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认识跨省区域
第一节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
设计思路
本课以“图表教学”为基础,利用Power point课件提供较大容量的图表文字资料拓展学习空间,同时利用最基本的黑板板图教学,更直观,更能保持知识点与学生思维同步,同时更有效的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
是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技术的完美结合。
围绕教材的内容设计能激活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活动,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深刻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通过辩论、角色扮演等积极参与的课堂实践活动形式,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准确定位黄土高原在祖国的地理位置,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的评价,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图的能力;熟悉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地貌特征,通过资料学习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和人为原因。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的后果,进一步培养训练学生的读图分析及归纳整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重点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2.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及成因。
教学难点
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
教学策略
采用“课堂实践活动”的教学形式,在活动中教会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教具准备Power point课件、相应教学视频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一)第一课时
(二)第二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