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生对“五水共治”的认识现状分析报告

大学生对“五水共治”的认识现状分析报告

思 想 政 治 理 论 课社 会 实 践 报 告题目 关于大学生对“五水共治”认识现状的调查报告成 绩 ____________二 0 一四 年 六 月 二日组长 专业学院 联系方式 组员大学生“五水共治”的认识现状分析报告浙江嘉兴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2014年6月2日【摘要】:2014年2月11日,富阳市投身“五水共治”共建“美丽富阳,大学生村官治水专项行动”启动。

一个月来,富阳大学生村官以实际行动积极投身“五水共治”工作,先锋作用持续显现。

3月5日,中国计量学院大学生参与“五水共治”志愿者活动仪式启动,学院大学生科研团队在活动现场使用自主研发的系统进行了水质监测,共同参与“五水共治”大学生作为新世纪的接班人,可以共同宣传“五水共治”提高水环境保护意识,也可研究这方面的科学技术来预防和治理环境污染,传递大学生的正能量,激发环保热情。

【关键字】:“五水共治”、大学生、认识现状行动、意义【引言】:浙江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做出了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的“五水共治”决策,并明确提出要以治水为突破口推进转型升级。

作为新中国的广大青年群体,我们因更加关注和了解“五水共治”战略,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参与实践自觉成为“五水共治”的先锋队员。

因此此次我们以大学生为对象对其“五水共治”的认识现状展开调查,分析大学生如何人尽其用,为“五水共治”贡献自己的力量及所能产生的积极影响。

1 调查方法及内容本次调查的方式主要采取不记名形式的问卷调查,针对大学生日常生活中如何保护水环境提高环保意识做口头访问,使调查结果不紧具有普遍性,也有一定典型代表性和准确性。

除了调查嘉兴学院的学生之外,我们小组各成员通过各自的高中人际圈扩散问卷的网址链接,把问卷扩散到浙江省的高校.因为浙江省各个地区“五水共治”项目的进展和侧重点不同,自然而然人们对此也会有不同的声音。

比如杭州素有“好山好水”的美誉,但中国城市的排水系统相对落后,则我们是否可以多多关注杭州城区的防洪排涝问题。

还有比如说嘉兴的水质则处于十分尴尬的位置,那么治污水和保供水必然是几块中的侧重点。

由此可见,不同地区,人们对此的看法肯定有些不同,于是,我们选择浙江省各个高校为据点,展开一系列的调查。

本次我们先制作了网上问卷,具体的问题详见附表。

共发放电子问卷及纸质问卷464份,有效回收达440份,回收率高达94.83%。

其中,按性别统计,女生240人,占总人数54.54%,男生占200人,占总人数的45.46%;按年级统计,大一124人,占总人数28.18%,大二204人,占总人数46.36%,大三87人,占总人数的19.77%,大四25人,占总人数5.68%本次问卷调查内容主要包括:(1)大学生对“五水共治”认识现状;(2)对身边水环境的满意程度及不文明的现象;(3)针对大学生“五水共治”作用提出实际可行途径;在问卷调查中,为更好的群众的看法,部分题目设计为多项选择题及主观题。

数据处理上主要采取图形的方式,直接清晰的反映调查结果。

2 调查结果及分析2.1 大学生对身边水环境的满意程度由图1-1、1-2可知:仅有4.55%的人对身边的水环境表示满意;31.82%表示一般;表示不满意的人数占据总人数63.64%;而在各种不文明用水现象中,84.09%的人最不能容忍往河里倒垃圾;75%的人不能忍受浪费水;68.18%讨厌工业废水的乱排放;此外:也有人表示不能接受在在河边用过多洗衣粉等现象。

由此可见,绝大多数人对身边水环境较不满意,对各种不文明的用水现象存在不同程度的厌恶感,因此,提高环境水质量迫在眉睫,大学生更应该从身边做起,为改善水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人们都在说普通老百姓的生活质量在日益改善,可现实是人们的幸福指数却在日益下降。

浙江人普遍对身边的“水”感到不满意。

对此,我也有切身体会,我老家在杭州,杭州的旅游资源很大程度上依赖它的好风景,加上历史遗迹的名片,优美的环境当然少不了水的衬托。

我家附近的各条溪流里的水都是比较清澈的,水中的好看的鱼也清晰可见。

而把视角定位于嘉兴,嘉兴同样是一座著名的旅游城市,它的环境保护方面则相对糟糕。

就拿嘉兴学院梁林校区的内河来说,也是污染的相对严重,水常年是绿绿的,浑浊的,偶尔还有死鱼浮在上面,这些都是我们不可忽略的现象。

还有,在杭州上高中时,一学期下来,我的陶瓷杯还是比较干净的,而学校里的供水,一星期下来,我的陶瓷杯就开始发黄了。

浙江省要“五水共治”,各个地区也需要根据当地的情况有所侧重,嘉兴作为一座发展前景不错的城市,一定不能让水资源成为发展的障碍,发展也不能以牺牲水资源为代价。

这些存在的问题,都是需要我们去正视的,不容逃避和遮掩。

但从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欣喜的看到,人们对于不文明现象还是普遍关注的。

说明人们的思想层面还是有着强烈的意愿去改变环境方面存在方面的问题,但是不得不说,思想觉悟和实际行动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就拿我这个反面教材来说吧,我非常希望能通过日常的一些小习惯节约水资源,比如说我会用洗过衣服的水洗拖把和冲厕所,但我在洗澡时却忽落了这一点,在夏天为图凉快,我常常会多冲一会时间的澡,这样一个月下来恐怕也会浪费不少水资源,这点我是需要受到谴责的。

由此可见,“五水共治”不应该停留在口头上,而是需要实际行动来践行,从我们的日常小习惯做起,这一点尤为重要。

2.2 学生对“五水共治”认识现状由图2-1、2-2可见:对“五水共治”比较清楚的人占不到10%,更有38.64%的人不知道“五水共治”,还有52.27%的人对“五水共治”有不同程度的了解;而在调查大学生对“五水”的认识情况中,绝大多数人都能准确知道是哪五水,也有27.27%的人错误的将引河水归为“五水”之一;从以上数据看出:大学生对“五水共治”的认识情况不容乐观,提高大学生对“五水共治”的认识更是迫在眉睫。

而图2-3显示:75%的人选择通过网络媒介去了解;54.55%的人选择从他人口述中获取信息;另外,分别有43.18%,34.09%的人会采取电视新闻或报纸杂志等途径去了解。

由此我们因充分发挥网络媒介的作用,通过开放微博,开通微信的平台,广泛宣传“五水共治”政策。

说实话,在这个课题的选择之前,我也只是大致了解了“五水共治”,没有深刻地去探究这么利民的民生工程。

从这一点看出,我们在宣传方面还可以下更多的功夫,比如各个高校里可以挂一些横幅,在一些公用场所发一些小册子来普及“五水共治”的相关知识。

另外,大学生作为一只社会宣传的主力军,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行动来宣传一些积极向上的价值观,比如网上所说的“大手牵小手”活动,大学生可以联合当地的初中生,小学生一起开展行动。

面对传媒相对发达的今天,我们也可以通过我们所擅长的微信,微博来传播信息,为“五水共治”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2.3 “五水共治”意义调查分析由图3可见:“五水共治”是根据浙江“水乡”省情和公众亲水诉求,深入贯彻”八大战略”的具体行动,是建设”美丽浙江”的战略重点,对于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大方面有相当重要意义。

”五水共治”的经济意义:一方面,”五水共治”可以倒逼经济发展方式转型。

另一方面,”五水共治”可以带动经济发展.政府适时推出这些公共工程,既可以起到”五水共治”的效果,又可以起到拉动投资需求、促进经济发展的效果。

“五水共治”的政治意义: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治水就是政治,治水就是政绩。

即使在当今社会,“水政治”仍然是一个重大课题。

水安全了,政局就稳定了;水安全了,人民就满意了。

“五水共治”的文化意义: 水的文化寓意极其深厚,而这种文化寓意的挖掘是建立在“五水共治”的基础之上的。

我们一定要大力倡导敬畏洪水、保护水源、节约用水等水文化,让水文化浸润人们的心田,并转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五水共治”的社会意义: 从发展的角度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优质的水资源、水环境的需求与日俱增,这就要求政府提供优质的“五水共治”。

因此,“五水共治”不仅要做,而且必须做好。

五水共治”的生态意义:水是生态之基。

“山林水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

无论是山林、湿地,还是水田、江湖,最基本的要素是水。

有了适度的水、有了生态的水、有了灵动的水,山林水田湖这一生命共同体就健康了。

“五水共治”就是要变污水为清水,恢复水生态;就是要化害为利,保障水安全;就是要保护源头活水,让百姓喝上生态水;就是要变浪费用水为节约用水,保障生态用水。

大学生作为广大的青年学生群体应积极投身其中,共同参与实践活动,增强社会责任感。

3 调查结论及分析对策3.1 “五水共治”背景及其意义2013年10月上旬,强台风“菲特”正面袭击浙江,引发余姚等地严重的洪涝灾害。

浙江全力在做好防汛救灾工作的同时,更加深刻的认识到必须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五水共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水的问题。

浙江因水而名,因水而兴,因水而美。

抓“五水共治”倒逼转型,是推动浙江新一轮改革发展的关键之策。

五水共治从经济角度看有效的促进投资转型,保持经济平稳增长;从文化角度看掀起一股节约节俭的新风,倡导现代文明;从社会角度看,“五水共治”促进人水和谐平稳安定;从生态角度说优化了环境,促进生态绿色发展。

3.2加强广大青年对“五水共治”的认识对于广大青年学生来说,“五水共治”有更多实际意义。

在提高青年学生投身“五水共治”的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的同时,充分发扬当代大学生敢于争先的时代精神,践行生态文明行为规范,引导青年学生从身边的小事情做起,提高实践能力、培养责任意识、创新精神。

由2.2数据分析得,为提高广大青年对“五水共治”的认识,我们应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发布节水、护水相关知识,在全校营造人人参与“五水共治”、共建美丽人居环境的浓郁氛围;同时可开设相关社团开展各类讲座等,宣传“五水共治”相关政策,使更多的大学生进一步了解五水共治、3.3投身实践,传递广大青年学生正能量3.3.1 污水整治篇由各高校学生以学校为单位,成立“大学生护水队”,壮大治水专项青年志愿者队伍,积极开展助力治水志愿服务行动;可联合各市各县水利局、团市委开展河段认领,重点开展沿湖、沿河清理漂浮物、清扫垃圾;开展“大手牵小手”志愿者活动,由大学生带领其他高低年级同学河岸清理、垃圾河整治等,积极引导青年学生参与治水志愿服务行动;开展“随手拍,曝光行动”,有效监督和制止破坏水环境的违法行为、浪费水资源的错误行为,营造人人关注“五水共治”的舆论氛围。

3.3.2用水节约篇第一,学生组织科围绕“用水节水”主题,开展“文明用水,节约用水”和谐寝室赛,创建文明寝室创建,加强学生节水意识,提倡生活污水二次利用,提高学生的节水爱水意识;第二,对于高校学生,可以取“挑战杯”系列竞赛、“新苗计划”等为载体,围绕“节水”主题,发挥学校环境类、工程类,应用化学及化学等学科专业优势,在项目选题、团队结构、项目指导、成果展现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激发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力;第三,发挥生态环保类学生社团的作用,开展节水创意设计比赛、水知识普及专题讲座等活动,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小事情做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