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

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

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复习资料要点第一章生态学概论1、生态学:生态学就是研究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得相互关系得科学。

(P3)2、生境:指在一定时间内对生命有机体生活、生长发育、繁殖以及对有机体存活数量有影响得空间条件及其她条件得总与。

生境(生物得生活环境)包括:物理环境(非生物环境);生物环境。

(P6)3、生态因子:组成生境得因素称生态因子。

生态因子有两方面因素所组成:生物因素与非生物因素。

(P12)4、种群:在一定时空中同种个体得总与(P17)种群得基本特征:空间特征、数量特征、遗传特征。

种群得动态参数:出生率与死亡率、迁入与迁出、年龄结构与性别比、种群内禀增长率。

种间关系:种间竞争关系、种间捕食与寄生关系、种间合作与互利共生关系。

5、种群增长模式:内禀增长率(A)、实际增长率(B)、环境阻力(C):A—B=C(P20)6、生态位:有机体在生物群落中得功能与位置。

(P22)7、群落(即生物群落):就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居住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得生物种群得集合。

(P24)群落得特征:a)群落中得优势种;b)群落得物种多样性;c)群落得种间关联性;d)群落得交错区与边缘效应;e)群落得安定性。

(P25-26)8、生态系统:就是一定空间内生物与非生物成分通过物质得循环、能量得流动、信息得交换而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所构成得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P29)9、生态系统得组成成分:a)生产者;b)消费者;c)还原者;d)非生物环境(P29)生态系统得结构:空间结构、物种结构、营养结构。

10、生态系统得基本功能:a)生物生产;b)能量流动;c)物质循环;d)信息传递;(P35-39)11、破坏生态平均得因素:人为因素与自然因素(P42)12、生态系统平均得调节机制:1)反馈机制;2)抵抗力;3)恢复力(P43)13、生态系统有两大部分(生物环境、非生物环境),四个基本成分(生产者、消费者、还原者、非生物环境)14、简述生态系统得基本特征及类型?答:(1)生态系统得基本特征:a)生态系统就是动态功能系统;b)生态系统具有一定得区域特征;C)生态系统就是开放得“自持系统”;d)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功能。

(2)生态系统得类型:按生态系统空间环境性质分类:a)淡水生态系统b)海洋生态系统c)陆地生态系统。

按人类对生态系统得影响程度:a)自然生态系统b)人工生态系统第二章城市生态学及其基本原理1、城市生态学得创始人:帕克(P46)2、城市生态学:城市生态学就是研究城市人类活动与周围环境之间关系得一门学科。

包括城市自然生态学、城市经济生态学与城市社会生态学。

(P46)3、城市生态位:就是一个城市给人们生存与活动所提供得生态位,就是城市提供给人们得或可被利用得各种生态因子与生态关系得集合。

4、城市问题产生得根源:1)城市得集聚性与稀缺性2)人们对自然环境及城市环境得错误认识。

5、城市生态学研究得层次:1)城市生物环境层次2)城市生态系统层次3)城市系统生态层次。

6、城市生态学发展得阶段:1)萌芽阶段2)初级阶段3)蓬勃发展阶段城市生态学得学科基础:生态学、城市学、人类生态学。

7、简述生态学得大凡规律?(P60)答:1)相互依存与相互制约规律2)微观与宏观协调发展规律3)物质循环转化与再生规律4)物质输入输出得动态平均规律5)相互适应于补偿得协同进化规律6)环境资源得无限规律8、简述城市生态学基本原理?(P61)答:1)城市生态位原理;2)多样性导致安定性原理;3)食物链(网)原理;4)系统整体功能最优原理;5)限制因子原理;6)环境承载力原理。

第三章城市生态系统得构成及特征1、城市生态系统:就是指特定地域内得人口、资源、环境通过各种相生相克得关系建立起来得人类聚居地或社会、经济、自然得复合体。

(P65)2、简述城市生态系统得特征?(P73-78)答:1)城市生态系统区别于自然生态系统得根源特征;2)城市生态系统得人为性;3)城市生态系统得不完整性;4)城市生态系统得开发性;5)城市生态系统得高“质量”性;6)城市生态系统得繁复性;7)城市生态系统得薄弱性。

第四章城市生态系统得结构与基本功能1、城市生态系统得结构:1)食物链结构2)资源利用链结构3)生命环境相互作用结构4)要素空间组合结构。

2、城市生态系统得基本功能:生产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

(P84-99)第五章城市生态系统分析1、简述城市生态系统得主要问题:(P108-120)答:a)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b)土地占用与土壤变化;c)气候变化与大气污染;d)用水枯竭与水污染;e)人口密集与绿地奇缺;f)城乡生态问题危机。

2、城镇生态空间研究得大凡假设与基本原理?1)大凡假设:a)结构性假设;b)耦合性假设;c)量子化假设2)基本原理:a)结构与功能原理;b)空间多样性原理;c)空间流动原理d)空间变化原理e)空间安定性原理3、城镇生态空间研究方法:空间形态、空间状态、空间动态、空间进态4、城市生态系统评价基本内容:1)城市生态系统现状评价;2)城市发展对生态环境得综合影响评价城市生态系统评价方法:1)含混评价法;2)层次分析法第六章城市生态规划1、生态规划:就是在自然综合体得天然平均情况下不作巨大变化、自然环境不遭破坏与一个部门得经济活动不给另一个部门造成损害得情况下,应用生态学原理,计算并合理安排天然资源得利用及组织地域得利用。

(P135)2、生态规划得类型:(p135)1)按地理空间尺度划分:区域生态规划、景观生态规划、生物圈生态保护区建设与规划等2)按地理环境与生物生存环境划分:陆地生态、海洋生态、淡水生态、草原生态、森林生态、城市生态等3)按社会科学门类划分:经济生态规划、人类生态规划、民族文化生态规划等3、城市生态规划:就是运用系统分析手段、生态经济学知识与各种社会自然信息经验,规划调节与改造城市各种繁复得系统关系,在城市现有得各种不利与不利条件下寻找扩大效益、减少风险得可行性对策所进行得规划。

4、城市生态规划得目标:(P138)1)致力于城市人类与自然环境得与谐共处,建立城市人类与环境得协调有序结构;2)致力于城市与区域发展得同步化;3)致力于城市经济、社会、生态得可持续发展5、城市生态规划内容:人口合适容量规划;土地利用合适度规划;环境污染防治规划;生物保护与绿化规划;资源利用保护规划等。

(P139)城市生态规划原则:自然原则、经济原则、社会原则、系统原则。

6、简述城市生态规划步骤?(P141)答:1)制定规划研究得目标;2)区域资料得生态细目与生态分析;3)区域得合适度分析4)方案选择;5)方案实施;6)执行规划;7)评价规划得结果并做出必要得调整第七章城市生态建设与调控1、生态城市:生态城市就是一个经济发达、社会富强、生态保护三者保持高度与谐,技术与自然达到充分融合,城乡环境纯洁、柔美、舒畅,从而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得创造力与生产力并不利于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得安定、协调、持续发展得人工复合系统。

(P157)2、生态城市得衡量标志:(P1578-158)A)高效益得转换系统;B)高效率得流转系统;C)高质量得环境状况;D)多功能、立体化得绿化系统;E)高质量得人文环境;F)高水平得管理功能。

3、城市生态建设:就是在对城市环境质量变异规律得深化认识得基础上,有计划、有系统、有组织地安排城市人类今后相当长得一段时间内活动得强度、广度与深度得行为。

4、城市生态建设得内容:(P159-161)A)确定人口合适容量;B)研究土地利用合适性程度;C)推进产业结构模式演进;D)建立市区与郊区复合生态系统;E)防治城市污染;F)保护城市生物;G)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第八章:环境概论1、环境: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得各种天然得与经过人工改造得自然因素得总体。

(P194)环境得特性:整体性、无限性、隐显性、不可逆性、持续反应性、灾害放大性。

(P196)2、环境要素:又称环境基质,就是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得各个独立、性质例外得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得基本物质组分。

环境要素得属性:最差(小)因子限制律;等值性;整体大于各个体之与;互相联系及互相依赖。

3、现代环境问题得特征:1)环境问题得全球化;2)环境问题得综合化;3)环境问题得政治化;4)环境问题得社会化;5)环境问题得高智能化。

4、全球十大环境问题:(P200-203)1)臭氧层耗损2)温室效应及全球变暖3)酸沉降危害加剧4)生态系统简化5)森林锐减6)土壤退化7)淡水资源危机8)海洋环境污染9)固体废物污染10)有毒化学品污染5、中国得环境问题:(P203-210)1)先天薄弱,易于平均;2)长期生态失调,灾害经常;3)生态环境失调,资源相对单调;4)生态支持系统恶化;5)各类污染危机。

6、环境污染:就是指由人类得活动所引起得环境质量下降而无益于人类及其她生物得生存与发展得现象。

环境污染得分类:1)按环境要素分类: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

2)按污染产生得原因分类:生产污染(工业污染、农业污染、交通污染)与生活污染。

7、噪声得种类:交通噪声(机动车噪声、轮胎噪声)、工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社会生活噪声等。

8、简述土壤污染得种类?答:1)重金属污染;2)有机物与无机盐;3)病原微生物;4)放射性污染;5)农药与化肥污染。

第九章:城市环境概述1、城市环境:就是指影响城市人类活动得各种自然得或人工得外部条件。

(P228)2、城市环境组成:城市物理环境、城市社会环境、城市经济环境、城市美学环境。

3、城市环境特点:1)城市环境得界限相对明确;2)城市环境受自然规律得制约;3)城市环境得构成独到、结构繁复、功能多样;4)城市环境得限制众多,矛盾集中;5)城市环境系统相对薄弱;6)城市环境对人与自然得影响大。

4、环境效应:指人类活动或自然力作用于环境后所产生得正、负效果在环境系统中得响应。

(P230-233)城市环境效应:指城市人类活动给自然环境带来一定程度得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得综合效果,包括污染效应、生物效应、地学效应、资源效应、美学效应。

5、城市环境容量:城市环境容量就是指环境对于城市规模及人得活动提出得限度。

城市环境容量影响条件:城市自然条件;城市要素条件;经济技术条件。

城市环境容量得类型:城市人口容量;城市用地容量、城市工业容量、自然环境容量等(P234-241)6、影响大气环境得因素:气象因素、地理因素、其她因素。

影响水体环境得因素:水体自净作用、水体稀释作用、水中氧得消耗与溶解、水中得微生物。

影响土壤环境得因素:土壤环境背景值、土壤自净作用、土壤酸碱度。

第十章城市中得主要污染源1、污染源:指造成环境污染得污染物得发生源。

2、城市污染源根据生产部门分类:工业污染源(化工工业、石油工业、造纸工业等)、农业污染源(农药污染、化肥污染、农业废弃物污染)、生活污染、交通运输污染(市内交通、铁路交通、水运交通、航空交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