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戊酸钠血药浓度
1、丙戊酸钠(VPA)是一种新型独特的抗癫痫药,它中枢神经系统副作用较小,为治疗癫痫小发作、大发作和肌阵挛性发作的首选药物之一。
VPA的有效血药浓度范围是50--100μg/mL,每位癫痫患者对药物的敏感性有很大个体差异。
因此,为最大限度地发挥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在应用VPA治疗癫痫患儿的过程中,不能单纯依靠经验用药,而应结合患儿的自身因素监测其血药浓度和制订个体化给药方案。
这样有助于提高临床药物治疗水平。
2、丙戊酸给药剂量与药学浓度之间的相关性较差
主要因为影响丙戊酸血药浓度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点:
(1)患者的生理、病理因素的影响
(2)患者服药的依从性和正确的服药方法
(3)药物剂型的影响
由于剂型的不同,药物的半衰期、清除率、生物利用度等参数都会有差异,从而影响丙戊酸的血药浓度。
(4)样本采集时间及监测时间:正确的采血时间应是药物在体内达到5—6个半衰期后,于次日晨服药前或服药后1~4 h进行采集。
改变用药剂量也应在达5—6个半衰期后进行采血。
丙戊酸的半衰期为7—10 h,正常用药情况下,丙戊酸达到稳态血药浓度的时间需要5个半衰期,所以,初次丙戊酸血药浓度监测一般是在服药3 d后,这样测得的结果为丙戊酸稳态血药浓度。
(5)药物相互作用
对于癫痫的治疗,临床上多主张单药治疗,建议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时要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避免不必要的联合用药,尽量单一使用抗癫痫药物治疗,只有当单药治疗不能有效控制发作时,才考虑选择相互作用小的药物联用。
VPA的血药浓度受许多药物的影响,在联合用药时,应考虑药物相互作用的影响,及时调整剂量。
VPA可抑制肝药酶,在抗癫痫治疗中,与苯巴比妥、扑米酮、乙琥胺合用时,可使后者的血药浓度增高。
苯妥英钠、苯巴比妥、卡马西平是肝药酶诱导剂,合用时,均能引起VPA的血药浓度降低,在提供给药方案时,可能要给较大的剂量。
3、丙戊酸钠应用注意事项
(1)应用丙戊酸钠必须以小剂量开始,根据不同患者的临床疗效在血药浓度监测下逐渐增加剂量,以最小有效剂量控制发作,以减轻不良反应和不必要的经济负担。
(2)选择适当服药时间和给药间隔以及规则服药通常丙戊酸钠口服后吸收较快而完全,饭后服用可减慢吸收,缩小峰、谷浓度差同时减轻胃肠道刺激临床上多采用每日剂量分2-3次服用的方式,以减小血药浓度的波动。
(3)临床用药时需根据年龄、体重、剂量等因素并需考虑交互效应问题,做到个体化用药。
(4)另外有研究发现CYP2C9、CYP2C19不同基因型对丙戊酸钠血药浓度有重要影响,CYP2C9、CYP2C19基因存在突变的患儿在应用丙戊
酸钠治疗时应较常规减少剂量,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基因多态性分析发现这些代谢酶存在许多突变位点,而且其中很多突变影响药物代谢能力,说明遗传及基因突变等对丙戊酸钠的代谢也有影响。
(5)在使用丙戊酸钠时,除考虑年龄、体质量、剂量、体表面积等主效应外,应考虑因素间的三维交互效应的影响,二维交互效应的影响可以忽略。
年龄体重剂量对癫癎儿童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的影响.pdf
细胞色素P450酶2A6、2B6、2C9及2C19基因多态性对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的影响.pdf 240例癫痫患儿丙戊酸钠的血药浓度监测.pdf
20092010年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监测数据分析.pdf
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监测结果的相关因素分析.pdf
丙戊酸钠治疗癫痫的血药浓度监测.pdf
丙戊酸钠治疗癫痫的血药浓度监测与分析.pdf
癫痫患儿丙戊酸钠血药浓度影响因素间交互作用的研究.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