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归纳整理

(完整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归纳整理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归纳整理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1.1区域与区域差异 一、中国三大自然区1、产生原因: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和海拔高度地形、气候:自然差异的基本因素 2、自然地理五要素土壤、植被:自然区域的标志(镜子) 水文4、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 (1)、南北差异①分界线:1月0℃等温线经过秦岭—淮河 800mm 年等降水量线 亚热带与暖温带分界线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 冬季河流结冰与不结冰界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分界线 旱地与水田分界线②南北差异(P9图)(2)四大亚区的差异(P10图) 二、中国三大经济地带(P12图)1、依据: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补充:“西部大开发”的西部范围:西部经济地带所包括省区+内蒙+广西1.2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补充:地形:丘陵、平原欧洲的三圃制条件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适合谷物生长;秋季水草丰美,适合放牧牲畜三圃制:把土地分成三快:一块植树、一块种田、一块放牧1.3 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一、自然资源的利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一)山西煤炭资源的开采1、影响:有利①调整生产力布局,加快城市化进程;②促进基础设施建设;③改善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④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和农村小康建设。

不利环境污染:水、土地和大气污染生态破坏:①占据农田,浪费土地资源,引起水土流失②地面塌陷、地下水漏失阻断2、条件:资源丰富,市场广阔,交通较便利(大秦线、黄骅线)3、面临问题:资源枯竭、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运输力量不足4、解决措施:(1)调整产业结构(2)提高综合利用:变煤为电、油、气(3)矿区复垦;矿坑发展水产养殖,保护环境(二)水资源跨区域调配1、澳大利亚:东水西调2、美国:北水南调(加利福尼亚水道)(1)地区:西部加利福尼亚州农业:蔬菜、水果基地工业:石油、电子、军事、航天航空、原子能飞机等新兴工业中心(2)原因:北部:湿润、萨克拉门托河水量丰沛(地中海气候)南部:地势平坦、光热充足,但干旱少雨,水资源短缺(3)意义:增加水源、调节气候、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持水土、防止地面沉降4、生物资源的利用负面:森林的过度砍伐(热带雨林砍伐最严重):物种急剧较少正面:运用科学技术(改良品种、灌溉、施肥、塑料大棚),增加产量,提高劳动生产率二、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一)产业结构1、部门:劳动、资源密集型产业2、原因:(1)人均国民收入的提高(2)区域之间总体水平的差异3、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劳动力内部交易成本市场其它(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国家政策调整、原生产用地紧张、环境污染严重等)4、方向:发达地区向不发达地区5、举例:亚洲:美国日本四小龙、东盟中国、越南第一次第二次珠三角:香港珠三角欠发达的相邻地区7、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改变区域地理环境;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

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2.1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原因自然:(1)黄土土质疏松(2)降水集中,多暴雨(3)垂直节理发育(4)植被覆盖率低人为:轮荒;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采樵;开矿;无计划建窑洞等,导致地表植被的破坏经济损失(1)土壤肥力下降农业减产(2)加剧沟壑发展破坏工矿交通设施危害(3)水、土、肥大量流失干旱灾害频发生态破坏(4)淤积江河湖库加剧洪涝(下游“地上河”)灾情(5)畜清排浑导致水量损失影响水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措施生物:植树造林(保持水土)工程:兴修水库、打坝淤地、修建水平梯田治理小流域原则: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结合(根本措施)方针:保塬、护坡、固沟重点:水土保持、建立有机、高效的农村牧业体系案例:洞庭湖湿地恢复与可持续发展湿地范畴:湖泊、沼泽、泛滥平原、河口三角洲、沿海滩涂、红树林、河流、水稻田等功能:经济、生态(“地球之肾”)作用:调节水位、蓄洪防灾、保证航运洞庭湖问题:围湖造田、水土流失长江中游洪灾湿地可持续发展原则:退湖还田、营造长江上中游防护林具体做法:(1)调整农业结构(2)扩大城镇人口容量(3)发展生态旅游业2.2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治理地理位置:地处美国东南部,流域面积广大地形:地形起伏大,河床比降大,水能资源丰富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降水丰富,冬春较多,夏秋较少,有较明显的季节变化自然资源:矿产(煤炭、磷、铅锌、铁、铜等)、水能资源等不利:水土流失严重、洪涝等灾害频繁人文条件:生产力水平低、经济基础差、交通困难治理措施经验启示案例:塔里木河流域的治理概况位置:南疆、内流河、冰川融水补给地位:棉花、石油、瓜果基地生态特点:干旱少雨,自然环境脆弱环境原因:气候变化、水土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盲目开垦和乱砍滥伐问题:河道断流、湖泊干涸、地下水水位下降、林木死亡、土地沙化(1)上游:节水防渗、山区水库治理(2)中游:建闸、筑堤、造林(3)下游:跨流域调水(4)全流域统一调度和管理(5)增强节水意识小结:河流开发与流域环境保护2.3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一、东北区域概况:1、范围:黑、吉、辽及内蒙古东部2、面积:124万KM23、人口:1.2亿4、地貌特征:山环水绕(北:小兴安岭;东:长白山;西:大兴安岭;河:松花江、嫩江、辽河、黑龙江、乌苏里江等)沃野千里(东北平原:北:松嫩平原;南:辽河平原;东:三江平原)——土地资源丰富——形成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二、农业生产条件:1、自然条件:(1)土地资源: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黑土、黑钙土);耕地面积大,人均耕地多;适宜大规模机械化耕作⑴从防洪入手,综合开发利用水资源(防洪、航运、发电、养殖、旅游、提高水质)⑵电力先行(水、火、核电),发展高耗能工业(炼铝、原子能、化学)⑶利用土地资源、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林牧渔业⑷保护环境与开发旅游资源相结合,促进旅游业的发展⑴设置专门的开发管理机构⑵因地制宜地开发⑶不断加大开发力度⑷提高流域的开放程度⑴以治水为中心,全面规划,综合开发⑵重点开发与整体推进相结合⑶重视环境生态问题,走流域开发可持续发展之路自然条件有利基本条件地下水变化淹没农田迁移居民泥沙淤积水体富营养化物种减少地震、滑坡增加土壤盐渍化拦蓄洪水灌溉农田发展航运养殖水产调节径流发展旅游调节气候提供水源清洁能源负面影响积极作用海岸侵蚀(2)气候:温带季风气候,降水:400—800mm,东南向西北递减;热量:自南向北递减,雨热同期,水热条件可以满足一年一熟作物需要(3)水资源:河流众多,水量比较丰富,含沙量较小,为农业生产提供较为丰富的灌溉水源(4)生物资源:森林、草场、渔业资源丰富,为林、牧、渔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林地面积大:占全国林地面积的1/3,主要分布于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地)(草场资源:呼伦贝尔草原、科尔沁草原——畜牧业生产基地)(水产资源、海岸线长、滩涂面积广)2、社会经济条件:(1)人口条件:地广人稀,利于农业机械化生产,利于发展大规模商品农业(2)经济基础:中国的重工业基地,农业机械及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快,利于农业的现代化(3)科技水平: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农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促进了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4)交通:交通便利,促进商品粮交易(5)市场(6)政策三、农业发展1、熟制:一年一熟黑龙江:春小麦、大豆、马铃薯2、农产品吉林:玉米、高粱辽宁:冬小麦、棉花3、布局变化:农田向东西两侧推进——农业开发城市周围(郊区农业):副食品基地——市场需求四、存在的问题:1、农业生产比较粗放,耕地破坏严重(盲目开荒的后果);2、林地和草地的比重下降,资源利用失调(乱砍滥伐、重采轻育、开荒、火灾、虫害等);3、开垦沼泽地(三江平原是我国最大的沼泽分布区),破坏了湿地环境;4、农产品质量和品种不适应市场要求,农业内部结构不尽合理;5、水土流失严重:肥沃的黑土流失,造成土地生产能力下降,同时引发生态问题。

补充:沼泽地的保护沼泽成因:①河流众多②地势低平排水不畅;③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④地下有多年冻土层,不利于水分下渗。

生态作用:①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天然蓄水池和水源地②对调节气候,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起重要作用;③是鸟类栖息地,沼泽植物也是重要生物资源。

过度开垦的负面影响:①引起气候变干;②土壤盐分向表层积聚,盐渍化土壤面积扩大;③河川径流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④动植物资源减少等,使生态环境恶化。

保护措施:停止对三江平原沼泽地的开发,对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实行重点保护,退耕还林、还草、还湿。

五、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1、调整农业与农村经济结构;2、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3、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4、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5、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2.4德国鲁尔区的探索一、鲁尔区辉煌与衰退的区位分析(背景条件与衰退原因)(一)鲁尔区作为传统工业区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即辉煌的区位优势)1、丰富的煤炭资源(鲁尔煤田)2、离铁矿区较近(初期:法国洛林;后期:瑞典等地)3、充沛的水源(温带海洋性气候,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4、便捷的水陆交通(其位于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三条河流及人工河都可通航,形成水运网)5、广阔的市场(德国以及西欧发达的工业为鲁尔区工业生产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促进了工业产品的销售和工业的发展)(二)衰退的主要原因(可持续发展的的制约因素) 12、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石油、天然气的广泛使用;新技术炼钢的耗煤量逐渐降低)3、世界性的钢铁过剩(世界钢铁市场竞争激烈;钢铁市场需求量减少)4、新技术革命的冲击(传统工业区衰退的根本原因....)5、用地紧张,环境污染严重(1)鲁尔区工业传统的生产和组织方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2)用地紧张(3)环境污染严重 二、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有益探索1、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即经济结构的多元化和产业转型(这是综合整治的核心) (1)对传统工业进行改造;(2)鼓励和引进新兴工业;(3)重视发展第三产业。

2、发展科技,繁荣经济(积极发展高等教育和科研机构)3、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有欧洲最稠密交通网,区内任何一个地方距离高速公路不超过6千米)4、治理污染,美化环境 三、思维发散:针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现状和我国国情,以及根据德国鲁尔区实施可持续发展策略成功的经验, 谈谈东北地区应采取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提示:我国的东北工业基地和鲁尔区一样属于以重工业为主的老工业基地,目前也出现了和鲁尔区 类似的产业结构老化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为此,我国作出了“振兴东北”的战略决策) 主要措施如下:① 改变单一的重工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发展第三产业; ② 把自身生产、学习经验和科学研究相结合;③ 提高自身的生产水平,淘汰一些落后的生产方式,加强自身的技术改造,提高产品技术含量; ④ 全面治理环境污染,提高东北的环境质量; ⑤ 大力拓展融资途径,引进民间资本; ⑥ 政府给予一定的政策上的优惠。

相关主题