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大力NiudaliRADIX MILLETTIAE SPECIOSAE本品为豆科植物美丽崖豆藤Millettia speciosa Champ.的干燥根。
全年均可采挖,洗净,晒干。
【性状】本品呈圆柱形或椭圆柱形,有的略弯曲,长短不一。
表面灰黄色至土黄色,有不规则的纵向粗皱纹和横向细线纹,偶有须根痕,外皮粗厚。
体重,质硬,不易折断,黄白色至类白色,有裂隙。
气微,味甘。
【鉴别】(1)本品横切面:木栓层为4~18列细胞,浅黄色。
栓内层细胞含草酸钙方晶。
外皮层石细胞环带3~16列石细胞。
韧皮部较宽,薄壁细胞含黄棕色或红棕色物;纤维浅黄色,单个散在或数个成束;射线宽1~9列细胞。
形成层明显。
木质部浅黄色;导管较大,圆形或椭圆形,多单个散在,有的内含黄棕色或黄色物;木纤维成束,壁厚,纹孔不明显;木射线明显,1~9列细胞。
薄壁细胞含众多淀粉粒。
粉末特征:粉末浅黄色,木栓细胞成片,浅黄色或浅棕色,表面观呈长方形、类三角形或不规则形。
石细胞黄色,类圆形、类方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壁厚,孔沟明显,单个散在或成群。
纤维浅黄色,壁厚,胞腔线状。
薄壁细胞含黄棕色、红棕色或棕黄色物。
网纹导管较大,浅黄色,多不完整。
淀粉粒众多,脐点稍明显,十字状、点状。
草酸钙方晶众多。
(2)取本品粉末1g,加入浓氨溶液0.5ml及三氯甲烷3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三氯甲烷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牛大力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Ⅵ)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µl,分别点于同一0.4%羧甲基纤维素钠为粘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乙酸乙酯(20:3)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于105℃加热至斑点清晰。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检查】水分不得过13.0%(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ⅨH第一法)。
总灰分不得过6.0%(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ⅨK)。
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3.0%(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ⅨK)。
【浸出物】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ⅩA)项下的热浸法测定,用30%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15.0%。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片,干燥。
【性味与归经】甘,平。
归肺、脾、肾经。
【功能与主治】补虚润肺,强筋活络。
用于病后虚弱、阴虚咳嗽、腰肌劳损、风湿痹痛。
【用法与用量】15~30g。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牛大力质量标准起草说明【名称】本品收载于《广东省中药材标准》第一册2004年版。
别名大力牛、扒山虎、坡莲藕、地藕、血藤、大莲藕、大力薯、倒吊金钟。
【汉语拼音、拉丁名】同正文。
【本草考证】据报道在《陆川本草》有记载。
【来源】豆科植物美丽崖豆藤Millettia speciosa Champ.的干燥根。
全年均可采挖,洗净,晒干。
原植物偃伏生灌木,长1~3米。
根系横伸颇长,中部或尾端有膨大、肥厚的块根,外皮土黄色。
嫩枝密被白色茸毛,最后脱落。
单数羽状复叶,长15~20厘米,有11~13小叶;小叶长圆状披针形,长5~7厘米,宽2~3厘米,先端钝或短渐尖;基部近圆形,上面无毛,背面密被毛,尤以脉上为密;小叶柄、总叶柄均密被白色茸毛,基部均有针状托叶1对。
总状花序,通常腋生,有时成具叶的顶生圆锥花序,长至30厘米;花长约2.5厘米,白色,杂有黄色;旗瓣基部有2胼胝状附属物;熊蕊成2体。
荚果长9~13厘米,宽1~2厘米,硬革质,先端有喙,表面密被茸毛。
种子4~5枚,近卵圆形,压扁,表面深褐色或红褐色。
花期夏、秋。
果期晚秋。
见图1。
图1生于山谷、路旁、灌木林丛。
分布广东、广西等地。
【化学成分】本品含2’,4’,4’-三羟基查耳酮(2’,4’,4’-trihydroxychalcone);紫檀素(pterocarpin);3’,7-二羟基-2’,4’-二甲氧基异黄酮(3’,7-dihydroxy-2’,4’-dimethoxyisoflavone);高丽槐素(maackiain);豆甾醇(stigmaster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胡萝卜苷(daucoster)。
【性状】根据收集的多批药材的实际性状制定。
见图2。
图2【鉴别】(1)显微鉴别:横切面:取本品横切面置显微镜(型号PH100、放大倍数10×4)下观察,组织特征如下:木栓层为4~18列细胞,浅黄色。
栓内层细胞含草酸钙方晶。
外皮层石细胞环带3~16列石细胞。
韧皮部较宽,薄壁细胞含黄棕色或红棕色物;纤维浅黄色,单个散在或数个成束;射线宽1~9列细胞。
形成层明显。
木质部浅黄色;导管较大,圆形或椭圆形,多单个散在,有的内含黄棕色或黄色物;木纤维成束,壁厚,纹孔不明显;木射线明显,1~9列细胞。
薄壁细胞含众多淀粉粒。
见图3、图4。
图3图4粉末特征:取本品粉末置显微镜(型号PH100、放大倍数10×40)下观察,组织特征如下:①木栓细胞成片,浅黄色或浅棕色,表面观呈长方形、类三角形或不规则形。
见图5。
②石细胞黄色,类圆形、类方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单个散在或成群。
见图6。
③纤维浅黄色,壁厚,胞腔线状。
见图7。
④薄壁细胞含黄棕色、红棕色或棕黄色物。
见图8。
⑤网纹导管较大,浅黄色,多不完整。
见图9。
⑥淀粉粒众多,脐点稍明显,十字状、点状。
见图10⑦草酸钙方晶众多。
见图11。
图5图6图7图8图9图10图11(3)薄层鉴别:用牛大力对照药材建立薄层鉴别,作为中药材的定性指标。
在薄层展开剂选择方面,参照《广东省中药材标准》第一册2004年版。
1、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粉末1g,加入浓氨溶液0.5ml及三氯甲烷3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三氯甲烷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2、对照药材溶液的制备:取牛大力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3、薄层板:含0.4%羧甲基纤维素钠为粘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4、展开剂:环己烷-乙酸乙酯(20:3)5、点样量:对照药材溶液和供试品溶液各2µl6、显色剂:10%硫酸乙醇溶液(3)薄层鉴别-方法学验证在展开剂、显色剂及点样量的选择上,参照《广东省中药材标准》第一册2004年版。
耐用性:(薄层板样品来源1广西玉林(自采),2湖北黄石,3广东汕头,4贵州,5福建①不同薄层板的比较:取自制硅胶G板与预制硅胶G板,分别按拟定的方法试验,结果自制硅胶G板与预制硅胶G板分离效果无明显差异。
1 2 3 4 5 1 2 3 4 5手铺板预制板②不同温度的比较:取点样后的薄层板,分别在6℃和26℃中展开,检视。
结果表明在6~26℃范围内试验,鉴别无明显影响。
1 2 3 4 5 1 2 3 4 56℃ 26℃③不同湿度的比较:取点样后的薄层板,分别在相对湿度为42%、88%进行实验,对鉴别无明显影响。
1 2 3 4 5 1 2 3 4 519℃42%湿度 19℃88%湿度经上述方法学验证,结果表明自制板与预制板分离效果无明显差别,温湿度变化对展开效果影响不大。
【检查】水分按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ⅨH第一法测定。
牛大力水分测验定结果根据测定结果,规定水分不得过13.0%。
总灰分按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ⅨK测定。
牛大力总灰分测验定结果根据测定结果,规定总灰分不得过6.0%。
酸不溶性灰分按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ⅨK测定。
牛大力酸不溶性灰分测验定结果根据测定结果,规定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3.0%。
铜、镉、汞、砷、铅按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测定根据测定结果,各批次的牛大力铜、镉、汞、砷、铅测定结果均低于《中国药典》附录中规定的“除矿物、动物、海洋类以外的中药材中,铅不得过10mg/kg;镉不得过1mg/kg;砷不得过5mg/kg;汞不得过1mg/kg;铜不得过20mg/kg”,故建议不设铜、镉、汞、砷、铅检查项。
二氧化硫按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ⅨU 测定。
根据测定结果,各批次的牛大力二氧化硫残留量均远低于《中国药典》“药材和饮片检定通则中”中药材及饮片二氧化硫残留量限度,故建议不设二氧化硫检查项。
【浸出物】用广西玉林样品分别采取热浸法和冷浸法,热浸法中用水、30%乙醇、75%乙醇、乙醇分别做溶剂进行考察;冷浸法中用水、乙醇做溶剂进行考察,测定结果见表。
结果表明:水作溶剂热浸的浸出率最高,但考虑到水作溶剂时,滤过速度慢,故选取浸出率比较高,且滤过速度较快的30%乙醇作溶剂热浸。
按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附录ⅩA)项下的热浸法测定,用30%乙醇作溶剂。
根据测定结果,规定浸出物不得少于15.0%。
【药理与临床】小鼠灌服煎剂或1号提取物(乙醇回流液浓缩后之沉淀)有明显的止咳作用(氨水喷雾引咳法)[1]。
【性味与归经】、【功能与主治】、【用法与用量】同正文,参考文献[1]拟定。
【炮制】、【贮藏】同正文,参考文献[2]拟定【化学成分】同正文,参考文献[3]拟定参考文献[1]江苏新医学院编《中药大辞典上册》 P194页上海人民出版社[2]《广东省中药材标准》第一册2004年版 P40~41页[3]王祝年,牛大力根化学成分研究,热带作物学报2011,32(12):2378-2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