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综合利用方案
项目名称:融湾国际美食文化城一期
项目地址:福建省福清市
建设单位:福清市融湾置业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福建福大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自评星级:★(一星级)
2019年3月
一、项目概况:
本项目位于福建省福清市城头镇东部,东至元城四路、西临元城三路、北靠滨海大道,总用地面积159037.0㎡,总建筑面积435512.67㎡,其中地上建筑面积354655.20㎡,地下建筑面积80857.47㎡,建筑密度32.38%,容积率2.20,绿地面积47711.10㎡,绿地率30.00%。
二、气候特征概况
根据福州市气象台长期观察资料统计属南亚热带海洋性气候,温暖湿润,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气温21.1°C。
,从未出现过低于零度的极端最低气温。
福清属于福建省少雨区之一,常年平均的年降水量为1300毫米左右。
春雨季(2-4月),占年降水量的26%;梅雨季(5-6月),占36%;台风雨季(7-9月),占26;少雨季(10月-次年1月),占12%。
雨季、干季分明。
降水集中在3月—9月,雨量较充沛,10月至次年2月为少雨季节。
7月—9月多有热带气旋(台风)影响。
福建省降水受季风活动支配,又受地理因子影响,降水量时空变化明显。
年降水量的分布趋势大体于与地形相吻合。
从东南沿海到闽西北山地,全年降水量大部地方在1000-1800mm 之间,北部南部各有两块多雨中心,西北部的崇安一带和东北部的周宁一带年降水量在2000mm 左右;南部的德化—九仙山和龙岩-平和一带在1700mm 上下;内陆其他地方,大部在1500-1700mm 左右;沿海除宁德(达2000mm 左右)外几乎都在1000-1500mm 之间,东南部沿海地带,或大陆突出部以及一些岛屿在1000-1200mm 之间,是全省最少雨
区(如图1)。
图1 福建年降水量分布图
冬夏季风的消长、交替和台风活动支配着福建全年雨量的变化。
各地历年雨量从12 月或次年一月开始逐月增多,6 月达到顶峰,7 月下降,8 月再度增多。
从9 月底逐月减少,11 月或12 月达到最少。
福清各月降水量平均数据(见表1)。
综上所述,福清市降水充沛,年降水量大约在1500mm 左右,10 月到次年2月降水量较少,大部份分月份降水都超过了90mm。
本项目采用下凹绿地蓄集雨水,以达到减少雨水外排的目的。
本项目采用下凹绿地蓄集雨水,以达到减少雨水外排的目的。
三、雨水基础设施
给水水源为市政自来水,从滨海大道市政自来水管引入一根
DN200给水管, 给水管经小区消防用水总表后敷设成DN150的环网,供小区消防用水。
小区内办公、商业、公建、消防、绿化用水均设总表计量,每户及其它用水点均设分表计量。
四、设计依据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GB50788-2012);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6 年版));
《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T50596-2010);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 年版));
《福州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福州市城乡规划局);
《福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三江口片区、鹤林片区在建项目补充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措施的通知》(榕建综[2016]617号);
《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福州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榕政综[2016]92号)
《关于组织核查福州市海绵城市试点片区在建项目设计与技术措施落实情况的函》(榕建科函[2016]29号)
《福州市绿色建筑与海绵城市建设相关条文审查要点》
《福建省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BJ/T13-197-2017
《福建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T13-118-2014
五、雨水径流控制方案:
本工程通过敷设透水砖以及采用下凹绿地蓄集雨水,以达到控制雨水外排目的,满足本地块所需的控雨量要求。
下凹绿地深度为0.15m,雨水口设置在道路两边的绿化带内。
道路及场地雨水排至下凹绿地内,漫至雨水口处后,由雨水口收集后排至市政雨水管网。
1、设计控雨量计算:
根据国家及福州对海绵城市建设要求,新建绿色建筑场地必须满足75%年径流总量控制要求。
经对照福州降雨量,指标为:场地设计控制雨量应不低于20.4mm,但低于33.9mm。
本工程场地设计控制雨量为24.1mm,满足75%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要求。
根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本工程采用容积法计算总调蓄容
积(控制雨量)。
调蓄容积计算公式:V =10HφF
上式中:V——设计调蓄容积(m3);
H——设计降雨量(mm),本项目采用H=24.1mm;
φ——综合雨量径流系数,本项目φ=0.62;
F——红线范围内汇水面积(h㎡),本工程红线内面积为159037.0m2≈15.91h㎡)。
调蓄容积:V =10HφF
=10×24.1×0.62×15.9
=2375.78m³
2、雨水调蓄功能绿地面积计算(下凹绿地):
(1)下凹绿地面积占全部绿地的比例不小于1/3,
S=S Z×1/3
S——设计下凹绿地面积;
S Z——本项目绿地总面积为:47711.10m2;
S=47711.10m2×1/3=15903.7m2。
(2)设计下凹绿地深度:
h =V/S
S——设计下凹绿地面积;
V——设计调蓄容积(m³);
h——下凹绿地深度。
h=2375.78m³/15903.7 m2=0.49m
取h=0.15m,以满足控雨量要求。
本工程屋面雨水直接散流或经立管收集后直接排至一层室外绿地,并在排出管下设置鹅卵石下凹带,以缓解雨水对绿地的冲刷,同时引流至下沉式绿地或雨水花园,对屋面雨水进行滞留与净化,多余雨水从溢流井溢流至管网。
部分雨水由于不具备直接接入室外下凹绿地的条件,埋地敷设排至渗透井,一部分雨水进行渗透,一部分溢流至雨水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