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全球治理的必要性、成效及前景作者:江时学李智婧来源:《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9年第04期摘要:长期以来,形式多样的全球问题层出不穷,对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不良影响。
全球问题的应对之道就是全球治理。
但是,迄今为止,全球治理的成效未必是令人满意的。
习近平主席将此视为“治理赤字”。
为了进一步推动全球治理,消除“治理赤字”,有必要做出以下努力:要大幅度提升联合国在全球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尽快改善大国关系,努力消除“信任赤字”,坚定不移地反对霸权主义、霸凌主义、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大力发挥二十国集团和金砖国家等非国家行为体的作用。
此外,为使全球治理获得更有力的学术支撑,有必要认真考虑以下几个问题:如何研究全球治理,如何看待当前的国际秩序与全球治理的关系,能否实现“去美国化”,如何认识“一带一路”倡议与全球治理的关系。
关键词:全球治理;全球问题;“治理赤字”中图分类号:D8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60(2019)04-0040-112017年1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演讲时发出“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之问。
两年多后,他在中法全球治理论坛闭幕式上强调:“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同时不稳定性不確定性更加突出,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
” ①但是,全球治理的成效不尽如人意。
习近平主席将其视为“治理赤字”。
因此,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必须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大幅度提升联合国在全球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尽快改善大国关系,努力消除“信任赤字”,坚定不移地反对霸权主义、霸凌主义、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大力发挥二十国集团和金砖国家等非国家行为体的作用。
全球治理既是一个现实问题,也是一个学术问题。
在研究全球治理时,必须回答以下三个问题:为什么要推动全球治理、如何评估全球治理的成效以及如何推动全球治理。
此外,为使全球治理获得更有力的学术支撑,还要认真考虑以下几个问题:如何研究全球治理,如何看待当前的国际秩序与全球治理的关系,能否实现“去美国化”,如何认识“一带一路”倡议与全球治理的关系。
一、如何认识全球治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长期以来,尤其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应运而生的当今之时,形式多样的全球问题层出不穷,对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不良影响。
2017年1月1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上指出:“今天,我们也生活在一个矛盾的世界之中。
一方面,物质财富不断积累,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类文明发展到历史最高水平。
另一方面,地区冲突频繁发生,恐怖主义、难民潮等全球性挑战此起彼伏,贫困、失业、收入差距拉大,世界面临的不确定性上升。
”《习近平主席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国外交部官网,https:///web/ziliao_674904/zt_674979/ywzt_675099/2017nzt/xjpdrsjxgsfw_688636/zxx x_688638/t1431319.shtml,2017年1月18日。
翌日,他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演讲时再次指出:“人类也正处在一个挑战层出不穷、风险日益增多的时代。
世界经济增长乏力,金融危机阴云不散,发展鸿沟日益突出,兵戎相见时有发生,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阴魂不散,恐怖主义、难民危机、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
”他说,“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是整个世界都在思考的问题,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中国外交部官网,https:///web/ziliao_674904/zt_674979/ywzt_675099/2017nzt/xjpdrsjxgsfw_688636/zxx x_688638/t1431760.shtml,2017年1月19日。
毋庸赘述,“习近平之问”道出了全球治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联合国表明,“多年来,联合国系统始终应对那些凭借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得到充分解决而需要合作努力的全球性问题。
这些就是联合国列入议程的日常议题”。
联合国的“日常议题”网页确定了32个“日常议题”:艾滋病、裁军、残疾人、地雷、儿童、发展合作、反恐怖主义、非殖民化、非洲、妇女、国际法、海洋/海洋法、和平与安全、环境、家庭、健康、老龄化、粮食、民主、难民、能源、农业、气候变化、人道主义援助和救灾、人口议题、人类住区、人权、施政、森林议题、水、原子能、志愿服务。
《日常议题》,联合国官网,https:///zh/globalissues/。
在上述议题中,绝大多数就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全球问题。
而且,毫无疑问,全球化趋势的快速发展更加凸显了全球问题的严重性和危害性。
全球问题的应对之道就是全球治理。
2019年6月7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举行的国际经济论坛上说:“全球挑战需要全球解决方案。
没有一个国家,也没有一个组织能够独自应对挑战。
”他还强调,世界必须拥有多边机构和架构,因为国际关系必须建立在国际法的基础之上。
《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联合国秘书长强调多边主义在当今世界显得弥足珍贵》,联合国官网,https:///zh/story/2019/06/1035931, 2019年6月7日。
在中外学术界,全球治理的定义多种多样,不一而足。
例如:维斯(Thomas G. Weiss)认为,全球治理是指各国为发现、理解和应对全球问题而做出的集体性努力,而单个国家是难以承担这一重任的。
他还指出,全球治理反映了国际体系在全球政府缺失的条件下随时随地提供类似于不同国家的政府才能提供的服务。
Thomas G. Weiss and Rorden Wilkinson,“Rethinking Global Governance? Complexity, Authority, Power,Change”, International Studies Quarterly, 2014, 58(1), pp.207215, https:///10.1111/isqu.12082.纳杰姆(Adil Najam)也认为,全球治理就是在缺乏一个全球政府的条件下管理全球进程。
Adil Najam,“The Case Against a New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Organization”, Global Governance,2003, 9(3), pp. 367384.但也有人对“全球治理”这一提法提出质疑。
例如,芬克斯滕(Lawrence S. Finkelstein)问道:“全球治理”(global governance)这一提法中的“全球”(global)一词,其含义是否等同于“国际”(international)、“国家之间”或“国家间”(interstate)、“政府之间”或“政府间”(intergovernmental),还是“跨国”(transnational)?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为什么非要使用一个含糊不清的“全球”?他还指出,“全球治理”中的“治理”(governance)一词的概念同样是含糊不清的。
他说,可以肯定的是,“治理”与“政府”(government)是不同的。
他认为,我们之所以使用“治理”,既是因为当前的国际体系缺乏一个全球政府,也是因为我们根本不知道把正在发生的叫作什么。
“In other words,we say ‘governance’ because we don’t really know what to call what is going on.” [Lawrence S. Finkelstein,“What Is G lobal Governance?” Global Governance, 1995, 1(3), pp. 367372.]最早关注全球治理的无疑是1992年成立的全球治理委员会(The Commission on Global Governance)。
该委员会由世界上28位各界名流组成,瑞典前首相卡尔松和英联邦前秘书长兰法尔(圭亚那人)共同担任该委员会的主席。
该组织在1995年发表的题为《天涯若比邻》(Our Global Neighborhood)的研究报告中指出,冷战结束后,东西方关系的缓和为全球合作创造了条件。
因此,国际社会应该加强合作,进一步落实“全球安全议程”,以实现安全、可持续发展和“普世民主”的目标。
《天涯若比邻》发表后,国际学术界对全球治理的研究不断向纵深发展,多种多样的研究成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应该指出的是,在推动全球治理研究的过程中,中国学术界不甘示弱。
尤其在最近的十多年,研究全球治理的学者越来越多,与全球治理有关的研究成果和学术讨论会数不胜数。
根据2019年6月12日的检索,百度搜索引擎共显示有约1910万条以“全球治理”为关键词的搜索结果。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中国始终关注和积极参与全球治理。
应该指出的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两次就全球治理进行集体学习,这充分说明,中国非常关注全球治理,并愿意在全球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两次集体学习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体现了中国的全球治理观。
2015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全球治理格局和全球治理体制进行第二十七次集体学习。
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我们参与全球治理的根本目的,就是服从服务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要审时度势,努力抓住机遇,妥善应对挑战,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推动全球治理体制向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为我国发展和世界和平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习近平:推动全球治理体制更加公正更加合理》,新华网,http:////politics/201510/13/c_1116811341.htm,2015年10月13日。
2016年9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二十國集团领导人峰会和全球治理体系变革进行第三十五次集体学习。
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随着国际力量对比消长变化和全球性挑战日益增多,加强全球治理、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是大势所趋。
我们要抓住机遇、顺势而为,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更好地维护我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营造更加有利的外部条件,为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习近平:加强合作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共同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新华网,http:///politics/201609/28/c_1119641652.htm,2016年9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