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桥商务区规划
虹桥商务区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10年)
——核心区一期,暨城市设计
一、背景及主要内容
汇 报
二、规划创新
●
设计理念创新 规划控制创新结构 Nhomakorabea●
三、实施效果
一、背景及主要内容
虹桥商务区位于上海市
江苏省
中心城西侧,沪宁、沪杭发 展轴线的交汇处。 面向全国,服务东部沿海
上海市
及长三角的大型综合交通枢纽
商业及配套设施分布
设备
功能布局(三维):
办公 办公
商务功能—— 3层以上
商业功能——地下1层至3层 休闲及其它——融合其中
公 共 设 施
办公 办公 办公
办公
办公 娱乐 休闲 公共设施 停车 设备 停车 公共设施 办公
商业
商业 商业 商业
典型酒店商业功能组合
步行网络
(2)公共空间追求多样性与人性化 规划在公共空间环境设计方面, 以人的活动为出发点,强调空间的 可选择性与可步行化。
2、规划控制创新 为适应城市建设由规模化发展向精细化管理转变的需求,规划对传
统控规的规划控制体系进行大胆创新,强调空间形态、功能业态及低碳
指标的结合,最终形成“导则+图则+三维模型”三位一体的全新的规划 控制体系。
低碳指标体系表 城市规划布局
(1)强调低碳理念与规 划的结合,提出详尽的低碳建 设指标体系,与导则及图则相 结合,确保低碳理念落于实处。
(2)强化对功能业态的控制
规划除了对地块主要用地性质进行控制外,还对分层功能业态提出
明确要求。
(3)突出对公共空间的控制
控制体系
GIS技术
三 维 规 划 理 念
公共空间立体复合式的控制
传统控制要素 用地性质、容积 率、建筑高度、 建筑密度、绿地 率等
新增控制要素
建筑贴线率、公共开放 界面率、建筑分层密度、 建筑重点处理位置、街 坊通道宽度、二层步廊 宽度及位置等
(1)功能突出多元混合
功能配比
商办 5% 1% 18% 8% 12% 商业 会议展览 酒店 文化娱乐 其他
功能构成:
主体:商务办公 辅助:零售商业、文化娱乐、 体育休闲、高端会议、精品展 示、餐饮、酒店等。
56%
功能业态布局图
功能布局(平面):主
体商务功能均质布局,各辅
助功能及配套设施按服务需 求与商务功能综合设置。
促进城乡统筹、加快长三角
安徽省
虹桥商务区
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载体
浙江省
虹桥综合交通枢纽
长三角空间结构示意
商务区核心区一 期,面积约1.4平方 公里,其东侧紧邻虹 桥综合交通枢纽,西 侧、北侧与城市快速 路相连,交通便利。
核心区一期 虹桥综合交通枢纽 虹 桥 商 务 区
功能多元、交通便捷、空间宜人、
出让面积
(平方米)
建筑总量
(平方米)
府批复。到目前为止,规划范 围内90%的土地已出让,市政及 道路设施全部实施完成,30%以 上的街坊已完成建筑方案报批 并开工,部分已建成并投入使 用。
1 2 3 4 5 6 7 8 9 10
62299.40 89805.60 45282.10 27893.80 15052.60 32176.60 78751.70 8203.20 51294.70 92133.00 502893
公交
绿色交通模式
静态交通:
低碳理念
适度供给 差别配置
●外围设置公共停车场
●内部停车控制上限
(5)能源利用体现高效环保
规划强调能源的高效利用,主要体现在区域能源的综合配置及雨水
收集技术的应用。
热电联产技术
太阳能光伏板
地源热泵技术
雨水收集
总体原则: 优化能源结构,综合配置区域能 源系统,实现低碳排放。
建设低碳城市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谢
谢 !
布局朝向
提高外部空间高度
风与区域微气候
冬季风 夏季风 风速缓冲带
绿色建筑示范区: 一星级标准——100%, 两星级标准——50%以上, 三星级标准——不少于6幢
备注:至2010年底全国三星级绿色建筑仅8幢。
(4)交通组织强调绿色出行
目标:绿色交通系统
地铁 公共自 行车
自行车租赁点布局示意图
规划目标:
贯彻科学发展观
生态高效、具有较强发展活力和吸引力 的上海市第一个低碳商务社区。
落实国家低碳发展策略
延续上海世博会理念
总平面图
土地使用规划图 总体布局结构图
总体结构布局:
两轴、一带、三组团
总开发规模:
商务贸易组团
170万平方米
商业商务组团
功能配比
18%
8% 12%
5% 1% 56%
商办 商业 会议展览 酒店 文化娱乐 其他
商务贸易组团
“低高度、小尺度、高密度”
鸟瞰图
二、规划创新
1、设计理念创新
设计理念创新是
本规划最重要的创新
之一,规划借鉴国内
外先进经验和实践案
例提出了低碳节能和 商务社区的设计理念。
低碳节能是人类未来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低碳节能理念落
实于城市建设,则主要表现在:
城市空间形态与功 能布局 交通政策与 组织 新能源及生 态技术利用
233139 284490 119107 102657 33530 110462 251376 21758 200555 256322 1613396
本项目创新思路,全新的设计理念及规划控制体系,为控制性详细 规划规范的修订完善提供了实践基础,是顺应了当今社会经济转型发展 的创新性的工作。同时该项目积极推进低碳生态理念的创新与应用,为
能源中心规划图
能源中心
能源系统
太阳能系统 为辅
燃气冷热电 三联供分布
夜间低谷电 蓄能作补充
能源中心
式供能系统
为主
能源中心
雨水收集系统突出整体性、规模化。通过对屋面及地面的雨水进行收
集处理,可用于土地入渗补充地下水以及市政、生活用水。利用该系统每年
可收集利用雨水总计约29万立方米。
雨水收集系统示意图
(4)强调地下空间的开发控制
分层控制要点
各层可建造范围 地下功能性开发总量
各层、街坊及主轴线的衔接
本规划全新的控制体系是城市设 计要求纳入规划管理的尝试,是城市 设计同控制性详细规划结合的研究与 探索。
三、实施效果
核心区一期已出让地块情况汇总表
2010年5月,本规划获市政
序号 地块名称
虹桥商务区核心区一期06地块 虹桥商务区核心区一期08地块 虹桥商务区核心区一期01地块 虹桥商务区核心区一期04地块 虹桥商务区核心区一期09地块 虹桥商务区核心区一期03南地块 虹桥商务区核心区一期05地块 虹桥商务区核心区一期07-1地块 虹桥商务区核心区一期03北地块 虹桥商务区核心区一期02地块 合计
•通过功能混合布局减少长距离出行;人性化的尺度、 适宜节能的建筑群体;重视开放空间的社会性。
•鼓励绿色出行,包括公共 交通、慢行交通
•采用适合的低碳生态技术, 并纳入规划建设与管理
建筑设计
•控制建筑形态、减少建筑 能耗
商务社区理念借鉴居住社区的社会和空间组织形式,以增强地区认同 感和归属感为目标—— ◆强化功能混合 ◆突出宜人尺度 ◆加强服务配套 ◆增加人性化交往空间
街坊功能混合配置达到 100% 街坊平均绿地率大于30% 到达最近绿化空间步行距离不超过200米 能源与资源资源管理 实行合同能源管理建筑所占比例 不低于50% 设置能耗监测系统的建筑所占比例 达到100% 雨水利用率 不小于30 % 非传统水源利用率不小于20 % 绿色交通 绿色出行所占比例不小于90% 公交主干线发车间隔时间不大于5分钟 公交专用道或优先道的比例不小于20% 步行道与自行车道的林荫率不小于80% 到达最近公共交通站点的步行距离不大于400米(约5分钟) 到达最近可购买日常用品商店的步行距离不大于800米(10分钟) 建筑设计 国家一星级绿色建筑所占比例达到100% 建筑设计总能耗低于国家批准或备案的节能标准规定值的80% 建筑外窗可开启面积比例 不小于50% 室内自然采光满足国家标准的主要功能空间比例不小于75% 合理采用屋顶绿化、垂直绿化等方式,屋顶绿化面积占屋顶可绿化总面积的 比例不小于50% 主要光照面选择与建筑的一体化的可调节外遮阳的建筑所占比例达到100% 避免幕墙、室外景观照明对周边建筑物带来光污染的建筑所占比例达到 100%
普通商务区
商务社区
功能单一
功能完善
建筑体量过大
尺度亲切宜人
缺少人性化公共空间
人性化公共空间增进交流
德国Infineon园区
策略一:功能突出多元混合
策略二:公共空间追求多样性与人性化
◆ 低碳节能理念 ◆ 商务社区理念
策略三:交通组织强调绿色出行
策略四:建筑形态注重地域特色与低碳节 能融合
策略五:能源利用体现高效环保
广场体系
绿地系统
地下公共空间
二层步廊效果图
中轴线及枢纽平台效果图
公共空间系统要素: ●绿地 ●步行道 ●广场 ●公共服务设施
公共绿地
广场
公共空间分层服务范围
(3)建筑形态注重地域特色与低碳节能融合
◆细腻丰富的城市肌理 建筑高度、建筑密度 ◆归属感与认同感 街巷布局、建筑形态 ◆特征鲜明的地域形象
建筑高度控制图
建筑密度控制图
建筑肌理图
H<20m (1-5层) 20m≤H≤30m(5-7层)
30m≤H≤38m(7-9层) 38m≤H≤45m(9-10层)
巴黎
柏林
同时充分考虑被动节能设 计原则,对建筑间距、高度、 尺度及整体街巷布局加以控制, 注重微气候的调节,最大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