化领导) • 3、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民主领导(服务领导)
• 二、历史上的领导三阶段
• 第一阶段:专制领导。与农业文明相适应, 遵循“黑铁法则”(领导者让被领导者干什么, 被领导者就必须去干什么)
• 2、调查研究的主要方法
• 典型调查 • 统计调查 • 全面调查 • 抽样调查 • 重点调查
第二节 科学决策
• 家严重亏损的国家企业面临: • 第一,上午9:00与外资企业进行合作谈判; • 第二,上午8:15分管工业的副市长来厂听取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